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pdf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pdf(2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n 单 元色 古 诗 词 三 首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褥课时1.学习古诗词,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0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3.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词。默 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0I.品味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通。2.正确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义。I两课时日 课 文 详 解 司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这里只是写眼前之景吗?应该如何理解?产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为什么把湖
2、面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呢?1知识点详解I 不是.景由心生,景是精感的体现,“尽”和“闲”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精感.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 情.诗人凝视若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意与“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两”二字同义重发,把诗人与敬亭山那种相惜相怜的感情表 现 了 出 来.“只有”二字经过精心提炼,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沏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打磨的铜钱就给人以这种模糊的感觉.诗 中 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忆 江 南 唐
3、 白居易 这句话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J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1.学 习 独坐敬亭山和 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 具 准 备1.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敬亭山上诵读诗句的幻灯片。2.多媒体课件:望洞庭诗文及配乐朗读的幻灯片。教 学 过 程一 激 情 导 入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
4、唐诗。的确,唐代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页,唐代诗词更是朵奇葩。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唐代诗人,又喜欢他们的哪些诗词呢?(同学们交流。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等。)二 交 代 任 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古诗词。(板书:古诗词三首)它 们 是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和 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苜古诗。三学 习 独坐敬亭山 诗 中 的“白银盘”指洞庭湖,“一青螺”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告诉我们江南是个好地方,诗人时那里的风景很熟悉.这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作者对江南风景强烈的赞叹和春恋之情。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1)这首诗的作者
5、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卜.写的这苜诗呢?(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李白(7 0 广7 6 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被召至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又弃官而去。独坐敬亭山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的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寂感倍生时所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情感。(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上,凝视山峰,低声吟诵.)2 .解题。敬亭山:今安徽为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坐。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李白一人独坐在敬亭山上赏景。
6、)3 .自主探究,了解诗意。(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2)再读,借助注解,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共同探讨,)要点提示:“尽”指无,不见了。“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足讲,“相看两不厌”指诗人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情感。“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全诗大
7、意:“我”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4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四 学 习 望洞庭1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老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弓I,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i寺作。听,他正在吟诵呢!2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3 .自学诗文,理解诗意。(1)自
8、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4)全班汇报交流。(你们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诗句的意思?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点提示: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占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乂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
9、水的美丽。全诗大意: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那么和谐。此时没有一丝风,潭水平静,如同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枚青螺。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1.在 讲 解 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要注意向学生详细介绍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对整首诗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地表述出来,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2.在 学 习 望洞庭一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描写的意境,还可以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篇写景的记叙文,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 二 课 时1.有感情地朗读
10、、背 诵 忆江南0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作者的简介及背景的幻灯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上行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两首诗,谁能背诵卜来?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观察的角度、字词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首词 忆江南。(板书)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二 学 习 忆江南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白居易在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期间,曾先
11、后在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忆起这段令人愉快的时 光.这 首 忆江南是他在六十七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的,2.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12、(小组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要点提示:“谙”指 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 一 句“江南好”中 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诲。”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
13、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的表达之妙。三学习本课的生字1.两分钟记住字形。2.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地方。(“亭”下面不要写成“子”.“庭”里 面 的“壬”,末横)课 后 反 思在 讲 解 忆江南这首词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对此,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为了调动课堂气第,还 可 以 让 学 生 找 首 自 己 喜 欢 的 曲 子 练 唱 忆江南,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会更轻松,更快乐。,板 书 设 计 局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飞高鸟众去独云孤Mff敬-。独望洞庭湖光潭面白银盘秋
14、月青螺和镜未磨美忆江南能不忆江南逐堂作业新i殳计1.把诗句补充完整。众鸟高飞尽,孤 人独上闲。相看两不厌,只仃敞上山。遥望洞庭业K邑白银盘里 上。2.读 独坐敬亭山,填空。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众 叼 匕 人 孤 人 也 虬 眼前只有 共被不山,这时他内心卜 分不了证上刊I分孤单和以33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看谁写得多。虫:螺蜂蚌虾蚁蛋广:庭席座做.庆床4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二水母由片一诗意:作网人地,百n-.m m ;i川 起,江边开放的鲜花就艳丽得胜似火焰;江水清净明澈、比蓝草还要绿。5 .以感叹句的形式解释这个
15、句子。能不忆江南?真让人思念和问忆江南的景象啊!9备 加 加 料 1.金龟换酒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人 称“酒仙”。在杜甫的 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态可掬。在贺知章五十多年的官宦生活和他几十年的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他赏识了李白。“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诗所为文,出 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 为 谪 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 称“诗仙”。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随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前身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
16、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2.敬亭山 敬亭山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州城北五千米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六十座。南齐诗人谢眺 游敬亭山诗 有“兹山亘百里,合杏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七次登临,留 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3.刘禹锡(7 7 2 8 4 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洛阳(今属河南)人。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4.
