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内敛而坚毅的父亲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内敛而坚毅的父亲形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塑造内敛而坚毅的父亲形象R 永远在路上 -个农民的一生花城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尽管从古到今,回忆父亲的文章不少,但张培忠这部以父亲 为主题的长篇纪实文学永远在路上一一一个农民的一生,仍 深深地打动了我,读来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这种“别样的”感觉,首先体现在“小历史”与“大历史” 的共构上。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叙述历史一般有两种不同的 路径,分别是“大历史”和“小历史”。“大历史”指的是那些 宏大、全局性的历史,比如社会的沿革、历史的巨变,以及历史 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小历史”则是指那些局部的、常 态的历史,比如个体性的历史,某地的历史,以及关于人们日常 生活、喜怒哀乐、社会习俗
2、的历史。“小历史”的微观取向可以 让读者看到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历史景象。这部作品 就是从“小历史”的微观视角,以平实朴素、内蕴深厚的笔致, 再现了半个世纪前后潮汕北部山区农村、农民的生活情状和精神 状态。在那个年代,面对生活的窘迫、命运的坎坷、现实的残酷, 这些生活在潮汕地区的农民,凭借他们的孝忠信义、自强不息、 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和生存智慧,艰辛但坚毅隐忍地前行。 而“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为了 温饱和生存的尊严,他种田之余,还做小贩,当伐木工,长年“走 山内”“走凤凰” “走浮山”。即便后来年纪大了,且身体有病, 他也没有放弃“走山内”。这个父亲的
3、形象既内敛隐忍又坚韧不 拔,从中折射出既传统又勇于开拓进取的潮汕文化精神。作品通 过父亲的一生和命运的改变,使得“小历史”的叙述落到实处, 使得由这些普通人所构筑的“小历史”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大历 史”,也使得作品在“我”的亲历式和见证式的叙述中凸显出非 虚构真实再现客观现实的基本品质。由于作者没有停留于琐碎的 生活表象,而是以宏观的意识和宏大的视野,从“小历史”中见 大社会,又从大社会出发理解“小历史”。这样,“小历史”因 为具备了大视野,从而蕴含了大意义。多维视角的透视,是这部作品有别于别的纪实文学作品之 处。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已厌倦了大量胡编乱造、缺乏现实感 的虚构作品,而渴望看到更接
4、近生活真相,看到“比虚构更精彩 的现实”。而“非虚构写作”的一个功能,就是以揭示秘密、寻 找真相为旨归,从而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真实性”的期待。但 在新世纪,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加之现实生活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只用单一的方式来记录生活、揭示真相,显然远远不够。在这部 作品中,作者不仅通过报告文学的手法来写人叙事,还借助日记、 书信、口述历史、现场图片、笔记图表、实物展示,以及亲友的 评论等,力求多维度、全方位地介入现实生活,立体地展示一位 中国农民的一生。这种多维视角的透视,复活了生活的原生状态, 使作品更具在场感和画面感。这表明,张培忠不仅是一个“非虚 构写作”的有心人,而且他一直处于文学的现
5、场和前沿。与多维视角透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深描”。所谓“深 描”,原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术语,是相对于仅仅描述人的外在 行为的“浅描”来说的。“深描”既指叙述的视角、立场与情感, 同时也指作者在写人叙事时,更注重探讨和展示人物的外在行为 背后的意识、动机、心理活动和精神诉求。就这部作品来说,它 的“深描”有几个层次:其一是感情的深挚。张培忠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必得心 有所主,情有所归,其至道即在于孝,孝为第一要义。”因有孝, 所以有忠,有义且有情。而这情,系于家乡的土地,系于父亲的 来路和人生,系于父亲对“我”的点点滴滴。因渗透了父子的浓 情,作品自然也就格外地真切深挚。其二是“深描”人物的内心 世界。书中有不少关于父亲心理世界的描写,不仅十分真实,而 且符合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逻辑。其三是“深描”生活细节。 大量鲜活的生活场景和大量毛茸茸生活细节的“深描”,正是作 品具有丰满度的保证。而且,因为有“深描”,这部作品写的不 仅仅是作者自己的“小家”,也是一个时代农村、农民的生活实 录,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大家”。(作者:陈剑晖,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23 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