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2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农书屋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一、蝎的种类与分布1二、我国主要蝎种及其分布2(一)药用2(二)食用3(三)开发利用4四、人工养蝎的前景4(一)全蝎供需矛盾的原因5(二)人工养蝎的有利条件6(三)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高6第二章 蝎的形态特征7一、蝎的外部形态7(一)头胸部8(二)前腹部9(四)性特征10二、蝎的内部构造11(一)消化系统12(二)呼吸系统12(三)循环系统13(四)排泄系统14(五)生殖系统15(六)神经系统15(七)感觉器官16(八)内分泌腺17第三章 蝎的生物学特性17一、生 活 史17二、生活习性20(一)食性20(二)繁殖习性21(三)生长发育27第四章 蝎场规划29一、
2、场址选择29二、蝎场布局30三、蝎子的养殖方式30(一)房养30(二)池养31(三)缸养32(四)箱养33(五)坑养33(六)架养34(七)地窖式养殖35(八)瓶养37(九)盆养37四、加温圈养室的建造37(一)火炕养法37(二)厢式炕养法38(三)小棚养殖法38(四)温室养殖法39第五章 蝎的饲养与管理40一、选种和引种41二、放养密度43三、饲 料43(一)动物性饲料44(二)植物性饲料46五、饲料的投喂48(一)投喂的时间48(二)投喂的数量48(三)投喂的次数48(四)投喂的方法49(五)投喂的营养搭配49六、幼仔蝎的饲养管理49(一)温度50(二)湿度50(三)饲养51(四)卫生51
3、(五)防病52(六)密度52(七)蜕皮52(八)越冬53七、成蝎的饲养管理54八、孕蝎的饲养管理54(一)孕蝎的确认54(二)孕蝎的环境55(三)孕蝎的饲喂56(四)孕蝎的分娩56九、种蝎的饲养管理57(一)食物57(二)温度58(三)湿度58(四)密度58(五)冬眠59(六)寿命60十、蝎的四季管理61(一)春季61(二)夏季61(三)秋季62(四)冬季62十一、蝎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62(一)场地63(二)环境63(三)引种63(四)营养63(五)蜕皮64(六)温度64(七)湿度65(八)密度65(九)有机农业生产66第六章 无冬眠养蝎技术67一、无冬眠养蝎的养殖条件67(一)养殖设施67
4、(二)养殖前的准备工作71(三)生态条件72二、无冬眠养蝎新技术76(一)饲养密度76(二)温室温度76(三)温室湿度78(四)温室光照和通气80(五)食物营养81(六)蝎子的蜕皮82(七)蝎子的交配83(八)蝎子的产仔85(九)饲养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89第七章 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91一、蝎子的病害及防治91(一)常见蝎病91(二)蝎病防治的途径101二、蝎子的敌害及防治102(一)蚂蚁103(二)老鼠105(三)壁虎106(四)鸡107(五)螳螂107(六)蜘蛛107(七)其他敌害107第八章 蝎子的采收、加工及保存108一、蝎子的采收方法108(一)活捕108(二)采收方法110(一)
5、原料的选择113(二)咸全蝎加工方法114(三)淡全蝎加工方法115(四)成品蝎的保存116第九章蝎毒的提取117一、蝎毒的提取方法118(一)杀蝎取毒法118(二)人工刺激法118(三)电刺激法118二、蝎毒的提取时机119三、蝎毒的贮存120四、蝎子蜇伤救护121第十章 饲料虫的饲养122一、黄粉虫的饲养123(一)黄粉虫的形态特征123(二)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124(三)黄粉虫的饲养技术和管理126(四)蝎子的喂养132二、黑粉虫的饲养133(一)黑粉虫的形态特征133(二)黑粉虫生活习性134(三)黑粉虫的饲养技术134(四)喂养蝎子135三、地鳖虫的饲养135(一)中华地鳖虫135(
6、二)金边地鳖虫150四、蚯蚓的饲养153(一)蚯蚓的形态特征153(二)蚯蚓的生物学特性156(三)蚯蚓的生活周期160(四)蚯蚓的繁殖方法160(五)蚯蚓的饲养和管理162(六)蝎的喂养173五、舍蝇的饲养173(一)形态特点173(二)生物学习性174(三)舍蝇的饲养与管理176(四)蝎的喂养178第十一章养蝎专家经验谈179一、养蝎成败在防逃179(一)室内加温饲养180(二)改立装玻璃条为平装玻璃条180(三)用胶卷或无毒农用薄膜代替平装玻璃180(四)用流动水带来防逃180二、蝎子的初春管理181(一)初春成蝎管理181(二)初春幼蝎管理181(三)保持温度182(四)合理喂养182
