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省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省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省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省市标准粮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部门:省农业厅建设单位:省市农技推广中心编制单位:省市农技推广中心完成时间:2008年12月25日项目名称: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市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单位(章):省市农技推广中心市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提要11.2 结论与建议31.3 编制依据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52.1 项目建设背景52.2 项目建设必要性5第三章 市场与需求预测83.1 优质粮食供求形势分析83.2 本区域市场需求预测93.3 服务功能103.4 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10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114.1
2、基本情况114.2 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114.3 人员构成114.4 主要技术成果获奖情况及转化能力124.5 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124.6 资产与财务状况124.7 项目技术协作单位情况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45.1 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145.2 建设规模及服务种类145.3 产品方案15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66.1 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166.2.项目建设用地情况166.3.项目建设用地位置176.4.项目区技术条件176.5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现状186.6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96.7 对环境的影响20第七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217.1 工艺技术方案2
3、17.2. 设备选型23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258.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258.2 项目建设目标258.3 项目建设总体思路与规划布局268.4 项目建设内容27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299.1 环境保护299.2.安全生产29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3110.1 项目组织管理31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3310.3 项目实施进度34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3511.1 投资估算3511.2 资金来源4111.3 资金应用41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4212.1. 经济效益4212.2 社会效益4212.3 生态效益4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4413.1 综合评价44
4、13.2 结论意见4413.3 问题与建议44附表:1: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2:项目主要建设条件一览表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4:项目区农机化基础情况汇总表5:项目区基本情况一览表6:现有仪器设备清单7:新增仪器设备清单8: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一览表9:市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表10: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11: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12:项目仪器设备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13:项目效益分析一览表附图:1:市在省的位置图2:项目区在市的位置图3: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现状图4: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规划图5:机耕路平面图、剖面图6:排水沟横断面图7:机井设计图8:桥板横剖面、纵剖
5、面图9:平板桥平面图、剖面图10:排水涵管桥剖面图、半平面图11:市配肥站规划平面总图12:配肥站楼总平面图13:配肥站楼立面图14:配肥站楼一层平面图15:配肥站楼二层平面图16:配肥站楼三层平面图附件:1:申报单位法人证件复印件2:申报单位上年度资产负债表3:科技成果证书及获奖证书复印件4:地方配套资金承诺证明 5:土地使用说明书 6:技术合作意向协议书7: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省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1.1.2 主管单位: 省农业厅1.1.3 建设单位: 省市农技推广中心1.1.4 项目由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1.1
6、.5 建设地点省市枣林乡洪建、岗郭、直李、后袁和吕店5个行政村(见附表14)。1.1.6 建设规模: 建设标准粮田1.6万亩。1.1.7 工艺技术方案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肥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为核心。通过耕地整理、田间排灌、机耕路整修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地力监测、配肥站等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新技术,实现高标准良田建设目标。1.1.8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建工程、田间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等(附表3) 1.1.8.1土建工程配肥站建设及配套工程。1.1.8.2田间工程硬化机耕道路6000米,宽3.5
7、米,整修机耕道路10000米;林网绿化10万株;整修排水沟渠10000米;新打机井50眼,修复机井100眼;地埋线25公里;新建桥11座;新建涵管桥100座,维修涵管桥60座。1.1.8.3仪器设备新购化验室仪器设备113台(套、批)。1.1.9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970万元1.1.10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97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77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94万元。1.1.11 建设期限:2年1.1.12 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小麦平均单产可达460公斤,年新增总产86.4万公斤;玉米平均单产可达490公斤,年新增总产84.8万公斤。小麦按1.7元/公斤计,玉米按1.6
8、元/公斤计,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2.5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技术应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平均每亩节肥(纯养分)1.5公斤,年节肥2.4万公斤。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缓解区域灌溉水资源压力,同时减少因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见附表10)。1.1.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0.5-1个等级,农田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5%,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中等旱灾年份粮食减产风险在8%以下,粮食增产1
9、0%以上。1.2 结论与建议1.2.1 综合评价粮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因素,1.6万亩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生产实际,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社会环境宽松;采用的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节水灌溉、保优节本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新技术,成熟可靠,切合实际。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1.2.2 结论意见该项目设计合理,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1.2.3 问题与建议鉴于农业项目容易受天气气候影响,实施进
10、度不易控制,且该项目规模大、内容多、涉及面广,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大力协调支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1.3 编制依据农业部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省农业厅2009年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农业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粮食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因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
11、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措施、有效提高单位产量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尤其关注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农业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市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标准粮田是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重要举措,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务之急。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市位于省中部、平顶山市东南部,常年种植粮食作物46万亩以上,总产14万吨左右。常年种植小麦23万亩,总产7万吨左右;年种植玉米17万
12、亩,总产7万吨公斤左右。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在市实施,对于促进项目区乃周边地区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2 实施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从建设内容的预期目标上,符合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等要求,符合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2.2.3 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国家农业投资的方向。在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党和国家一直把粮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长期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确保粮食安全。
