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doc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 数 乘 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教学难点: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210= 70100= 0.5100= 0.011000=2010= 7 100= 5100= 0.0011000=观察算式1、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3、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二、新授:(一
2、)、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1、出示图片: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6个水杯多少元?5千克苹果多少元?3、列式展示。第一种加法计算:2.8+2.8+2.8+2.8+2.8+2.8第二种乘法计算:2.86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计算?(因为6个2.8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等)说一说:4.5 5各表示什么?给同桌出一个算式说一说。4、探讨计算方法。想一想:2.86?是怎样计算的?生汇报1:将2.8扩大十倍转化成28。即286168,2.8扩大十倍积也扩大了十倍,所以286168,
3、2.8616.8生汇报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5、动手列竖式: 2 . 8 扩大十倍 2 8 6 6 1 6. 8 缩小十倍 1 6 8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6、用你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4.55 4.50.5说说你的计算过程:7、总结方法三、练习;1、填表。乘数121.20.120.0120.00121201200乘数8888888积2、根据2821=588,说出下面各题的积。2.821= 0.2821= 28021= 0.02821= 280021= 28210=3、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在计算。 0.82 64
4、 7.8 36 1.28 15=四、作业:6页4题自选5道五、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安排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少,忽视了学生年龄的特点,导致练习量较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2、笔算:1612 1.612 3、说说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4、纠正昨天作业中的错误现象(教师把昨天出现的问
5、题用投影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分析原因)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意义。5.036 3.2115 2.614 2.365 2、 学习新内容出示:150.4 0.240.15(1)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意义有什么变化吗?(2)独立计算(计算是应注意什么)化成最简小数3、试一试填表; 4 25 0.252502.5 4、口算: 0.24 3.52 2.73 0.69 1.56 0.166 0.850 6.780 1.058 1.355、笔算:看谁的速度快,对得多。 0.07736 80515 18.512三、作业:5页2题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
6、划掉,把小数化简。在课堂上我极力的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出现问题,可能是没能够引起学生的主意。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准确、熟练计算。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积的小数点位置,准确把握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特殊情况。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下面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0.54= 1.45= 0.258= 0.133= 2.60.2= 7.40.1= 60.05= 1.250.8=困:你会计算吗?2、填空。计算小数乘法,先( ),再( ),就从( )。3、下面的计算有错吗?如果有改一改。(根据自己身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做
7、题认真的习惯)0.0560.021=0.00168 0.0482.5=0.1200 1.860.075=0. 0 5 6 0. 0 4 8 1. 8 6 0. 0 2 1 2. 5 0. 0 7 5 5 6 2 4 0 9 3 0 1 1 2 9 6 1 2 9 2 0.0 0 1 6 8 0. 1 2 0 0 0.1 2 8 6 0 二、提高练习1、根据3846=1748,很快地说出下面各题的积。3.84.6= 0.380.46= 0.0384.6= 0.380.046= 3800.46= 38000.046=(让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2、计算下面各题。(计时5分钟)
8、1.843.6= 2.571.8= 3.930.45= 5.630.28= 0.1748.9= 7.35.04=3、(1)84.6的1.5倍是多少? (2)42与73.8相乘的积是多少?4、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2.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9千米,4.6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三、作业:7页9、10、11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能灵活地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根据结果能够很快的说出其它算式的结果,并能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3800.46= 学生想出四种解决的
9、办法,开放了思维。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计算、观察、思考,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重点:通过计算、观察、思考,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 70.6= 90.08= 180.3= 120.4= 2) 1.56= 4.5100= 42.5= 81.25=2、分别说一说上两组题的意义。二、发现规律1、观察上两组题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特点?2、再观察积与另一个因数有什么规律?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560.8= 751.3= 1050.72=三、练习运用1、在 里填上“”
10、、“”或“=”。650.8 65 7200.98 720 9.81 9.8 2、计算470.6 2060.25 3142.8 5209.5 950.104 8000.32四、作业6页7题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掌握了因数与积的关系的规律。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总结出了这条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此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准确的估算出结果。教学难点:理解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你还记得长方形面积公式吗? 请你估算一下教室的面积?你是怎么估算的? 你能估算出9849
