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7-200plc四层电梯的设计毕业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s7-200plc四层电梯的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7-200plc四层电梯的设计毕业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文题目: 基于S7-200PLC四层电梯的设计 专 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 级: 电气13-1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 生姓 名学号1340010班级电气13-1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或论文)题目基于西门子S7-200的PLC四层电梯指导教师姓名职 称工作单位及所从事专业联系方式备 注讲师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论文)内容:(1)电梯无人驾驶,自动响应各楼层的上呼、下呼信号和轿厢内呼信号;(2)优先级:上升时,电梯低层高于高层。下降时,高层高于低层。电梯按自动确定运行方向,对反方向的呼叫先记忆,当电梯完成全部顺向指令后,再响应反方向的呼叫; (3)电梯到达顶层或底
2、层时,自动停止,等待新的指令;(4)电梯到站自动平层开门,延时关门,等候轿外呼唤;(5)按内、外召唤指令信号自动定向,要求优化使任何召唤都在最短时间内响应; (6)门外和轿厢内有楼层显示和运行方向显示; (7)具备不可逆响应的功能:电梯上升途中只响应上升呼叫,下降途中只响应下降呼叫,任何反方向均无效;进度安排:第12周:任务下达,理解消化任务要求;初步设计方案确定;第3周-第6周:总体方案确定、草图绘制;第7周:中期检查,查找问题,分析解决难点;第8周-第10周:修改图样和整理设计计算书;第13周-第14周:答辩。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廖长初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
3、9972 毛中源 微机控制电梯 北京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3 李光弟 单片机基础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4 汪晓光 可编程控制原理及应用 北京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5 陈宇编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及编程技巧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6 林小峰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北京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7 朱绍祥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8 梁延东 电梯控制技术M 小国建筑出版社, 1997,1371389 钟肇新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10 刘载文 电梯控制系统北京 北京
4、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6审批意见教研室负责人:年 月 日备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二份。其中学生一份,指导教师一份。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摘 要1第一章 概 述21.1 PLC的发展历程21.2 PLC组成及特点31.2.1 硬件的可靠性31.2.2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31.2.3 接线简单,通用性好41.2.4 可连接为控制网络系统41.2.5 易于安装,便于维护41.3 PLC的工作原理51.4 PLC的编程语言61.5 PLC在电梯上的应用6第二章 程控制器的机型选择82.1 控制电磁阀等所需的I/O点数82.2 内存估计82.2.1 内存利用率82.2
5、.2 开关量输入输出的点数82.2.3 模拟量输入输出的总点数82.3 响应时间92.4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9第三章 硬件设计103.1 硬件配置简介103.2 电梯控制系统103.3 电气控制系统框图123.4 输入输出的分配12第四章 软件设计154.1 程序流程图154.2 电梯定向逻辑184.3 四层电梯的梯形图设计19第五章 系统调试205.1 硬件部分调试205.2 软件部分调试205.2.1 编辑、编译205.2.2 程序下载215.2.3 程序监视、运行调试21总 结22致 谢23参考文献24摘 要本文介绍利用西门子S7-2OO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四层电梯的控制系统,利用组态
6、王软件制作人机对话界面,检验电梯PLC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实践证明PLC可编程控制器和组态王软件结合有利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向用户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案。充分利用windows图形功能完备、界面一致性好、易学易用的特点。比以往使用专用机开发的工业控制系统更具通用性在自动化领域有着更应用。本文利用组态王软件检验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为了能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赢得先机,先进的设计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毕业生能积极认真学好目前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自动化技术,为我国的自动化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第8页【关键字】 电梯 PLC控制 组态王第一章 概 述1.1
7、PLC的发展历程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规范是美国通用公司提出的。当时的目的是要求设计一种新的控制装置以取代继电器盘,在保留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的基础上,同时具有现代化生产线所要求的时间响应快、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控制程序、可随工艺改变、易于与计算机接口、维修方便等诸多高品质与功能。这一设想提出后,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于1969年研制成第一台PLC,型号为PDP-14,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控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从此开创了PLC的新纪元。第一台PLC具有模块化、可扩充、可重编程及用于工业环境的特性。这些控制器易于安装,占用空间小,可重复使用。尽
8、管控制器编程有些琐碎,但它具有公共的工厂标准梯形图编程语言,这样使得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的使用它。在短时间内,PLC在其他工业部门也得到应用。到70年代初,食品、金属和制造等工业部门相继使用PLC代替继电器控制设备,迈出了其实用化阶段的第一步。70年代中期,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8位微处理器和位片处理器相继问世,使可编程控制技术产生了飞跃。在逻辑运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值运算、闭环控制、提高了运算速度,扩大了输入输出规模。在这个时期,日本、西德(原)和法国相继研制出了自己的PLC,我国在1974年也开始研制。70年代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PLC向大规模、高速性能方向发展,形