17、樱桃口 小蛮腰 白居易有两名歌姬十分出众,个善歌,叫樊素,她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另 个善舞,叫小蛮,她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白居易曾写诗赞美她们:“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黛青描画眉,凝脂若雪肤。回眸一笑过,倾国倾人城。”更/精0臭 创所一点通!2桂 林 山 水1.学习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 学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波澜壮阔”等词语。要 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_ _ _ _ _ _ 的句式写一段话。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
18、表达方法。,课 解 同畋 桂 林 山 水作者:陈淼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 们 乘着木船,荡漾在漓(H)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写了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为全文作了总领。我看见过波澜(1 6 n)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打工为什么写大海和西湖呢?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静呀”一 句 中“臭”改 为“好”或 者“很”有什么不同?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x i d)的翡(瓶i)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箕浦
19、江的水主要的料点是什么?|知识点详阖,用大海和西湖与漓江作比较,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真”表示的程度更深,给人以真实感,“好”“很”没有这种表达效果.金 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铮、济、绿.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美如画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攀登过峰峦(l u d n)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 s i 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口 写泰山和香山有什么作用呢?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u b)驼(IU 6),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 p i n g 障,像新生的竹
20、笋,色彩明丽,倒 d o o 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5 (w u)立,怪石嶙n)峋(x t i n),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段导读:这自然段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部分(第 2、3自然段):运用多种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 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m i d n)不断的画卷 j u G n ,作者为什么说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 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脸 结 尾 引 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有什么作
21、用?第三部分(第 4自然段):描绘了桂林山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的绝妙风姿.第一课时数 学 目 标1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 .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3 .初步观察图画,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教 具 准 备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教 学 过 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吗?观赏过那里美丽的景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吧!(放录像或投影.)泰山和香山各具特色,天下闻名,拿来与桂林的山相比较,衬托出桂林的山别具一格.“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鱼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八十三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
22、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重点句解析: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 开 头 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2.你从录像中看出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了吗?请你试着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美景吧!二 初 读 课 文1 .引出课文题目: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作者是怎样用笔给我们描绘出来的呢?(板书课文题目:桂林山水)2 .自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2)记记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卜.文理解词语。(3)再读课文,看看每段都写了什么,画出一点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三 汇 报 交 流L 生字。(1)字音:峦读l ud n不读Id n.字形
23、:澜,最后一笔是“点”.攀,可这样记:一只大手,抓住树林中的枝枝权杈,2.词语。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险峻。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断。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 1自然段写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 2自然段写漓江的水。第 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第 4自然段写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四 师 生 小 结1 .初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内容和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山”和“水”来写.)2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述一一分述一一总结)五 质 疑1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别人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请在文中用“”和“?”作上记号。)2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
24、题应该随即解答,难点儿的问题,记下来进行讨论解决.课 后 反 思1.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文章,语句精练,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教师可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要给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第 课时教 学 目 标1.体会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感受桂林的山的奇、秀、险。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仿照例段写话。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 具 准 备1.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句子的幻灯片。2.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句子的幻灯片。教 学 过 程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文题目并提问:桂
25、林山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的。)3.正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作者才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们也随作者同去尽情欣赏那美丽的桂林风光吧!二 学 习 第2自然段1.我们荡舟在漓江上,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嵬色?(漓江的水。)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请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3.汇报交流:静、清、绿。4.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铮啊,/争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兵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先用感叹句概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