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六2煤层三水平下山采区初步设计.doc





《大学毕业论文---六2煤层三水平下山采区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六2煤层三水平下山采区初步设计.doc(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河南工程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1.前 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据河南省平禹煤电公司六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地质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六2煤层三水平下山采区进行的初步设计。 采矿工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对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考查,它主要是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自我思考,自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应用。这样达到了对理论知识 “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认真贯彻、以及国家其它发
2、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切实可行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力争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本次设计以为依据,严格按照的要求,对矿井三水平采区的开拓,准备运输、排水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和设计水平有限,设计中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审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目 录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 3 -第一节 矿井开采范围与井田划分- 3 -第二节 矿井开采煤层情况- 3 -第二章 矿井初步设计- 4 -第一节 矿井生产能力- 4 -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 4 -第三节 开采水平划分- 4 -第四节 主要生产系统- 5 -第三章 采区生产能力与区段划分- 6 -第一节 开采煤层情况
3、- 6 -第二节 采区生产能力确定- 9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11 -第一节 采区上(下)山布置- 11 -第二节 采区车场形式选择设计- 14 -第三节 区段平巷布置- 15 -第四节 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17 -第五节 采区通风设计- 20 -第六节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23 -第七节 采区内的开采顺序- 31 -第五章 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 35 -第一节 工作面基本条件- 35 -第二节 工作面回采工艺- 39 -第六章 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41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组织管理- 41 -第二节 掘进工作面生产组织- 42 -第七章 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49 -第
4、一节 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管理- 49 -第二节 灾害防治措施与避灾路线- 54 -第八章 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5 -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 矿井开采范围与井田划分平禹六矿位于禹州市西南神垕镇境内,禹州市与郏县交界处,1970年建矿,1975年简易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经多次技术改造后,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开拓,井田内可采煤层有六4、四二、四4、二1四层煤,井田为三峰山米托寺矿区的一部分,属三峰山区西段。东与凤翅山井田相邻,以北家沟断层为界;西至067勘探线与景家洼井田相邻;南至200m水平;北至煤层露头线。井田东西长45Km,南北宽23km,井
5、田面积约为11.4平方公里。 第二节 矿井开采煤层情况矿井开拓方式为立斜井联合开拓,主、副井为一对斜井,风井为立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设计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开采水平标高为-250m水平。四五煤划分4个采区,二煤划分5个采区,全矿井共划分9个采区。该采区煤层属二迭纪下石盒子组四3煤层,煤厚0.845.37m,平均2.64m,总体上采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较薄,属较稳定煤层,牌号为肥煤。该煤层下距四2煤层05.5m,平均4.5m,下距二1煤层140178m,平均160m;上距四二煤层55.578.5m,平均65m。采区内煤层倾角变化较大,采区西南部2030,平均25,西北部615
