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河集中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河集中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城XX河集中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责任单位:hhhh省sss县环境保护局项目地址:hhhh省sss县dj镇联 系 人:gggg联系电话:0797- 邮政编码:341700编制单位:gtgtttt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时间: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1.1.1项目名称及建设责任单位11.1.2 项目实施地址概况11.1.3 项目责任单位概况21.2 项目背景及意义31.2.1 项目建设的背景3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51.2.3 项目建设目的61.3 项目区概况81.4 方案编制依据81.4.1 标准和文件81.4.2 规程规范101.5建
2、设任务与规模111.5.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11.5.2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111.5.3 项目建设的任务与实施规模111.6建设工程年度进度安排131.7 投资概算131.8研究工作的范围141.9 研究结论14第二章 项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6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183.1 自然条件183.1.1 地理位置183.1.2 历史沿革183.1.3 地貌地质183.1.4 土壤183.1.5 植被193.1.6 水文气象193.2 社会经济状况203.3土地利用现状21第四章 面源污染及防治现状234.1 面源污染现状234.1.1 面源污染分布特点234.1.2 面源污染现状244.1.
3、3 产生面源污染的因素254.1.4 面源污染危害性分析27第五章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295.1 建设目标295.1.1 生态环保综合防治目标295.1.2 面源污染防治目标295.2 建设任务和规模305.2.1 工程建设任务305.2.2 预防监督制度建设355.2.3 开展农村文明新村建设活动355.3 工程总体布局355.3.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55.3.2 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总体布局36第六章 环境保护396.1环境和生态现状396.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96.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96.3.1废气污染控制措施396.3.2噪声控制措施39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396.4.1
4、地质灾害影响评价396.4.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406.5特殊环境影响41第七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7.1设计的主要依据7.2职业安全措施7.3卫生安全防护措施7.4消防措施7.5工业卫生措施第八章 工程招标方案8.1 招标工作依据8.2 招标工作原则8.2.1 招标方式8.2.2 招标范围8.2.3 公告发布8.2.4 资格审查8.2.5 潜在投标人的要求8.3 招标组织形式8.4 招标基本情况第九章 组织设计和分年度实施计划9.1 组织形式9.2 分年度实施计划第十章 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10.1 投资概算10.2 资金筹措10.3 投工、土石方量概算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11.1 生态环保经济效
5、益和蓄水保土效益11.1.1 经济始效期确定11.1.2 单位经济指标确定11.1.3 蓄水保土效益11.2 生态效益11.3 社会效益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12.1 结论12.2 建议40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及建设责任单位项目名称:sss县城ffff河集中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项目责任单位:hhhh省sss县环境保护局项目地址:hhhh省sss县dj镇联 系 人:yyy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邮箱:lbj 1.1.2 项目实施地址概况sss县历史悠久,资源丰饶,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已成为政策、地理、交通优势极为突出的hhhh省全方位开放的南大门,素有“hhhh南大门
6、”之称,为赣南次中心城市。全县辖8个镇、5个乡: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共有11个居委会、94个村委会。sss县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以来,已有千余年历史。全县国土面积1640.55平方公里,辖5乡、8镇、2场、共有11个居委会、94个村委会;总人口31万,少数民族畲族人口600多人。近几年,sss县各方面建设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信息通讯快捷,五千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系统和图文数字传输通讯均已全部开通。现有六家星级宾馆,接待条件齐备,菜肴风味独特。“太平香菇”、“sss大蒜”、“sss板栗”驰名中外。境内有30多种矿产
7、资源,尤以高钇混合氧化稀土储量多,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目前己形成稀土、建材、轻纺、食品、竹木加工五大工业体系,其中有国优、部优、省优、地优产品,sss牌高钇混合氧化稀土、美威牌腐竹、玉岩牌水泥等产品,以质优价廉畅销国内外市场。甲鱼、鳗鱼、美国牛蛙、美国山鸡等特种养殖正形成规模,特色农业发展迅猛。交通、电信事业飞速发展,纵贯南北的105国道和横跨东西的京九铁路覆盖了全县60%的乡镇,已开通的赣粤高速公路,也通过sss境内,使sss成为hhhh陆路进入粤、港、澳最便捷的通道。1.1.3 项目责任单位概况sss县环保局于1997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2003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科级事
