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后习题答案.pdf





《工程测量课后习题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课后习题答案.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测量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2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是什么?3 .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区别?4 .设某地面点的经度为东经1 3 0。2 5 3 2 ,问该点位于6 投影带和3。投影带的第几带?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各为多少?5.我国某处地面点A 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234567.89?,YA=38432109.87m,问该坐标值是按儿度带投影计算而得?A 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A 点在该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6 .什么是绝对高程?什么是相对高程?两点间的
2、高差值如何计算?7 .根 据 1 9 56 年黄海高程系算得A 点高程为2 1 3.4 6 4 m,若改为1 9 8 5年国家高程基准,则 A 点的高程是多少?8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和高程各有什么影响?9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什么?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习题答案1 .名词解释:略2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一一铅垂线;基准面一一大地水准面3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个投影带经过高斯投影后建立的;(2)纵轴是X 轴,且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横轴是Y 轴,且是赤道的投影;(3)象限是顺时针排列的;一个投影带内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4 .提示:6 带带号:6 =
3、/NT(,J+l3 带带号:=-(四 舍 五 入)36。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0=6 n-33 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3n本题答案:2 2 带(6 带),4 3 带(3 带)4(6 带)=1 2 9 ,4(3 带)=1 2 9 5.答案:3 带,3 8 带,1 1 4 ,西侧,6 7 8 9 0.1 3 m 和 3 2 3 4 56 7.8 9 m。6 .略7 .提示:水准原点高程:o =7 2.2 8 9 m (1 9 56 年)Ho=7 2.2 6 0 m (1 9 8 5 年)高差不变,2 1 3.4 6 4 -7 2.2 8 9 =(1 9 8 5 年)-7 2.2 6 0HA(1
4、9 8 5 年)=2 1 3.4 3 5m8 .略9 .略第二章水准仪及水准测量1.名词解释:视准轴、水准管轴、水准管分划值、转点、测站和视差。2.简述水准测量原理,并绘图加以说明。若将水准仪立于A、B 两点之间,在 A点的尺上读数a=1586mm,在 B点的尺上读数b=0435mm,请计算高差孙,说明B与 A哪点高?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4.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什么作用?在什么点上可以放尺垫?在什么点上不能放尺垫?5.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处?它可以减小或消除哪些误差?6.在普通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的作用是什么?有哪几种方法?7.为了测得图根控制点A
5、、B 的高程,由四等水准点3M(高程为29.826m)以附合水准路线测 量 至 另 一 四 等 水 准 点BM5(高程为 30.586m),观测数据及部分成果如图2-1 所示,列表进行记录,并完成下列问题的计算。图 2 T 附和水准测量示意图(1)将第一段观测数据填入记录簿,求出该段高差4。(2)根据观测成果计算A、B点的高程。8.某施工区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如图2-2所示。已知水准点为BM0,其高程为44.3XXm(X X为学号)。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分别为4=1.224m.%=-0.363?、a=一 0-714m、均=一01082,测站数分别为=10、2=8、3=1 0、4=9。计算三个待定
6、点1、2、3 的高程。9.安置仪器在A、B两点等距离处,测得A尺读数=1.117机,B尺读数 =1.321加,将仪器图 2-2 闭合水准路线示意图搬到B尺附近,测得B尺读数a=1.695m,A尺读数=1.466加,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不平行视线如何倾斜?io.os?微倾式水准仪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口.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时,为什么要使圆水准器居中?不居中行不行?如何判断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器是否起作用?12.与普通水准仪比较,精密水准仪有何特点?数字水准仪有何特点?习题答案1.略2.水准测量原理:略hB A-b-a-A 5 l m ,B 点高。3 .略4 .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的
7、作用;在转点上必须安放尺垫,在水准点上不可以。5 .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小的误差有:(1)i 角误差(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2)对光误差;(3)球气差(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6 .测站检核的作用:检查观测是否存在错误。方法有2 种:双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7 .(1)表 2-1 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数据记录表测站点号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高差高程(m)备注+-IB M 10.9730.594已知水准点转 11.567II转 11.8970.214转 22.IllIII转 21.3810.667转 30.714IV转 31.567A1.7380.171待定点5.8186.1
