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pdf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pdf(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教案(教 科 版)上 册(2)科任:第 三 单 元 材 料第一课时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通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5.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6.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7.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8.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教学重点: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准备:材料:文具盒、铜片、铁
2、片、铝片、塑料片、陶瓷片、石块、木材、纸片、棉花、橡 皮 泥(儿种片状材料的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其他自选材料。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小电珠、导线、钢笔、油性笔、粉笔、磁铁,其他自选实验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穿的衣服各种各样,这些衣服老师都喜欢看。你们知道这些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制作衣服的布料就是材料,制作纽扣的塑料,制作拉链的金属也是材料。”“桌子是用什么制成的?树 木(铁)也是材料。”“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从今天开始没就来研究材料。”二、探究内容:L找一找我们周围的材料。师:“找我们周围的物品,辨认它们分
3、别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可以找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或鞋子,找学习用品,也可以在教室里找各种物品,找你知道的各种物品。在辨认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要认真分辨 学生找物品,分辨艘使用的材料。把找到的材料填在书上的表中。名 称 构 成 的 材 料我的上衣圆珠笔教室的窗户 交流:我们找到的材料。小结:我们身边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2.我们一起来做研究计划。认识提供的材料: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陶瓷片、石块、木材、纸片、棉花、橡皮泥。你认为它们的哪些特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各小组可以从中选择一个特征来研究。思考:怎样研究材料的这个特征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选用什么工具?讨论:制订我们
4、小组的研究计划。3.动手研究。交代研究中注意的事项:按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也可以对计划进行修改。要如实记录研究情况。分小组研究材料的某一特征。交流: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选用的工具,研究的结果,研究中的新发现或新感受。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1、你还想研究材料的哪些特征?2、制订课后研究计划,继续研究材料的有关特征。3、讨论课后研究的注意事项。第二课时雨天中的布料教学目标:1.会连续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2.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能够对物品的细微差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5.通过对布料不同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5、6.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7.认识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着差异;8.了解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9.能根据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应用时做出合适的选择。教学重点:认识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教学难点:能根据布料的特征做出合适的选择。教学准备:材料:棉布、丝绸、毛料、尼 龙(或其他化纤布料)。工具:放大镜、废旧 发胶 瓶(或其他小型喷雾器)、喷壶、橡皮筋 4 根,透明塑料杯4 个,透明水槽1 个。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下雨天,你们是穿什么的啊?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这儿课来研究好吗?”二、探究内
6、容:1.观察雨中的布料。师:“我们看看书本P44的插图,你能描述一下这儿个穿着不同衣服的同学被雨淋着后,衣服上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同样是衣服,在雨中的状况为什么会不同呢?(可能是制作衣服的布料不同。这些衣服可能分别是由棉布、丝绸、毛料、尼龙等布料制成的)假如是由于布料不同而产生的,这些不同布料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讨论:要考虑模拟什么,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我们可以模拟下毛毛雨和中雨的情况。)2.模拟实验:“毛毛雨”下的布料。选择制造毛毛雨的工具。如何让不同的布料在毛毛雨中均匀淋雨?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布料上的水珠大小、多少,布料吸水、渗水的多少;可以
