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耦合宽频圆极化天线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口径耦合宽频圆极化天线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径耦合宽频圆极化天线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供全套毕业设计,各专业都有编号: 题 目: 口径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学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姓 名: 职 称: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 2012年 12 月25日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带天线的几种理论分析方法,传输线模型理论,空腔模型理论和积分方程法。第三章接着讨论了微带天线的圆极化理论,圆极化波的性质,以及如何实现圆极化,重点论述了单点馈电,双点馈电的圆极化天线。第四章讨论了微带天线的宽频带和小型化技术,讲述了多种实现小型化和宽频带的方法。本文在第五章讨论小型圆极化天线的设计。运用了前面章节所述的基本理论,讨论了
2、三种可以实现圆极化微带天线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口径耦合馈电的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由于口径耦合馈电的方式较其他两种更有优势,最后制作了口径耦合馈电的天线实物,通过实际测量,成功的实现了2.9GHZ到3.3GHZ的带宽,并且在带宽范围内实现了较好的驻波比特性和辐射特性。关键词:圆极化;宽频带;微带天线;口径耦合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several theories of microstrip antenna analysis method, the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and cavity mo
3、del theory and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Then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the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the nature of the circular polarized wave, and how to implement circular polarization, focus on single point feed are discussed, the two point circular polarized ante
4、nna feeder.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 and miniaturization, tells the story of a variety of ways to realize miniaturization and wide ban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in chapter 5 small circular polarized antenna design. Utilizing the basic theory, mentioned in the prev
5、ious section discussed the three method can realize the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of aperture coupled feeding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by comparing three methods, Due to the aperture coupled feeding methods have more advantage
6、s than other two, and finally make the antenna aperture coupled feed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actual measurement,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2.9 GHZ to 3.3 GHZ bandwidth, an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bandwidth achieved better standing wave ratio an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Circu
7、lar polarization; Broad band; Microstrip antenna; Aperture coupling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天线简介11.1.1 天线的出现及发展11.1.2 天线的基本概念11.1.3 天线的基本电参数1第二章 微带天线42.1 微带天线的出现及发展42.1.1 微带辐射器42.1.2 微带天线的基本概念42.1.3 微带天线的优缺点42.2 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52.3 微带天线的基本分析方法62.3.1 传输线模型理论62.3.2 腔模理论82.3.3积分方程法82.3.4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9第三章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103.
