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I卷(选择题)个选项中,只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距今约8000年前,中国原始农业产生(“南稻北粟”)早期农业体系需要精准 的农时,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和祖先崇拜,产生了 “天圆地方” “天人 合一”的宇宙自然观。这表明,我国的原始农业()A.促进了早期科技文化发展B.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C.催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D.加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2 .考古人员在清理汉代海昏侯墓(江西南昌)随葬品时发现多种玉器,经分析, “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5号墓);此外,漆木盒
2、中的虫草的 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采取了骆驼造型。这 些随葬品()A.是中央直接管理西域地区的有力证据B.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C.反映了汉代内陆与边疆交流较为密切D.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3 .下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史料记载出处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凭借着巨大的军 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宋书齐高帝萧道成兰陵萧氏,其父为刘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o齐书梁武帝萧衍兰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梁书陈武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 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
3、梁帝 自立。陈书A. 士族政治日渐式微B.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黑暗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4 .下图为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地域分布图。它反映出()【答案】A【解析】据材料“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 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可知,改革的方向是放松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健全 经济发展的配套服务机制,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选A项;据材料“撤 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 机构”可知,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 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4、革目标之 后才逐步建立的,排除C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种新的政治感觉促使某些人文主义者拒斥古希腊罗马典籍中 的历史认知和道德哲学”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文主义者们并不是把古希腊罗马文 化全盘拿来使用,而是依据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的现实需要进行选择,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态度,而不是文艺复兴的原因, 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排斥的一方面,而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是他们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原因的一方面,所以C选项和材 料主旨不符,
5、排除C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适用于当时的欧洲,I, 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 馆浪潮读者还可以享受娱乐设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图书馆的建立能够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满足人才需求,同时 娱乐设施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故选B项;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是社会公共 服务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标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的服 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而不只是精英群体,排除C项;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 服务完善的表现,不属于基层政府自治,排除D项。【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
6、年代初拉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转变,由于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独立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困境, 故其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其目的是增强本国的经济自主能力,减小对他国的 依赖,故选C项;拉美国家是想改变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改变国际贸易秩序 无关,排除A项;“加强政府干预”为经济发展手段,而设问“旨在”表拉美国 家的目的,排除B项;据材料“为了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以前从国外进口的货物, 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本国工业”可知,拉美的目的在于尽力减少国际市场对拉美 国家的经济影响,而不是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排除D项。【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
7、高,但粮食 的产量效果不佳,说明生产关系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挥,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需要对经济体制进行 改革,故选A项;降低劳动者积极性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而不是机械化,排除B 项;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于5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机械 化水平较高是工业化的结果,但粮食的产量不高,说明效果不佳,排除D项。第n卷(非选择题)11. (25 分)【答案】(1)特点:工赈工程预先筹划,区别轻重缓急;执行过程因地制宜;重视对工赈官员 的监督。(每点2分,共6分)(2)不同:发挥了民间救灾组织的作用;借助了欧美国家力量和赈灾经验。(每点2 分
8、,共4分)评价:实现了救灾目的,传播了西方救灾与防灾理念,促成了北方地区道路设施面貌的 改变;(5分)但是囿于民国局势动荡,救灾效果有限,而且具有半殖民地的时代烙印。(2分)(3)趋势:“以工代赈”从防灾减灾向侧重于扶贫转化;国家对“以工代赈”的支持 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和成果愈加丰硕。(每点2分,共4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工代赈”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国家治国理政能力 不断提高的重要证据;极大推动了农村社会面貌的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每点2分, 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解析1(1)据材料一 “工赈工程之修举,先事像筹,别其缓急轻重,遇灾则欲办工赈无难, 次第举行”可知
9、,工赈工程预先筹划,区别轻重缓急;据材料一 “在工赈具体执行中, 各地官府可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可知,在执行过程因地制宜;据材料一 “为避免下层官 吏在工赈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朝廷明确规定基层工赈官员必须从有收之家,即生活尚 能维持的人户中选择”可知,在过程中重视对工赈官员的监督。(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1921年,各地华洋救灾机构进行合作,促成了华洋义 赈总会的成立”可知,发挥了民间救灾组织的作用;据材料二“以此税为抵押,向欧美 各国贷借外债,用以办理工赈工程款项”可知,借助了欧美国家力量和赈灾经验。第二 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华洋义赈总会除了在国内外劝募赈款,还把防灾寓以救灾的 理念贯穿在