8、业单位,下设秘书股、环境管理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单位现在人员24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20人,男女各10人。退休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2008年sss县环保局向上争取编制,机构编制人员由2006年的15人,增加到2011年的20人,人员编制增加5个。2006年2008年,全体干职工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3人,高中学历1人,2011年,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增加到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专学历13人,高中学历1人。县环境保护局内设5个职能股(室):(一)办公室,(二)环境影响评价股,(三)污染防治保护股,(四)污染物总量控制股,(五)行政审批服务股
9、。1.2 项目背景及意义1.2.1 项目建设的背景众所周知,构成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而细胞的组成元素中75%是水。所以说,是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和地球上万物赖以生存最基本的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和珍贵资源。水孕育了人类古老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工业需要大量的水冷却或洗涤,农业需要大量的水灌溉农田,而我们每天的生活也需要大量的洗涤用水和饮用水。可以说,没有了水人类社会将会停止运转,就如没有了呼吸,心脏就会停止跳动一样的道理。虽说地球上的水量很多,其水域面积占了地球总面积的70%,但是其中96%是海洋水,除地层深水及高山雪水
10、外,人类和其它生物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2.7%。而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面源污染愈演愈烈,致使有限的水资源遭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元凶”,对此中外专家惊呼:“面源污染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面源污染更多地与农业、农民和农村相联系,我国农村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小规模畜禽养殖的畜禽类粪便以及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
11、村生活垃圾和废水等,都是造成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成为国际环保界普遍关注的新话题,一些发达国家在控制面源污染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年排放污水量近600亿t,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全国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据对全国532条河流状况的调查,已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调查总数的82%,我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污染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进
12、入并滞留于巢湖的污染物中,63%的总氮和73%的总磷来自于面源污染;在进入滇池外海的总氮和总磷中,农业面源分别占了53%和42%;1994年太湖流域总氮的60%和总磷的30%来自于面源,因此,面源污染已上升为威胁饮用水源的主要原因。以往,世界各国的环保工作重点都放在大城市、大工业区和大工程上。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网已经建设并日趋完善,而广大农村的公共卫生及排污处理设施相当缺乏,环境卫生状况处于无管理或半管理状态。例如,排水沟几乎都是露天明沟,有的村庄竟然将河流当成了天然的排污沟,很多地方的垃圾仍是沿河、湖泊、路边丢弃、堆放。与此同时,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废物的排放量又迅
13、速增长,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污染的加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面源污染防治问题已逐步进入环保议程,有关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日趋完善。对于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专业论文及相关报道也在各类报刊和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一个防治面源污染的大气候在中国大地上渐渐形成。为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探索开展环保生态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发挥环保生态建设在防治面源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dj镇位于sss县的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接县城,西接程龙镇和全南县,南邻东江乡、临塘乡、北界ffff乡,龙小公路、ffff河水穿境而过,
14、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是sss第三大镇,下辖7个行政村,有2.2万人。是sss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ffff的水源保护区域。项目污染概况:污染源主要有sss县益源螺旋藻有限公司、华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sss县昌鑫、海燕生态养殖场、sss县丰泰塑料制品厂等企业,2个加油站以及莲塘、象塘村畜禽养殖散户、塔下千亩果园、1.2万亩基本农田,dj镇垃圾中转站等,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污染源长期存在,企业排污设施未能完善,农田化肥农药过度滥用,对ffff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dj镇是sss县集中饮用水源地,当地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下游江背镇和县城三十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蓬勃
15、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是当地环保硬件设施建设落后,加上群众环保意识较差,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放,使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已经对当地及下游饮水安全构成了威胁,群众对此反应非常强烈,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反应情况,要求整治当地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为保障群众健康,保护社会稳定,事关三十多万人饮水安全,在dj镇开展环境整治迫在眉睫。1.2.3 项目建设目的开展sss县城ffff河集中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项目的目的有:1、以自然生态环保为切入点,开展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的自然修复,集中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净化工程,推广绿色农业示范工程,运用
