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pdf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pdf(1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单 元 长 度 单 位第 1 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23 页例1、例 2、例 3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桌图片。)师:在没有尺子的情
2、况下,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预设1:用书量。预设2:用手比。二、探究新知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物体长度吗?(学生各抒己见,课件演示。)用鹿测量石头的长度;用挂测量布的长度;用脚测量竹竿的长度。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1挂、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和我分别用挂测量一张课桌的长。预设:师生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师:同样的课桌,学生量着是5挂,老师量着是3挂,为什么量得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老师和学生一挂的长度不同。师:要怎样才能得到
3、准确的结果呢?(学生各抒己见。)小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预 设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一根根线。师:这些线叫作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个比较长的刻度线,长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儿。预设2:这把尺子上还有“厘米”两个字。师:有些尺子上写的是“c m”,意思是一样的,“厘米”可 以 用“c m”表示。“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2)认 识1厘米。师:尺 子 上“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测量时,一 般 以“0”作为起
4、点开始测量。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巩 固1厘米的表象。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划1厘米。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3.用厘米量。(1)从 刻 度0起量纸条的长度。(课件出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明确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2)从 非。刻度起量纸条的长度。(课 件 出 示 把 尺 子
5、 的 刻 度“1”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 几,用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 成 课 本 第4页上面的做一做。(1)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时看数据的方法。(2)学生自主测量。三、巩固运用1.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正确?在 括 号 内 画“V )3 6 1 9 1 91 7 1 7预设:个位上6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与个位的6合 成16,16减9得7写在个位,十位的3退了 1,还 剩2,减1得1写在十位上。(学生如果在表述过程有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进行引导,理解算理。在此过程中规范退位减竖式书写格式。)师: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试一试从十位减起,
6、引导学生发现退位减从十位减起不方便。)教学例3o(课件出示例3o)1.学生独立计算。(请两名同学板演。)2.讨论算法,说计算过程。(课件演示。)Z-从十位退1后,十 位 要 算(4)减(2)。:5:0:I_|_ I个位上0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 算(10)减(4)。2 6重点强调:从十位退“1”后,个位应算几减几;十位向个位退“1”后,十位应算几减几。3.小组合作,总结算法。师:谁能总结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 十 位 退1当10再计算;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位的1。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19页“做一做”。(1
7、)学生自主完成。(2)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三、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20页第4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板演。2.完成课本第21页第6题。(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错因及改正方法。3.我会解决问题。管II63元 48元 39元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所提问题不唯一,举一例即可。)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2 1页 第7题,第8题,第9题。2 .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退位减3 6-19=17(枚)5 0-2 4=J 3 6 5 0一 1 9-2 41 72 6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 0后再
8、减。【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 0 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教授新课时,我直接出示了例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为了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实际摆小棒,明确怎样退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突破了难点。做习题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做正确,还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我进行了一一讲解。第 2 单 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表示
9、、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上周的学习中,李亮和王强分别得了 7朵小红花和11朵小黄花。师:小黄花比小红花多多少朵?你是怎样想的?(生说自己的想法,师课件演示,得出结果。)二、探究新知1.读懂情境图。(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师:学校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观察二年级卫生评比结果表,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预设:图的下部分被遮挡,数不出各班获得小红旗的面数,
10、但学生可以观察得到各班之间相差的面数。2.解 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4 (Do)(1)获取信息。师: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 设1:已知一班得了 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预 设2:求二班得了多少面。(2)解决问题。葫 f /-A-:*五班#*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卜 卜 卜k_ _)-r?面(如果学生画得不太标准,教师进行规范指导。)师:现在你会解答了吗?预设:求二班的小红旗就是把和一班同样多的12 面与比一班多的3面合起来。12+3 =15 (面)(3)回顾反思。师:解答正确吗?预设:15 12=3,二班确实比一班多得了 3 面,解答正确。总结:求比一个
11、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解 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4 (2)o)(1)获取信息。师:已知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预设:已知一班得了 12 面小红旗,三班比一班少得了 4面,要求三班得了多少面。(2)解决问题。师:怎样解答?预设:照 第(1)题的方法画一画。12面,-.一班r r r r r r r r:r r r r三 班1?面肩师:通过画图分析,应该用如何解答?预设: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了 4 面,就是比12 少 4,用减法计算,即 12 4=8(面)(3)回顾反思。师:解答正确吗?预设:12 减 8 等于4,三班确实比一班少得了 4 面,解答正确。总结:求比
12、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2 4 页“做一做”。(1)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画图,自主列式计算。三、巩固运用1.小明有3 6 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比小明少8 枚,小丽有多少枚邮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点名汇报。)2 .乐乐家养了 2 4 只鸡,养的鸭比鸡少5只,养的鹅比鸡多6只。乐乐家养了多少只鹅?“求比一个数少儿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点名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课本第25页 第1题,第2题,第3题。2.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解
13、决问题R面12面一班rrrrrrrrrrrr _班卜 丽 片 而 万 卜二 班 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K,rF,-,-三 班I一空历近?面12+3=15(面)12-4=8(面)【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地位,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及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画图、交流、解决问题,掌握了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儿的数学问题。实际生活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活学活用。第 2 单 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7课 时 连 加、连减【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 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算式,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感受竖式简便写法