8、300.6670.979计算检核Ea-Eb=5.818-6.130=-0.312 Eh=0.667-0.979=-0.312(2)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表测点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B M 129.8 264-0.3 12+0.0 12-0.3 0 0A29.5 263+1.29 3+0.0 0 9+1.3 0 2B3 0.8 283-0.25 1+0.0 0 9-0.24 2B M 53 0.5 8 6合计10+0.7 3 0+0.0 3 0+0.7 6 0辅助计算力=0.03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8.表2-3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表测
9、点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H BM。4 4.3 X X10+1.224-0.0 11+1.21318-0.3 6 3-0.0 0 8-0.3 7 1210-0.7 14-0.0 11-0.7 2539-0.10 8-0.0 0 9-0.117叫4 4.3 X XE3 7-0.0 3 90辅助计算%=2力=+0039Z错误!未找到引用源。fh.=1237=0.073m 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1)计算 A、B 两点高差:hA B=ax-b 0.204w(2)A点的正确读数应为:a2=b2+hA B=4-1.49Im结论:生。4,说明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a
10、2a2(实际读数 Kc n,C D段丈量精度高。丈量结果:D,B=1 37.7 7 6 m/?!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e=2 34.4 1 6 4.距离测量记录点号下丝读数上丝读数中丝读数视距间隔(1)竖盘读数0/竖直角0 f水平距离高差高程备注11.7660.9021.3830.86484 32+5 2885.6+8.34+15.8222.1650.5551.3601.61087 25+2 35160.7+7.42+14.9032.5701.4282.0001.14293 45-3 45113.7-7.92-0.4442.8711.1282.0001.74386 13+3 47173.5+1
11、1.0+18.485.真方位角:6 0 2 3磁 方 位 角:6 0 4 4 6.坐标方位角象限角反坐标方位角%=38 30 RAB=N E 38 3O=2 1 8 30%及=1 7 535%=S E 4 2 5a =35535aE F=2 30 2 0 REF=S W 50 2 0%=5(maG H=330 58 RC H=N W 2 9 0 2%=1 50 58 7.(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略10.略第 五 章GPS定位技术1.简述GPS系统的组成
12、。2.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GPS定位的方法有哪些?4.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全球四大定位系统的状况。习题答案略第六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基础1.名词解释: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多余观测值、中误差、最或是值?2.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尺长不准确。(2)测钎插位不正确。(3)估计小数不准确。(4)尺面不水平。(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3 .在水端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1)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水准尺下沉。4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时什么?衡量角
13、度观测值与距离观测值的标准有何不同?为什么?5 .试述加=土与机=J粤 两 式 中 个 元 素 的 含 义,两式各在何种情况下使用?6 .为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B=6 2 0 0 0 0.0)作n次观测,结果6 2 0 0 0 3 6 1 5 9,5 7 6 1 5 9 5 8 6 2 0 070 26 2 0 0,0 2 6 2 0 0z0 3 6 2 0 0 0 1 6 1 5 975 86 1 5 9 5 8 6 1 5 9 5 7 6 2 0 0z0 4 6 2 0 0 0 2试计算:(1)若为真值,求观测的中误差。(2)若不是真值,求观测结果、观测值的中误差及算
14、数平均值的中误差。7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为 9。欲使角度结果的精度达到 5 ,问只是需要观测几个测回?8 .在水准测量中,设一个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为 9 mm,若1 km设9个测站,求1 km高差中误差是多少?若水准路线长为4 k m,求其高差中误差?9 .以同精度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为。、/3、y,其中误差%=%=/%=机,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不等于1 8 0 ,产生角度闭合差,为了消除角度闭合差,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至各角,得个内角的最后结果为。=&一?、=夕 一?、)=7,试计算力及c的中误差相介、m.o1 0 .设各有四个函数式分别为:Z,=L,+4,Z2=L,
15、-L2,Z,2 4 =1,1 2,式中为相互独立的等精度观测值,其中误差均为m,试求函数中误差Mz rMZ 2,MZ3、M2 4O1 1.设 有 一 函 数式=O t a n a ,其 距 离 观 测 值 为。=1 0 0?0.0 0 1 相,角度观测值为a=3 0 6 ,则函数值h的中误差是多少?1 2.用 同 一 台 仪 器 以 不 同 的 测 回 数 观 测 某 角,观 测 值 为 4=1 2 3 1 3 3 6 (4 测 回)、6 2 =1 2 3 1 3 3 0 (6 测回)、&=1 2 3 T 3 3 6 (8 测回)。试求:单位权中误差、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一测回观测值的中误差.