7、(五)保持活动区清洁182三、养蝎成功的七条经验183(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183(二)种蝎和密度183(三)饲料搭配多样化184(四)及时分离各龄蝎184(五)温湿度的控制185(六)日常管理及疾病防治185(七)公蝎的搭配及分窝185四、家庭养蝎技术186(一)室内池养法186(二)室内层架盆养法187(三)放养密度187(四)温度188(五)湿度189(六)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189(七)蝎子的饲养管理190(八)蝎病防治192(九)蝎毒的提取方法193(十)药用商品干蝎的加工193五、提高幼蝎成活率的小经验194(一)备足产仔房194(二)孕蝎单居繁育194(三)分娩母蝎和仔蝎的分离1
8、95六、幼蝎蜕皮期间的综合管理要点196(一)温度要求196(二)适宜的湿度196(三)饲料多样化197(四)放养密度197(五)精心管理197七、花园式养蝎新技术197(一)花园式养蝎池的结构特征198(二)花园式养蝎法的优越性199八、提高人工养蝎的成功率200(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200(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201(三)饲料多样化201(四)各龄分养202(五)恒温饲养202(六)做好蝎场管理工作203九、当前人工养蝎存在的问题203(一)饲料虫品种单一,蝎体营养严重缺乏203(二)生态环境不适宜,影响蝎子生长发育204(三)缺少防御天敌侵袭的有效措施205(四)缺乏防治蝎疾病的
9、知识206十、购买种蝎要注意什么206十一、2龄幼蝎蜕皮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207十二、养蝎小经验209(一)提高种蝎成活率209(二)保证蝎子生存的湿度210(三)养小蝎应注意的问题210(四)土对蝎子的重要作用210十三、蝎子生病原因及防治211(一)拖尾病211(二)干枯症211(三)体懈症(麻痹症)212(四)腹胀病212(五)蝎螨212十四、育虫养蝎经验213(一)锯末育虫213(二)兔粪育虫213(三)纸箱育虫214(四)杂骨育虫214(五)臭虫育虫214十五、养蝎要成功,诀窍在温控215十六、怎样养好新购进的种蝎216十七、人工养蝎引种应注意的问题217(一)高额利润的问题217(
10、二)速生蝎子的问题218(三)养蝎提毒的问题218(四)引种的问题218十八、蝎螨防治经验219十九、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221(一)塑料大棚的建造221(二)巢格垛体式蝎房的建造及保温、保湿设施的设置222(三)饲养管理224二十、恒温和半恒温养蝎法228第 229 页 共 242 页第一章 绪 论一、蝎的种类与分布蝎子属节肢动物门、有气管亚门、蛛形网蝎目。全世界的蝎子分6个科,70个属,有1 000余种。在1 000余种蝎中,钳蝎科约占40,其余5科约占60%。具有医学意义的近50种,它们几乎都属钳蝎科,因此关于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钳蝎科。在文献中往往把钳蝎科的蝎简称为钳蝎)。 蝎子是我
11、国重要的药用动物。过去有人说:“蝎子南不过长江、北不过沈阳”。实际上,江南个别地区及沈阳以北的铁岭、开原一带也有过蝎子,但数量较少。近10年来的调查发现,蝎子在中国分布的北界有向南推移的趋势,辽宁省盖县以北的地区几乎没有蝎子了;同时,东亚钳蝎在中国分布的数量也逐年减少,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蝎子在地球上出现的较早。古蝎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就已经出现,现代蝎可谓是活化石了。从几年来调查发现,东亚钳蝎的种群结构中,成蝎多,幼蝎少,种群不旺盛。第二,随着医药界的发展,对中药全蝎的需要量增加,收购价格大大提高,捕蝎量增大了,致使蝎子种群的生长、繁殖受到干扰,数量下降。第三,蝎子生存的自然条件受到
12、人为的破坏,如在有蝎子分布的山丘上栽树、施用化肥和农药、修建梯田、崩山采石、乱伐树木、开山修路等,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蝎子的繁衍。二、我国主要蝎种及其分布 我国的蝎种约有15种,分布最广的是东亚钳蝎,亦称马氏钳蝎,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的部分地区。人工养蝎的意义蝎子浑身是宝,既可入药,亦可食用,成为餐桌上的佳肴。近年来,用蝎子制作的药酒、保健饮料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一)药用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据诗经等古籍的记载,我 国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就将蝎子作为防治疾病的药物使用;宋朝开宝本草开始使用“蝎子”的名称;明朝本草纲目将其列在虫部之中,对蝎子