10、救灾活动中可知,传播了西方救灾与防灾理念;据材料二“华洋义赈会仅 在陕西、甘肃两省就修建公路700多英里”可知,其促成了北方地区道路设施面貌的改 变;据材料二“但工赈的进行受制干资金、工程选取等因素,并非是可以完全取代 急赈的全能救灾办法”可知,由于局势动荡,救灾效果有限,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的时 代烙印;最后,通过政府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救灾的目的。(3)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一 “1978年以来实施的工赈项目,仍包含救灾减灾的政策 设计,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扶贫措施可知,“以工代赈”从防灾减灾向侧重于扶贫 转化;据材料三“中央和地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35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型基础建设、 林
11、田草场建设等项目共计2. 5万个。提供短期就近就业岗位110多万个”可知,国家对 “以工代赈”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和成果愈加丰硕。第二小问 认识,这一类作答可以从原因、作用、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工代赈”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的反映,也是国家治国理政能力不 断提高的表现,它也极大推动了农村社会面貌的改善,助力于乡村振兴。12. (15 分)【答案】【示例】(15分,信息4分,论题2分,论述9分)信息:“反工业文化”“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国在 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论题:反工业文化使英国在第二
12、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立了近代工厂制度,极大地 提高了生产效率。掀起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工业化纵深发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终结 了实行数百年的重商主义,宣告了自由贸易时代的来临。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 解放,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飞跃增长,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到19世 纪中期,英国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 实的“世界工厂”。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德国。英国在新兴的化学、电 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3、 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引起人们对工 业化的批判;另一方面,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巨大,“向上流社会看齐”是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逐渐丧失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发 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初,美国、德国迎头赶上并超过英国。解析1据材料信息“反工业文化”“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 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可得论题:反工业文化使英国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中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然后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一次工业革 命对英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
14、进行分析。 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立了近代工厂制度,极大地提 高了生产效率。掀起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工业化纵深发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终结了 实行数百年的重商主义,宣告了自由贸易时代的来临。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解 放,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飞跃增长,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到19世纪 中期,英国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 的“世界工厂”。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德国。英 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 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15、,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 乱差等,引起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另方面,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巨大,“向上流社会看齐”是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逐渐丧失工 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发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初,美国、德国迎头赶上并超过英国。13. (15 分)【答案】(1)画图:A:西欧一北美;B:非洲一北美;C:中国一北美。(3分)原因:A:西欧一北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西欧与北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任意两点即可)B:非洲一北美: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减少;西欧殖民者为积累资本而进行 奴隶贸易。(2分)C:中国一北美:中国战乱动荡、经济落后;北美资
16、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获得掠卖华工的特权(或: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2)共同影响:改变人口或种族分布(或:推动族群混合);(2分)促进迁入地区的开发与发展;(2分)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解析1(1)第一小问路线,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条移民路线分别是:西欧一北美 (标记A)、非洲一北美(标记B)、中国一北美(标记C),标记如图。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西欧一北美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以 及西欧推动了北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非洲一北美是由于西欧的殖民扩张,美洲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减少,故西欧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将非洲的黑奴贩卖到美
17、洲,客观上推动了人口迁移;c:中国一北美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战乱动荡、经济相对落 后,其次,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缺乏劳动力,故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贩卖 华工。(2)据材料一 “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及材料二的三条移民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口的迁移会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其次,不同民族的人口进行混合,会改变 人口和种族的分布(或推动族群混合);同样的,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 过程,故可以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30%25%20%15%10%5%0%A.科技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C.政府弱化对科技扶持力度B.农耕文明制约了科技发展D.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薄弱5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历史 考前 冲刺 训练 重庆 适用 历史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