7、用放大镜看,可以用手摸,还可以用手摸布料的反面。模拟毛毛雨的实验,让不同的布料均匀地淋“雨二不断观察布料 淋“雨”后发生的变化。把观察的情况记入记录表中。交流实验情况。对这儿种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做出小结。3.模拟实验:“中雨”下的布料。选择制作中雨的工具。如何让不同的布料在中雨中均匀淋雨?(设计让不同的布料在中雨中均匀淋雨的装置。)实验:模拟中雨中布料的渗水反应。观察、比较不同布料渗水的多少。记录实验情况。对这儿种布料的渗水性做出小结。设计研究不同的布料在大雨中的模拟实验。根据布料在毛毛雨和中雨中的反应,推测在大雨中儿种布料会出现的情况。4.布料的使用。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布料在
8、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方面的差异,同样在透气性上也存在着差异,想一想,我们该怎样使用这儿种布料?在使用这些布料时,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和布料所具有的特征来选择。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设计一件漂亮实用的雨衣。教学后记:第三课时各种材料的“锅”教学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已有认识做出大胆的预测;2.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规则,会做出简单的对比实验;3.体验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4.意识到预测和实验是有一定差距,要尊重事实;5.认识材料在传热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6.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7.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一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
9、研究方案。教学难点: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教学准备:材料: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材、卡纸片、棉布片、陶瓷片各一片、橡 皮 泥(加地的细砂与橡皮泥揉均匀)若干块,边长 为 15cM 的白纸,回形针。工具:酒精灯、三脚架、打火机、小瓶盖、直径为20cM 的圆铁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家里都用到锅,锅可以把火焰的热传到锅内,使锅里的物体受热。能够做锅的材料有哪些特点呢?”二、探究内容:1.预测:这些材料能做“锅”吗?“以下儿种常见材料,你能用它们制作可以装水和加热的锅吗?”学生分析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材、卡纸片、棉布片、陶瓷片等材料。预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锅”,哪种材
10、料做的“锅”传热性能可能最好?把自己的预测和理由填在书上的表格里。2.设计研究方案。讨论:如何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呢?如何进行实验?用提供的材料分别制作成同样大小的可以装水加 热 的“锅”,装上同样多的水,给它们同时加热,看 哪 个“锅”里的水最先冒泡或烧开。如何做好可以装水加热的“锅”呢?用橡皮泥围在铁片、铝片、玻璃片、陶瓷片的四周做成“锅圈”,“锅”的大小要一致,要把橡皮泥紧贴在材料上以防止漏水,橡皮泥的高度不能太高,应不高于lcm o3.完善方案。讨论:我们的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各 种“锅”踞铁片中心的距离有什么要求?怎 样 给“锅”里加入同样多的水?让酒精灯的火焰在铁片什么部位加热,这
11、儿种锅能受到同样多的热?给“锅”加热的过程中,我们观察什么?哪 种“锅”里的水会最先冒泡或烧开?4.实验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要注意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合作。实验中应该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把实验结果填在书上的记录表中。与预测进行对照,如有不符,看看是预测有误,还是实验有误。5.交流整理,形成结论。交流和整理实验结果,得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6.扩展实验。在我们提供的这些实验材料中,有的很容易燃烧,它们是否肯定不能用来做“锅”呢?我们如果用卡纸来做一个“纸锅”,然后用酒精灯直接在锅底下加热你认为会怎样?我们的预测。怎 样 做“
12、纸锅”?“纸锅”烧水的实验。“纸锅”为什么没有被火烧着?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材料做“锅”最好呢?教学后记:第 四 课 时 被“种下”的材料教学目标:1.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材料变化的因素;2.能对材料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3.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材料的变化做出大胆而合理的预测;4.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果大量使用不易分解的材料,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5.事物总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的;6.知道影响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7.知道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教学重点:探 究“种”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材料的变化