13、的形态、用途、炮制方法及蜇伤防治等,均作了详尽的阐述。 全蝎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性平,昧甘辛,有毒。全蝎人药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科学测定:全蝎的有效成分是蝎毒,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痛等。近年来,医药临床应用表明,蝎毒对脑炎、骨髓炎、麻风病、大骨节病的疗效十分显著。目前,以全蝎为主要成分配伍的汤剂达百余种,配成的中成药有60多种,如中国药典方“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牵正散”、“止痉散”、“人参再造丸”、“镇痛散”、“中风回春丸”等。研究证明,蝎毒的有效成分对癫痫和三叉神经痛有特殊疗效,对各种肿瘤有很好的预防和
14、治疗作用。 蝎毒中的毒蛋白不仅含量高,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对性病、癌症等疑难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世界上使用中药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主要从我国进口药用全蝎。(二)食用 蝎子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作为滋补品食用。蝎子食用,一是菜肴,二是保健滋补食品。蝎子味道鲜美,可做出多种色泽鲜艳的美味佳肴,成为盛大宴席上的一道风景菜。如油炸全蝎、蝎子滋补汤、蝎酒、凤戏全蝎、钳蝎荷叶鸡、钳蝎竹板鱼等等。以蝎子为原料制作的食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作为药膳,具有良好的滋补和保健作用。随着蝎子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口味的改变,蝎子食品正在逐渐兴起。(三)
15、开发利用 随着养蝎业的蓬勃发展和科研部门对蝎子研究的日渐深入,以蝎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相继开发问世,如“蝎精口服液”、“蝎粉”、“蝎精胶囊”、“中华蝎补膏”、“蝎酒”等等。以蝎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工艺品生动、新颖、奇特,颇受现代人的喜爱。国内有人将其用塑料包装制成观赏品。在美国也有人将其制成圣诞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随着人们对蝎子作为名贵药材、滋补食品等功效认识的提高,全蝎需求量不断增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蝎供应量仅能达到需求量的20%,仅仅依靠人工捕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四、人工养蝎的前景 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蝎子的年需求量为5 000吨左右,但产量只有400吨左右,我国有100
16、吨左右,占世界的14,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野生蝎子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人工养蝎业。 (一)全蝎供需矛盾的原因 目前,可提供的自然蝎源十分有限,导致供需矛盾越来越突 出。主要原因:第一,蝎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据记载追溯到425亿年以前的志留纪。4亿年前的蝎是水生的,陆生的种类出现在32405亿年前的石炭纪。作为一种孓遗动物,本身已处在灭绝的过程中。第二,由于东亚全蝎近年来价格大幅度升涨,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去捕捉野生蝎子。人工大量捕捉幼蝎,使蝎源日趋减少。第三,地球气候的反常变化,使野生蝎遭受灾害。如早春出现意外的寒潮侵袭、秋季的霜冻会影响蝎的消化功能和入蛰前
17、的营养积存;冬季到来之前,野生蝎难以找到适宜的休眠场所,休眠后会被冻死或风干。 第四,开山造田,采矿修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蝎的生态环境。大量使用农药,使一部分蝎中毒而死亡。以青全蝎的集中产地青州市为例,20世纪50年代全蝎年收购量为2 000公斤,1956年最高达到2 796公斤,之后逐年减少。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收购量已下降至6001 000公斤,1985年仅收购了453公斤,目前仍是减少趋势。如果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不但无法保证人们药用和食用蝎的需求,蝎源也会处于灭绝的危险。 (二)人工养蝎的有利条件 为弥补自然蝎源的不足,适应人们药用和食用的需求,人工养蝎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先行者