11、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估算的? 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常用吗?请举例。你觉得估算在我们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里还有吗?二、新授1、出示张佳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的,请你先估计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再用计算器计算出房间地面的面积。 长:3.9米 宽:3.11米 (凑整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再让学生计算,验证自己估算的出入的大小,确定估算的方法。2、根据例题引出地毯的长是3.2米,宽2.06米,估算一下,你是怎样估算的?(少乘用加的方法)3、床的长是1.8米,宽是0.85米,看一看数字有什么特点?应如何估算。(多乘用减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 玲玲再用计算器计算,4.86*7.3时,得到
12、的答案是354.78,你认为对不对?如果不对问题应出现在哪里?2、请你帮助估算一下绿地的面积 三块绿地分别是 长宽 20.28.1 19.88.138.99.1四、板书 3.11 3 3.9 4 3 4=12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都了解了估算的重要性,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并且知道了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使估算更准确,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估算的方法多样化,这是我在备课所没有想到的。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的求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
13、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教学难点: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的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2、出示课件。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1.2835.9042.876说一说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
14、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出示 :老师买布料,每米87.3元。买0.85米应付多少元?买0.64米呢?1)、指名读题,帮老师算一算应带多少元钱去。 2)生列式计算。3)指名学生板演:87.30.85=74.205(元) 4)应付多少元?生讨论。5)教师板书: 87.30.85 74.21(元)答:应付74.21元。 6 )自己完成第二问。3、小结。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
15、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三、巩固练习。1按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3.9495 (保留一位小数) 5.9994 (保留两位小数) 4.9045 (保留整数) 2. 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024.2 3.840.7 四、作业:完成2题 五 、板书: 积的近似值 老师买布料,每米87.3元。买0.85米应付多少元?买0.64米呢? 87.30.8574.21(元) 8 7 . 3 0.8 5 4 3 6 5 6 9 8 4 7 4.2 0 5 答:买0.85米应付74.21元,买0.64米应付55.87米。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上课的表现很突出,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了取积
16、的近似值的方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保留小数。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熟练掌握四则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变换数字,使学生自主地将运算方法运用到小数中,体会运算法则、运算顺序的一致性。教学重点:在计算中体会小数的两三步计算步骤和方法与整数的相同,并知道在解决问题上的思路也是相同的。教学难点:能体会出小数的解决策略与整数之间的相同性。为解答实际问题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2.4+0.6 8-4.33 2.40.5 1.20.6 2.10.6 5.22 0.28+0.39 2.20.7 2.40.6 3.7+6.3困:赵可欣:你学到了什么
17、?二、利用整数的计算,引出小数的计算。1、出示问题:妈妈骑车每小时可行10千米从家到单位用半小时,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千米,从家到单位也是用半小时。从家到爸爸的单位有多远?2、学生列式计算。从中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的方法。(1)修改条件: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5千米。你会计算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 说一说,再尝试计算:12页试一试(3) 教师重点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4) 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数混合计算方法)三、练一练: 计算:2.4-2.40.12+3.651+(4.1-2.5)0.012.63.71-(2.4+0.31) 四、作业:P14 T2 3板书: 小数乘法整
18、数混合计算方法: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小数混合计算: 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 中括号教学反思:通过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巧妙的迁移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当中,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学生掌握比较牢固,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今后加强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第八课时教学目标: 抓住准备题中的数字特点,利用整数简算的方法迁移到小数计算中,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中,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的精确性。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的计算,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19、: 在理解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541.250.8322540.52000.51.01125188问: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困:你会计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 (ab)c=a(bc) (a+b)c=ac+bc2.用简便方法计算。25464 4781254899 5461+61463.小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二、新授。学生尝试计算。2.59.760.4 12.58.8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小结:运用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教材 最新 2016 2017 学年 秋季 学期 北京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打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