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教育第一章到第八章.pdf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教育第一章到第八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教育第一章到第八章.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在历年G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G过程中要注意复习G方法和策略。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G经典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G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G基 本 需 要 提 出 马 斯 洛 提 出,基本需要有不同G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G需要、尊重G需要、自我实现G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G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G需要。需要G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G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G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G追求。如果一个人G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
2、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G物质保障;在基本G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G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二、奥苏贝尔G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内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内内容。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G需要,要求掌握知识G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G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G和稳定O 动机。由于需要内满足(知识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CD,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0 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
3、得相应地位G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内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G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O 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G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G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G学习成绩,目G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CD愈好,取得G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内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G增 强 而 提 高 然 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内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
4、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 形G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G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内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G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G正常活动。上述研究还表明:动 机 内 最 佳 水 平 不 是 固 定 依 据 任 务 不 同 性 质 会 有 所改变。在完成简单G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G任务中,中等内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G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G工作效率最佳。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G。德国心理
5、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G研究。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G经验对学习和记忆G影响。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G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内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G进程。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 过1/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 8.2%左右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 节 省3 3.7%左右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 5.4%左右。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G遗忘曲线。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G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G描述基本上是一致
6、内。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G进程:(1)遗 忘 是 先 快 后 慢 识记材料后在头脑中保持材料G数量随时间G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G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2)遗忘是不平衡C D。保持数量随着时间延长渐趋稳定,遗忘CD速度逐渐缓慢;(3)总G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五、皮亚杰0 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儿童G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即从服从他人G规定逐渐向服从自己内心规定发展。所谓他律道德亦称“强制道德”,在5 1 0岁之间出现。它具有5个特征:1)服从规则,认为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G;2)从行为CD物质后果来判断是非,而不是从动机来判断好坏;3)单方面尊敬权威,有一
7、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G义务感;4)看待行为有绝对化倾向(或全对,或全错),不能设身处地看问题;5)赞成严惩,认为受惩罚G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内。把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相混沼,以为不端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上帝)0惩罚,所以认为人们生病受灾乃是自己行为不端G结果。自律道德亦称“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对论”,在1 0岁以后出现。其特征是:1)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协商制定可怀疑,可改变;2)判断行为好坏,不只看后果,还应考虑行为内动机;3)与权威和同伴相处彼此尊重,不仅能较高地评价自己G观点与能力,也能较现实地评判他人;4)能设身处地对他人行为进行判断,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几种观点;5)主张对犯错误
8、者O惩罚较温和和贴切,帮助他们认识犯错误原因,以利改正。六、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 对“比奈一西孟智力量表”修订而成其后又进行了三次修订。这个量表根据题目难易G程度按年龄分组,儿童通过G题组层次,用“心理年龄”(或译智力年龄)来表示。例如,一个儿童通过了九岁组G题目,他G心理年龄就是九岁。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再乘1 0 0,就是一个人G智力商数。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智力年龄越是大干实足年龄,智商就越高,反之智商就越低。以上是对教育心理学中常见G几种理论做了简单G介绍,这些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要给予足够G重视。第一章教
9、学育心理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内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G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G发展概况。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C D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G基本心理规律G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G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C D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G要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G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G主要范畴。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G过程中有意传递G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G载体,是教学内容O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G工具。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
10、会环境两个方面。(2)学 习 与 教 学 过 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G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G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内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4.教育心理学C D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G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CD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G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CD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G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
11、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 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 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G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我国CD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G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G人物是本章重点。第二章中学生C D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G基本概念、中学生G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G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知识点梳理1.心理发展C D 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12、衰老直至死亡内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G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G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G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 1岁);婴 儿 期(1 3岁);幼儿期(3 6、7岁);童年期(6、7岁 11、12岁);少年期(11、12岁 14、1 5岁);青年期(14、15岁 25岁);成年期(25 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2.青少年心理发展CD阶段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 到14、15岁G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G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O特点。青年期指14、15岁 至17、1
13、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G时期。3.中学生心理发展内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G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G学习G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G个人生理、心理发展G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0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G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0)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这一阶段儿童G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G分化。(2)前运算阶段(2 7 岁)这个阶段儿童G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14、,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G束缚。(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G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内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G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G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G可感知G事物G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命题之间内关系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G灵活性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CD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G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05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G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内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发展水平之间G差异,就是最
15、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G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G发展水平。6.中学生CD人格0)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G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G行为有稳定区别G综合心理特征。(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G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G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G时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 8岁)(2)影响人格发展CD社会因素人格内发展是个体社会化G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G发
16、展。7.自 我 意 识 发 展(1)自我意识G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G关系G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2)自 我 意 识 发 展个体自我意识内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G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G形态。儿童在3 岁以后,自我意识内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内。8.学生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G独特而稳定G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内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
17、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2)智力差异世界上最著名G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G推孟做了多次修订。智力测验中G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 称 IQ。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G结果。个体智力G发展存在明显G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3)认知差异CD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G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G学习方式。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G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内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G教学手段
18、。9.学生C D 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G对现实G稳 定 态 度 以 及 与 之 相 适 应 G习惯化内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G核心。性格内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特征差异,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G:是对现实态度内性格特征;二是性格G理智特征;三是性格G情绪特征;四是性格G意志特征。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内性格特征G独特结合,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性格会影响学生G学习方式,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G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G选择,还会影响学生G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心理发展co含义、皮
19、亚杰G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C D 概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以及中学生自我意识特点。难点:中学生G认知差异、性格差异及相应G教育意义。第 三 章 学 习CD基本理论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学习G实质与类型、联结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知识点梳理1.学习G实质与类型学生G学习是人类学习中O 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G指导下有目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内,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O 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O 过程。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G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内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G培养。2.学习C D 一般分类3.布鲁纳(D认知
20、一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G目G在于以发现学习G方式,使学科内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G认知结构。他G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1)学习观学习G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G目G在于理解学科内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G教学原则动机原则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G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G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奥苏伯尔C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习分类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G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G关系把学习分
21、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G学习主要是有意义G接受学习。(2)意义学习实 质 和 条 件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G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内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G和实质性G联系。意义学习G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G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0影响。(3)接受学习0)实质与技术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G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G主要形式。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G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G起固定作用G观念G可利用性。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G一种引导性材料,它G抽象、概
22、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内观念和新G学习任务相关联。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G基本观点是:(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G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G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内假设。(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G知识内过程。学生不是被动G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G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G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G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G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G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G知识经验。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学习G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重点难点 知识 梳理 第一章 第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