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复习特训三十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复习特训三十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复习特训三十七.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复习特训三十七4第1题【单 选 题】课 堂 上,同 学 们 做 了 有 关 三 国 故 事 选 项 的 游 戏,你 认 为 符 合 史 实 的 是()A、官 渡 之 战 中 曹 操 战 败 逃 往 北 方B、孙 刘 联 军 火 烧 赤 壁 大 败 曹 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 瑜 三 顾 茅 庐 请 诸 葛 亮【答 案】:B【解 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三国故事 源于历史中三国的具体事实.官渡之战中袁绍战败域H匕方,建立魏国的是曹丕,刘备三台庐请诸葛亮,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2、本题难度适中.4第2题【单 选 题】十 六 国 是 西 晋 末 年 至 北 魏 统 一 北 方 前 出 现 的 各 族 割 据 政 权 的 总 称,它 包 括 北 方 主 要 的15个 政 权 和 西南 的()A 后赵B、西秦C、北燕D、成汉【答 案】:D【解 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1图统一北方前出现的十六国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前赵、前凉、前燕、前奏、后赵、后燕、后奏、西奏、后凉、南凉、南燕、西凉、1匕 凉、夏、d隰前 西南的成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六国.4第3题【单 选 题】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南 方 得 以 开 发 的 主 要 原 因 有()中 原 汉 人
3、 南 迁 带 来 先 进 技 术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战 乱 少,社 会 稳 定 国 家 的 统 一A、B、C、D、【答 案】:A【解 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d牌时期因为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 越,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南北朝 时 期 国 家 分 裂.仔 细 亩 查 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4第4题【单 选 题】认 知 和 探 究 历 史 地 图,从 中 提
4、 取 有 效 信 息,是 学 习 和 研 究 历 史 的 重 要 方 法.如 图 反 映 的 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泗 水 之 战【答 案】:c【解 析】:【分析】题目给出的这幅示意图中有“长江、褰阳、长坂、江陵、乌林、柴桑”等地点,据此可知这是赤壁之战示意图.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的交战地点.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也有部分题目在题干表述中有相地示信息.4第5题【单 选 题】三 国 鼎 立 局 面 的 形 成 是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混 战,从 分 裂 割 据 走 向 逐 步 统 一
5、 的 过 程,下 列 关 于 三 国 形 成 排 列正 确 的 是()刘 备 一 蜀 一 成 都 曹 丕 一 魏 一 洛 阳 孙 权 一 吴 一 建 业A、B、C、D、【答 案】:C【解 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以答案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4第6题【单 选 题】“东 汉 末 年 分 三 国,烽 火 连 天 不 休”,林 俊 杰 一 句 歌 词
6、 道 尽 三 国 纷 争,以 下 哪 场 战 争 为 三 国 鼎 立 局 面 的形 成 奠 定 了 基 础?()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泥水之战D、牧 野 之 战【答 案】:B【解 析】:【分析】依据所学,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守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故选B.【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4 第 7 题【单选题】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
7、入选该主题的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A、B、C、D、【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d懒 时 期,由于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1防人的 南 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因此项符合题意;酶 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说法错误,魏晋南d潮时期是政权并立的时代,排除含有的AB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人口南迁的理解,难度适中.学生需掌握魏晋南d懒 时 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8、技术,而且还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还促进了民族融合.4 第 8 题【单选题】有人这样描述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三世纪初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他描述的这次战争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观水之战【答案】:C【解 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0眸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巨鹿之战在公元前207年,不符合题意;200年的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383年的观水之战是东晋和前奏的战役,与题意时间不符.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评】本 口 要 相 赤 虹 战.4第9题
9、【单 选 题】我 国 优 秀 的 长 篇 历 史 小 说 三 国 演 义 取 材 于 东 汉 末 年 至 三 国 时 期 的 历 史,历 史 上 的 三 国 鼎 立 局 面 形成 于()A、公 元3世纪初期B、公 元3世 纪20年代C、公 元2世纪初期D、公 元2世 纪20年代【答 案】:B【解 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220年 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第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被称为 三国鼎立”.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4第10题【单 选 题】以 少 胜 多,以 弱 克
10、 强,击 敌 要 害,一 战 而 统 一 北 方 的 战 役 是()A、城 濮 大 战B、长平之 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 案】:C【解 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大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C符合凝.Suit会 C.【点评】本 口 要 非 官 忆 战.4第11题【单 选 题】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它发生在()A、三 国时期B、春秋时期C、东汉末年D、隋朝末年【答 案】:C【解 析】:【分析】公元20眸 赤 壁 之 战 ,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
11、意义.此题首先排除大答秦B和D.公元22眸 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 三国鼎立.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三国鼎立形成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4第12题【单 选 题】根据下边诏令的内容,判断颁布诏令的皇帝是()所 弄 若 朝 语 北 不居,有要方俗得皆 肥 逢 于 之 以A、齐桓公B、秦始皇C、汉武帝D、孝文帝【答 案】:D【解 析】:【分析】本题考查d激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根据诏令中的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所 居 官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3图孝文帝为了力物黄河
12、流域的控制,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人服饰(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成汉姓(用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与汉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 令(学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ABGF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3图孝文帝改革的内容.4第13题【单 选 题】曹 操 曾 作 诗 蒿 里 行 :“铠 甲 生 蛆 虱,万 姓 以 死 亡。白 骨 露 于 野,千 里 无 鸡 鸣。生 民 百 遗 一,念之断 人 肠。”这 组 诗 歌 反 映 的 时 代 是()A、
