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研究本科学位论文.doc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研究本科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研究本科学位论文.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方工业大学毕业论文目 录引言11会计电算化模式概述1 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特征1 1.2回顾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公司中的运用32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困惑93会计电算化的优化与相关研究11 3.1国内外相关组织的研究动态11 3.2国内学术界的观点134电子商务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模式的警示15 4.1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16 4.2规范公允价值估计程序,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明确指导16 4.3严格公允价值披露制度,增加公允价值信息透明度17 4.4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公允价值可靠性17 4.5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18结论18致谢19主要参考文献20外文
2、文献译文及原文2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研究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天猫、京东、当当等网购的出现带动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冲击着各个行业领域的传统模式,就近几年发展范围更加迅猛起来:电子邮件、大数据、互联网+、电子转账、交易事务处理、联机服务、智能卡、电子监视、多媒体导购、P2P等,使得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虚拟化加剧,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也愈发明显。虽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各种新的更加高效的模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但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的许多始料未及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面临着诸多问题,也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电子商务给会计电算化
3、带来了什么?我们将如何完善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体制?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会计电算化概述国际上,会计数据处理从手工模式到机械式阶段再发展到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而我国会计数据处理阶段几乎没有经历机械式处理阶段,直接从手工过渡到电算化处理阶段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企业开始引入ERP系统,我国财政部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 、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行业规范化和通用化发展的进程,使得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日益广泛。现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特征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科学
4、技术的发展,会计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以收集、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核心功能始终没有改变,发生变化的主要是会计信息处理与提供的技术和方式以及分析与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和程度。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有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
5、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思想和技术工具的进步,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20世纪90年代,美国Gartner Group 咨询公司提出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系统。在ERP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成为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高度集成和企业综合资源管理的含义。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
6、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使会计工作从传统迈向现代化,而且使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更重要的是为建立和完善能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回顾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表1 会计电算化作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1、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
7、工作效率2、 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亏阿基信息的时效性3、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1、 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2、 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管理、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3、 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会计创新和观念创新1、 更新传统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2、 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在手工操作环境下,会计核算不规范、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根据合法、规范的会计软件自动处理,会计人员除会计凭证需要录入和审核外,其余各项工作均由计算
8、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只要保证会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与合法性,就能保证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及其输出结果的合法性、正确性和规范性。所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管理所需信息成为可能,为实现科学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便可以借助软件功能实现对经营管理过程的事中控制、反馈和管理,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决策模型对各项管理活动进行事先预测和决策,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随着中国市场环境的改变,会计电算化也随之进行着飞跃。1.2.1探索起步阶段(模拟手工记账)20世纪80年代,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当时,会计工作繁琐且存在大量漏洞,而微机在我国市场上的大量
9、出现会使得企业有了开展电算化工作的愿望,1978年,财政部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拨款500万元人民币,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当时的会计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加之计算机在我国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同样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出于试验试点、理论研究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多数企业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是设计一个专门的账务处理程序,模拟替代手工记账、算账,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会计账务。设计一些工资、账务处理等简单应用程序。模拟手工记账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完全模仿手工的处理流程和方法,这个阶段,虽然数据库等工具已开始被引入会计
10、工作,但单位开展电算化工作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其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解决局部会计工作的处理效率和准确度问题,并没有实现信息化和数据体系。其工作范围往往只是局限在某个会计岗位的单项业务之内,且不同的岗位工作在系统内相对独立,并没有进行数据的有效整合和集成,无法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共享,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电算化工作初期,由于缺乏规范和标准,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系统集成度不高的问题。为促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科学化
11、,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中国会计学会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财务软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开发思想,财政部先于1989年底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等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不仅规范了电算化工作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为我国会计软件走上标准化和商品化的道路奠定了政策基础。在这个背景下,从1987年开始,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逐步形成,中国财务软件市场上先后涌现出先锋、用友等专业厂商。后来随着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开始进行探索改革并伴随着准则的出台规范了市场,一步步发展。 关于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1998年6月2
