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3.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来源:李晓彬的日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2、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
4、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
5、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 D 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XXX,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XXX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 D 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匕
6、 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 D P o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 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D 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
7、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 入 G 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 D P 而后者计入G D P o7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 D 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
8、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 DP和收入法计得的G 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 D Pa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 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 D 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 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 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 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 P o8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 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
9、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 D 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 D 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 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 DP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 D 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购买一块
10、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 P o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 D P、N D P、N k P l 和 D P 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 D P、N D P 和 N I,但影响个人收入P 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一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
11、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 D 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 0 台机器,价 值 1 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 0 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 D P的有净出口一2万美元;从两国G D P 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
12、区出售给乙地区1 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 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 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 0 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 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 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 8 万美元。1 1 .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 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 价 1 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 0 万美元
13、。(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 D 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 D 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 D P。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 0 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 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 0 万美元,即 4 0 万美元 1 0 万美元=3 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 0 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 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 0 7.5)+(3 0 5)=2 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 D P 为1 2.5+2 7.5=4 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
14、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 是相同的。1 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 们 在 1 9 9 8 年 和 1 9 9 9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 F 表所示,试求:1 9 9 8 年1 9 9 9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 0 01 0 美元1 1 01 0 美兀面包(条)2 0 01 美元2 0 01.5美元菜豆(千克)50 00.5美元4 501 美元 1 9 9 8 年名义G D P;1 9 9 9 年名义G D P;(3)以 1 9 9 8 年为基期,1 9 9 8 年 和 1 9 9 9 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 D P 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 1 9 9 9
15、 年为基期,1 9 9 8 年 和 1 9 9 9 年的实际G D 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用 1 9 9 8 年作为基期,计算1 9 9 8 年 和 1 9 9 9 年的G D P 折算指数。解答:(1)1 9 9 8 年名义 G D P =1 0 0 x 1 0+2 0 0 x 1+50 0 x 0.5=1 4 50(美元)。(2)1 9 9 9 年名义 G D P=1 1 O x 1 0+2 0 0 x 1.5+4 50 x 1 =1 8 50(美元)。(3)以 1 9 9 8 年
16、为基期,1 9 9 8 年实际 G D P=1 4 50 美元,1 9 9 9 年实际 G D P=1 1 0 x 1 0+2 0 0 x 1 +4 50 x 0.5=1 52 5(美元),这两年实际 G D P 变化百分比=(1 52 5-1 4 50)/1 4 53 5.1 7%。(4)以 1 9 9 9 年为基期,1 9 9 9 年实际 G D P =1 8 50(美元),1 9 9 8 年的实际 G D P =1 0 0 x 1 0+2 0 0 x 1.5+50 0 x 1 =1 8 0 0(美元),这两年实际 G D P 变化百分比=(1 8 50-1 8 0 0)/1 8 0 0-
17、2.7 8%.(5)GDP的变化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 1 9 9 8 年作为基期,1 9 9 8 年 GDP折 算 指 数=名 义 G D P/实 际 G D P=1 4 50/1 4 50=1 0 0%,1 9 9 9 年 G D P 折算指数=1 8 50/1 52 5=1 2 1.3%。1 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 0 0总投资8 0 0净投资3 0 0消费3 0 0 0政府
18、购买9 6 0政府预算盈余3 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50 0=80 0 3 0 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 0-50 0=4 3 0 0(亿美元)。(2)从 G D P=c+i+g+n x 中可知 n x=G D P-c i-g,因此,净出口 n x=4 80 0 3 0 0 0 80 0一 960=40(亿美元)。(3)用 B 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
19、入,则有BS =T-g,从而有 T=B S+g=3 0+9 6 0=9 9 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 d=N N P T=4 3 0 0 990=3 3 1 0(亿美元)。(5)个人储蓄 S=y d-c=3 310-3 000=310(亿美元)。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
20、用 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 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 1003 800=300(亿元)(2)用 i 代表投资,用即、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sg=t-g=B 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 0 0。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 1 0 0,因此投资为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 G D 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 000-3 8 0 0-2 0 0-
21、(-100)=1 100(亿元)15.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
22、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 三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2+5丫 包 0,0 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
23、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 加()。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匕计划存货投
24、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或 =表 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
25、增加消费即M PC=O,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Ay=Ac+As,因此,+=1,所以,=l-o只要不等于1或0,就有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课后 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