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6. 3 测量物质的密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6. 3 测量物质的密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6. 3 测量物质的密度.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3测量物质的密度知 年 点 薪 析1.测量工具:密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1)量筒的使用:如 图(1)所示,使用量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分清量筒的量程、单位和分度值(常见量筒单位是m l,l m l=l c m 3,1/=1 0位m l=1 0 f1 n3;图 中,量 筒 量 程1 0 0 m l,分 度 值2 m l);二、量筒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三、当液面是凸面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凹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图(2)中,红线表示正确读数的视线方向,此时读数为7.0 m l)。量
2、杯量筒用!JfSS取未如体狼的破伴,JfWK.图(1)图(2)(2)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用镜子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2.液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如下:(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n;(2)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 2:(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4)计算液体的密度:丝=加2 一 一I。V V例如:如 图(3)所示,假设空烧杯质量为2 2 g,天平示数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读数为49.0g,故液体质量为27.0g;从量筒中读取液体体积为30.0ml;那么液体密度为:20g 20g 5g|illi|iiliiiii|ilii|Tiii|=0.9 g/,/=0.9 x l()3 0/m 3H7.图(3)液体密度测量图(4)固体密度测量甲3.固体密度的测量: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如下:(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固体与水的总体积V2;(4)计算固体的
4、密度:c-。匕-匕例如:图(4)中,固体质量m为27.0g;液体体积V1为3 0 m l,液体与固体总体积V?为40ml;固体密度:p=2四 =2.7g/?/=2.7xl()3版/加3。40.0/w/-30w/考 点 概 魔1.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测量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内容,在第六章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也是常考内容,所以,对本节的学习更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本节主要知识点有:量筒的使用、密度公式、液体密度测量、固体密度测量、密度计算和密度测量的实验探究。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会经常出现,属于常考内容。有关密度测量有时作为一个考题,有时也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考题。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
5、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测量的步骤、密度测量注意事项和密度测量的实验探究。纵观历年中考,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9分之间。2.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本节考题出现的概率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测量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的也涉及到密度的概念。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更多的是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密度测量的方法,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技巧的能力。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密度测量的方法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测量方法密度测量的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巧、分值较高一般考点对密度测量过程的判断选择题、填空题,误
6、差判断、方法判断冷门考点给出要求设计实验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实验设计能力1-弁 切 精 折考点一:液体密度测量 典例一:(中考济宁)小可为测量如图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 k 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 m l。测量步骤测整盒酸奶的质量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测量数据2 3 8.7g1 5 1.3 g2 2 7.3 g【解析】整盒酸奶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喝掉酸奶的质量,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得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所加水的质量,根据V=求出所加水的
7、体积即为喝掉酸奶的体积,根据P=?求出酸奶的密度,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即为酸奶的总质量,根据V=求出酸奶的体积。由步骤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0 1=0 1,1 0 2=2 3 8.7g-1 5 1.3 g=8 7.4 g;由步骤可得,所加水的质量:m -m 2=2 2 7.3 g-1 5 1.3 g=76g,由P =/可得,喝掉酸奶的体积:旷=了 水=康肃=76cm 3,酸奶的密度:P =黑=L 1 5 g/cn 3 =1.1 5 x 103kg/m3;由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盒中酸奶的总质量m s=2 3 0 g,则酸奶的总体积:V正.=J-=2 0 0 cm3=2 0 0 m l。p l.lS
8、g/cm5故答案为:1.1 5 X 1 0 3;2 0 0.【答案】1.1 5 X 1(/;2 0 0.【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应用。典例二:(中考襄阳)小亮做“测量襄阳某品牌酒密度”的实验。(1)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操作: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酒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酒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的质量。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多 余 的 一 步 是(填序号)。(2)由图可知待测酒的体积是 cm3,密度是 kg/m【解析】(1)实验中只要能测出倒出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就可以求出酱油的密度;(2)实
