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pdf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 2 0 分)问答题(2个,每 个 1 0 分,共 2 0 分)论 述 题(2个,每个2 0 分,共 4 0 分)案例分析题(1 个,共 2 0 分)一、名词解释1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3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4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5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6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7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指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
3、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8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9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1 0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1 1 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1 2 观察学习:也 叫“替代学习”,就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1 3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1 4 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
4、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1 5 特殊学习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1 6 高路学习迁移:有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1 7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此外还有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1 8 符号学习:又 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1 9 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的首创者是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20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
5、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2 1 智慧技能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2 2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2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24认知地图:根据一个典型的实验即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到达食物箱,托尔曼认为:白鼠之所以能选择最接近于食物的路线,是因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
6、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一完形”模式。2 5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2 6学习的顿悟说:这一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不是简单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答:1.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已知的刺激
7、引起的,后者是由其结果控制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2.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正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消退: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行 为 塑 造 斯 金 纳 认 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程序
8、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2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答:行为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们是否将重复该特定性为,后果的类型及出现时间的选择能加强或减弱此行为。(1)强化的类型 凡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同一物体对不同人而言,
9、强化的效果会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2)强化的程序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如果在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这叫连续性强化。如果只在有些而非所有的反应之后呈现强化,这叫做断续性强化程序。教师作为强化的操作者,应当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已经恰当的方式的组合,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3论述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答:一.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有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后者是有其结果控制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做出的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
10、行为在这种情景发生的高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正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2、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4、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三.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塑造是指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
11、最终的目标行为。在学生行为塑造过程中,对其中的部分行为反应进行奖励,忽视其中那些实验者不希望保留的行为反应,通过不断的奖励、强化而塑造出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行为模式。学生行为的塑造与改变,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及时掌握与讲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价和促进差生转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行为等方面,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4.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答: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研究,系统地形成了他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
12、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与存储。在复制过程中,观察着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的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0 5.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P 4 2)答:定义: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运用于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
13、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来源: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反复的失败个人的 直 接 经 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4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6.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答: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
14、实性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指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5)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7、简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 9 7 4 年,加涅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有关研究,提出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这一模式建立在人对计算机的类比基础上,把人和计算机都看做是一套符号操作系统,并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术语来描述人的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信
15、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接受、加工、存储和提取儿个环节。(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并提出了每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8.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答:奥苏贝尔的认知一一接受学习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
16、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和命题学习。(2)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学习。这种学习主要适合于年龄较大、有丰富知识和马 佥 的“9.简至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
17、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1)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介意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2)学习是类目化过程。人们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类目编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或者是借助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由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这种将事物置于类目编码系统之中的活动,成为类目化活动。布鲁纳进一步提出,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类目化活动以形成编码系统,应该向他们提供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学生“发现”
18、高层的类目编码。这也是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学习的缘由。1 0.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主要掌握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习得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从现有的经验、理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主要的。(2)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地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更多的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
19、习付出更大努力。,1 1.简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对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修正和完善。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考察。根据调查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阶 段 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 以满足社会舆论期望、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这个阶段的人已经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1 2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的主要内容。(1)对学习的看法。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2)对教育的看法。人本主义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教师应该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3)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A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B 开放课堂模式。C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4)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由学习、自我指导学
21、习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学派对教育心理理论与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教育革新。但他片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使的教学不恰当地拘泥于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爱好,忽视了教师和教学的效能,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导性1 3 .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答:(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
22、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1 3 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答: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1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信息的建构者,及综合改造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3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环境
23、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1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六种原因:(1)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程度,个人反省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断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6)其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影响因素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1
24、、因素来源:能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2、稳定性: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定。3、可控制性:在此维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1 5.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答:(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学习的本质。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第二方面:学习的过程。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
25、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薛恒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第三方面: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第四方面:教学与管理。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1 6 .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答:(1)概括化理论也称为经验类化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2)贾德认为先期的学习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期的学子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运用于两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