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不良事情医院-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疗器械不良事情医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情医院-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2012年年主要内容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上市后医疗器械存在安全性风险风险来源及有效的风险发现、控制措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定义及上报原则介绍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最新法律法规介绍2011年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介绍2011年国外医疗器械警戒及召回通告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范例医疗器械定义医疗器械定义 什么是医疗器械?什么是医疗器械?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
2、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1999年12月1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 年份年份20002001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亿元)(亿元)145173207247295353434 535 659 812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在2000年年至至2009年年10年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
3、翻年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翻了近了近6倍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2000-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1997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为5160家左右,2008年,该数字已经增加到13141家,年均增长12.5%;2008年,全国持有医疗器械经营
4、企业许可证企业157364家。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并将在3至6年内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迅猛发展迅猛发展北京某三甲大医院2005年底对该院近1000台急救设备进行了拉网式的标准性能测试,合格率约为70,包括心脏除颤器在内的8台设备完全不能使用。美国医疗产业促进会披露,在该国每年发生的800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有1/3属于设备应用问题,被强制召回的44设备存在设计缺陷。背背 景景-医疗器械安全问题凸显医疗器械安全问题凸显血透装置警示起搏器召回持续增加中.事件基本情况:事件基本情况:某年某年1 1月某医院购进
5、某品牌一次性口罩月某医院购进某品牌一次性口罩4040包,共计使用包,共计使用1919包。自使用包。自使用该批次口罩起,先后有该批次口罩起,先后有3 3名口腔科医生发生口周皮疹、红肿等反应,但名口腔科医生发生口周皮疹、红肿等反应,但未予注意。未予注意。2 2月份春节放假期间,月份春节放假期间,3 3名医生停用一段时间该批次口罩后,自行痊名医生停用一段时间该批次口罩后,自行痊愈。因此医院考虑此次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口罩有关,向北京中心上愈。因此医院考虑此次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口罩有关,向北京中心上报报3 3例使用一次性口罩引起的不良事件报告。例使用一次性口罩引起的不良事件报告。一次性口罩典型不良事
6、件案例事件发生原因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最终发现造成口周皮疹、红肿的原因是因为一次通过调查分析,最终发现造成口周皮疹、红肿的原因是因为一次性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对口周皮肤产生刺激。性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对口周皮肤产生刺激。如果一次性口罩产品灭菌所用环氧乙烷残留超过规定标准,对眼如果一次性口罩产品灭菌所用环氧乙烷残留超过规定标准,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造成角膜和呼吸道粘膜损害;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造成角膜和呼吸道粘膜损害;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后可引起局部烧伤、红肿、起疱;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直接接触后可引起局部烧伤、红肿、起疱;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症候
7、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该产品包装采用的是普通塑料袋,密闭程度较高,不利于环氧乙该产品包装采用的是普通塑料袋,密闭程度较高,不利于环氧乙烷的解析。烷的解析。3 3名使用者均为口腔科医生,佩戴口罩时间较长,其口周名使用者均为口腔科医生,佩戴口罩时间较长,其口周皮疹、红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排除与口罩中残留的环氧乙烷有关。皮疹、红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排除与口罩中残留的环氧乙烷有关。一次性口罩典型不良事件案例体外循环管道致肝损伤典型案例 某年某年4 4月月1818日,我中心收到广东省中心报送广州某医院日,我中心收到广东省中心报送广州某医院5 5份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可疑医疗器
8、械不良事件报告。份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体外循环管道5例病人均在全麻状态下采用人工心肺机进行心脏手术,术后肝功能出现异常,其中三名婴儿出现抽搐、神志改变、发热等现象。2例成人病人术后的A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变化幅度较小,在170IU/L范围之内,并在治疗后2周内恢复正常出院。体外循环管道致肝损伤典型案例体外循环管道 3例幼儿分别在术后第一、第二天发现肝功能异 常,第三、四天的ALT、AST 达到最高,其中最高达ALT3902IU/L、AST6088IU/L,均严重超过正常值(ALT40IU/L、AST40IU/L以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脑综合症表
9、现。通过物理降温,静滴甘利欣、肝安、输注血浆等治疗14-23天后,基本恢复正常出院。体外循环管道致肝损伤典型案例体外循环管道 初步判定为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时间、地点、不良事件表现类似)体外循环管道致肝损伤典型案例调查分析调查分析(一)排除用药原因排除了麻醉药物、术后抗感染药物(二)排除手术不当原因 术前检查5名患者表面抗体成阳性,均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采取全麻方式进行手术体外循环管道致肝损伤典型案例 确定为不良事件确定为不良事件 所有已批准上市的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的境内外生产所有已批准上市的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的境内外生产企业,必须立即组织开展对该产品生产质量体系的全面检查。企业,必须立即组织
10、开展对该产品生产质量体系的全面检查。继续加强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继续加强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要求企业进行产品再评价要求企业进行产品再评价 改进产品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生产工艺 体外循环管道致肝损伤典型案例控温毯可疑不良事件情况控温毯可疑不良事件情况 患者,男,因患者,男,因“肝炎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于某日上午于某日上午8 8时左右在全麻时左右在全麻下行下行“脾切除术加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入室室温入室室温2222,给予毛巾被保暖,麻醉后患者体温,给予毛巾被保暖,麻醉后患者体温3434。9 9时左右开启控温毯,按要求设置时左右开启控温毯,按要求设置4242,
11、开启后运行正常。,开启后运行正常。1 1小时小时5050分后,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出现控温毯操作面板所有指示灯全亮,分后,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出现控温毯操作面板所有指示灯全亮,温度显示忽高忽低的现象,立即关闭控温毯电源开关停止使用,此时患者体温温度显示忽高忽低的现象,立即关闭控温毯电源开关停止使用,此时患者体温已升至已升至3636,观察控温毯未发现异常情况,手术继续进行。,观察控温毯未发现异常情况,手术继续进行。下午手术结束返回下午手术结束返回ICUICU病房。病房。2020分钟后病人出现躁动,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分钟后病人出现躁动,医护人员发现患者背部及右肘皮肤红肿部分水泡,诊断为背部及右肘皮肤红肿
