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侯马—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侯马—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侯马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摘 要本毕业设计的题目是:侯马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综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交通量的发展需求,从远景和近景的交通状况出发,确定采用高速公路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本高速公路所在地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设计时速100Km/h。该路段设计总长5551.122m。路线设四个平曲线交点,交点桩号分别是K1+077.204,K2+009.886,K3+729.917,K4+625.774。平曲线半径分别为900m,800m,700m,800m。竖曲线两个,其中前一个为凹形曲线,后一个为凸型曲线。路线高低起伏不大,最小纵坡为0.301%,满足最小纵坡排水要求。
2、路面设计为高级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设计沥青混凝土理论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沿途经过的干燥、中湿两种状态下的路段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路面设计,为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做好路基路面设计的同时,还对道路的排水进行了设计。设计中采用多种工程软件进行精确计算来优化设计,设计图纸采用AUTOCAD系统及纬地道路系统绘制。关键词:高速公路;平曲线;竖曲线;路基;沥青路面 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设计任务、依据及目的11.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1.2.1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11.2.2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1.2.3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21.2.4道路建筑材料及
3、分布情况21.3近期交通量21.4可行性分析21.4.1道路可行性分析21.4.1.3关于路线交叉设置31.4.1.4关于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31.5路线方案31.5.1地区选线3第二章 路线设计72.1主要技术指标72.1.1交通量分析及交通量的计算72.1.2年平均交通量72.2路线平面设计72.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82.2.2计算平曲线要素82.2.3交点计算示例92.3道路纵断面设计112.3.1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112.3.2最大纵坡确定122.3.3最小纵坡确定122.3.4坡长限制122.3.5竖曲线设计132.4道路横断面设计152.4.1概述152.4.2路基宽度16
4、2.4.3路拱坡度确定172.4.4护坡道172.4.5边沟设计182.4.6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82.4.7弯道的加宽20第三章 路基设计213.1概述213.2 路基的类型213.3 路基的宽度与厚度213.4 路基填料的选择223.5 取土与弃土方案223.6 路基填土与压实223.6.1路基填料的选择标准:223.6.2路基压实要求233.7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233.7.1 土石方量的计算243.7.2 土石方的调配方法253.8 基底处理25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274.1概述274.2路面类型及结构274.2.1 路面类型274.2.2 路面结构284.2.3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
5、的步骤284.3 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形式294.4 路面设计达到的要求304.5 沥青路面的设计计算304.5.1 确定自然区划和路基潮湿类型及土基回弹模量304.5.2交通量分析314.5.3 选择路面结构型式334.5.4 按容许弯沉计算路面厚度334.5.5路面结构组合36第五章 施工组织设计629.1.工程概况629.2.劳动力、机械设备以及材料计划629.2.1劳动力计划629.2.2机械设备配置629.2.3材料供应计划639.3高墩施工的特点及难点639.4施工方案649.4.1.施工方案简介:649.4.2.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659.4.3施工关键技术659.5施工质量保证
6、措施689.6安全保证措施699.7文明施工措施及环境污染防护措施70参考文献72致 谢73III第一章 绪论1.1设计任务、依据及目的课设题目:至运城高速公路CD段设计,该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侯马和运城两个城市之间的往来带来了方便,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来说,丹庄高速公路的建设的直接投资对当地经济起到拉动作用。本项目初步设计以设计任务书为基础,以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有关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地质、交通工程勘察设计规范为依据,按交通部1996发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有关图表示例编
7、制。1.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2.1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该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雨量多在800-1200毫米之间,是我国北方雨量最多的地区,降水2/3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南部在8-9,北部6-7,冬季最低气温-25,夏季最高气温35,受山地和海洋影响,南北气温相差12。主风向为西北方向。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50%,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增。抗震等级为7.0级。1.2.2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质资料,该段地貌类型属于平缓山地地区,地层一次为填筑土、亚砂土、淤泥质亚砂土、粉砂、中砂
8、、亚粘土、细砂、砾砂、中砂、亚粘土、砾岩等。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1.2.3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路线所经地区有灌木丛,今后的经济发展主要是致力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对山、水、田、路进行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沿线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等,在道路周围可以种植树木和草,不但可以保持水土,还可以增加道路的美观,有助于增加行车安全。1.2.4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线有丰富的砂砾,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1.3近期交通量 近期交通量车型 数量黄河JN150, 750解放CA10B 600东风EQ140 230日野KF300D 100