8、1 圆极化波概述103.1.1 圆极化波的产生103.1.2 圆极化波的性质103.1.3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主要电参数113.2 圆极化天线的实现113.2.1 单馈电圆极化微带天线113.2.2 双馈点法圆极化微带天线13第四章 圆极化微带天线小型化和宽频带技术154.1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154.1.1 微带天线展宽频带的方法154.1.2 圆极化阵列天线164.2 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174.2.1 微带天线小型化的方法17第五章 HFSS设计圆极化微带天线195.1 HFSS简介195.2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195.2.1 圆极化天线设计理论分析195.2.2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
9、设计仿真21第六章 结论29谢辞30参考文献3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用纸 第 30 页 共 35 页第一章 绪论1.1 天线简介1.1.1 天线的出现及发展德国卡尔斯鲁厄工学院的赫兹教授在1886 年建立了第一个天线系统,他当时装配的设备如今可描述为工作在米波波长的完整元线电系统,其中采用了终端加载的偶极子作为发射天线,并采用了谐振方环作为接收天线。此外,赫兹还用抛物面反射镜天线做过实验。虽然赫兹是一位先驱者和无线电之父,但他的发明只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1901 年12 月中旬,意大利博洛尼亚一位20岁的研究者马可尼在赫兹的系统上添加了调谐电路,为较长的。自赫兹和马可尼发明了天
10、线以来,天线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今已成不可或缺之势。天线无处不在:家庭或工作场所,汽车或飞机里,船舶、卫星和航天器的有限空间内,甚至可以由步行者随身携带。虽然各种各样的天线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都遵从相同的电磁场基本原理。1.1.2 天线的基本概念天线(antenna)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
11、也需要天线。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同一天线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天线的互易定理。1.1.3 天线的基本电参数 描述天线工作特性的参数称为天线的电参数(Basic Antenna Parameters),又称电指标,它们是定量衡量天线性能的尺度。我们有必要了解天线的电参数,以便正确的设计和选择天线。 (1)方向函数 由电基本振子的分析可知,天线辐射出的电磁波虽然为一球面波,但却不是均匀球面波。因此,任何一个天线的辐射场都具有方向性。 所谓方向性,就是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天线辐射场的相对值与空间方向的关系。 若天线的辐射辐射的电场
12、强度为,把电场强度写成 (1-1) 其中I为归算电流,为方向函数,因此方向函数可以定义为: = (1-2)(2)方向图如果我们将方向函数用曲线描绘出来,称之为方向图。方向图就是与天线等距离处,天线辐射场大小在空间中的相对分布随方向变化的图形,一句归一化方向函数而绘出归一化方向图。在实际中,工程上常常采用两个特定的正交平面方向图。在自由空间中,最重要的两个平面方向图是E面和H面方向图。E面即是电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方向的平面;H面是磁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方向的平面。(3)增益系数 增益系数表示了天线的定向收益程度,增益系数定义为:在同一距离及相同输入功率条件下,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
13、上的辐射功率密度和理想无方向性天线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记为G,用公式表示如下: (1-3)(4)天线的极化天线的极化是指该天线在给定方向上远区辐射场的空间取向,一般而言,特指该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电场空间取向。实际上,天线的极化随着偏离最大辐射放而改变,天线不同辐射方向可以有不同的极化。所谓辐射场的极化,即在空间某一固定位置上的电场矢量断点随时间运动的轨迹,根据轨迹形状可以分为直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其中圆极化又可以分为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天线不能接收与其正交的极化分量。例如,线极化不能接收波中与其极化方向垂直的线极化波,圆极化天线不能接收与其旋向相反的极化分量。(5)输入阻抗 天线
14、通过传输线和发射机相连,天线作为传输线的负载,与传输线之间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天线与传输线的连接处称为天线的输入端,天线输入端呈现的阻抗值定义为天线的输入阻抗,即天线的输入阻抗为天线的输入电压和电流之比: (1-4)其中,分别为输入阻抗和输入电抗,它们分别对应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功功率以损耗和辐射两种方式耗散掉,无功功率存在于近区中。 天线的输入阻抗决定于天线的结构,工作频率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输入阻抗的计算式比较困难的,因为这需要准确的知道天线上的激励电流,除了少数天线外,大多数天线的输入阻抗在工程中一般采用近似计算。(6)频带宽度频带宽带宽度是天线的重要指标,宽频天线将是未来天线发展的一
