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精品讲义第一单元.pdf





《2023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精品讲义第一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精品讲义第一单元.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第 1 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第一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为后续学生建立有关电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微观认识到宏观认识的转换做好铺垫。这一课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交流、预测、检验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
2、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学情分析】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3、。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物体摩擦产生了静电。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本课应该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28 步认识电的本质,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
4、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课时安排】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科学小实验视频引入:气球摩擦头发后贴在衣服上,这是为什么呢?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5、/28 (下雨前天空的闪电、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然触电的感觉等)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二、不一样的电荷。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观看课件视频)(2)探究活动:摩擦起电 实验材料:玻璃棒、橡胶棒、梳子、尺子、气球、丝绸、毛皮、纸屑 实验建议:1、任意选择 2 种物体,快速摩擦。2、用它们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3、
6、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4、每个实验最好做 2-3 次。发现: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有些不是很明显)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观看视频:不一样的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现象。活动二:将两个充气的气球分别系在木尺上,让它们挨在一起,然后用羊皮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互相接触的部位,观察现象。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
7、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3、让电荷流动起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28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正常工作的。观看课件: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正电荷:用“+”表示 负电荷:用“-”表示 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四年级
8、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28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 2 课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设计由点亮小灯泡引入,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课前已经会点亮小灯泡,就让他们兴致勃勃地点下去吧,并由此引出他们不知道的电路知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对电路的观察、描述与分析,培养他们对生活上的常见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大胆猜想、细心求证的习惯。接着让他们尝试连接各种电路,并认识短路和断路的知识,应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另外,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认识电流的流动路线,这使不容易理解的科学原理变得更简单,更直接。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
9、生亲身体验,让教学更加有效。【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灯泡发亮,但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
10、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28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教学难点】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2、区分短路和断路。【教学准备】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课时安排】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孩子们来一起
11、欣赏(出示 PPT,习水的夜景),这是哪里呢?漂亮吗?如此美丽的夜景离不开电灯的功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灯泡,并当一会小电工点亮电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完成任务吗?今天我们将同学们分成 8 个组,按照大家整体表现,还要设优秀电工小组,同学们准备好挑战了吗?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观察材料,认识构造(观察部分)(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7/28 师:孩子们看着自已组的电灯泡,结合教材,认真观察一下,灯泡是由哪些部分构成呢?2、学生观察。(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
12、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连个连接点,一个连接点位于小灯泡的尾部叫锡点部分,另一个位于小灯泡的一侧,和小灯泡的螺纹部分相连。)(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3、师: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板书:两极?两点)(三)引出导线 1、引导 2、出示导线。并对导线作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合作尝试,点亮灯泡(实验部分)(一)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我们要比一比,看那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每个
13、组要明确一名记录员,完成本组实验记录单,组内可以小声讨论,同学们能做到吗?2、学生实践。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对遇到问题的小组予以关注、指导。3、小组汇报情况。演示点亮过程 4、讨论未点亮小灯泡的原因。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找出存在的差别。师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让小灯泡发光,电池的两极必须与小灯泡的亮点相连,而且连接过程中不能断开。(二)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同学们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小灯泡点亮的原因了,那么我们利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没有点亮的小组可以尝试用黑板上地方法试一试,已经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要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当然,无论哪个小组,最终都要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3、同学们想出了这么
14、多的连接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这里也有几种连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8/28 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4、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以短路现象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第三部分:讨论电流路线(标注方向)1、明白了小灯泡点亮的原因,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呢?学生讨论后发言。(尽量找两名以上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2、学生小组将已画出的线路连接标出电流的路径。(板书