16、多种学科,使用多项技术大力治理面源污染,以达到减少公害、减量污染物和净化水源的目的,使项目区内的水质有持续而明显的好转,逐步进入水源的良性循环。2、加强对项目区内水质的监测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从监测工作的实践中,寻求和确定在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各项措施所发挥的最佳效果和作用,针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面源污染防治模式。3、通过试点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将来全面推广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4、综合各相关学科关于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措施并行之有效的技术标准,通过各级人大、政府建立规章,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水源区的预防监督制度建设。项目区的建
17、设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所在地dj镇是sss县饮用水源ffff的上游区域,维护dj镇水质环境,对确保全县乃至整个ffff流域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对本项目的实施,多途径、全方位加强对ffff水质进行综合整治,能够进一步提高ffff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源对ffff水质的破坏,完善ffff流域周边企业及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处理设施,进一步降低流域内工业企业及生活、生产废水对ffff水质的破坏,确保全县用水安全。3、本项目是首次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物和开展绿色农业工程进行综合治理,要充分调动农、林、水、环保等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试点工
18、程建设,综合各部门在治理面源污染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面源污染的治理步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4、本工程通过对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 项目区概况dj镇位于sss县的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接县城,西接程龙镇和全南县,南邻东江乡、临塘乡、北界ffff乡,龙小公路、ffff河水穿境而过,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是sss第三大镇,下辖7个行政村,有2.2万人。是sss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ffff的水源保护区域。环境现状:污染源主要有sss县ff螺旋藻有限公司、ij水产养殖有限公司、sss县昌鑫、海燕生态养殖场
19、、sss县丰泰塑料制品厂等企业,2个加油站以及莲塘、象塘村畜禽养殖散户、塔下千亩果园、1.2万亩基本农田,dj镇垃圾中转站等,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污染源长期存在,企业排污设施未能完善,农田化肥农药过度滥用,对ffff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1.4 方案编制依据1.4.1 标准和文件本方案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文件编制的(数据和资料的具体出处及引用,在报告中不单独标注和说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hhhh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赣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4) 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学
20、习和贯彻的要求;(5)200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要求;(6)2008年7月,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学习和贯彻的要求;(7)hhhh省委、省政府“绿色生态hhhh”的战略实施的要求;(8)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加强河流源头区环境保护的要求(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21、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4-2006);(18)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19)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2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21)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22)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23) 建设单位提供的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有关基础资料。1.4.2 规程规范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
22、3.116453.61996);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72002);4、农灌水质标准(GB508485);5、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7、建筑用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8、防洪标准(GB5020194);9、河道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10、河道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5015992);11、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23493);12、水文巡测规范(SL19597)。1.5建设任务与规模1.5.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为切入点,以清洁小流域建设
