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习题.pdf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习题.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导学案主备人:朱化杰 审核:石雷刚 万朝红第 1课时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学习目标】1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 .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重点难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学 习 内 容 一 物理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6 7页的实验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 验 1 1 (1)变化前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水沸腾后产生蒸气,洁净玻璃片上有水滴变化后的物质液态的水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
2、实 验 1-1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研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胆帆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讨论交流】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温馨点拨】1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帆、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2 .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反馈练习】1 .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A.煤 燃 烧 B.刀 生 锈 C.菜 腐 烂 1).水蒸发2 .从化学的视角来看
3、,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 u S O,溶液)得铁则化为铜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B C D E。A.铁 铸 锅 B.木 头 制 桌 椅 C.汽 油 挥 发 D.灯 泡 发 光 E.香 水 挥 发 F.蜡炬成灰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7 页实验11(3)和 1-1 (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 验 1-1(3)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的胆碗溶液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变化后
4、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实 验 1-1(4)变化前的物质颗粒状石灰石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浑浊变化后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等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讨论交流】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反馈练习】1.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C)A.蒸 发 B.导 电 C.燃 烧 D.灭火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矿 石 粉 碎 B.纸 张 燃 烧 C.酒 精 挥 发 D.冰雪融化学习内容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熔化一一物理
5、变化卜同时发生蜡烛燃烧一一化学变化广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反馈练习】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B)A.石 蜡 熔 化 B.米饭变馍C.汽 油 挥 发 D.湿衣服晾干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A.玻璃破碎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C.玉 米 酿 成 白 酒 铁 生 锈 D.煤的燃烧干冰升华【教学反思】1.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导学案主备人:朱化杰 审核:石雷刚 万朝红第 2 课时物质的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
6、。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2.能准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学习内容一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酒精挥发物理变化酒精会挥发物理性质【讨论交流】石蜡受热熔化和石蜡硬度较小,哪个属于变化?哪个属于性质?【温馨点拨】1.石蜡受热熔化是一个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硬度较小是物质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
7、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语言描述上是不同的。变化往往用动词表示,性质往往用“能、可以、会、易”等词语描述,物理变化加上这些词就是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加上这些词就是化学性质。(物理、化学)变化十能二含二可以(物理、化学)性质如:挥 发 止 里*能 挥 发(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反馈练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可以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氢氧化铜是蓝色的固体性质:;变化:。学 习 内 容 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89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在潮湿
8、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2.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它的物理性质。如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胆矶是一种蓝色的固体。【讨论交流】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温 馨 点 拨】物理性质:无 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
9、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区分方法: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集气瓶内,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 碳,烧得更旺则是氧气;分别向两集气瓶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 碳,不变浑浊的是氧气。1.发生物理变化的一定具有物理性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定具有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 途,物质的用途也体现了物质的性质。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内容颜 色、状 态、气 味、熔 点、沸 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 化 性、稳定性等【反 馈 练 习】1.下列物质
10、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A.氧 气 无 色 无 味B.铝 呈 银 白 色C.蔗 糖 易 溶 于 水D.碳酸易分解2.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种物质的方法中,错 误 的 是(C)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C.蒸储水和自来水看颜色 D.铁片和铜片看颜色3.你能根据哪些性质来区分下列各组物质:(1)酒精和水;气 味(2)二氧化碳和氧气。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铁 熔 化 成 铁 水 葡 萄 酿 成 酒 铜 能 变 成 铜 绿 胆 矶 是 蓝 色 晶 体 食 物 变 质 通 电 后灯泡中的鸨丝发热发光。上述情况:(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3)属于物理
11、变化的是;(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教 学 反 思】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主备人:朱化杰 审核:石雷刚 万朝红【学习目标】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重点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2.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领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学习内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1 13页的有关内容,观察思考并作答。【活动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柱状、硬度小、气味无味,不溶于水,浮在
12、水面上。燃着时1.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层最明亮,焰心层最暗。一根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两头变黑,中间不变黑。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股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是否重新燃烧?是实验结论1.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火焰外焰部分温度最高;3.白烟为石蜡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讨论交流】1 .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生成,黑色物质是什么?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温馨点拨】1
13、.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即炭黑)。2.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点燃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4.检验某种物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通过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证明是否有水生成。5.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反馈练习】1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D)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蜡烛燃烧能生成C O?燃烧能发光发热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A.只有 B.只有 C.只 有 D.2 .吹
