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CE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乃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继高效液相色谱(HPLC)之后,分析科学领域又一次革命。毛细管电泳泛指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高压电源,一根毛细管,一个检测器及两个供毛细管两端插入而又可和电源相连的缓冲液贮瓶。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基础 v离子迁移速度 e电泳迁移率,单位电场下离子的移动速度电泳电泳 电泳分离是基于组分在电场下的迁移速度不同而进行
2、的。离子在电场下的移动速度为:在稳定的电泳状态下电场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2.6)方程(2.6)表明半径小、电荷高的组分具有大的迁移率,而半径大、电荷低的组分具有小的迁移率。在通常的物理参数表中查到的是无限稀释完全电离条件下的电泳迁移率(绝对迁移率),实验中测得的迁移率称为有效迁移率,与缓冲溶液组成、pH值等有关。2.2电渗及电渗控制 电渗是由于外加电场对管壁溶液双电层的作用而产生的溶液的整体流动,其大小与毛细管壁表面电荷有关。对石英毛细管,管壁表面带负电,溶液中的对离子被吸附到表面附近,形成双电层。当在毛细管两端加电压时,双电层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于离子是溶剂化的,所以带动
3、了毛细管中整体溶液向阴极移动。在pH大于3时,电渗不可忽视。电渗在各种电泳模式中均存在,但在CE中由于采用了细内径的毛细管,毛细管的表面积比较大,且使用高电场,因此电渗显得特别重要。电渗的大小用电渗速度或电渗迁移率表示:在毛细管中电渗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平流型的。电渗速度的径向分布如图:0 5 10 15 20 0.8 0.6 0.40.20X(nm)veo(X):离管壁距离为X(nm)时的电渗流 电渗的另一个特点可以使几乎所有的组分不管电荷大小,以同样的方向移动。组分在毛细管中流出时间 取决于电渗速度和组分迁移速度的矢量和。一般情况下,电渗方向从阳极到阴极,且电渗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所以阴离
4、子也在阴极流出。因此,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能够同时分析。图中:阳离子移动速度=电渗流速度+阳离子电泳速率 中性分子移动速度=电渗流速度 阴离子移动速度=电渗流速度阴离子电泳速率所以:移动速率 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 但对于小离子(钠、钾、氯)分析,组分电泳速率一般大于电渗速率。另外,毛细管壁电荷的改性会使电渗发生变化,在这些情况下,阳离子和阴离子可能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电渗是溶液整体的流动,它不能改变分离的选择性。电渗的控制 方法结果说明电场强度正比于电渗.电场强度降低分离效率和分辨率的降低.电场强度增加,焦耳热增加缓冲溶液pH值pH降低,电渗降低pH降低,电渗增加.改变电渗最方便有用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细管 电泳 基本原理 构造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