9、成了多种系列化产品。这是面向工程技术人员的编程语言发展成熟,出现了工艺人员使用的图形语言。在功能上,PLC可以代替某些模拟控制装置和小型机DDC系统。进入八九十年代后,PLC的软硬件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PLC已发展成为一种可提供诸多功能的成熟的控制系统,能与其他设备通信,生成报表,调度产生,可诊断自身故障及机器故障。这些改进使PLC符合今天对高质量高产出的要求。尽管PLC功能越来越强,但他仍然保留了先前的简单与易于使用的特点。1.2 PLC组成及特点PLC的硬件系统由主机系统、输入输出扩展部分及外部设备组成。除了硬件系统外,还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PLC。PLC的
10、软件系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大部分组成。PLC能如此迅速发展,除了工业自动化的客观需求外,还因为他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他较好到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中普遍关心的可靠、安全、灵活、方便、经济等问题。以下是其主要特点。(1)编程方法简单易学(2)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3)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4)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5)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6)维修工作量小,维修方便(7)体积小、耗能低1.2.1 硬件的可靠性可编程控制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灵活通用与维修方便等一系列的优点。
11、特别是它的高可靠性和较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受到用户的青睐。因而在冶金、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一个设计良好的PLC能置于有很强的电噪声、电磁干扰、机械振动、极端温度和湿度很大的环境中。PLC的硬件系统由主机系统、输入输出扩展部件及外部设备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内部系统总线进行连接。CPU是PLC的核心部分,由它实现逻辑运算,协调控制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它的运行是按照系统程序所赋予的任务进行的。PLC的对外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类接口模块的红外线,实现对工业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PLC的电源一般采用开关电源,其特点是输入电压范围宽、体积小、质量轻
12、、效率高、抗干扰性能好。路串一旦某模块出现故障,进行在线插拔、调试时不会影响各机的正常运行。1.2.2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用微机实现自动控制,常使用汇编语言编程,难于掌握,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PLC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容易掌握。例如,目前打多数PLC均采用的梯形图语言编程方式,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感,又顾及了大多数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应用微机的水平很容易被电气技术人员所接受,易于编程,程序改变时也容易修改,很灵活方便。1.2.3 接线简单,通用性好PLC的接线只需将输入信号的设备(按钮、开关等)与PLC输入端子连接,将接受输出信
13、号执行控制任务的执行元件(接触器、电磁阀等)与PLC输出端子连接。接线简单、工作最少,省去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接线和拆线的麻烦。PLC的编程逻辑提供了能随要求而改变的“接线网络”,这样生产线的自动化过程就能随意改变。这种性能使PLC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用于连接现场设备的硬件接口实际上是PLC的组成部分,模块化的自诊断接口电路能指出故障,并易于排除故障与替换故障部件,这样的软硬件设计就使现场电气人员与技术人员易于是用。1.2.4 可连接为控制网络系统PLC可连成功能很强的网络系统。网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速网络,采用主从方式通信,传输速率从几千波特到上万波特,传输距离为5002500m;另一类
14、为高速网络,采用令牌传送方式通信,传输速率为1M10Mbps,传输距离为5001000m,网上结点可达1024个。这两类网络可以级连,网上可兼容不同类型的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从而组成控制范围很大的局部网络。1.2.5 易于安装,便于维护PLC安装简单而且功能有效,其相对小的体积使之能安装在通常继电器控制箱所需空间的一半的地方,在从继电器系统改换到PLC系统的情况下,PLC小 的模块结构使之能安装在继电器附近并将连线向已有接线端,其实改换很方便,只要将输入/输出设备连向接线端即可。在大型安装中,长距离输入/输出站点安放在最优地点。长距离站通过同轴电缆获双扭线连向CPU,这种配置大大减少了物料和
15、劳力,长距离子系统方法也意味着系统不同部分可在到达安装场地前由PLC制造商预先连好线,这一方法大大减少了电气技术人员的现场安装时间。从一开始,PLC便以易维护作为设计目标。由于几乎所有器件都是固态的,维护时只需更换模块级插入式部件,故障检测电路将诊断指示器嵌在每一部件中,就能指示器是否正常工作,借助于编程设备可见输入/输出是ON还是OFF,还可写编程指令来报告故障。PLC的这些及其他特性使之成为任何一个控制系统的有益部分。一旦安装后,其作用立即显现,其收益也马上实现,向其他智能设备一样,PLC的潜在优点还取决于应用时的创造性。1.3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本一致
16、的。他通过执行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任务。但是,在时间上,PLC执行的任务是串行,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任务的执行有所不同。PLC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在程序执行过程的周期中,程序对各个过程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对采样的信号进行运算和处理,并把结果输出到生产过程的执行机构中。所谓I/O刷新即对PLC的输入进行一次读取,将输入端各变量的状态重新读入PLC中存入内部寄存器,同时将新的运算结果送到输出端。这实际是将存入输入、输出状态的寄存器内容进行了一次更新,故称为“I(输入)/O(输出) 刷新”。由此可见,若输入变量在I/O刷新期间状态发生变化,则本次扫描期间输出端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或者说输出队输入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s7 200 plc 电梯 设计 毕业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