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古诗词每日一练.pdf
《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古诗词每日一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古诗词每日一练.pdf(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班昭续 汉书.4蔡文姬求情.5炳烛而学.6薛奎识范镇.7芮伯献马贾祸.8及之而后知.9管仲破厚葬.10董叔攀附权贵.11王昭君出汉宫.12魏收改武学文.13干轴不如一书.14答苏迈书.16答李几仲书.17黄庭坚论书法.18强弱之辩.19邮原戒酒.20金农与苍头.2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22李西涯与程篁墩.23专力则精,杂学则粗.24黄鲁直敬重苏轼.25张明善讥张士德.26王积薪闻棋.27苏东坡北归.28李贺作诗.29蒲松龄之妻.30李泰伯改字.31康德涵救李梦阳.32余文圻意外遂愿.33文人相轻.34杨维桢执教.35青文胜为民请命.36郑板桥知潍县.37王恭从会稽还.38韩云门娶盲女.39
2、蔡邕被害.40观第五泄记.41宴客摆阔.42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43商於子驾豕.44诸葛亮传略.45申屠敦之鼎.46杭世俊喜博.47里社祈晴文.48赞刘谐.49匡衡凿壁借光.50杨万里忧国.51苏轼私识范仲淹.52金农为盐商解窘.53蔡邕听琴.54郑玄对应劭.55冯梦龙补 西楼记.56萧何难汉高祖.57永某氏之鼠.58陈亢问于伯鱼.59郭诱面劾权臣.60严君平不仕.61海市蜃楼.62晏殊诚实.63龚遂为渤海太守.64班 昭 续 汉书【文段翻译】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她的哥哥班固撰写 汉书,
3、其中的八表及 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 汉书。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 家 。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当 时 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 汉书。【文化常识】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 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评 说】范 晔:
4、(班昭)博学高才,(丈夫)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赵 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徐 钧: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萧良有:班昭汉史,蔡琰胡笳。凤凰律吕,鹦鹉琵琶。刘克庄: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刘体信:班昭续成 汉书,马融在当时,亦博学者,请伏阁从班昭受句读,其识见过后人远矣伟矣。清溪徐曼仙碗兰:倾倒班昭续史才,十年别梦绕苏台。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终总是2.翻译: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 汉书(就,至 h踵,继
5、续);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蔡文姬求情【文段翻译】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 文 姬 面 见 曹 操 请 求(赦 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 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语意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文化常识
6、】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 匈 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 的 悲愤诗及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 蔡文姬。【评 说】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董祀,并为之不懈努力,可见文姬一个足智多谋,与人友善,并且为所爱之人敢于抗争的一个人。【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 释:拜见赤足马棚勇敢的士卒2.翻 译: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确 实 同 情 你(
7、相,你);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3.被动词。炳烛而学【翻译】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文化常识】“师旷 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 旷,但不姓 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 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
8、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 轮扁【评 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把人生各个年龄阶层求学的情况比作太阳和蜡烛的光亮,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虽则烛光不如阳光那样明亮,但比黑暗却明亮的多,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担心学习太晚所设之比喻。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思考与练习答
9、案】1.解释:迟、晚怎么敢好2.翻译: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它指代:下面一段话。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薛奎识范镇【文段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作四川地方长官时,初次见面就很喜欢他。把他拉到官府,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讲授学问。范镇自己愈加谦让,每每走过薛奎的府门便小跑而过(以示恭敬)。过了一年,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地方长官的宾客。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薛奎回答道:“得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应该会以文章才学为世所知。”【文言知识】“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
10、的北面叫“阴”。上 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评说】范镇十八岁之年,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谈之间,赏识其才,惊 谓“此乃庙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范镇却不因此就稍有傲气,他坚持独自步行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如此一年有余,守门人尚不知他乃府台上宾。后来薛奎还朝,随带范镇入京,欣然向人夸示在蜀中“得一伟人”,并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果然范镇赋诗论文,迅即蜚声京华。被评为像司马相如、陈子昂那样;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
11、的人物。为人处世,我们该向范镇学习,要懂得谦虚谨慎,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不要乱摆架子,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只有不居功自夸、不肆意张扬、平易近人的人才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拥戴。【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使更加退让到、前往超过2.翻译: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芮伯献马贾祸【文段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
12、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文言知识】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 大 往 往 取 名 为“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 二 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 三 叫“叔”,老 四 叫“季”。上 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则 是 以“孟 仲季”排列的,如
13、 春 季 第 一 个 月 为“孟 春”,第 二 个 月 为“仲春”,第三 个 月 为“季 春”,夏、秋、冬以此类推。【评说】芮季头脑清晰,冷 静,对事物的看法入木三分,他劝诫芮伯不该献马,会遭致祸端,但芮伯居功自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不接受芮季善意的劝告,他明明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从芮伯的角度看,虽然他的献马有个人邀功的嫌疑,但我们不能否定他对大王的好意,但好心却未必能办成好事。要想办好事,只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光靠一颗火热的好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表达和传递好心的方式,要有办成好事的谋略技巧,有循序渐进的步骤。狗的主人在教训他的狗,你为了保护动物去打人家主人,你想救助的狗反过