23、为目标,针对不同污染的分布特点,明确不同区域的治理方向和重点,综合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和农村污染物治理工程,有效降低项目区进入东江水源的总氮、总磷等营养元素,减少水污染负荷,改善地表水水质。通过试点工程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使项目区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1.5.2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20132015三年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治理生态流失面积1263亩,治理度达100%,减少土壤流失总量万7.22t,增加蓄水总量423.65万m3。工程实施后ffff流域内面源污染大部分得到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
24、物得到有效处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水源状况将有较大改善,水质指标达到国家类标准,最终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1.5.3 项目建设的任务与实施规模1.5.3.1 工程建设1、生态环保工程(1)实施果园改造1000亩;(2)开展生态自然修复(封山育林)800亩;(3)修筑塘坝(拦沙坝)5座;(4)建造护坡工程1200m3;(5)开挖截水沟3600m。2、面源污染治理工程(1)建设沼气“一池三改”工程120户;(2)设置环保垃圾池20个;(3)建造污水生物净化池15套;(4)铺设农村饮用、排污水管12000m;(5)新建环保公厕10个。3、落实绿色农业示范工程1.2万亩。4、实施水
25、质状况动态监测。1.5.3.2 预防监督制度建设1、封山禁牧、封育保护的政策;2、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规定;3、农村生活垃圾、养殖业污染排放的监管规定;4、工矿企业、饮食服务业排污的监管规定;5、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1.5.3.3 坚持开展农村文明新村建设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开展农村文明新村建设,做好规划,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遵守相关法规法纪。1.6建设工程年度进度安排各项工程年度安排见表1-1、1-2表1-1 生态环保治理工程年进度安排表工程名称年 实 施 量单位2013年2014年2015年合计生态林草亩110110110330生态自然修复亩19019090470果园改
26、造亩4004002001000塘坝座1225护坡工程m32005005001200截水沟m1200120012003600表1-2 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治理年进度安排表工程名称年 实 施 量单位2013年2014年2015年合计沼气池个404040120环保垃圾池个105520污水生物净化池套55515饮用排污管m40004000400012000建新厕m2442101.7 投资概算根据工程概算定额,结合当地实际,项目区工程建设总投资概算为1000.00万元。其中:生态环保工程291.00 万元,占总投资的29.10%;面源污染治理工程179.70万元,占总投资的17.97%;绿色农业示范工程26
27、3.3万元,占总投资的23.33%;预防监督费114.8万元,占总投资的14.7%;其他费用151.20万元,占总投资的15.12%。1.8研究工作的范围(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市场分析与预测;(3)工程技术方案;(4)环境保护措施分析;(5)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6)项目实施计划;(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财务评价;(9)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1.9 研究结论(1) 项目总投资概算1000.00万元,申请市财政、省财政和国家财政支持,不足部分自筹解决;(2) 本技术改造项目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及设备,具有很好的技术可行性;(3)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
28、境的基本国策和当前国家产业政策;(4) 项目的减排效果显著,可以促进当地环境保护升级,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分析论证,本报告认为该项目在工程技术上先进、财务上可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实施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测土
29、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均提高15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与相关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现在在全国推广:(1)根据不同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加强水源保护,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3)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的环境保护与监测;(4)加强地下水资源
30、的保护,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监测;(5)大力推进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动力厌氧处理等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6)逐步推广以“户分拣、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为主,简单卫生填埋和堆肥为辅的垃圾处理模式,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7)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三格式”生态厕所的普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3.1 自然条件3.1.1 地理位置dj镇位于sss县的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接县城,西接程龙镇和全南县,南邻东江乡、临塘乡、北界ffff乡,龙小公路、ffff河水穿境而过,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是sss第三大镇。3.1.2 历史沿革以从前dj墟往县城
31、需乘船渡河得名。建国后为第三区,1958年属安基山垦殖场,1959年为dj公社,1984年改dj乡。1997年,面积77.9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新埠、果龙、店下、莲塘、斩木、下圳、中坑、竹梓、上圳、岭下、新大、陂坑、岭背、新化、上陂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dj墟。2000年7月改dj镇。3.1.3 地貌地质项目区低山丘陵剥蚀地形是由加里东晚期花岗斑岩组成,河谷堆积侵蚀地形由第四系冲积物堆积而成。本区的花岗斑岩属长石含量高、结晶比较粗大而颗粒不均匀的花岗岩,其物理性状为最易风化,往往形成数十米厚的疏松风化壳,抗蚀能力很差,属较弱类花岗岩。3.1.4 土壤项目区内山地土壤大多数由花岗斑岩发育而