9、验中倒出蓄油的质量等于原来烧杯和蓄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读出倒出酱油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P=,可以求出酱油的密度。解答:(1)实验中只要能测出倒出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0 =,就可以求出酱油的密度,所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即步骤A 是多余的。(2)由 B 图可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加=5 08+2()8+10铲1.86=81.88,由 D 图可知,烧 杯 和 剩 余 酱 油 的 总 质 量 为 m2=20g+20g+5 g=4 5 g,倒 出 酱 油 的 质 量 为 m=mi-fn2-81.8g-4 5 g=36.8g,由 C 图可知,倒出酱油的体积为:V
10、N O cm,,0 =*也 驾=0 9 2 g/加=0 92x1()3依/加3。V AQcm【答案】(1)A;(2)4 0;0.92X 103.【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考点二:固体密度测量 典例一:(中考山西)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今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进行了下列操作:(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为使天平横梁平衡,他 应 调 节 横 梁 右 端 的;(2)将鲜杏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鲜杏的质量为 g;(3)为了能将鲜杏放入量筒,小明选取了容积为2 0 0 m L 的量筒,他先往量筒
11、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鲜杏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请你帮他计算鲜杏的密度为 k g/m3;(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 0 m L 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他的做法如下,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你认为小明按上述做法所测出鲜杏的密度比真实值_ _ _ _ _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解析】(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2)游码标尺的分度值
12、是0.2 g,鲜杏的质量为m208+1.28=21.28。(3)杏的体积为l 60mI-4 0mI=20mI=20cm3;鲜杏的密度为:夕=L06g/cm3=1.06 x 103kg/m3(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 0mL 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实验步骤: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即鲜杏的体积;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少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水体积偏小,即鲜杏的体积偏小,从而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也就偏大了。【答案】(1)平衡螺母;
13、(2)21.2;(3)1.06X 103;(4)b.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偏大;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少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鲜杏的体积偏小。【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典例二:(中考宜昌)小明在课外探究活动中要测量5角硬币的密度,他选取了 1 6枚相同的5角硬币,天平、祛码、量筒。(1)小明先调节好天平,左盘放入1 6 枚相同的5 角硬币,指针指向分度盘右边,接下来他应该,最终天平平衡后,所用祛码与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1 6 枚硬币的质量为 g o口口 On(2)把 1 6 枚硬币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浸没后水面由3 0 c m 3 I上涨到3 8 c m,。计 算 出 硬 币 的 密
14、度 为 g/c m(3)小芳看到小明的试验后问道:“你为什么不用1 枚硬币做呢,找 1 6 枚硬币多麻烦啊?”小明回答道,“这是为了。【解析】(1)在测量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此时应该取出最小祛码,通过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联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6枚硬币的质量m=5 0g+5 g+4.6g=5 9.6g。(2)根据量筒读数方法,硬币的体积V=38cm3-30cm3=8cm3;硬币的密度:夕=W2 =7.4 5 g/s 3。8cm3(3)直接用一枚硬币,其质量、体积都偏小,特别是体积,小于量筒的分度值,测量不准确、误差较大;找 16枚硬
15、币测量其质量、体积,再计算密度可以减小误差。【答案】(1)取出最小祛码,通过移动游码;5 9.6;(2)7.4 5;(3)减小误差。【考点】固体密度测量。0服 晞 训 练1.(中考贺州)根 据“测量石块密度”的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用托盘天平测量石块质量: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使 I I播灌平衡.0 1在加减祛码时,添加最小祛码后发现天平右盘略高于左盘,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选 填“左”或“右”)侧,接 下 来 的 操 作 是,直至横梁恢复平衡。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n。(2)用量筒测量石块体积: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发现石块
16、没有完全浸没;取出石块后,接 下 来 的 操 作 是,然后读出水的体积%。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后,求出石块的体积为V行。(3)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o(4)如果将此石块带到太空中,石块的质量_ _ _ _ _ _,密度。(均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解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调节天平平衡,方法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指在中间位置;在加减祛码时,添加最小忌码后发现天平右盘略高于左盘,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测出石块的质量为:祛码总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2)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发现石块没有完全浸没,此时应该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
17、读出水的体积V,。(3)石块密度表达式为:.=%(4)如果将此石块带到太空中,石块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因为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答案】答案是:(1)平衡螺母,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硅码总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2)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3)石=仕;(4)不变、不变。【考点】天平的使用、密度测量。2.(中考福建)如图所示,小丽利用天平、玻璃杯、体 积 为 2 0 c m-的金属块、细线等器材测量蜂蜜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调节横梁平衡。(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蜂蜜如图甲所示,用天平称出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叱,其示数如