16、1 3.如图6T所示,从己知水准点A、B、C、D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测定G点高程,各水准路线的长度及G点的观测高程列于表6T中,试计算G点的最或是高程及其中误差。表 6-1 单结点水准路线结点高程计算表图 6-1单结点水准路线编号G点观测高 程(m)线路长L,(km)mm(mm)16.9 9 6127.0 1 6237.0 0 2246.9 9 91计算H0=HG=惆=mH =习题答案1.略2.(1)系统误差(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偶然误差3.(1)系统误差,(2)、(4)偶然误差,(3)粗差(中 电4.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有:相对送差衡量角度观测值的标准:中误差衡量距离观测值的标准:相对
17、误差原因:角度观测误差与角度大小无关,可以用中误差衡量;距离观测误差与距离成正比,若不同距离观测中误差相同,但就单位长度而言,两者的精度却并不相同,所以要用相对误差来衡量。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加=、3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加=各元素的含V n,一1义(略)式在己知被观测值真值或理论值时使用;式在被观测值的真值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6.(1)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真值,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噜 土、凶=25V n(2)若错误味找到引用源。不是真值,则:观测结果:错误味找到引用源。X =6 20 0 0 0 0.4,观测值中误差:m =土、回1=2.6VH-1算术平均值中误差:错误!未找到引
18、用源。机彳1=0.8 7.m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啊=飞 9 5 =j=n=3.24 n=4,至少需要观测4个测回。8.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砥,”=%+%+为%=V 9 m 站=3 x9 二 27 m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1 4 km=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砥=土加 砥=2x27 =5 4mm9 .解:重点强调:婚孚观测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 18 0。mfp-nA 求 a 的中误差有2 种解法: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a-厘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土.a211-2a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a,=a-;(a+1+718 0 )=|&;
19、尸-;7+6 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m2+m2+m2-+-na V 9 9 9 3判断:1 是错误的,2 是正确的。原因:1 中介仍是a 的函数,不是独立观测值。1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mzi=7m,+m2-+4 1 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Z2=L,-L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土 J/+优,=土丘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的 土 以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 -.lm +-m2-mz,V 4 4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Z4=L1 L2(非线性函数)11.略12.解:B 1=123 13,3 6 n)=4B 2=123 13 3 0 m=6B 3=123 13 3
20、 6 n:(=8p)=4p2=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8加权平均值:X =型上里工=4X23336“+6X12313.30+8XI23 1336”=皿 初 错 误!未+鸟+64+6 +8找到引用源。编号观测值测回数权P改正数VP vP vv1123 13 3 644-2-8”162123 13 3 066+4+249 63123 13 3 688-2-16”3 2 P 18 P v=0 P vv=1444 x 6 +6x 0+8x 6x=123 13 3 0 +-=123 13 3 4(加权平均值)4+6 +8计算M=-=d阳-=8.5俾 位 权 中 误 差)Q c=2(加权平均值中误
21、差)V 18该角的最后观测结果为123 13 3 4 2。1 3.解:在水准测量中,水准路线愈长或测站数愈多,观测结果的可靠程度愈低。因此,可以取不同的水准路线长度L,的倒数或测站数 的倒数来定权。即:=或P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k n;编号G点观测高程(m)路线长4(km)AH.(mm)p=,APAHi%-乩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m)检核 P v=0蜕P F M16.9 9 61616+5+52527.0 162260.513-15-7.5112.537.0 0 22120.56T-0.50.546.9 9 91919+2+24E28.0 1365 333 4-1142计算Ho=6.
22、9 0 0PL_ 和 +鸟也+P3H3 +P凡G W-Pi+P2+P3+P4=6.990(+6xl+26x-+12x 1+9x12 2(mm)=7.001(m)1km观测高差的单位权中误差:G点的高程中误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七章控制测量为什么要建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各有哪几种形式?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几种,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简述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说明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计算的异同点?1.2.3.4.交会定点有哪几种形式,各种形式怎样计算交会点的坐标及怎样检核外业观测的成果质量?5.四等水准测量和普通水准测量在精度要求、作业方法与成果计算
23、方面有何不同?6.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三角高程测量的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予考虑?在施测时应如何减弱它们的影响?7.如图7-1所示,根据已知点A,其坐标为XA=500.00m,yx=1000.00m,布设闭合导线ABCDA,观测数据标在图中,列导线坐标计算表计算B、C、D三点的坐标。C图7-1闭合导线示意图8,在图7-2所示的附合导线B23c中,己标出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列导线坐标计算表计算23两点的坐标。9.前方交会如图 7-3 所示,已知 A、B、C 三点坐标 A(500.000,500.000),B(473.788,664.985),C(631.075,709.566),观测值a =6901
24、04,=50062 5 ,蒜j464136。计算 P 点的坐标并进行校核计算(测图比例尺为1:500)。1 0.如图7-4所示,侧边交会中己知点A、B 的坐标分别为:A(500.000,500,000),B(615.186,596.653),观测边长数据如图所示 试计算P 点的坐标。1 1.用双面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由 构 成 附 合 水 准 路 线,其黑面尺的下、中、上三丝及红面中丝读数,如 图 7-5 所示。试将其观测数据按三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的形式填表并计算各测站高差,通过计算判断是否符合限差要求,最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计算A 点的高程。表I夕4 20.717m 二用图程的局奉计舁测
25、站点-图1-5 四等东准路线佟1 AB目标点BA竖直角a+8 12 25-8 10 50水平距离D(m)395.672395.675仪器高i(m)1.5641.608D(m)目标高v(m)1.6731.697球气差f(m)高差h(m)平均高差(m)13.GPS外业及内业工作都包括哪些内容?习题答案1 .略2 .略3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1)计算角度闭合差 力 三 加=6 0 /(首级4 0,6)(2)角 度 改 正 数 以=-全n(3)改正后的角度夕=4 观测+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推算坐标方位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坐标增量的计算AXAB=O .COS%B%B =O S 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测量 课后 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