32、成的红壤及黄红壤。主要农作土壤是由酸性结晶类岩石的风化物经长期水耕熟化而形成的水稻土,多数是中潴乌麻沙泥田。在沿河两岸的旱作地是由近代河流冲积物经开垦耕种而发育形成的潮土。根据相关资料,项目区山地及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见表3-1表3-1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土 壤类 型平均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t/m3)孔隙率(%)土壤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山 地黄红壤3701.327.33.960.180.131424.71185.2水 田麻沙泥田451.275.44.480.220.161658.0735.53.1.5 植被项目区
33、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带。由于地处县城附近,人口较集中,加上近几年交通建设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山地动土量很大,因此,植被破坏十分严重。多数山地是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植物群落。乔木层组成种类以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占优势,林地深处还散生或混生有少量的木荷、枫香、拟赤杨等阔叶树。下层灌木种类有杨桐、毛冬青、黄栀子、映山红、楹木、小叶乌板等。草本植物有铁芒箕、野古草、狗尾草、鹧鸪草、五节芒等,其中以铁芒箕占较大优势。近年兴起的果业开发热潮在丘陵地带形成连片的脐橙、柑桔等常绿果树以及桃、李等落叶果树。此外在山脚、沿河两岸及水库边常见有黄竹、小刚竹等竹类生长。由于林区管理分散及经济
34、开发等多种因素,项目区现存植被中很少有发育良好的常绿阔叶林。ffff流域目前森林覆盖率为41 %,地表林草覆被率64%。3.1.6 水文气象3.1.6.1 水文项目区属章江上游发源地之一,主流是ffff,为山区性河流,总长18.37m,河道多在山谷间迂回曲折,水流湍急,河段落差大,流域面积24.9km2,平均坡降12.7%,最大流量42.5m3/s,最枯流量0.25m3/s。3.1.6.2气象sss县ffff小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资源丰富。但因受东南沿海季风影响,春夏常有暴雨,因此,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8.8,极端最
35、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5.3。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609mm,年最大降雨量2137.1mm,年最少降雨量916.4mm,四季雨量分布不匀,3-6月是多雨季节,多年平均值为722.8mm,占年降雨量的44.9%,10-12月降雨量最少,多年平均为154.7mm,占年降雨量的9.6%,年暴雨天数12天。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239.4mm、3-6h最大降雨量127.7mm。历年平均蒸发量1492.2mm,年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风速1.85m/s,最大风速为8级,年平均大风日3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无霜期长,年平均296天,占全年天数的81.1%。光照时间长,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158
36、1.9小时,日照率38%,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4.19千卡/cm2,年有效积温为6872.9。3.2 社会经济状况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2007年全县总人口303015人,出生人口4475人,出生率14.77,死亡人口996人,死亡率3.29,人口自然增长率11.48,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末全县职工工资总额32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150元,人平增加1527元,增长12.10%。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79元,人平增加389元,增长1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6元。3.3土地利用现状通过深入实地调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37、如下: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5万亩,其中:1、基本农田1.2万亩。水田87%种植双季水稻,另有13%的坑田种植单季水稻。坡地旱土主要种植花生、黄豆、红薯,现有部分旱土已种植柑桔、脐橙等果树。2、林业用地:面积为1.0万亩,林地中有林地面积1139 亩,疏幼林地面积0.7万亩,草灌木山地面积0.3万亩。疏幼林地及草灌木山地是主要造林及补植地类。3、果园:面积为1000亩,果树以柑桔类、脐橙等常绿果树及桃、李、柿、梨等落叶果为主,除果木外,当地还有少量油桐、油茶、板栗等经济林种散生。4、草地:面积为400亩。草地主要是在修筑京九铁路及赣粤高速公路时配套种植治理水土流失,其余是自然生长的。5、荒地:面
38、积为500亩。荒山是石砾地及不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6、水域:面积为1000 亩。7、村庄与道路:面积为200亩。道路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等。8、其他用地:面积为76 亩。主要是铁路、高速公路的附属用地等。9、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4亩。主要是崩岗、陡坡及交通建设遗弃的采石场、开挖面、弃土(石)堆积场。项目区农村人均土地1.12 亩,人均耕地0.03 亩,人均山地0.9 亩。第四章 面源污染及防治现状4.1 面源污染现状4.1.1 面源污染分布特点通过对项目污染地的调查,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态流失的污染,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物与交通、饮食服务业产生的污染等方
39、面,各类污染物的分布特点如下:1、生态流失造成的污染:生态流失造成的污染主要指土壤在雨水的冲刷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水体呈胶状体状,不易沉淀,造成水体长期混浊,同时,在水的作用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将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体中,造成水体的污染,这类污染范围最大,整个项目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因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另外水土流失的污染也表现在它的运载方面,水土流失作为其它污染物的载体,它能将垃圾、粪便、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水)输送到水环境中,造成更大范围的水质污染。2、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物:由于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因此决定了各种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面