15、:两极连两点中间不断开形成回路;教师演示电在电路中的流动)三、小结:1、评选优秀电工小组 2、孩子谈收获,教师引导巩固电灯泡结构、连接方式、电流方向。四、总结延伸: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家庭用电调查表 姓名: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家中每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板书设计】2、点亮小灯泡 两极 连 两接线点 短路 断路【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9/28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 3 课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电灯、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电风扇大大小小的电器,无一不是靠电来
16、工作的。自从人们发明了电,电便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本次复习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名为“电”,通过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建立流动的电被称为电流;灯泡发光要有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电路;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电流流过不同物质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电流可以被控制;电压达到一定的高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科学概念。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从调查家电入手,区分出用的是什么电源,再过度到点亮灯泡,灯泡数由少到多,从而引发出串联和并联,。电路出故障了,发展到检电器,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对故障有更多的了解。在中间,教材又穿插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使学生对电路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做好防电准
17、备。从做个小开关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最后一课是我们选择了什么,目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良种连接方法。至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关于电、电路、电流的认识,学会了简单的电路连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科版小学四年级
18、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0/28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 2 个、电池盒 1 个、1 号电池 1 节、导线 4 根、小灯泡 2 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 1 支。【课时安排】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灯泡)提问:这是什么?2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你知道小灯泡的构造吗?3.提问:什么情况下,小灯泡能亮起来?(要有电)4 生活中常用在电视机上,电灯上的电行不行?指出生活中常用在电视机、家里使用的电可不能
19、随便接在小灯泡上,那是十分危险的。那要用什么电呢?引出电池 5.认识电池:电池有正极和负极,它是安全电。6.谈话:有了电池小灯泡就能亮了吗?(还需要导线)二、探究活动:第一阶段:使小灯泡亮起来。1提问:现在老师给你这些材料,你们会让小灯泡亮吗?(会)那请你把自己想法在老师给你的记录纸上画一画。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1/28 2学生画,教师巡视。3.谈话:那你们画的连法是否能让小灯泡亮呢?老师已经为各组准备好了材料,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检验,每个小组四个人,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检验,自己检验自己的,其他同学监督,看他检验的过程是否与画的一致,当然,检验的同学忙不过来,其他同学还可以帮忙。
20、检验亮的同学,在书上图的旁边画上个对条,小组内相互看看,需要几根导线?选一个材料员来领导线。4.分组领材料后检验各自画的电路图,教师巡视。5学生检验后,教师让电路图正确的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介绍连接方法。最后找一个错误的连接图展示。6讨论:为什么最后一个小灯泡不能够亮?其他的几种连法会亮那?它们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它们都是把小灯泡的金属壳与锡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这样就会让电通过灯丝,使灯丝发光亮起来哪?那些(指着错误的方法)连接方法就不能够让电通过灯丝哪?其实,小灯泡的金属壳里面是有秘密的。你能够猜一猜金属壳里面的样子吗?(教师可以做的引导:小灯泡的玻璃壳
21、里有灯丝,灯丝是与两个竖立的导线相连的,那两个竖立的导线)7.谈话: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灯泡的结构吧。8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这几个电路能够让灯丝发光亮起来?组内不亮连接图,它们为什么不亮?(错误之处在哪里?)9学生对问题做出解答。10教师讲述:那几个错误的连接做法,主要是正极出来的电流没有经过灯丝,而是直接通过电线回到了电池负极,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烫,那是十分危险的。刚才是不是有同学的手被烫到了?(学生答:是)11学生口述正确的电路连接方法,之后修改错误的连法。12交流:什么情况下小灯泡会发光亮起来?按照这样的连法,只要形成电流从电池的
22、正极出来,流过用电器,再回到电池的负极,成为电流的通路,小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13.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还遇到了困难?(出示电池盒)这叫电池盒,有什么作用?出示灯具座,这个呢?18.灯一直亮着,行不行?怎么办呢?出示开关,这个呢?有什么作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28 这是一个开关,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用线连一下。(出示 ppt)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简单电路需要哪些东西?看一下。此时这个简单电路,灯泡亮吗?为什么?开关闭合,小电珠亮,此时电路称为通路。开关打开,小电珠不亮,此时电路称为断路。14.引出电路图(板书)三、课堂小结:1.通过
23、今天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设计】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3/28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 4 课 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电路出故障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 4个课题。学生在一次次看到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开始认识电、电流、电路。学生在接亮很多小灯泡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连接方法正确可是灯泡不亮的情况。这就引出了“电路出故障”这个课题的研究。怎么解释连接方法正确灯泡却不亮这个现象?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
24、的经验解释。第一层面的解释是电路断路了;第二层面的解释是电路中哪个材料有可能坏了。不同层面的解释是学生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进行解释。教材分为 2 个部分。第一部分:什么地方会出故障,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典型的简单电路,出示电路图,分析电流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的一个完整环路。再展示有坏灯泡或坏电池的一个电路,让学生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不亮。第二部分: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想办法对电路进行检测。根据整理出来的对电路故障的各种猜测、分析,想办法知道到底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他们可能想到的办法是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电线有没有加紧;电
25、池是否放好了;灯泡拧紧了吗?把小灯泡换了试一试、换一个电池等。这是学生的初始想法。这一课学生们将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制作电路检测器,需要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用来组装简单电路的材料 电路检测器制作完毕后,要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用它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我们给学生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情分析】科学知识方面:学生经历了电单元前面 3 个课题的活动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对电流电路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活动需要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科学探究方面:通过近两年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对现象和提出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教科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下册 精品 讲义 第一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