18、图乙所示,0 1。=g。(3)将金属块浸没在蜂蜜中,金属块不接触玻璃杯并保持静止,且蜂蜜无溢出,如图丙所示。天平平衡后,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m=150.4 g,则蜂蜜密度 P =g/c n?;(4)小明用天平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粘滞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总质量。对比小丽的测量方法,小明所测得的密度值_(选 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调节游码,再调节平衡螺母;(2)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3)根据丙图示数,求出增加的质量;增加的质量与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19、相等,从而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蜂蜜的密度;(4)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分析。解答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2)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与防冻液的总质量:m,4=100g+20g+2.4 g=122.4 g(2)金属块排开的蜂蜜的质量为:nv=15 0.4 g-122.4 g=28g=0.028kg;排开的蜂蜜的重力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G=mg=0.028gX 10N/kg=0.28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蜂蜜的密度为:=-=1.4x1 tf kg/m3-1.4g/cm1水 g/1 0 N/k
20、g x 2 x l(y5 加 。(4)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冰占滞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此时会有一部分蜂蜜粘在量筒的内壁上,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会偏大。【答案】(1)0;(2)122.4;(3)1.4;(4)偏大。【考点】液体密度测量。3.(中考遵义)为了测石块的密度,小英先用已调平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祛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在测体积时,由于石块无法放进量筒,他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4g,再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的水,并用胶头滴管
21、向烧杯中加减水,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1 5 2 g,由此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 kg/m(水的密度为1.0X103 kg/m3)【解析】(1)天平读数时应将段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2)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石块排开水的质量,知道水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即石块的体积;知道石块的质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1)图 中 石 块 的 质 量 为m=50g+20g+5g+3g=78g;(2)石块排开水的质量m*=152g-104g=48g;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匕=陛=48g 4&加;水 0K ig/
22、cm3石块的密度:P=卫鼻=L 6 2 5 g/s 3 =i 625x1()3版/加3V 48 cm【答案】78、1.625X103。【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4.(中考安徽)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步骤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1)取一只烧杯,向其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托盘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包括其中的液体)的质量为7 6.4g;(2)另取一只10 0 m L 的量筒,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缓慢到入量筒中,如图a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m L ;(3)再用托盘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包括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b所示,托盘天平的读数为 g;则该液体的密度 k g/m【解析】密度测量的测量一般都是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
23、量,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 算 物质的密度。此实验题也属于相同类型。从a图读取液体的体积为6 0m l,即为6 05 1%从b图读取烧杯与剩余液体质量为2 8.2 g;所以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76.4 g-2 8.2 g=4 8.2 g,根据公式求得:p =0.803 g /加/=0.803 x 1(尸依/m3故,此题答案为:6 0、2 8.2、803【答案】6 0、2 8.2、803.【考点】密度的测量。5 .(中考南京)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使
24、横梁平衡;阳/g AB.0T(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g;(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 0m l 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 g/m;(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 以、A,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贝 I J:PA _ PB(选 填“、或)。【解析】(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指针在刻度盘上向右篇,此时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使横梁平衡;(2)从乙图可以读的雨花石的质量为31.4 g;(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
2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此时读的量筒内的总体积是60ml,则雨花石的密度是:p=-4 g-=3.1 4 g/ml=3.1 4 g /c w3=3.1 4 x 1 0,/;60ml-50mlm(4)由密度公式P=彳,对照图乙可以看出,B 点对应的物质密度大于A 点对应的物质密度,也就是雨花石的密度小于石块的密度。【答案】(1)水平、左;(2)3.14;(3)3.14 X 103;(4)“、”=“或”“)【解析】测金属块的质量: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捺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测量固体体积时,应将量筒中浸入物体之后和之前的示数相减;密度的大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先用量简测小金属块的体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6. 测量物质的密度 2021 新人 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教学 测量 物质 密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