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公开课.pdf
《2023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公开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公开课.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3.9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表现标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知 识 能 力 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奉献;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9.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回忆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结合实例,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2、列举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奉献。3.9.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解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教科书相关内容】思想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六课第二框。【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本框内容是对第一框内容的承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以下是目标的描述和预设达成:目标 1: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回忆中华文化丰富内容,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特点、地位。目
3、标 2:学生通过典型具体例子的比照,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目标 3:学生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能够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奉献。难点 目标 4:理解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再现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材料中。重点 评析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知识维度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 l 目标 2、3 目标 2、3 B.概念性知识 目标 4 目标 4 目标 4 目标 2、3、4 C.程序性知识 目标 4 目标 4 D.反省认知知识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二、教
4、学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高二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文科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本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的知识准备。在相关课程方面历史的必修 3 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与中华文化相关史实资料。但是,历史展现出了多彩的现象,需要通过学习来感受和获得本质的理论,因此学生对本框的内容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通过本框学习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1 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性知识类别学习。2 其学习条件是:高中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思维能
5、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够通过事例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的能力。3、采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程序: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自主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质疑与答疑教师点拨对应练习学生的思维导图建构课后 4、课型:新授课。5、教学时间安排:1 课时。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描述及其评析】环 节 与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达成 目标【自主课】自 主 学 习及 小 组 交流谈论 1、课本的阅读、自主完成探究及对应练习 2、小组的学习任务分配及小组的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解疑。按 要 求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预习课文内容、自主学习新知识、主动交流学习任务 【展示课】导入:承上启 下 法 导入新课 源远流
6、长是中华文华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古代继续探寻她的另一特征博大精深。回 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为本框的重点内容:包容性做铺垫 探究一:【探究活动点拨及总结】探究情景:作为外交大臣的你,要接待来自日本的使者木村夫妇,他们对中华文化非常感兴趣。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古代,一起去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一站:你将带他们去领略“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建议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等方面介绍,并结合课本分析其作用/意义、特点、地位 知识小结: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文学艺术: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特点:悠久历史、丰富内涵、独特风格。地位:在世界文
7、学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展示第一站问题答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质疑 通 过 创 设一个大的情景背景,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加宽广的空间去探讨文,激发 目标 1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2、科学技术: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我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表达。第二站:请你带他们去感受“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中华各地文化。并结合课本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知识小结: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原因:受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2、
8、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第三站:请你带他们去欣赏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并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奉献。知识小结: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应练习点拨及评价】过关练习:学生展示第二站问题答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质疑 学生展示第三 站 问 答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质疑 学生展示对应 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精品 教案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