9、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为 11211 辆/日 交通增长率: 7.5%。1.4可行性分析 1.4.1道路可行性分析1.4.1.1总体设计原则的确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1.4.1.2新技术采用本项目采用纬地道路CAD系统绘制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 横断面设计图,土石方调配等,提高了设计速度和质量。1.4.1.3关于路线交叉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是根据实地情况,综合考虑被交叉道路等级
10、、相交角度、净空要求、水文地质条件、景观条件及施工方案等因素,确定立交位置、桥孔布置及桥型方案。1.4.1.4关于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根据道路和交通量特点,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本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配备、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的原则,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道路管理者和使用者及时提供必要的、准确的交通信息。当道路上发生突发事故时,道路管理者能具有快速反应和综合应变能力,从而确保高速公路安全、快速、舒适、高效运营。此设计高速公路起点为侯马,此地势平坦,周围多为房屋,农田有少量河流,终点在运城,此地势也比较平坦,周围主要是房屋和少量道路,两地路线周围比较适
11、合道路的设计。1.5路线方案1.5.1地区选线路线起始点C点坐标(544332.000 474508.00)高程261.0m,终点D点坐标(539430.000 473244.00)高程262.0m,C至D点各个控制点高差高差相差很少, 两地都属于平原微丘地区。两地地势比较平坦,路线受高差和坡度的限制小,平、纵、横三方面的几何线形较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但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阻碍以及支农的需要,A至B点经过一些农田,房屋,细河,还得隧道穿越一座山川,并且还得跨越一座铁路,所以选现实应注意多方面的因素。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平原区路线,因受纵坡限制不大,布线时应在基本符合路线走向的前提
12、下正确处理对地物、地质的避让与穿越,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选线时,首先在起终 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工厂、农场及风景区作为主要控制点,了解农田优劣及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等地物的分布,确定避让方法。2.线形与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地区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居住人口比较密集,原有路线较密。两个小控制点之间以两点直线连接的路线是最理想的,当路线必须转折时,相邻曲线间应尽量有较长的直线,以便曲线之间有充足的过渡时间,但不能片面的追求长直线,平曲线尽量采用大半径,小偏角,从而保证线形的平顺。路线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而造成排水不良。两个方案的必选A方案 B方案 路线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地形、地物条件,并对工
13、程地质、水文地质、山地自然灾害、筑路材料、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等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结合沿线小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案研究,以选定路线线位。用纬地软件,初步确定A、B两个方案,并利用纬地对路线的选取、进行圆曲线设计、横纵断面设计等一些设计。A、B方案对比(1)A方案:高程方面,从起点开始需降低高程,向低处走,至终点处又需抬高路线。道路全长5.551.122km,占地面积约14.4万,在整个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共穿过5处河流,1处铁路,故所需架设桥涵数为6处,其中大桥数为2座,中小桥数为4座。道路穿过1座高山,需修建一座长约330m的隧道。路线交叉情况相对简单,布局合理,线形比较连续通顺。(2)B方
14、案:起终点高程布置同A方案相同。道路全长5.480km,占地面积约14.2万,道路共穿过7处河流,1处铁路,故需架设桥梁数为8处,其中大桥数为2座,中小桥数为6座。道路穿过1座高山,需修建一座长约330m的隧道。路线交叉相对复杂,布局相对合理,线形比较连续通顺。整理出两个方案的各个指标,见表1-1。表1-1方案路线长度桥梁数量路线交叉数拆迁情况隧道数量特殊路段A5551m2座大桥, 4座中小桥,6处拆迁4处1个3处B5480m2座大桥, 6座中小桥,8处拆迁5处1个3处表1-2方案总占地面积()填方()挖方()拆迁电力设施A12962131269591474696相当B135211213425
15、61645213相当(3)对比分析,A方案中的桥涵数量较B方案少了2座中小桥,且拆迁量较B方案少1处,路线交叉情况没有B方案复杂。结论: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指标选择A方案,如表1-3 表1-3方案路线长度最小半径最大纵坡填方挖方桥梁A5551.122m700m1.88012695914746966座第二章 路线设计2.1主要技术指标2.1.1交通量分析及交通量的计算 近期交通量车型 数量黄河JN150, 750解放CA10B 600东风EQ140 230日野KF300D 100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为 11211 辆/日 交通增长率: 7.5%。2.1.2年平均交通量高速公路设计年限由公路路线线形
16、设计规范(JTG D202006)查得为20年。所以,计算年平均交通量为:。由于交通量处于2500055000辆之间,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初步设计为100km/h。2.2路线平面设计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实体,它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沿线的附属设施所组成。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形态。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形称作道路的平面线形。而沿中线竖直剖切再沿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形则称为道路的纵断面线形。中线上任意一桩号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桩号的横断面。路线设计是指合理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为了设计和研究工作的方便,通常把路线设计分解为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侯马 运城 高速公路 cd 设计 毕业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