13、战国时期B、东汉末年C、三 国 鼎 立时期D、南 北 朝时期【答 案】:B【解 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的 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东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ACD不符合本诗的背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4第14题【单 选 题】奠 定 三 国 鼎 立 局 面 基 础 的 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观水之战【答 案】:C【解 析】:【分析】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赤壁之战,故选C.巨鹿之战的双方是秦军和项羽军队,匐度之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SE水之战的双方是前奏和东晋.【点评】关
14、于赤壁之战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公元20阵,交 方 是 曹 操 和 孙 取、刘备联军,结果曹操大败,再也无力南下.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有黄盖 苦肉计、草船借箭、1火烧赤壁”等.4第15题【单 选 题】三 国 演 义 是 我 国 古 代 四 大 名 著 之 一,书 中 草 船 借 箭 苦 肉 计 借 东 风 等 故 事 千 百 年 来 一 直 为 人们 津 津 乐 道。这 些 故 事 都 与 发 生 在 湖 北 咸 宁 的 哪 一 场 著 名 战 役 有 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观水之 战D、桂 陵 之 战【答 案】:B【解 析】:【分析】本题考壹的是赤壁之战.20眸,想统一南方的
15、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遒到了南方的孙权和刘备两个军阀的尚I孙刘组成联军与曹军于赤壁一带对峙.联军采用火攻等计谋,打败曹军.迫使曹操逃回北方,从此龟缩黄河流域,不敢轻易南下,南方的孙刘两大军潮乘机巩固和发展各自的势力,可以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草船借箭、苦肉计 、借东风”等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ACD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量了赤壁之战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4第16题【单 选 题】著 名 典 故 三顾 茅 庐”源 自 东 汉 末 年。这 位 曾 住 在 茅 庐 里 的 历 史 人 物 是()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答 案】:C
16、【解 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三台庐指东汉末年刘备三次上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复兴汉室一事.因此“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人物及历史故事.掌握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并了解他们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第17题【单 选 题】魏 晋 南 北 朝 文 化 的 特 点 是()A、辉 煌 灿 烂B、达到鼎 盛C、承上启下D、无所成就【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3谢文化的特点,学生应事提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4 第18题【单选题】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秦国的
17、商鞅变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相比较,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都 促 进 了 民 族 的 融 合B、都 加 速 了 封 建 社 会 的 进 程C、都 顺 应 了 历 史 趋 势D、改革都有阻力【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商鞅箔琥进了泰国的封建化进程,)凄电孝文帝改革加速了3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B正确.CD也是两者的共性.A只适合于1勰的孝文帝改革,育鞅变法只是促进了奏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民族融合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育鞅变法和3像的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4 第19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18、。-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一一 简明中国史读本材料三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牧都被宣布为是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贵族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而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库券。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 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 的 解放宣言更重大。一 一 全球通史材 料 四1866至1873年日本工业
19、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 2.2%,而英国(1851 1873)则为3.3%,美国(18611873)为5%,德国(18611873)为3.8%。1874至1890年日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1%,而英国则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一一吴廷谬 日本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试用课文的语言归纳 商君”改革的一项措施。(2)据材料二,试用一句话归纳北魏汉化改革的影响。(3)试讲出材料三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转折点的深刻内涵。(4)试分析材料四所述1866 1890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5)综上四则材料,你有哪些启示?【答 案】:(1)跖有、蛔切
20、、颗轨.(2)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俄国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近 代 化)的发展道路.(4)明治维新(5)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解 析】:【分忻】(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材料一中的“坏 井 田,开阡陌 指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急耕战之堂”是指奖励生产,生产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赐予田宅和官职.(2)本题考查的是3眼孝文帝改 革 的 相 关 内 容.材 料 二 中“北投是汉化先行者”,因为d阂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 先 进 的 文 化.”隋朝的统一,建立在
21、魏晋南d潮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说明了这场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的统一奠定了 SM.(3)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这场改革是 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4)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曰本明治维新的时间是从186眸 1889年,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口k,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1866 1890间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5)本题考专的是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
22、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上述材料中反映的都是历史上一些成功的重大改革,这说明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点评】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1出 民 族 大 融 合 孝 文 帝 改 革;俄 虱日本的历史转肝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日本明治维新4第20题【问答题】列举三国时期三国的国名、建立者及都城。【答 案】:魏 应 者 是 曹 丕 都 城 在 洛 阳蜀建立者是刘备都城在成都吴应者都【解 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知识,学 生 应 掌 握 好 基 础 知 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应
23、加强训练.4第21题【材 料分 析 题】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秦 朝 疆 域图二西汉疆域图二二国鼎立形势图图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秦始皇(墓政);郡县制.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 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西域都护;说明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图三写出A B C 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A 吴国;B 蜀汉;C 魏国.赤壁之战.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历 年级 上册 岳麓版 复习 三十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