6、,平均10,竹园向斜轴部附近35,东南部1020。煤层夹矸14层,多为2层,夹矸厚度0.012.08m,平均0.25m,采区南部和东部夹矸普遍发育,北部和西部局部区域煤层不含夹矸。第二章 矿井初步设计第一节 矿井生产能力平禹六矿位于禹州市西南神垕镇境内,禹州市与郏县交界处,1970年建矿,1975年简易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经多次技术改造后,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开拓,井田内可采煤层有六4、四二、四4、二1四层煤,井田为三峰山米托寺矿区的一部分,属三峰山区西段。东与凤翅山井田相邻,以北家沟断层为界;西至067勘探线与景家洼井田相邻;南至
7、200m水平;北至煤层露头线。井田东西长45Km,南北宽23km,井田面积约为11.4平方公里。第三节 开采水平划分采用顶板绕道梭式车场,该方案具有布置简洁、系统明确、使用方便、工程量省、通过能力大等优点。调车方式及通过能力 调车方式 :矸石列车由电机车牵引至四采区轨道下山重车调车线后,电机车摘钩调头行驶至矸石列车尾部,将矸石列车顶入四采区轨道下山重车线待提。电机车过道岔至空车存车线,牵引材料车或空车驶离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经过调研及计算,车场空、重车线均按15辆1t矿车长度考虑,车场内不设平巷人车存车线。该车场仅担负辅助运输。根据车场列车运行图表,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min
8、。 Njd=31.68104Qjd/Tjd 1.21.15=31.6810415/(101.2)1.15=34.4(万t/a) 式中: Njd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万t); Qjd每一调度循环进入井底车场的所有列车的净载量(t); Tjd每一调度循环时间(min); 31.68104年运输工作时间,按年工作日330d,每天净提升时间16h计算(min); 1.15运输不均衡系数。 掘进矸石按5.5万t/a计,材料、设备运输以15%计算。井底车场运量富裕系数=34.4/(5.51.15)=5.7。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远大于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要求的30%的富裕系数。第四节 主要生产系统1、矿井煤
9、炭运输方式与主要系统:矿井煤炭运输主要通过主斜井运输。主斜井井筒:地面标高为+227m,井底标高为-250m,地面到-20m为砌碹,坡度-24,-20m到-250m为锚喷,坡度-21,斜长1245m。四趟排水管377mm,一趟159mm消防洒水管路,一趟108mm排水管路,两趟MYJV22-395电缆通往-20水平,三趟MYJV22-3185-6KV电缆通往-250变电所,一趟信号电缆,井筒内设有台阶。井筒装备及提升能力:采用DX型强力胶带输送机,带宽1000m,双传动滚筒,双电机驱动,电机功率450Kw,调速型液压耦合器型号YOTGC560,减速机型号H3SH15,安全系数M=7.5。上运角
10、度2124,速度3.15m/s,运输能力300t/h。2、材料、矸石运输系统: 材料、矸石运输系统主要通过副斜井运输。副斜井井筒:地面标高为+227m,井底标高为-20m,砌碹支护,斜长582.2m,井筒倾角24.225.4,井筒内设有台阶。井筒装备:斜井铺设双轨,一趟159mm洒水管,一趟140mm压风管路。提升绞车:2JK-2.5/2.0型双滚筒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卷筒直径2.5m,卷筒宽度2.0m,电机为YR4503-10型,280Kw,电压6kv。提升能力:提人每次提三个人车,乘人39人,238.34s/钩,物料每次提4个1t固定矿车,195.5s/钩。3、矿井通风系统:2006年瓦斯鉴
11、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12m3/min,属低瓦斯矿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副斜井进风、立风井回风。安装BDK6188-26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型号YBFe355L38型,220kW,6kV,740r/min,四台,每台风机配两台电动机。目前风机风叶角度为-6(基本角度35)。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4200m3/min。4、矿井排水系统:(1)-20m车场临时排水系统水泵:D85型,两台,150D型一台;排水管路:一趟108mm。临时水仓:1#水仓22m,200m3,2#水仓20m,160m3,共360m3。(2)-250m水平矿井主排水系统矿井正
12、常涌水量930m3/h,最大涌水量1370m3/h。水泵:安装D580-609 型水泵五台,配电动机1250kW。排水管路:主井4 趟,377mm,二趟工作,二趟备用。水仓:内仓433m,外仓597m,合计1030m,巷道断面9.4,合计9588m3。第三章 采区生产能力与区段划分第一节 开采煤层情况一、煤层情况该采区煤层属二迭纪下石盒子组四3煤层,煤厚0.845.37m,平均2.64m,总体上采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较薄,属较稳定煤层,牌号为肥煤。该煤层下距四2煤层05.5m,平均4.5m,下距二1煤层140178m,平均160m;上距四二煤层55.578.5m,平均65m。采区内煤层倾角变
13、化较大,采区西南部2030,平均25,西北部615,平均10,竹园向斜轴部附近35,东南部1020。煤层夹矸14层,多为2层,夹矸厚度0.012.08m,平均0.25m,采区南部和东部夹矸普遍发育,北部和西部局部区域煤层不含夹矸。二、煤质情况 四3煤层煤质普遍较差,原煤灰分Ag=20.6938.43%,平均29.67%,属中灰高灰煤;原煤全硫:St,d=0.241.12%,平均0.5%,属特低硫煤;磷:Pd0.005%,属特低磷煤;原煤发热量:Qb,d平均为24.51MJ/Kg,属于中中高发热量煤;精煤Vdaf=26.932.46%,平均30.4%;粘结指数G=87.1100,平均97.1;Y
