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pdf
《2023年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征询师技能考试中常出现的案例问答题(2 02 3年4月整理)3级心理师复习题诊断技能部分一、简述心理征询保密原则中保密内容及保密例外。(P 3)1、保密的内容:1)心理征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2)心理征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2、保密例外:1)求助者批准保密信息透露给别人;2)司法机关规定心理征询师提供保密信息;3)出现针对心理征询师伦理或法律的是诉讼;4)心理征询时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5)求助者也许对自身或别人导致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6)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疾病;7)当碰到以上保密例外时,心理征询师应将保密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在对该求
2、助者进行心理征询时,如何拟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P 5)1.求助者积极提出的求助内容。2 .心理征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测到的疑点。3 .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4 .上级心理征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的。5、谈话目的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解决。、二、在征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P 12)(D 为什么”的问题。(2)多重选择性问题。(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三、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P 13)1、可接受 2、有效。(3)积极:四、使用摄入性谈话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 13)
3、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气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五、在选择心理测验上应注意什么问题?(P 1 5)1、不得乱专心理测验。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足地随意使用。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专心理测验。5)不按程序规定和操作规定实行心理测验。6)超过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心理测验
4、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7)使用盗版软件实行心理测验。8)将直接翻译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行心理测验。五、对求助者需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P 1 4)(分类:1、智力;2、人格;3、症状;4、事件;)(1)选择量表应有针对性的。(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因素而使用的量表。探索社会影响因素,“生活事件量表”L E S;探索人格因素,“1 6 P F”、“E P Q”等。(3)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限度而使用的量表。S C L 9 0、S A S、S D S;(4)鉴定其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可选用M M P I、智力量表。六、心理征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那些方
5、面的资料?(P 1 5)*1、一般资料,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等;2、个人成长史资料;3、目前精神、躯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交往等方面4、既往病史,家族史等:5、个性(人格)特性;6、心理测验结果。七、对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P 1 7)1、精神状态:(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2)情绪、情感表现;(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身体状态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八、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P 25)(-)通过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分析。(-)从该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
6、行为表现进行定性。(三)从该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四)从该求助者对症状“自知”限度来分析九、如何拟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征询的工作范围?(-)通过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分析。(-)从该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三)拟定工作范围十、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初步诊断:正常,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二)依 据:1、排除器质性病变做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有关,由现实性
7、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问题没有泛化。且仅连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连续一个多月,痛苦限度和社会功能受损限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假如是严重心理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充足泛化。且连续二个以上月。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映越强烈。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限度的影响。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映剧烈、连续时间长期、内容充足泛化,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限度的影响。符合严重
8、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假如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5、痛苦的情绪体验连续时间为*月,未超过三个月。6、精神痛苦限度较大且难于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7、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8、本案例虽有*症状,但连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限度不重,未达成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十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同上)(P 35)十二、对该求助者需要做那些鉴别诊断?(同上)十三、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因素是什么?1、生物学因素:(1)是否有躯体疾病;(2)对有躯体疾病者,拟定疾病与心理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
9、)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如各个时期心理特点)(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5)遗传因素。2、社会因素:(1)拟定相关的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2)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规定等。(3)拟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3、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绪与情感因素。(3)意志因素。(4)人格特性因素:(三级可以简化,即三因素分析)十四、神经症(3 级规定辨认神经症;2 级规定辨认神经症各类型)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重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心理冲突并因之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
10、器质性病理基础。1、症状标准:变形的心理冲突。(1)心理冲突的常形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管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心理冲突的变形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2)心理冲突指事件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2、病程标准:时间专长,常以年记,至少三个月(恐怖症例外,一个月)3、严重限度标准:有自知力。当事人能察觉到,但统一协调不起来,感到十分痛苦。痛
11、苦的结果是: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4、排除标准:1)器质性障碍;2、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活性物质障碍。征询技能部分十五、良好的征询关系对心理征询有哪些重要意义?第一,良好的征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征询的前提条件。第二,良好的征询关系是征询达成抱负征询效果的先决条件。第三、建立良好的征询关系是心理征询的核心内容之一。十六、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征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 52-671、尊重,无条件接纳求助者;2、热情,征询师热情助人的感情色彩;3、真诚,征询师真诚的态度,没有伪装;4)共情: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5)积极关注,对求助者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十七、共情
12、含义:A、进一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B、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C、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十八、真诚含义:是指在征询过程中,征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十九、表达共情时应注意些什么?(如何把握共情技术?)1、征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征询师的共情不是规定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3、表达共情应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
13、躯体语言。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特性。8、征询师应不断验证自己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及时修正。二十、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P 60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2、真诚应当实事求是。3、真诚不是自我发泄。4、表达真诚应当适度。5、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上。6、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7、真诚体现在征询师的坦诚上。二十一、积极关注时注意事项?第一,心理征询师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第二,积极关注不仅仅是征询师积极关注,还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第三,积极关注时应当避免盲目乐观。第四,积极关注时特别应当避免悲观。第五,积极关注也应当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第六,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
14、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二十二、征询师如何就征询目的的有效特性与求助者商定征询目的?(P 72)1、与求助者协商拟定征询目的。假如意见不一致,以求助者为主;2、向求助者说明有效的征询目的的基本特性;3、按以下征询目的的有效特性拟定好征询目的: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2)具 体(量化)的;3)可行;4)积极;5)双方可以接受;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个商定。4、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征询目的是什么?1)近期目的:协助求助者将精焦急、恐惊、抑郁等情绪水平减少;改善不良行为(如逐渐减少回避等行为次数),(使用S C L T O测验,测查人际关系敏感限度,焦急、抑郁、恐怖等分数降级到正
15、常范围。)2)远期目的:1)促进心理健康发展2)实现潜能3)完善人格4)健康快乐。提高心理素质,二十三、如何划分征询阶段,并说出其重要内容。(P81)一般划分3个征询阶段。(合理情绪疗法分4各阶段。)1、诊断阶段:建立征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2、征询阶段: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征询目的和征询方案、实行方案等一系列环节。3、巩固阶段:巩固、提高。二十四、如何制定征询方案?涉及哪些内容?(P 8 2)1、方案应由双方在互相尊重 平等的气氛中商定。2、涉及以下内容:1)征询目的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征询的次数与时间;4)征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征询效果及评价手段;
16、6)征询的费用;7)其它问题及有关注明。二十五、倾听应当注意什么?(P 9 4 )1、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打断求助者,做道德或对的性判断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不适本地运用征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映。2、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二十五+、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D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袭击;4)要以良好征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二十六、放松训练原理、环节、方法。1、原理,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急情绪等。2、环 节1)介绍原理;2、征询师进行示范、指导
17、;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3、方 法1)呼吸放松,涉及鼻腔呼吸法、腹式呼吸放松法和控制呼吸放松法。2)肌肉放松法;3)想象放松法二十七、阳性强化法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1、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假如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2、过程:1)明确目的行为;2)监控目的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行强化;5)追踪评估3、注意事项:1)目的行为单一具体,2)阳性强化应当适时、适当。3)随时间进程,强化
18、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的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消强化物。二十八、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和过程。1、基本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由埃利斯创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见解、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当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映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 B C理论。2、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向求助者解释A B C理论,明确求助者的A B C。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结识到情绪困扰来自自己对事件的评价而不是事件自身。一方面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
19、信念,找到求助者的劫难化思维。3、修通阶段,运用辩论技术、合抱负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二十九、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中常用技术。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RET、RSAo4、其他方法:一些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三十、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合不合理信念的区别?P144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不合理的信念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快乐;不合理的信念使人产生情绪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三级 心理 技能 问答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