13、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农业项目之一,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2.4 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社会经济基础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市位于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理座标为北纬33 08-33 25、东径113 21-113 40,市域南北长32.19公里,东西宽30.10公里。东与西平、遂平县接壤,西与方城、叶县相连,南与泌阳搭界,北与舞阳毗邻。全市总面积645.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万亩;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辖8个乡镇,5个办事处,190个行政村。地处暧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
14、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有利于项目的实施。近年来,由于土地分户经营,农田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加之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实施该项目可使项目区农田实现高标准旱涝保收,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成为全市农业的示范样板田,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第三章 市场与需求预测3.1 优质粮食供求形势分析从粮食生产和供求情况看,近两年来,全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从今后长期趋势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上世纪9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基本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另一方面,粮食生产
15、、消费需求也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粮食消费总量逐年增加,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粮食供需品种结构的矛盾趋于突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的集中,粮食产销和库存的区域矛盾也会加大;部分粮食品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从中长期看,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将是偏紧的。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关系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粮食问题从总体上要依靠自己解决,完全自给自足或依赖他人都是不可取的。3.2 本区域市场需求预测小
16、麦是种植的主要作物,分别占全省年种植作物面积和粮食产量的50、55以上,在粮食生产中具有绝对的产业优势。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食品加工业对小麦品质要求提高,国内市场对优质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粮食优质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就小麦来说,据测算,目前我国年需优质专用粉549.2亿公斤,省年需优质专用粉34.9亿公斤,若按60出粉率计算,全国需求优质专用小麦915.3亿公斤,省需要优质专用小麦58.2亿公斤,目前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人们消费食品向高档化、营养化、方便化转变,以优质专用小麦为原料的各种专用面粉市场需求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
17、此,搞好标准粮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成为种粮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本项目的主要产品是小麦和玉米,小麦以强筋小麦为主,玉米以优质专用玉米为主。项目区常年年产优质小麦650万公斤,优质玉米700万公斤。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小麦800万公斤,优质玉米900万公斤,按80商品率算,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粮食1300万公斤。本区域有岗郭面粉加工厂等粮食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粮食6万吨。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粮食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粮食加工需求量每年将以2030的速度递增。因此,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粮食在本区域就能转化。3.3 服务功能通过项目建设,土肥测试化验能力得到提高,地力及墒情监测
18、能力得到加强,测、配、施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以完善,能够满足项目区和全市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3.4 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国内小麦价格总体上稳中有涨,优质小麦供应偏紧,同时,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中筋、强筋小麦需求量将更大。通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将形成一个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实现优质加无公害,因此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加强,通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价格补贴等措施,加大了农业投资,控制了农资价格上涨,市场风
19、险相应减小。我们将以较高的产量优势和质量优势以及无公害品牌驾驭市场,保证产品无市场风险。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4.1 基本情况承担单位:市农技推广中心性 质:事业全供法人代表:王小勇(中心主任)4.2 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该实施单位主要承担全市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土壤养分监测、土肥技术推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项业务。能独立进行所承担业务的技术宣传、培训与推广实施,多次被评为省、市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4.3 人员构成 该实施单位现有职工总数4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人,管理人员5人,技术工人1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
20、 2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1人,初级职称的15人。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有王合生、王忠伟、王梅香、徐进玉等。 4.4 主要技术成果获奖情况及转化能力该承担单位集中了项目区域内土肥、植保、农技、种子等方面大部分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肥料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能够承担农技、植保、种子、土肥专业及相关专业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能力。曾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成果18项。4.5 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该承担单位现有土地面积25346平方米,房产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各类仪器设备22台套。其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紫外分光光度计1台,火焰光度计2台(详见
21、附表)。该承担单位每年开展大型农情调查40余次,对关系全市农业生产的苗情、墒情、产量、品种利用、种植意向、物资投入等农情及时开展详细调查,对土壤肥力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2007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5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8项,完成国家和省市试验示范项目17个,将对市的粮食生产和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积极作用。4.6 资产与财务状况省市农技推广中心,为事业全供单位,以财政拨给事业经费为主要收入,每年市财政拨款为116万元,工资、福利、办公费每年支出110万元。该单位现有固定资产总额60万元,净资产总值 元(见资产负债表和事业单位支出明细表)。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5.1 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
22、和依据项目建设将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项目总体要求,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优质粮生产基础、水源和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并且能够长期保持不被转为非农用地,土壤肥力在中上等的枣林乡洪建等5个行政村为项目区。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农田基础工程关键设备和设施的建设,使农田基本建设、地力建设和农技推广体系相配套,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项目区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服务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5.2 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为970万元,两年完成。包括土建工程、农田基本建设、仪器设备充实及配套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5.2.1 土建工程建设新建配肥站
23、一个,上2条配方肥生产线,年产量达到2万吨左右,除满足项目区需要外,示范带动全市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占地面积17.4亩(11662.5平方米),主要建设配方肥原料库、成品库;综合化验分析室,肥料样品室、土壤样品室、办公室等,总计土建面积2130平方米(详见附图)。 5.2.2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新打机井、修复旧井、新建修复排水桥涵、修复排水沟、新修机耕路等。5.2.3 地力建设主要用于深耕深松,打破梨底层,加厚活土层;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耕层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作物产量要求以及土壤养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优质 粮食 产业 工程 省市 标准 粮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