40、广、污染物分散而难于集中收集整治。3、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当前农村中对农业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还处于滞后阶段,农民对于各农作物施用何种化肥、农药,其用法、使用量等知识相当欠缺,因此施肥、用药的盲目性很大,常常使用不当或过量的施用化肥、农药,增加了此类面源污染。4.1.2 面源污染现状 1、生态流失污染情况根据野外踏勘调查及定性定量分析,经现场勾绘、内业整理,目前,项目区有生态流失面积 10000亩,占当地土地总面积的40%,大部分集中于中低山河谷类区,侵蚀类型以面蚀为主,另有部分沟蚀。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000亩,占流失面积的50%;中度流失面积4000亩,占流失面积的40%;强度流失面积926
41、 亩,占流失面积的10%;极强流失面积44 亩,占流失面积的3%;剧烈流失面积30 亩,占流失面积的2%。土壤侵蚀模数为4800t/ km2a,年土壤侵蚀量8.5万t。项目区现有4处因修筑铁路、公路遗留下来的取石场、取土场和弃土、碎石堆积场,此项面积共有15 亩。据调查,上述地区植被完全遭到严重破坏,基岩裸露,密布大小侵蚀沟,水土流失极其严重。下游1.5 亩农田被泥沙淹埋,河床平均抬高40cm,暴雨时泄洪不畅,造成洪水泛滥,侵入农田、房舍,给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危害。2、农业污染情况农业污染主要分布在耕地区域及果园,由于使用化肥、农药不合理,使耕作层营养元素富集,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将土
42、壤中过量的氮、磷、钾等以及农药中有毒物质溶解于水,经水土流失载体进入水源,导致水质污染。近年来,随着农药、化肥使用次数、浓度和使用量的增加,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再则,不少农民缺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科学知识,导致水污染剧增。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氮肥利用率仅30-35%、磷肥10-20%、钾肥35-50%,化肥利用率普遍偏低。农药的利用率也仅在30%左右,因此大量的氨氮、磷、钾元素经雨水淋溶、冲刷及水田的浸灌、串灌而流失,直接威胁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水质下降。另一方面,农药对水质的影响更为严重,不仅会污染周边水环境,而且经雨水冲刷顺流而下,影响整个流域及下游广大地区的饮水安全。特别是目前
43、部分农民对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淡薄,将农药瓶罐、袋包装物随用随丢,遗弃于田间地头,最后变成河流漂浮物,淤积于流域的河叉、水塘、水库之中,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3、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情况根据有关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以每天人均污水量0.1m3、生活垃圾0.8kg、粪便1kg(含小便),牲畜粪便每天每头3.8kg,家禽粪便每天每只0.2kg计算,项目区日排生活污水346m3、垃圾2.8t、村民粪便3.5t、牲畜粪便9.9t和家禽粪便1.7t。4.1.3 产生面源污染的因素据调查了解,造成项目区各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的因素与自然条件、居民生产生活等活动密切相
44、关,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自然因素是产生面源污染的前提和条件,而人为活动则加剧面源污染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项目区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1、自然因素引起面源污染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地形坡度、植被条件、土壤特性等,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互相影响。降雨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一个必要条件,其造成污染的程度和危害的大小,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引起的面源污染:一是雨滴打击地表,使土壤颗粒分散;二是产生地表径流,将分散的土粒带走;三是雨水的冲淋作用,将施入农田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溶于水中,随着地表径流一起进入下游河道,到达水源区。此外,一
45、部分土壤营养元素也会随雨渗入地下深处,进入地下水,最后流入下游。特别是在暴雨期间降雨引起的水源污染特别严重。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小流域内大部分土地是低山丘陵地,且坡度较陡,易产生较大的地表径流,加剧了降雨污染的程度。土壤和植被是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项目区土壤大多数是由花岗斑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及黄红壤,由于花岗斑岩质地松软,最易风化,抗蚀能力很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此外,项目区前几年开发建设及交通发展,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土壤侵蚀。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是造成各种污染的根源,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地向自然环境索取,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索取越来越严重,最后形成灾难性的后果。首先是人口的增长,据资料统计,项目区从解放初期到现在人口量增加了两倍多。由于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使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目前项目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解放初期的28%,人们为生存与生活问题逐年向山地进军,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果园现象普遍,从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再则,当前项目区农民普遍缺乏科学使用管理化肥、农药的知识,盲目加大化肥、农药使用量和提高使用浓度,人为增大了化肥、农药的污染。此外,农村对生活垃圾缺少有效管理,村民还存在随便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这些垃圾在暴雨时很快会直接冲入河道,形成广泛的面源污染。最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