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器感知人工智能基础.ppt
《第3章 机器感知人工智能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机器感知人工智能基础.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2章 脑与认知机器感知032 第2章 脑与认知目录/Contents3.13.13.23.2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信号的处理方法3.33.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3.43.4无线传感网络的概念与应用3 第2章 脑与认知目录/Contents3.1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一、传感器二、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三、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四、传感器的分类4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国家标准GB/T 7665-2005)传感器基本特性:指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特
2、性,是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参数作用关系的外部特性表现。由其内部结构参数决定。传感器测量形式:静态(稳态或准静态)和动态(周期变化或瞬态)。前者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缓慢),后者的信号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传感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可大致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一、传感器5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义: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静态信号的作用下,描述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一种关系特性。2.输入输出关系:3.静态特性方程:4.衡量静态特性参数:线性度、迟滞特性、灵敏度、重复性、分辨率、漂移、稳定性等。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6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2
3、.静态特性参数线性度7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义: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特性。对于大小相同的输入信号,传感器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大小不一定相同。3.静态特性参数迟滞特性3.该特性反映的是传感器结构材料方面和机械部分无法避免的弱点。8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义: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的下,输出的变化量y与输入的变化量x之比,称为灵敏度K,即:4.静态特性参数灵敏度2.说明:灵敏度不是越大越好,灵敏度越大,表明系统的稳定性越差;灵敏度越小,表明系统的稳定性越好。传感器的灵敏度会随着某些因素的改变而发
4、生变化。例如,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能随着被测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对于同一变换原理的传感器,其工作点的变化也可能使灵敏度发生变化,从而会产生灵敏度误差。9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义: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输入信息按同一方向(单调增大或减小)连续做全量程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5.静态特性参数重复性3.按照相同的输入条件,多次重复测量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重合度越高,说明其重复性越好,误差也越小。10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6.静态特性参数分辨率11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7.静态特性参数漂移12 第3章 机器感知
5、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义:稳定性是指传感器或系统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其性能的能力,又称为长期工作稳定性。2.测试时我们通常先将传感器的输出调至零点或某一特定值,在相隔4h、8h等固定时间或相隔一定的工作次数后,再读出此时的输出值,前后两次输出值的差值即为传感器的稳定性误差。8.静态特性参数稳定性13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义: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动态信号的作用下,描述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特性。2.测量要求:既要精确地测量每一时刻信号幅值的大小,又要测量和记录动态信号在变化过程中的波形。3.动态误差:一般情况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无法与输入信
6、号具有完全一致的时间函数,这种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的差异被称为动态误差。输出量达到稳定状态时与理想输出量之间的差别。当输入量发生突变时,输出量从当前稳态变化到另一个稳态的过渡过程中的误差。一、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4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目的:帮助我们从测量误差的角度分析产生动态误差的原因以及研究减小动态误差的措施。2.角度: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3.从时域方面,研究阶跃函数、脉冲函数和斜波函数等函数的响应特性。通常取输入函数为阶跃信号的输出响应来进行研究,此时的响应称为传感器的阶跃响应或瞬态响应。4.在频域方面,一般是研究采用正弦函数作
7、为输入信号得到的频率输出响应特性,此时的响应称为频率响应或稳态响应。1.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与数学模型15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2.动态响应特性通式16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零阶环节(零阶传感器、比例环节、无惯性环节),又称为理想环节。传感器的输出总是与输入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在时间上没有滞后发生,与频率无关。实际不存在零阶环节传感器,只有在特定范围内时,某些高阶传感器系统才可以近似地看成是零阶环节的传感器:2、一阶环节(一阶传感器):3、二阶环节(二阶传感器):2.零阶、一阶、二阶动态响应环节17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定
8、义: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输出量(响应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激励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2.公式:H(S)为 传递函数,可以作为动态模型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3.面对复杂系统时,先分析每个单元传递函数的响应特性,然后再分析出总的传递函数与总的响应特性。若总的响应特性无法满足总体要求时,则改进对每个单元环节来满足要求。3.传递函数18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4.阶跃响应和时域动态性能指标19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4.阶跃响应和时域动态性能指标20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5.正弦响
9、应和频域动态性能指标传感器在正弦波输入时的动态特性,即传感器的频域特性:传感器的幅频特性:传感器的相频特性:21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5.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22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6.传感器的频域动态性能指标23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三.传感器的分类按用途: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按工作原理: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按输出信号: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按被测量