14、的合理性和简洁性。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复习导入1.口算我最棒。7+6+5=24-10-7=7+46+30=72-6-40=2.填一填。三、探究新知教学例1。师:幸福小学二(1)班的同学去王大伯家的南瓜地里+5 73 8南瓜丰收了,5733 z_ 6 0 1 28个,第二组摘余 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2.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内讨论并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预设 1:2
15、8 +3 4=6 26 2+2 2=8 42 8 6 2+314+2 26 2 8 预 设2:把两个加法横式连起来写,先 用2 8加3 4等 于6 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 6 2个南瓜。再 用6 2加2 2等 于8 4,3个组一共摘了 8 4个南瓜。用 2 8 +3 4,接着加 2 2,2 8 +3 4+2 2=8 4。3.探究加法竖式的连写方法。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竖式,他们有什么特点?预 设: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师: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两个加法算式连起来,找到一种简便写法呢?(课件演示。)总 结:像这样连加的算式,我们用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相加
16、就是最后的结果,我们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连加竖式计算时,写成一个连写竖式更简便。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题。)1.自主探究。(1)组织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的问题。(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指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交流完后,师课件演示。)2.交流汇报。选取有代表性的解法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分步计算。84-40-26=18(个)8 4 4 4 4 0-2 64 4-F8第一步口算,第二步列竖式。84-40-26-18(个)4 4一2 6 1 8写连减算式。84-40-26-18(个)8 4 4 0421-4688
17、42406(对于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予以肯定。对第四种写法进行提问。)师:能不能这样写呢?预设:这样写不好计算。师:一般竖式计算连减不会这样写。师:除了连减,还有其他的列式方法吗?预设:8 4-(4 0+2 6),先算运走了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3.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2 8 页 上 面“做一做”第 1 2题。三、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2 9 页第4题。2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8 0-4 6-1 8=2 6 43+28+16=778 0 4 3一4 6 4-2 84 4 6 11 8+1 62 6 7 7()()先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3.水果店进了 80
18、箱苹果,第一天卖出22箱,第二天卖出25箱,还剩多少箱?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29页 第1题,第2题,第3题。2.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连加、连减28+34+22=8484-40-26=18【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
19、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 2 单 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8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第2 8 页例3、例 4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2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以及方法。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四、复习导入列竖式计算。4 5+2 8 +16=9 2-4 4-2 3 =五
20、、探究新知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1.获取信息。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1:车上原有4 7 人,到南山站下去1 5 人,又上来1 8 人。预设2:求现在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1)尝试列式。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原来有4 7 人,下去1 5 人,此时车上剩(4 7 1 5)人,再加上又上来的1 8 人。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预设:4 7-1 5 +1 8 o师: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2)探索计算方法。师: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预设:4 7-1 5+1 8=5 0 (人)4 7 3 2-1 5
21、+1,83 2 5 0师:有没有更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呢?预设:4 7一1 5-3 2十.85 0(3)探寻不同解题方法。师:这一题还有其他解法吗?预设:先算上车比下车多几人,再算现在有多少人,1815+47=50(人)教学例4。(课件出示例4。)1.探究计算方法。师:这也是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们会算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预设: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师: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师:这道题有简便写法吗?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预设:不能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要分步写两个竖式。师:说一说,怎样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呢?(小组
22、讨论,集体汇报。)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2.即时训练,强化新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做一做第1 2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点名说计算过程,集体交流订正。三、巩固运用1.认真填一填。3 3 2 4+1 9+1 6()1 r+2 7 -2 8(r )(1)学生自主完成。(2)集体讲解,订正。2.数学门诊。9 4-(35+18)=779 4 3 55 9+1 87 7()(1)找出错误原因。(2)独立完成。(3)集体讲解,订正。6 3一3 5r+1 ir54+37-2 5 =765 4+3 7-9 r-257 6()3.二年级
23、有7 6人参加宣传“保护地球”活动,已经有2 6名男生和24名女生集合完毕,还有多少名同学没有集合?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第2930页第5题,第6题,第7题。2.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加减混合47-154-18=50(人)7 2-(4 7+1 6)=94 7-1 5 4 7 7 2-3 2+6 6 3+3 8 6 3 95 0【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了上车下车这一情境,不断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合作探 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
24、,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探 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在组内积极参与,发表意见。这一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第2单 元1 0 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 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计算来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2.明确两问中第一问的结果与第二问的关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连贯思考的习惯。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
2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题目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难点: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六、复习导入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1)小兔采了 1 2 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9 个蘑菇,(2)图书角有故事书3 5 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少1 1 本,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5。)1 .获取信息。师: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已知美术兴趣小组有女生1 4 人,男生比女生少5 人。师:要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 .解决问题。师: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预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