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洲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长洲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长洲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洲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者:陈夏云、周嘉雯、吴丽芬、陈悄华调查背景:我们这次下乡调查的地点是河源市龙川县长洲村,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绝大多数老人和小孩。这些老人我们称为留守老人,当然儿童也就称为留守儿童了。这一现象是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特有的社会现象,它对社会,对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绝对数量增加紧密联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加,又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应当说,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经济
2、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多的问题,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由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别,往往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一些局限,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也会做利益上的权衡。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处在选择和孩子在一起还是选择进城打工赚钱的两难境地,往往会把打工赚钱、维持生计作为第一选择。走进河源长洲村,笔者们将借此机会近距离与这里的留守儿
3、童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有关该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报告以个案采访的形式展开,分别采访了学前儿童2人、三年级1人、四年级1人、五年级1人、六年级1人,初一2人。以下是我们的个案采访:一、四岁的玲玲采访时间:2007年4月26日上午9:0010:30采访对象:柯玲玲的奶奶采访者:周嘉雯、陈悄华我们到访的长洲村有个特色,就是全村几乎统一姓“骆”,只有三户姓“谢”,这次我们采访的学前儿童不姓“骆”也不姓“谢”,而姓“柯”。柯玲玲(化名),女,2003年出生,今年4岁,她不是长洲村人,但在外婆家出生、成长。玲玲的母亲今年24岁,是三姐弟中的老大,前几年在外面打工认识了玲玲的父亲
4、一个湛江的小伙子,很快他们便相恋结婚。玲玲的父亲是个厨师,长年在东莞工作。玲玲母亲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湛江的亲戚又不多,为了得到比较好的照顾,玲玲的母亲怀着她的时候就回到长洲村的娘家居住,并在长洲村生下了玲玲。玲玲的父亲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一个人在外赚钱可以维持一家三口的开销,所以自从玲玲出生后,她的母亲就没有出去工作了,带着孩子在长洲村生活。今年年初,玲玲的弟弟出生了,按照湛江的风俗,男孩出生要做“年礼”(一种礼节),过完年后,玲玲的母亲就带着小弟弟回湛江做“年礼”了。玲玲的外公外婆都是50多岁,以前在外打工,近年儿女有能力出去赚钱了,他们就留在家里,现在只有大女儿(玲玲的母亲)成了家
5、,三个儿女每月分别给家里500600元的生活费。如今生活有了改善,家里建起一栋两层高的楼房,二楼刚刚装修好,添置了崭新的彩色电视机、音响、实木家具等。玲玲一直跟在妈妈、外公外婆身边,父亲每个月都打3、4次电话回家询问情况。从出生后到8个月大,玲玲喝的是母乳;8个月到两岁转为吃米羹(用米粉煮成的糊糊)、喝牛奶,正餐是米羹,再配以牛奶玲玲喝的是罐装的“雅士利金装婴幼儿奶粉”,为了买到质量好的奶粉,玲玲的母亲每次都亲自到几十公里远的龙川县城(老隆镇)买,每罐上百元,每月买奶粉大概用去200元;两岁到现在,玲玲吃米饭了,一顿吃半碗,玲玲不挑食,蛋肉青菜都吃。4岁的玲玲身高86厘米,体型中等,遇上天气变