10、类别: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24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1.物理传感器1.原理:利用物理效应进行信号变换的传感器,利用某些敏感元件的物理性质或某些功能材料的特殊物理性能进行被测非电量的变换。2.按构成原理,分为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结构参数变化实现信号转换,以结构(如形状、尺寸等)为基础,通过物理规律来感受被测量,进而转换为电信号。物性型传感器就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功能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性或内在效应感受被测量,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电信号的传感器。3.按能量,分为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将非电能量转换为电能量,不需
11、要外接电源,因此又称为有源传感器,也称为换能器。能量控制型传感器需要外部电源供给能量,因此又称为无源传感器。25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2.化学传感器1.原理:化学传感器是能将各种物质的特性(如气体、离子、电解质浓度、空气湿度等)定性地或者定量地转变为电信号的仪器。2.按检测对象来分,化学传感器可分为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与气体传感器。3.应用: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化学工业的在线检测、环保检测、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农业生态学研究以及军事应用中。4.发展趋势:以环境保护和监控为主的各种气体传感器备受重视。电化学传感器在当今化学传感器主流类别中位居第三。嗅觉(电子鼻)和味觉(电
12、子舌)等新一代仿生学传感器将是当前时期化学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26 第3章 机器感知3.1传感器基本特性与分类3.生物传感器1.原理:生物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类传感器,它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2.分类:生物传感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功能识别物质,其作用是对被测物质进行特定识别。第二部分是电、光信号转换装置,此装置的作用是把在功能膜上进行的识别被测物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转换成便于传输的电信号或光信号。3.应用:生物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识别被测物质。目前,生物传感器不仅在化学工业的监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医学诊断、环境保护与监测等方面都有着
13、广泛的应用前景。27 第2章 脑与认知目录/Contents3.13.1特征工程一、特征工程二、数据预处理三、特征缩放四、特征编码五、特征选择六、特征提取七、总结28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特征工程 通过测量仪器获得原始数据之后,很难直接从中发现其规律,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人工智能领域,目前主要是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原始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就是特征工程,特征工程就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主要是去除原始数据中的冗余信息),提炼出特征作为输入供算法和模型使用,使机器学习算法取得更好的效果。29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一.数据预处理1.内容:一般针对原始数据本身有问
14、题的情况,包括数据的缺失、有异常值、不平衡等问题。但是数据的预处理要慎重,有的时候预处理会丢失一些关键信息或者后续造成模型训练的过拟合,所以对于数据预处理要结合具体情况。2.常用的数据类型有两种:结构化数据,这类数据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如数字、符号等。非结构化数据。这类数据无法用数字或者统一的结构来表示,主要包括文本、图片、音频等数据。接下来主要介绍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中的典型代表(图像数据)两种数据的数据预处理方法。30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处理结构化数据缺失值1.数据缺失原因:信息暂时无法获取,或者获取信息的代价太大;信息被遗漏,人为的输入遗漏或者数据采集设备的遗
15、漏;属性不存在。2.缺失影响:数据挖掘建模将丢失大量的有用信息;数据挖掘模型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模型中蕴含的规律更难把握包含空值的数据会使建模过程陷入混乱,导致不可靠的输出。3.处理方法:当仅少量样本缺失时,直接使用含有缺失值的特征。当大多数样本都缺少特征时,删除含有缺失值的特征。插值补全缺失值。31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插补补全缺失值(最常用)1.均值/中位数/众数补全2.同类均值/中位数/众数补全3.固定值补全4.建模预测5.高维映射6.多重插补7.压缩感知和矩阵补全8.手动补全9.最近邻补全32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图片数据扩充1.对于图片数据,常见问题是训练数
16、据不足。模型所能获取的信息源于,训练数据包含的信息和模型的形成过程中(包括构造、学习、推理等)人们提供的先验信息。如果训练数据不足,模型可以获取的信息比较少,需提供更多先验信息保证模型效果。2.先验信息:作用于模型和数据两方面。3.后果:如果训练图像数据不足,会导致模型过拟合问题。4.解决过拟合办法:基于模型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降低过拟合风险的措施。基于数据的方法:主要就是数据扩充,根据先验知识,保持特点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变换以达到扩充数据集的效果。33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异常值处理1.定义:异常值是指样本中的个别值,其数值明显偏离其余的观测值。异常值也称为离群点,异常值分析也
17、称为离群点分析。2.原理:异常值分析是检验数据是否有录入错误以及含有不合常理的数据。3.异常值常用检测方法:(1)简单统计(2)3原则(3)箱型图(4)基于模型预测34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异常值处理4.专门用于检测异常点的方法比较常用:One Class SVM和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5.异常值处理方法:删除含有异常值的记录:直接将含有异常值的记录删除;视为缺失值:将异常值视为缺失值,利用缺失值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平均值修正:可用前后两个观测值的平均值修正该异常值;不处理:直接在具有异常值的数据集上进行数据挖掘;6.比较:删除含有异常值的记录可能会导致造成样
18、本量不足,改变变量的原有分布,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准确。视为缺失值处理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现有变量的信息,对异常值(缺失值)进行填补。35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1.类别不平衡:指分类任务中存在某个或者某些类别的样本数量远多于其他类别的样本数量的情况。2.解决办法:(1)扩充数据集(2)尝试其他评价指标(3)对数据集进行重采样(4)尝试人工生成数据样本(5)尝试不同分类算法3.对于类别不平衡问题,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先验知识可以快速挑选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否则最好就是逐一测试每一种方法,然后挑选最好的算法。36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二、特征缩放:归一化1.
19、概念:归一化(Normalization),也称为标准化,这里不仅仅是对特征,实际上对于原始数据也可以进行归一化处理,它是将特征(或者数据)都缩放到一个指定的大致相同的数值区间内。2.归一化原因:某些算法要求样本数据或特征的数值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为了消除样本数据或者特征之间的量纲影响,即消除数量级的影响。3.数量级的影响:数量级的差异将导致量级较大的属性占据主导地位。数量级的差异会导致迭代收敛速度减慢。所有依赖于样本距离的算法对于数据的数量级都非常敏感。37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常用归一化方法:38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程特征缩放:正则化39 第3章 机器感知3.2特征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章 机器感知人工智能基础 机器 感知 人工智能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