15、个重要方向。天线的所有电参数都与工作频率有关,任何天线也都有一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当工作频率偏离中心工作频率时,天线的电参数将变差。根据频带宽度的不同,可将天线分为窄频带天线,宽频带天线和超宽频带天线。若天线的最高工作频率为,最低工作频率为,对于窄频带天线,常用相对带宽,对于超宽带天线,常用绝对带宽来表示,即来表示。第二章 微带天线2.1 微带天线的出现及发展2.1.1 微带辐射器 微带辐射器的概念首先是由Deschamps在1953年就提出来的。但是,过了二十多年,当较好的理论模型及敷铜或敷金的介质基片的光刻技术发展之后,实际的天线才被制造了出来,这种基片的介电常数范围较宽,具有吸热特性和机械
16、性及低损耗正切。最早的实际的微带天线是Howell和Munso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研制的。之后,基于微带天线的许多优点,微带天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从而使微带天线获得了多种应用,并且在微波天线这个广阔的领域里,作为一个分立的整体而建立起自己的课题。2.1.2 微带天线的基本概念 如图1.1所示,结构最简单的微带天线是由贴在带有金属地板的介质基片上的辐射贴片构成的。贴片导体通常是铜和金,它可以取任意形状。但是我们都通常的常规形状来做简单化分析。基片通常取介电常数较低(2.5),的材料,这样可以产生较强的边缘辐射。 图 2.12.1.3 微带天线的优缺点 和常规的微波天线相比,微带天线具有
17、一些优点。因而,在大约100MHZ到50GHZ的宽频带上获得了大量的应用。与通常的微波天线相比,微带天线有以下优点:1.重量轻,体积小,剖面薄,可以做成共形天线;2.制造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3.可以做的很薄,因此,不扰动装载的宇宙飞船的空气动力学性能;4.无需做大的变动,天线就能很容易的装在导弹,火箭,卫星上;5.易于实现天线的各种极化;6.比较容易制成双频工作的天线;但是,与通常的微波天线相比,微带天线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频带窄,有损耗,增益较低,辐射性能差,可能存在表面波等缺点。2.2 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当前,由于分析微带天线的方法有所不同,对它的辐射原理也有着有不同的说法。为了简明起见
18、,就以矩形微带天线为例,用传输线模型的分析法讨论它的辐射原理,如图2.2所示: (a)微带天线开路端电场 (b)场分布侧视图 (c)等效缝隙 图2.2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图我们假设天线辐射元为L*W的矩形微带贴片,介质基板的厚度为h。分析时可以将该辐射贴片看作是一段长为L的低阻抗微带传输线,微带传输线的两端断开形成开路,这就形成电压波腹。根据微带传输线理论,当在激励主模的情况下,且当(为微带传输线导波长)时的电场结构就如图2.2 (b)所示,天线的辐射场由贴片与接地板之间的狭窄缝隙形成,其电场值可近似为: (2-1)由式 2-1 可知,电场仅在沿天线贴片长度方向发生变化;天线辐射基本上是由天线贴
19、片开路端的边缘场所引起的,在天线两开路端的电场相对于地板都可以分解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由于贴片的长为,所以两垂直分量的电场反向,它们在远场区互相抵消;而两水平分量同相,在垂直于接地板方向,两水平分量产生的远区场同向叠加,形成最大辐射方向。因此,两开路端的水平分量电场可以等效为无限大平面上同向激励的两个缝隙,天线贴片就可以表示为相距,长度为 W 的两个缝隙,缝隙宽度为,如图2.2(c)所示。以上讨论的辐射原理是基于传输线模的分析方法,适用于矩形微带天线。当微带天线的形状复杂时,就必须用其他分析方法讨论。2.3 微带天线的基本分析方法 天线问题的严格分析是一个电磁场边值型问题,需要根据其边界条件
20、确定麦克斯韦方程的特解,因此微带天线的严格分析将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通常根据微带天线的实际特征做某些方面的假设和近似,进而得出分析模型,这是当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手段。微带天线现在已经有很多种分析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两大类。其中解析方法是基于围绕贴片边缘的等效磁流分布来计算辐射场,是现在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传输线模理论(Transmission Line Model)、腔模理论(Cavity Model)、多端网络模型(Multiport Network Model)等。而第二类方法基于贴片和地板上的电流分布来计算辐射场,包括矩量(Method of Moments)、
21、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In TimeDomain)等。2.3.1 传输线模型理论这是最早出现的最简单的分析模型,并且有助于理解微带天线的基本特性。在这种模型中,矩形贴片微带天线被等效为一段微带传输线。天线的辐射主要来自贴片两个开路终端的边缘场,因此微带天线又可以被等效为两个相距贴片长度的缝隙,其上分布有面磁流。利用等效原理可以求出缝隙的面磁流密度,从而得出每个缝隙的输入导纳和辐射场。此时微带天线的辐射场可以由两个缝隙组成的二元阵求得,天线输入阻抗由等效传输线计算。 微带天线的缝隙等效图如图 2.2(c)所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径 耦合 宽频 极化 天线 设计 学士学位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