13、。教学准备:材料:1、铁片、塑料片、纸巾、棉布。2、各种土壤或相应的室外空地。3、铁 锹(铲)、花 盆(或空饮料瓶)、刷子、放大镜、旧报纸。4、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种”材料一、引入:师:“我们把种子种到地下,过一段时间,种子会发芽,长出新苗。如果我们把材料 种 到地下,材料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内容:1.制订我们的实验计划。(1)讨论:我们把材料“种”到地里可以研究材料的什么特征?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材料的变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温度、水分和微生物。把材料“种”在什么地方才可以分别研究可能使材料发生变化的因素?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对比实验。用什么
14、材料来研究比较好?较好的材料有铁片、铜片、塑料、棉布、纸巾等。预测:在这些环境中的材料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2)制订小组研究计划。2 .记录材料的初始状态。怎样知道材料“种”到地下之后有没有变化?记录材料在没有被“种”下之前的样子。(学生用文字描述,最好用照片来记录。)3 .“种”材料。在花盆里“种”材料。(1)把 材 料“种”在较大的花盆或空饮料瓶中,每组只研究一个因素,因此每组只需要两个花盆或空饮料瓶。(2)如果研究温度对材料的影响,盆或瓶里的土都是一样的,只是把它们分别放在向阳的地方和背阴的地方。(3)如果研究水分对材料的影响,把两个盆或瓶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一个装干燥的土壤,一
15、个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4)如果是研究微生物对材料的影响,需要一个盆或瓶里装肥沃的土壤,一个扎比较贫瘠的土壤。第二课时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1、挖“种子二经过两周的埋种,把挖出的材料和粘在上面的土一起带回观察。2、讨论观察方法。(1)我们需要观察什么?(2)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对比观察材料的变化,与“种”在地下之前的样子进行比较;按对比组反别对比观察“种”在不同环境中的材料有没有差异。)3、对比观察。(1)分小组观察材料的变化情况。(2)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中,如设计的阳光对材料的影响记录表。4、交流、整理。(1)这些材料“种”到地下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2)自然环境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
16、变化?阳 光(温度)、水分、土壤的肥沃程度(主要是微生物和土壤中的酸碱度)对很多材料都有影响。(3)根据研究结果,把材料按容易变化的和不容易变化的进行分类。(4)哪些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变化?自然界中哪些因素影响着材料的变化?哪些废弃材料对环境会造成破坏?5、“播种”信息。(1)材料埋在地下100年后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讨论、预测:哪些材料埋在地下,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化?哪些材料在我们实验时没有发生变化,埋在地下时间增长后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变化会更大?(3)把预测写成一封信,信中也可以写下不同的意见。(4)讨论:这封信要埋在地下100年不腐烂,应选用什么材料来写或者要用什
17、么样的物体来包装?(5)这封信埋在什么地方,100年后人们才容易发现它?(6)什么时候把我们的信息播种下去?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选地方把信埋好。教学后记:第五课时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材料;2.能把物品的功能与材料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3.意识到只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物品才能够发挥物品的正常功能;4.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处;5.知道人们选择材料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6.认识到一种材料可以做成多种物品。教学重点:知道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学难点:能制作可多次使用的“草稿本二教学准备:材料:车轮图片、接线板、电烫斗、眼镜,保鲜薄膜
18、、塑料水杯、牙刷、拖鞋、电线、塑料尺子,塑料片、铁片、合成纤维、荧光纸、胶合板。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前面我们研究了材料的许多特征,那你知道人们在选择使用材料的依据是什么吗?我们这节课来了解一下人们的选材料的依据。”二、探究内容:1.研究物体的不同部分要用不同的材料。出示车轮的图片、接线板、电烫斗、眼镜。问:“这些物体分别是由哪儿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用了些什么材料?用这些材料制作有什么好处?(做车轮轮胎的橡胶有弹性,做车辎的金属很结实;接线板内部使用的是金属,可以导电,接线板外部使用的是塑料,它是绝缘体,可以防止人们触电;做电烫斗底部的是金属,可以很快传热给衣服,做电烫斗手把的是塑料,它
19、不容易传热,能防止手把过热烫人;做眼镜镜片的是玻璃,很透明,能让人眼通过它看清周围的物体,做镜架的是金属或塑料,能把眼镜固定在人面部的中央,它也比较美观、轻巧。)2.研究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我们知道塑料具有哪些特征?(出示物品)利用塑料可以制作保鲜薄膜、水杯、牙刷、拖鞋、电线、塑料尺子。师:”这些物品分别利用了塑料哪些方面的特征?”保 鲜 薄 膜(不透气)、水 杯(不渗水)、牙 刷(弹性)、拖 鞋(轻巧有弹性)、电 线(绝缘)、塑 料 尺 子(透明)。塑料还可以制作哪些物品?它们又分别利用了塑料哪方面的特征?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不同的物品?它分别可以制作哪些物品?这些物品又利用它们哪方