12、部分水泡,诊断为皮肤烫伤(皮肤烫伤(度),度),面积面积3 3。医嘱为。医嘱为局部换药加全身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经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烫伤引起疼局部换药加全身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经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烫伤引起疼痛瘙痒对患者康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痛瘙痒对患者康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控温毯造成皮肤烫伤典型案例控温毯可疑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控温毯可疑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1)患者皮肤烫伤()患者皮肤烫伤(度)系手术过程中控温毯受电刀干度)系手术过程中控温毯受电刀干扰后控温系统失控所致,不良事件原因与控温毯直接相关。扰后控温系统失控所致,不良事件原因与控温毯直接相关。控温毯缺乏抗电磁干扰能力。控温毯缺乏
13、抗电磁干扰能力。(2 2)控温毯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如传感器、温)控温毯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如传感器、温度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存在缺陷。度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存在缺陷。控温毯造成皮肤烫伤典型案例 通过上述背景及通过上述背景及3个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知个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知看出,看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无论从涉及器械品种还是从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无论从涉及器械品种还是从发生数量,至少与药品不良事件一样普遍甚至更高;生数量,至少与药品不良事件一样普遍甚至更高;据相关报道,美国据相关报道,美国1 1年内有年内有4545万万人因为受到与医疗人因为受到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伤害而看急诊,其中
14、近器械有关的伤害而看急诊,其中近6 6万万人因此死亡或者人因此死亡或者导致住院。导致住院。美国平均每年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为美国平均每年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为2020万份(据万份(据美国研究表明,这一数量还不足实际发生情况的美国研究表明,这一数量还不足实际发生情况的1%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监测定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获准上市获准上市的的质量合格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质量事故质量事故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通过对医
15、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不良事件可疑不良事件进行进行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最终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最终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控制制,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鉴鉴于于医医疗疗器器械械的的风风险险存存在在于于产产品品的的整整个个生生命命周周期期,为为全全面面促促进进和和保保障障公公众众用用械械的的安安全全有有效效,必必须须将将风风险险的的监监控控和和管管理理贯贯穿穿于于产产品品上上市市前前和和上上市市后后的的全全过过程程。因因而而,实实施施医医疗疗器器械
16、械不不良良事事件件监监测测和和再再评评价价,是是产产品品上上市市后后监监管管的的重重要要环环节节和和内容之一,是医疗器械上市前审批的重要补充。内容之一,是医疗器械上市前审批的重要补充。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医疗器械上市后的安全性?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医疗器械上市后的安全性?医疗器械的风险来源于何处?医疗器械的风险来源于何处?如何看待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性风险可接受风险可接受对批准上市产品的使用风险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在现有认知水平下,相对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产品-基于现有认知水平,风险小于获益风风 险险医疗器械风险的来源产品固有风险产品固有风险设计因素设计因素材料因素材料因素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器械性能器械性能
17、功能功能故障或损坏故障或损坏标签标签 产品使用说产品使用说明书错误或缺陷明书错误或缺陷上市前研究的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局限性物理化学评价物理化学评价生物学评价生物学评价临床评价临床评价1.1.1.1.时间短时间短时间短时间短 例数少例数少例数少例数少2.2.2.2.对象窄对象窄对象窄对象窄 针对性强针对性强针对性强针对性强3.3.3.3.与临床脱节与临床脱节与临床脱节与临床脱节风风 险险34上市前上市前上市前上市前研究临研究临研究临研究临床评价床评价床评价床评价局限性局限性局限性局限性AABBC CDDE E试验病例少试验病例少研究时间短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年龄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范围窄用械条件控制
18、较严用械条件控制较严研究目的单纯研究目的单纯应用定位不准确应用定位不准确设计与应用容易脱节设计与应用容易脱节长期效应不可知长期效应不可知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期最低要求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期最低要求最短试用期最短试用期最少病例数最少病例数参与试用的产参与试用的产品数量品数量有源植入人体的器械有源植入人体的器械2年年10201020无源植入人体的器械无源植入人体的器械2年年10201020放射性诊断器械放射性诊断器械半年半年1002避孕器械避孕器械1年年10001000放射性治疗器械放射性治疗器械1年年1002其他器械其他器械3月月501002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20002000年,年,医疗器械监督
19、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国务院令第276276号)号)20042004年,年,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局令第1616号)号)20042004年,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局令第(局令局令第5 5号)号)20042004年,年,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示管理规定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示管理规定(局令第(局令第1010号)号)20042004年,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局令第(局令第1515号)号)20082008年,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
20、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国食药监械(国食药监械20087662008766号)号)20092009年,年,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1年,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召回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召回管理办法2011年年6月月9日日北京市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2011年6月9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适
21、用于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法规要求第二章 第九条 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责任单位,承担所使用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定期收集政府部门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法规与安全性信息,结合本单位医疗器械使用情况,为本机构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二)建立由本机构负责人签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制度应至少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器械 不良 事情 医院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