14、来会咬你,你能怨狗恩将仇报的咬你吗?地震中刚救出来的伤者,你不懂救护知识,上去就背走,被救出的人,没被地震压死,可能让你折腾死了。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是主观的原因。在办好事前,一定细想下,你要办的好事,对于被施予者来说,他是不是领情,是不是理解你的用意或者欢迎你的施予。而且你要办的好事,从结果导向来看,不仅是对你有利,对被施者也应是有利的才行。凡事因势利导,不可率性强求。欲求和谐冲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 释:同“率”抛弃满足最终赶走2.翻 译: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这会招致灾难的;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及
15、之而后知【文段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知道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 的 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步;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海上的商人在海上望一眼;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文化常识】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 触 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上 文”及之而后知”中 的“及”,就解 为“接 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 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科 举 考 试 中 的“及 第”,从
16、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在 我 国 一 般 指 北 岳 恒 山(位于山西)、西 岳 华 山(位于陕西)、中 岳 嵩 山(位于河南)、东 岳 泰 山(位于山东)和 南 岳 衡 山(位于湖南)。【评 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唯一源泉。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无论任何人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在学习中,有不少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但很多时候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生命的意义在于改变,因为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得到提升。人若想真真正正的改变,除了要有勇气,更重要的是雷打不动的决心。孔子用他的决心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走向了一位人
17、人尊敬的伟人。走向的另一个自己,需要的还有执着,这样面对风风雨雨的时候才会有解决一切困难的决心,才能冲破阻碍,迎接风雨后那灿烂的阳光。走向另一个自己,当你成功的蜕变了之后,你会发现,你曾经走过的路,你遇到的困难时那么的长,那么的多,但是看到蜕变后的自己,你不会感到后悔,反而会把这一切当成的长在成功之路上的荆棘,见证你的美丽蜕变。勇敢的迈出第一步,用决心和毅力证明,自己其实可以更好。【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 释:哪翻阅2.五 岳:泰山、华山、恒山、衡 山、嵩山3.翻 译: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4.启 示:实践第一。管仲破厚葬【文段翻译】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
18、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 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文化常识】“棺 椁”及其他。上 文 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致死人的器
19、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评说】管仲对于齐国厚葬这一个习俗了解的十分的透彻,从人们想要厚葬的根本原因出发,告知齐桓公只要抓住了这些根本原因,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厚葬之礼,让齐国的物资不受到浪费,可以充分的发挥这些物资的作用,为齐国的百姓造福,增强齐国的综合国力。看完了管仲破厚葬的文章之后,我们也应该向管仲一样,学会抓住事物的根本原 因。从根本原因出发,才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否则
20、都只能事倍功半,白白耗费财力物力。【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 释:没有什么用回答作为、行动2.翻 译: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用什么办法禁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3.句首语气词,无 义;那些董叔攀附权贵【文段翻译】董叔快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范氏是富贵人家,何 不 放 弃(这门亲事)?”董叔说:“想要结交攀附他们。”往后的某一天,范 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董叔)不尊重我。”范 献 子 抓 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叔向经过董叔处,(董叔)说:“你 为 什 么 不 替 我(向范献子)求情呢?”叔 向 说:“(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得到
21、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文言文知识】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上 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 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 否 定 词“不”表 示(其他否定 词 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 他 代 词 如“我”、“尔”、“之”等),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又 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评 说】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这种 态 度 叫 作“中庸”。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欲望可以得到正当
22、的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达到顶点,不能走向极端。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的关系中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它是积极的、现实的、进取的,同时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千百年来,它对塑造我们民族的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来评价这种人生态度,事实上它已深入到了我们人格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已习惯于按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习惯于寻找历史的和现实的例证来证明傲慢、纵欲、自满、享乐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间状态的成功。我们也习惯于以此来品评他人,要求他人。这种传统,恐怕难以改变。【思考与
23、练习答案】1.解 释:往后的某一天抓起来2.翻 译:范氏是富贵人家,何 不 放 弃(这门亲事)!你 为 什 么 不 替 我(这门亲事)!王昭君出汉宫【文段翻译】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昭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昭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昭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昭君就去了。【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媾,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
24、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稗(z T)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 宁 元 年(公 元 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 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称宁胡闹氏(ydnzh I)。闵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评 说】王昭君因为不愿妥协讨好画工招致远嫁异乡。大多数人都在为这样一位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但我却对她尤为敬佩。她本是一位普通的软弱女子,远嫁到塞外之后,那种艰苦而又孤独的生活反而激发了她内心封存
25、已久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她认识到语气天天一泪洗面等死,还不如快快乐乐的享受生活,于是她鼓起勇气勇敢的面对生活。有的时候,人的潜能是因为环境而被激发,但更的时候,这种潜能是源于自己的勇气和想要改变的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沉睡的将军,他需要你来唤醒,所以,不要再等待,唤醒她,让她帮你走向。另一个自己。【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 释:画只是中途2.翻 译: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3.容貌平常;画工魏收改武学文【文段译文】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每日 答案 古诗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