12、4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讲解中列举了四点理由:第一,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如实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已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这种计量属性,因而具有实践基础。第二,公允价值定义中的“公平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互相了解的、自由的、不受各方之间任何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商定条款而形成的交易,公平交易为其确定的价值的公允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体现于交易双方均为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协商的结果,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交易条款。另外,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还体现于交易双方的自愿性,即交易双方自愿接受
13、的价值。第三,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目前公允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计量属性运用在各项准则中。针对特殊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第四,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可实现净值、重置成本、现行市场价值、评估价值等,本准则采用公允价值意义更大。虽然在目前情况下,我国会计人员运用公允价值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误用。它还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在会计准则中逐渐地采用公允价值,培养公允价值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存在的难度是客观的,
14、这有待于会计职业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1997年至2000年间,财政部陆续发布的10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倡采用公允价值,为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建立公允价值的概念和目标、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与国际会计协调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1.2.2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信息集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理解的深入和要求的提高,企业开始将单项业务核算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会计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电算化信息“孤岛”进行整合并与企业业务系统连接起来。在这一阶段,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
15、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其主要特征为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使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业务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和利用,所有相关原始数据只要输入一次,就能做到分次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与此同时,为正确引导企业实施电算化,指引软件开发公司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电算化软件,财政部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一间、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1996年又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标志着财政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道路。在这
16、个阶段,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实现使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日益广泛。 财政部在2001年之后发布或经修订重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做了一定调整和限制,重新强调真实和谨慎。在此期间共发布了六项会计准则,并对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对于会计准则中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财政部明确要求回避公允价值,这体现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三项准则中,公允价值不再用于实际计量,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关于准则的主要修订情况,总结为表2。 表2 公允价值在三项具体会计准则修订前后的应用情况具体会计准则修订前修订后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考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将该公
17、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却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同时还要确认非现金资产的转让损益。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务人考虑转让的股权的公允价值,将该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享有的股权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以债务转资本债权人按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公允价值入账,并确认债务重组损失。要求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因而不发生债务重组损失。非货币交易同类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的换入资产
18、的入账价值均涉及公允价值。不再区分“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凡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投资以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所取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按放弃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确认为初始投资成本。资料来源: 王晓军.国内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4:165-169.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准则的修订大大减少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为何财政部对公允价值态度的有了这一转变?究其原因,正是考虑到我国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准则
19、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而给一些企业利用该准则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对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提出了挑战。公允价值成为某些上市公司进行报表重组、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为了避免企业的舞弊,防止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情况的进一步恶化,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作了一定的调整和限制,缩小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但公允价值运用并没被完全否定,在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中,公允价值计量以减值会计的形式得到实质性应用。准则修订后,暂时缓解了操纵利润的情况,因其挤出许多利润水分和方便使用而受到证券市场和企业的不少好评。然而,对于使用公允价值所能带来的益处与企业运用它来操纵利润所带来的弊端,究竟哪个孰重孰轻一直
20、争议不断。1.2.3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新形势,我国对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同时新准则谨慎的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基础,对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会计业务进行了系统的规范。这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各种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要求,渗透融合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了进一步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的能力。一些大型企业大幅降少了核算层次,规范了资金账户管理,缩短了提交财
21、务报告的时间,甚至改革了内部财务会计机构设置,真正使会计人员从繁琐低效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加强内部控制等工作中。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商在这一时期紧密围绕会计准则和制度,将准则、制度与电算化工作不断调整、渗透和融合,同时会计电算化也逐步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这一时期,企业尝试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推出了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把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作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从而确立了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地位,加速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全面接轨,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
22、全球化发展。我国2006年发布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35项约占90%的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或现值计量。表3列示了具体运用情况。表3 新准则中涉及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准则名称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
23、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资料来源: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5:31-35.2006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与列报。对于重新引入的原因,财政部会计司的解释是,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在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除了财政部的解释以外,公允价值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商务 环境 会计 电算化 研究 本科 学位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