6、化,孩子生病了,外公外婆一般都带她到镇上的医院看病,每次用上几十到上百元,老人们都觉得比较贵。如今玲玲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她从来不会嚷着要爸妈,有空的时候外公外婆会带玲玲到镇上逛街,经常买些水果、饮料给她,见到外孙女喜欢的玩具外公外婆一般都会给她买的。今年年初,玲玲读上了镇上的幼儿园。以前没有上幼儿园时候,玲玲的母亲也会买些幼儿识字图贴在大厅墙上,有数字图、动物图、水果图,玲玲学会了数110和区分一些简单的动物水果。现在玲玲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在那里学会唱歌跳舞,回到家里她也会给外公外婆表演,所以即使上幼儿园的价格比较贵每月690元的伙食费、杂费加上100元的接送费,但老人家还是让外孙女去读了。每
7、个星期一至五早上8:30去上幼儿园,下午4:30回家,平时一般由幼儿园的面包车接送,有时候遇上下雨天车不能进村,玲玲也坚持上学,外婆就带着她步行3040分钟到镇上的幼儿园。为了看看玲玲所就读的幼儿园,以便深入地了解玲玲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及了解当地的幼儿教育情况,我们小组成员特地走访了黄石镇幼儿园。河源市龙川县黄石镇幼儿园位于黄石镇中心附近,从长洲村到镇幼儿园大约需要半小时。每天早上,幼儿园的接送车会进村接小孩。下午四点半再送孩子们回家。从幼儿园老师那了解到,这所幼儿园一共有一个院长,三名教师,60个学生。其中,院长是老隆师范幼小师专毕业的,三个老师都是院长的初中同学,在这所幼儿园工作,每一个月的
8、工资是400元。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还有舞蹈。幼儿园一共有两个教室,其中,中班和小班共用一个教室。据老师说,因为中班和小班的人数比较少,再加上教室有限,所以中班和小班合用一个教室。此外还有一个睡房和一个舞蹈室。据测量,大班的教室长为900厘米,宽360厘米;中班和小班合用的那间的教室长为900厘米,宽300厘米;舞蹈室长为900厘米,宽380厘米 ;睡房长为900厘米,宽一三0厘米,其中,睡房一共有大床和小床两种,大床一共三张,每一张长度为350厘米,宽一三0厘米;小床共有十张,其长度为125厘米,宽度为86厘米。房间比较整洁,天花板和墙壁上都分别布置着彩带、卡通人物造型
9、等充满童真童趣的饰品。幼儿园的学生最大的六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半。学费为每一个人690元一个月,还是一学期?。如果是住在较远的村子里面的学生,可以选择由幼儿园的接送车接送上学和放学,每一个人每学期要多交一百元的接送费。学生所交的学费里面包括三餐。早餐时间是9:00,上课时间是9:30,午餐时间是12:00,午餐之后就是休息时间了,可以在睡房里面睡觉,下午3:00吃点心,下午4:30就开始下课了。了解到上了幼儿园的小孩的情况之后,我们就想,村里没有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呢?于是我们来到了骆小禹的家里,来看看这位小朋友的生活又是怎么样子的。二、四岁的小禹采访时间:2007年4月26日上
10、午11:0012:30采访对象:骆小禹的爷爷、奶奶、母亲采访者:周嘉雯、陈悄华骆小禹(化名),男,2003年生,今年4岁,身高88厘米,体重24斤。和长洲村大部分孩子一样,小禹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和2岁的堂妹留在家里给爷爷奶奶照顾。小禹的母亲是湖南人,来广东打工认识小禹的父亲,他们结婚不久小禹出生了。从出生到八、九个月大,小禹留在母亲身边,由母亲喂母乳;八、九个月后,父母把他留在家里就到深圳打工了。2岁前,小禹的食量不多,一顿吃一碗米羹或喝300毫升的牛奶;2岁到4岁,改吃米饭,每顿吃半碗,其他时间饿了就喝牛奶。小禹不大喜欢吃饭,猪肉、虾都不喜欢吃,他喜欢喝牛奶,现在每天都会喝一到两次,每次一两
11、百毫升,小禹喝的是“南山牌”奶粉,因为小禹母亲听人家说这个牌子的奶粉好,而且价格不贵,他们负担得起。爷爷奶奶按照媳妇的吩咐根据小孩的成长阶段每个月都到龙川县城(老隆镇)买奶粉,如今小禹喝的是“南山牌幼儿第三阶段奶粉”,袋装,450克/袋,每袋26.8元,由于路途远,他们一般都是一次买一个月的分量,小禹每月喝34包,花费大概100元。小禹的爷爷奶奶50多岁,家里有一栋两层高的楼房,二楼建好后还没装修,祖孙们住在一楼。每月两个儿子分别给家里寄回500元,夫妇二人还在村里做卖猪肉的生意,分两个摊位,每月平均每人赚500元。小禹的爷爷每天凌晨3、4点钟就起床开着摩托车到黎咀镇购进猪肉。到黎咀镇来回需要
12、一个小时车程,遇上下雨天,路不好走,老人就要在凌晨1点钟提前起床出发。每天6点,夫妇就开始做生意,由于长洲村卖猪肉的只是他们一家,生意好的时候7点钟就卖完了,最迟到9点也可以收铺。从6点起到他们卖完猪肉这段时间,孩子是留在家里给70多岁的太婆(小禹爷爷的妈妈)照看着。小禹没上幼儿园,爷爷说上幼儿园比较贵,暂时不让他去,不过到了明年小禹5岁的时候会让他上一年幼儿园,然后到长洲小学读学前班,7岁就上一年级。平时小禹喜欢在家门前的空地玩耍,一般和堂妹或邻居小朋友玩沙或玩具。他还特别喜欢坐着爷爷的摩托车到镇上逛街。小禹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喜欢说话,在家里爷爷奶奶有时候也会教他数数字,可是他总不喜欢学,
