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精品全册教案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精品全册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精品全册教案1.pdf(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泰铁一小 年级:一耳级 熬等教学计划 制定及执行教师:黄 彩 虹 2005年兆月勿日周次单元及课题教学内容课时彳;12第一单元生活中数1、数铅笔 2、数豆子3、动 物 餐 厅4、小小养殖场5、练习一5课时3-4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2、桌子有多长3、我又长高了4、估一估,量一量4课时46第三单元加与减(一)1、小兔请客 2、采松果3、青蛙吃害虫4、练习二5、拔萝卜 6、练习三7、我和小树一起长11课时79四、有趣的图形1、认识图形2、动手做(一)3、动手做(二)4、动手做(三)5、动手做(四)6、整理与复习9课时10-12五、加与减(二)1、买书 2、练习四3、发新书 4、练习五
2、5、小小图书馆6、练习六7、跳绳 8、练习七9、小小运动会16课时12-13六、购物1、买文具2、买衣服3、去商店5课时14-16七、加与减(三)1、套圈游戏2、乘船3、乘车4、练习八5、今天我当家7课时17-18八、统计1、组织比赛2、买气球3课时总复习4 课时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百以内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1、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2、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3、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4、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5、练习一。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4、能
3、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学习重点: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学习难点: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单元学习时间:5 课时第一节数铅笔教学目标: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数数、读数。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二、数数、读数1、我们来数一数,说
4、说你是怎样数的?2、学生活动:(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2)把 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o(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5、读数、拨数。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 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三、练一练1、数 数(顺数、倒数)2、看谁数得快。(第3页)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3、接力赛。(第3页)四、课外活动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
5、共有儿支。第 二 节 数 豆 子教学目标:1、通 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教学难点:位值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2、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3、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4、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吧。二、数豆子1、指名儿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三、知识学习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
6、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4、汇报交流。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儿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儿个一。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8、交流。四、巩固练习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 页)2、填 空(第 5 页)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 个十和3 个一是()。3、看计数器写数。(第 3 题)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 4 题)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儿个十和儿个一。第三节时动物餐厅教学目标: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
7、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教学重点、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 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 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二、知识探索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2、汇报交流。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 以21 18。4、试一试:26、31、67、49、89、90。5、
8、二次小组学习: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6、汇报交流。7、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8、比大小。(第 6 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第 7 页第2 题)2、按规律填数。(第 7 页第3 题)(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2)读出个位是5 的数,读出个位是0 的数。(3)说说有什么特点。(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3、按规律画图。(第 7 页第4 题)四、小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儿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第四节小小
9、养殖场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数的大小。45、54、2、85、34、5、12、21二、知识探索1、设置故事情境(1)播 放 数鸭子儿歌。(2)这首歌真好听,唱歌的小朋友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想邀请你们去她的养殖场做客你们愿意吗?不过得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才行,你们有信心吗?(3)“姐 姐 比 我,爸 爸 比 我”(大得多、大一些)
10、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你能帮帮她吗?(4)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2、课文主题图。(1)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2)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3)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漂亮的小动物,当一把小导游?(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学生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建立数感。还可以怎样说?(5)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3、运动会情况。(1)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养殖场。在运动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统计,跑跑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这里还有88人、12人、76人这三
11、个数据,你能帮助老师判断一下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吗?(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2、数学游戏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 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第 五 节 练 习 一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
12、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1)1层 放1 0个桃子,2层放 个,放5层有 个。7 0个放 层,1 0 0个放 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2)接着数。2 5,3 0,3 5,。6 4,6 2,6 0,o3 3,3 6,3 9,9990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4)我拨你写。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儿个十和几个一。二、数的大小。1、指导 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2、最多与最少。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
13、少,并说说理由。3、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 题。(1)学生自由选择。(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儿个数为什么不可以?4、指导第4 题(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5、指导第5 题:拨一拨,比一比。6、指导第6 题(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第二 单 元 观察与测量单元学习内容:1、观察物体;2、桌子有多长;3、我又长高了;4、估一估量一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
14、和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重点: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单元教学难点:测量方法和估测。单元教学时间:4 课时。第一节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15、。教学难点:辨认物体。教学过程: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弟 二 少: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6、。(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第 二 节 桌子有多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4 1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 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1、
17、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 估 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I C M o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
18、:把一端对准0 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 1题:(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2)请学生进行测量;(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 3 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结。第 三 节 我又长高了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选择恰当
19、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准备引入1、用手比划一下1 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4、引出单位“米二5、米可以用字母m 表示,1米可以写成1m。二、米的实际意义1、设问:1米有多长呢?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 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3 估一估:(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1、1米有多少厘米?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 lm=100cm。四、选择合适的单位(1)1
20、米 和 1 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 厘米,小明1 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 分钟爬10米(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五、巩固练习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 厘米、90厘米、7 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生独立完成第2 题,说说自己的想法。3、第 3 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4、画一条3 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第 四 节 估 一 估,量一量教学目标: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
21、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 说 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2)1厘米和1 米间有什么关系?(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4)不是整米数时,不 足 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二、试一试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三、练一练1、第 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同桌之间互相量)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2、第 2 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
22、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3、第 3 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4、第4 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5、第 6 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第 三 单 元 加 与 减(一)单元学习内容:1、小兔请客;2、采松果;3、青蛙吃害虫;4、练习二;5、拔萝卜;6、练习三;7、我和小树一起长。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23、意识和能力。单元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与应用。单元教学难点:1、加减法在同一情境中同时呈现,学 生(特别后进生)难以理解。2、算法多样化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单元教学时间:10课时。第 一 节 小 兔 请 客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体会意义,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说算理教学准备:小棒、苹果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2个十是多少?7个呢?2、60里有儿个十?80呢?二、情境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童话故事。小兔在学校有3个好朋友,他们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时经常在一起玩,互相帮助,无话不谈。这天,
24、小兔过生日,请好朋友到家里作客。小兔准备了许多苹果来招待,瞧,他端出来了。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刺猬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了,这 时 一,他看见有这么多苹果,就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表演。”只见他翻过身,一下躺到盘子里,摇了两下,站起来一看,一盘苹果全在他的背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请问盘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算法探索1、谁能把刚才这个问题用数学算式来表示?2、怎么计算?3、操作,探索算法。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摆一摆,在组内说说怎样算出得数。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并加上单位名称。40+10=50(个)50-10=40(个)5试一试。投影出示小棒,让学生口头列式并
25、计算。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40+20 60-20口答:7个十加2个十是多少?8个十减3个十是多少?3个十加4个十是多少?6个十减5个十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第2题,反馈。2、游戏:谁 先 到 家(第3题)(大组竞赛)3、数学医院:60+30=63 40+30=1050-20=70 70+20=27四、小结。第 二 节 采松果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第二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