14、=23.345,平均33.8,属于肥煤煤种。表 1 四3煤煤质统计表煤层Ag(%)St,d(%)Qb,d(MJ/Kg)Vdaf(%)Y()G四329.60.524.5130.433.897.1三、地质构造(一)褶曲竹园向斜:位于采区中西部,南翼保存完好,北翼由于F15正断层和F3号逆断层的切割,破坏了向斜的完整性。轴向为近东西向,略成向南西弯曲的弧形。 轴部为二迭系石千峰组,地面由于F3号逆断层的覆盖,未出露。(二)断层1杨山逆断层(F3):该断层为本采区东北部边界断层,也是六矿井田的北部边界断层,采区范围内,倾向北东,倾角40左右。断层附近,岩石受挤压强烈,倾角变化大,煤岩层较破碎。落差从1
15、00300m之间,一般在130m左右,北盘上升,南盘下降。在该断层下盘有F3-1、F3-2支叉断层。2F3-2支叉逆断层:从18勘探线附近在F3号断层分支向北西向延展,在24勘探线以西又交于F3断层上,落差为150m左右,倾向为北到北东,倾角平缓,均在1530之间,对四二煤层无影响。3F3-1支叉正断层:位于F3号逆断层和F3-2支叉逆断层之间,是由于在受挤压力后,张力作用的结果,它是逆断层的配套产物,从18勘探线附近在F3号断层分支向北西向延展,在24线以东交于F3断层上,落差为150m左右,断层走向和倾向与F3逆断层均为凸镜体,倾角平缓,在1530之间,对四3煤层无影响。4F15正断层:该
16、断层为采区西北部边界断层,走向近东西,向东与F3逆断层交于21勘探线附近,向西交于井田西部边界和24-4号钻孔附近,其走向与竹园向斜轴向交角约30。倾向SSE,倾角约50,落差50150m。5F53正断层:位于采区东南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0,延展长400m,落差20m,对煤层采面布置、开采有较大影响。6F62正断层:位于采区中南部,20-5号钻孔附近,走向近东西,与竹园向斜轴向一致,倾向SSW,倾角48,延展长280m,落差5-10m,对煤层采面布置、开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表 2 主要断层特征表断层编号断层产状断层性质逆差或落差(米)延伸长度(米)倾向倾角F3NENW40逆13
17、06000F3-2NE1530逆1502200F3-1NE1530正1501700F15SSE50正501502400F53NE60正20400F62SSW48正510280第二节 采区生产能力确定本采区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 (一)回采工作面数目按照综采工作面的回采能力结合工作面的参数,一个综采工作面的产量加上掘进煤矿井产量可达到45万t/a。(二)工作面生产能力1、工作面参数:工作面长度取146m,煤厚平均为2.3m。2、工作面推进度: 综采工作面一循环截深在0.5 m, 班循环为2 循环/班,1.0 m/班; 日循环为6循环/d,3.0m/d; 年生产时间按330d,年推进度为990
18、m。3、工作面生产能力 A=I M L C式中:A-工作面产量 , t/a I-工作面长度,米(取 146m) M -工作面采高,米(取平均采高2.3m) L-工作面年推进度,米(取990m) -煤的容重(四3煤为1.5t/ m3) C -工作面回采率;95%经计算工作面产量为47.3万t/a。4、掘进出煤量按5%计算,矿井掘进煤量为2.4万t/a。5、合计采区生产能力49.7万t/a。能够达到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回采工作面特征表 3 达产时回采工作面特征开采煤层工作面编号平均采高煤层容重工作面长度年推进度工作面回采率年产量(m)(t/m3)(m)(m)%(万t/a)四3
19、四-120502.31.51469909547.32-3采区区段数目划分 由于该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对工作面长度影响较大,工作面长度设计一般在140m150m,平均145m;工作面采高在1.7m3.0m左右;工作面推进方向长度为1000m1700m左右。本采区初步设计划分为四个区段,东西翼大体等长,开采方式为前进式。本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一个综采工作面即可保证矿井产量,设计投产一个采面。采面机械设备选型1、液压支护综采支架选用ZY4000-14/30型液压支架。2、采煤机采煤机选用MG150/380-WD电牵引采煤机。截深600m,牵引速度06.5m/min。3、刮板运输机设计SG
20、Z630/264型输送机。4、带式输送机根据工作面参数及工作面产量,设计选用SP-800/373胶带输送机。根据采面接替情况,设计配备2个掘进工作面,均为综合机械化掘进,全采区采掘比为1:2。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第一节 采区上(下)山布置 一、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该采区设计提出了两个方案,分述如下:方案一:采区布置两条下山,在-250m水平北部直接布置接力车场,与四煤二采区轨道下山联接,在主斜井附近设计一立煤仓。采区工程分为两期施工,采区中部-350m水平设计中部泵房变电所和水仓,形成中部生产系统,-430m水平设计采区下车场和采区主要泵房、变电所、水仓等巷道。皮带下山坡度上段1444下段8
21、,轨道下山坡度为14,采区主要下山巷道均布置在煤层顶板中。 设计工程量8237m(其中煤巷2726m),掘进体积81589m3,(其中煤巷24640m3),煤巷占设计总长度的33%,占掘进体积的30%。其中一期工程设计总长度5173m(煤巷2726m),掘进体积50345m3(煤巷24640m3),煤巷占设计总长度的52.7%,占掘进体积的48.9%。矿建投资估算4814万元,其中一期投资2720万元。方案二:采区布置两条下山,皮带下山直接在主斜井下部开口,与主皮带搭接,轨道下山开口位置同方案一。两条下山均沿四3煤层布置,皮带下山坡度最大21最小0,轨道下山坡度也是1824不等,采区中部-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毕业 论文 煤层 水平 下山 采区 初步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