18、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人工养蝎具有许多便利条件。主要是: 投资可大可小,见效快;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小,城乡男女老幼均可养殖;养殖技术不复杂;家庭人工养蝎国家规定长期免征税收;蝎子排粪量小,无臭味,不污染环境;蝎子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很少遭受病害;繁殖速度快,产仔率高;淘汰下来的蝎子仍可入药,不影响利用价值。(三)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高 人工养蝎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由于蝎子繁殖较快,每年1次,每次有2050条,所以蝎子的出售率可逐年增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假如每立方米空问投养400条,则到第二年就可以繁殖到l万多条,能制成千蝎约10公斤,国家收购价每公斤140200元,最
19、少也可收入1 000多元。利用业余时间养蝎,一个人可以管理20立方米空间内的蝎子,年收入可达万元,如果作为种蝎出售,其收人就更可观了。 蝎的销售途径主要有:商品蝎可加工成药用全蝎;食用蝎可售给宾馆饭店;种蝎可出售给养蝎户;提取蝎毒,约500只活蝎提取l克蝎毒,1条健康蝎年可提取12次。 , 人工养蝎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医疗用药的需求,还能使这一古老的物种得以延续,避免有4亿多年历史的蝎子灭绝。同时,由于蝎子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紧张,人工养蝎会成为一个比养猪、养鸡等其他养殖业更理想、更保险的家庭副业生产,可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章 蝎的形态特征一、蝎的外部形态 在1 000余种蝎子中,大小差
20、别很大,小的蝎子体长仅23厘米;大的体长可达25厘米。在石炭纪地层中曾经发现过体长达36厘米的蝎子化石。 不论蝎子大小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基本形态和构造是相同的。 蝎子雌雄异体,体形似虾,有山虾之称。动物学上把蝎子的身体分成前体(头胸部)和后体(腹部)两部分,其中腹部又分为前腹部(中体)及后腹部(后体)。由于前体部和中体部较宽,所以,有人将这两种分合起来称为躯干部,而将窄长的后体部称做尾部。这后一种分法较为通俗,但不甚科学,因为真正的尾内是不该有消化道的。后腹部最后一节为螫刺或尾刺器官。 成蝎一般体长46厘米(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约长4.8厘米),体宽1厘米左右(雌蝎体宽115厘米,雄蝎
21、体宽0.7l厘米),体重约12克;躯年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呈灭褐色或紫褐色、红褐色,其余部分均为淡黄色。躯体分为三大部分: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头胸部与前腹部组成躯干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也可称尾部。蝎子的后腹部细长超如尾巴状,整个外形像一个琵琶,所以又被称为琵琶虫。蝎子全身表面是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一)头胸部 蝎子的头胸部又称前体,较短。头与胸相连,背面有坚硬的背甲,背甲前窄后宽,呈梯形,密布颗粒突起,并有数条纵脊,呈青黑色。整个头胸部由6节组成,分节不明显。在头胸部背面的中央部位有1对中眼,位于眼丘上。背甲的两个前侧角各有3个单眼排成一斜列,皆为感光器官。蝎子虽有中
22、眼、侧眼,但视力很差,只能分辨出光线的强弱和黑暗,10厘米以外的东西基本看不见。头胸部前下有口器,类似蝗虫的咀嚼器。蝎子的头胸部由6节组成,故有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触肢、4对步足。螯肢亦称口钳,位于头胸部最前方;螯肢很短,由3节组成,可动指内有锯齿状突起,有助食作用,可将捕获物撕裂、捣碎。触肢又称钳肢或肢须,位于螯肢之后,由6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由上钳指和下钳指组成,下钳指可以活动,钳肢上有一排交错的细齿,用来夹紧食物,是蝎子捕食昆虫的主要武器)。胸部两侧有4对步足,内连神经与肌肉,为行动器官。步足由7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附节,末端有2个钩爪,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技术资料 蝎子 全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