20、面的特征?(选择布料、玻璃、木料、铁等材料让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一种材料可以做成多种物品,人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征来充分利用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材料的不同特征有不同的用途。3.研究物品用了不合适材料的后果。有的人不小心使用了下面的材料制作了这些物品,请你们认真观 察(出示装水的不袋、切肉的塑料刀具、橡皮榔头等。)这些物品用起来方便吗?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物品为什么不好使?在制作物品时没有考虑材料的特征,选择了不合适的材料,物品就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4.讨 论:人们在选择材料制作物品时,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这件物品是用来干什么
21、的?我们希望它有些什么性能?某种材料有哪些特征?如果用它去做这件物品能不能使物品具备我们所期望的这些性能?应该考虑的其他因素:这种材料的成本高不高?加工的难易程度如何?寻找或购买的难易程度以及材料做成物品后的外观,等等。交流总结:选择材料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物品的性能,材料的特征和加工成本。5.制作可多次使用的草稿本。调查:你一个学期用了多少草稿纸?大量使草稿纸,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能不能对草稿纸进行改进?我们来创制一种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草稿本。我们希望这种草稿本有哪些特征?留下字迹要清晰、擦拭要方便、可以反复使用。什么材料能满足这些要求?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制作一本多次使用的“草
22、稿本”。教学后记:第六课时保护鸡蛋教学目标:1.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2.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地运用;3.能画出表达明确的设计示意图;4.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5.意识到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问题;6.知道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材料。教学重点:研究如何保护鸡蛋。教学难点:设计保护鸡蛋的示意图。教学准备:材料:鸡 蛋(或其他易碎物品)、铜片、细铁丝51。根、铝片、塑料、玻璃片、陶瓷片、石头块、木 条48根、报纸、边 长50cm左右的方布1块、细 线1卷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很容易摔坏。你们知道哪些物品很容易摔坏吗?”“那我们怎样保
23、护它们不被摔坏呢?”二、探究内容:1.提出研究问题。教师把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准备让它落地。问:“老师把鸡蛋这样放下来,你想会怎样?”问:“假设我们想让鸡蛋从高处落下,又不想让鸡蛋摔坏,应该怎样保护它呢?”2.选择材料用来制作鸡蛋保护器。选用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来制作鸡蛋保护器呢?让学生选材料:铜片、铁丝、铝片、塑料、玻璃片、陶瓷片、石头块、木条、报纸、方布、细线。师:“请你们设计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画出鸡蛋保护器的示意图。交流每个组的鸡蛋保护器方案,说 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3.制作鸡蛋保护器。分组制作,教师巡视。4.用鸡蛋保护器做保护鸡蛋的实验。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提示:用比较柔软
24、的纸或布、泡沫塑料把鸡蛋包裹起来,装进鸡蛋保护器里。实验时可以先让鸡蛋在较低处降落,逐步提高鸡蛋落地的高度,当打到一人高时,实验算成功了。5.设计鸡蛋保护装置。师:”有时我们需要运送儿十只鸡蛋,请你设计一个轻巧的手提装置,能方便安全地运送这些鸡蛋。”用汽车送成批的鸡蛋时也要保证鸡蛋的安全,请你设计一个用汽车运送成批鸡蛋的装置。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设计一个用汽车运送成批鸡蛋的装置。教学后记:第七课时材料进步的历程教学目标:1.能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2.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3.能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分类;4.了解材料的进步历程;教学重点:知道人们对布料进行
25、了怎样的改进。教学难点: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区别。教学准备:材料:眼镜、雨鞋、剪刀、棉衣、磨刀石、泡沫塑料、木凳子。教师准备:衣服发展过程、玻璃、钢铁用途的挂图或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见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都是自然界里原本就有的吗?”二、探究内容:1.建立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概念。认真观察下面的物品:眼镜、雨鞋、剪刀、棉衣、磨刀石、泡沫塑料、木凳子。“它们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制作眼镜的玻璃哪里来?在自然环境中能找到玻璃吗?制作木凳子的树木哪里来?在自然环境中能找到树木吗?”天然材料的概念:像棉花、树 木 那 样“可以直接制作物品”的材料叫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的概念: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