14、灭蜡烛时,在蜡烛上方会产生少量白烟,该白烟是(C)A.水 蒸 气 B.石蜡液体 C.石蜡固体小颗粒D.都有可能学习内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习指导】1 .阅读课本第1 4 页的有关内容,注意信息的提示。2 .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课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瓶,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瓶)。实验操作现象结论1.向 A、B 瓶各滴入儿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A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B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的C 0 2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A、B瓶中木条在A瓶中燃烧一会再熄灭,木条在B瓶中熄灭得快些
15、。人呼出气体中的0 2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3.取两块干燥的冷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对比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玻璃片上没有水雾。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大。【讨论交流】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温馨点拨】1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反馈练习】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的含量(%)氧气2 11 5.7二氧化碳0.0 33.6水 A+BA+B-A
16、B特征“一变多”“多变一”实例如:双氧水分解如:红磷燃烧共性都是化学变化4.工业制氧气:把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变为液态,然后蒸发,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剩下的主要是液氧。【反馈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B)A.甲烷+氧 气点二燃二 氧 化 碳+水B.碱式碳酸铜卅加九执二氧化铜+二氧化碳+水占燃C.泥水-泥+水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2.下列有关工业法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液化蒸发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液化蒸发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液氧是无色的 I).液化蒸发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银灰色钢瓶中3.小敏同学对下列反应进行归
17、纳,主要有:石蜡+氧 气)丝 二 氧 化 碳+水 碳酸钠+盐 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锌+盐酸一一氯化锌+氢气 硫酸铜+氢氧化钠一一氢氧化铜+硫酸钠_ 加执 占燃 占燃汞+氧气ML二氧化汞 磷+氧气,,丛 五氧化二磷 铝+氧气,壁二氧化铝 碳+氧 气/幽 二 氧 化 碳 过氧化氢三冬出第水+氧气高镒酸钾ML,二 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 铁+氧 气 四 氧 化 三 铁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教学反思】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主备人:朱化杰 审核:石雷刚 万朝红【学习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重点难点】1.练习连
18、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学习内容一选择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5 4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以用排水集气法。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19、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的末端伸到集气瓶口内小部分即可。【交流讨论】1.课本第45页加热高钵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几种类型?【温馨点拨】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2.固固加热型装置,固液不需加热型装置,这两类发生装置较常见。【名师归纳】要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必须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反馈练习】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钵制取氧气,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钛是固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需加热型;加热高
20、镒酸钾制取氧气,高镒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C)3.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仪器装置及相关试剂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二氧化镒作催化剂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H作发生装置C.要选用IV收集氧气 D.用V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学习内容二加热高钵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546页的内容,完成下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操作错误造成的后果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管口朝上,冷凝水倒流回试管的底部,试管炸裂。点燃酒
21、精灯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受热不均匀破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开始收集收集的气体不纯净。熄灭酒精灯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槽,水倒吸入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讨论交流】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入高钵酸钾的试管中为何安放-小团棉花?3.收集时为何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温馨点拨】1.用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2.以防固体高镒酸钾粉末冲入导管,导致阻塞。3.开始出来的是空气,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3.排水法收集气体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放空充气撤管撤灯。【反馈练习】1.右上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锦酸钾制取氧气
22、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C)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B)A.向 上 排 空 气 法B.排 水 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3.实验室用加热高钵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检查装置的
23、气密性把导管移出水面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熄灭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4.指出下列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试管的底部用内焰加热,改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试管口朝上,改为试管口朝下;(3)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改为刚露出橡皮塞即可.;(4)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改为把导管的末端伸入集气瓶底;(5)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改为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学 习 内 容 三 氧气的性质【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 6页的相关内容,并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交流讨论】在进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何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并使燃着的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温馨点拨】以
24、免物质燃烧时将瓶内氧气赶出,导致物质燃烧不充分,现象不明显;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是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反馈练习】1 .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D)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之一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氧气瓶中,木条复燃C.实验室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毓制取氧气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3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25、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4 .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验证氧气的性质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水,各自作用是什么?甲中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破裂:乙中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主备人:朱化杰 审核:石雷刚 万朝红【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 .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重点难点】1 .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