13、或者这边学了,那边又忘了。小禹的父母星期都会打一次电话回家,过年回家也会给孩子买回许多好吃好玩的,可能因为从小就与父母分开,小禹从不粘父母。我们采访那天,碰巧小禹的母亲回来了,她本打算趁五一假期带孩子出去玩,可是小禹不愿意,她也担心在半路儿子吵着回家,所以最后念头还是打消了。小禹的母亲无奈地告诉我们,她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平时她说普通话,小禹说的是客家话(长洲村都说客家话),很多时候儿子根本听不懂她说什么,今年过年,他们夫妇回家,想和孩子拉近距离,晚上跟孩子一起睡觉,没想到儿子跟他们睡觉才一个晚上,就跑回奶奶身边了。三、小学三年级的小静第一次访谈时间:2007年4月24日下午4:055:00
14、地点:长洲小学采访对象:骆小静(化名)采访者:周嘉雯第二次访谈时间:2007年4月25日下午1:402:00及4:305:00地点:骆小静家里采访对象:骆小静、骆小静的爷爷奶奶采访者:周嘉雯(一)基本情况骆小静(化名),女,今年10岁,就读于长洲小学三年级,小静家里有三姐妹,她是老大,父母一直在深圳打工,每年回家一两次,如今小静三姐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年老多病,失去劳动能力,家里的劳动重担全压在奶奶身上。(二)三个女孩的家庭一九九七年农历八月十五,小静出生在一个农户家庭里,这个女孩的降临使得本来打算生个男孩的年轻夫妇感到失望。小静六、七个月大的时候,父母把她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就到深圳打工去了
15、,那时小静还没断奶,老人家用牛奶,米羹把她拉扯大。小静4岁的时候,家里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也是个女孩,使得这个家庭又一次感到失望了。按照国家规定,农村的纯二女户,父母其中一方须结扎,但对一直希望生个男孩的小静父母来说有点为难了一年后,夫妇的第三个孩子悄悄出生了,也许是天意弄人,仍然是个女孩。在长洲村,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比较严,小静父母一时没筹集到罚款,为了避人耳目,三妹出生后一直跟着父母在外生活,直到去年才回到村里。父母如今在外打工,10岁的小静,6岁的二妹,以及5岁的三妹全部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着。(三)“爸妈不爱我”第一次见到小静是在她的学校,她和同班同学相比显得格外瘦小,身高1一五厘米,体
16、重20千克,五官长得娇俏,脸上却很少有笑容,裤子上双膝的两个补丁特别显眼。小静说裤子是堂姐读小学时穿过的(如今堂姐已经读大学),由于父母很少给她买衣服,所以就拿来穿了。我和小静访谈的话题就从她的父母说起。 “觉得爸爸妈妈对你好吗?” 我问道。“爸妈不爱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这是小静说起父母时的第一句话。小静从小就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一年回家一两次,平时很少打电话回家询问情况。就拿今年来说,2月份到4月底,父母也没有打过一次电话回家。与父母分隔两地,小静不知不觉和父母变得疏离,加上二妹、三妹的出生,让她觉得父母的焦点只放在妹妹身上而忽略了她。“过年的时候,爸妈到镇上逛街只会带两个妹妹去,从
17、不带我去的。” 小静低着头说。“你会不开心吗?”我问。“会,那时我就会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电视,不跟他们说话!”小静答道“你觉得为什么爸妈不带你去逛街呢?”“我也不知道,可能因为二妹聪明乖巧吧,三妹自小就和爸妈在一起,感情也自然好”小静主动跟我说起一件事:“以前妈妈总是拿走我的压岁钱,说以后给我买文具,都是假的,现在我再也不给她了奶奶说爸妈以前在外面赌钱,有一次把回家过年的钱都输光了。”小静说今年的压岁钱有一两百块,全部给奶奶保管着,除了用50多块来交学费以外,其他的钱在有需要买文具书本的时候奶奶就拿出来给她买。小静每年和父母相处时间几乎只有过年短短的十几天,说起父母,她所讲述的也是寥寥的零星小片
18、段,而在她讲述的过程中,她的神情始终显得很忧郁。(四)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第二次采访小静是在星期三的中午,我到她家时已经是1:30了,可是他们一家五口才准备吃午饭,他们的菜不多,只有一碟瘦肉蒸水蛋,小静说因为奶奶今天到镇上买东西,全家人的午饭又要等奶奶回来做才有得吃,所以弄到这么迟。趁着他们吃饭的时间,我观察起她家的房子来:由一排瓦屋顶的平房和一栋一层高的楼房围成四合院,共六个房间,包括一个厨房,五个卧室。瓦房的过道做大厅,建筑物的正中是个天井,摆着几盆充满生机的植物;大厅的家私比较简单,电器方面已经添置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后来小静的奶奶告诉我,老瓦房80年代建成,楼房1996年建成,
19、本来打算给儿子们成家后居住的(老人家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小静的父亲排行第三),但子女成家后,有的在城市安家,有的长年在外打工,所以很多房间都空置着,房子只有儿女们回来过年才热闹起来;电器都是小静的爷爷以前一点一点省下退休金买的。小静的爷爷今年74岁,是个退休教师,头发斑白,去年中风导致手脚活动缓慢,谈吐不清晰。小静回忆爷爷生病的情形时还心有余悸:2006年4月的一天,小静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来了很多邻居,爷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奶奶着急地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伯父他们最后由邻居亲戚合力把爷爷送到医院,经诊断小静的爷爷患上了脑中风,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但从此行动不便,永远失去了劳动能力。小静的奶奶今
20、年68岁,个子很高,体型瘦削,皮肤黝黑。小静介绍说,奶奶每天5点钟就起床了,洗衣服、给家人做三顿饭、下田(小静家里本来有2.8市亩 市亩,我我国的面积计量单位,1市亩666.7平方米水稻田,因为劳动力不够,如今只耕四分 分,我国的面积计量单位,1分66.7平方米,奶奶一人包办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全部工作)、喂鸡、种菜大大小小的家务农活全是奶奶一肩挑。“奶奶很辛苦!”小静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她也想帮奶奶分担些家务,可是老人家总是不让她干,叫她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小静的奶奶干了几十年的农活,加上丈夫得病后要挑起全家所有劳动,小静的奶奶现在经常坐骨神经痛,发病的时候为了省钱只是随便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打止
21、痛针就算了。小静的奶奶说起家里情况的时候,眼睛也泛着泪光。她说,小静的父母把孩子放在家里就很少过问了,他们在外面只是打散工,赚不到什么钱,平时只有过节才寄点生活费回家。如今祖孙五人几乎全靠小静爷爷每月900元的退休金生活。她还说,两个老人家每月看病买药用去200-300元,剩下的600元左右做家用(包括伙食费、煤气费、电费、电话费等)。为了省电,家里除了电视机、电饭锅,一般不用其他电器,洗衣机也是在下雨天用来给衣服脱水。伙食方面:米其中一部分由家里的四分水稻田产出来,除此以外每年还要购进500多斤;肉类一般吃猪肉,在村里买,每斤要12元左右,尽管觉得比较贵但为了给孙女补充营养老人家每天都会买七
22、八块钱;青菜由自家种;蛋也是由自家养的八只鸡生的。“有时孙女生病或要做人情(亲戚的婚嫁葬)开支大了,我连儿女过节给的零用钱都用去补贴家用了。”小静奶奶说。她说自己辛苦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孙女好好读书,不要学坏。老人家说,小静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总是跟着班上一些调皮的孩子一起玩,不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被老师罚留堂,两位老人家知道后非常生气,打了孙女一顿,事后小静认识到错误,慢慢改正过来了。小静的爷爷奶奶平时总是担心孙女们到处乱跑,更担心她们到河里玩水(东江河流经长洲村,水流湍急)。由于奶奶要忙于农活,爷爷行动不便,两个老人家也担心孩子照看不过来,所以他们平时只让孙女在家附近玩,晚上基本不让
23、她们出门。(五)学习和娱乐小静的学校离家不远,路较平坦,晴天步行只需78分钟,雨天由于多坑洼需10分钟。平时小静和在长洲小学读学前班的二妹一起上学。星期一至五她的作息时间大致如下:6:007:00起床,刷牙洗脸,协助奶奶做早饭7:007:20吃早饭7:207:30和二妹一起上学7:308:00和其他同学一起打扫校园8:009:00早读看书9:0012:00上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12:0014:00回家吃午饭14:0014:30在校园内自由活动14:3016:05上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16:05一八:00回家,用30分钟时间完成作业,玩耍,洗澡一八:0020:30吃晚饭,看电视小静班上有一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长洲村 留守 儿童 调查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