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句的发展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比较句的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句的发展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较句的发展刘洋201105121085比较句的研究现状古汉语比较句研究近代比较句的历时考察现代比较句的研究比较句历时演变的认识比较句的研究现状 从研究对象的时间看从研究对象的时间看,语言学分为历时语言学和,语言学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是语言学的两种研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是语言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究方法。历时语言学又称历史语言学,它是就语言从一个历时语言学又称历史语言学,它是就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的发展过程进行纵时代到另一个的发展过程进行纵向向的历史的研究,如:的历史的研究,如:汉语史;也可以以语言系统中的某一个构成要素为对汉语史;也可以以语言系统中的某一个构成
2、要素为对象进行研究,如汉语语法史等。象进行研究,如汉语语法史等。共时语言学又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它是截取语言的某一时代的横断面,称描写语言学,它是截取语言的某一时代的横断面,加以描写和研究,客观反映言语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加以描写和研究,客观反映言语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如:对论语的语言进行比较句的共时研究。如:对论语的语言进行比较句的共时研究。汉语比较句本体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汉语比较句本体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大部分。以往的研究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基本限大部分。以往的研究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基本限于从共时角度对特定句式加以讨论,并且相对零散,于从共时角度对特定句式加以
3、讨论,并且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而从历时的角度对比较句作全面考察的缺乏系统性,而从历时的角度对比较句作全面考察的成果则相对少见。成果则相对少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看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看,可分为比较范畴研究、,可分为比较范畴研究、比较句式研究、比较句的类型学研究等方向。比较句式研究、比较句的类型学研究等方向。一、对于比较范畴研究一、对于比较范畴研究 以前都是倾向于把比较看作是语义范畴,认为是只要含以前都是倾向于把比较看作是语义范畴,认为是只要含有比较这一语法特征的就属于比较范畴,如吕叔湘有比较这一语法特征的就属于比较范畴,如吕叔湘(1942)(1942)认认为,比较关系可以分为为,比较关系可以分为“
4、类同、比拟、近似、高下、小及、类同、比拟、近似、高下、小及、胜过胜过、尤最、得是、倚变尤最、得是、倚变”等九种,范围较大,对象包含了等九种,范围较大,对象包含了很多相似的范畴。所以,在归纳的时候,会出现把范围扩大很多相似的范畴。所以,在归纳的时候,会出现把范围扩大或缩小的情况。或缩小的情况。二、比较句式研究二、比较句式研究即在划分比较范畴的时候,结合其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即在划分比较范畴的时候,结合其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不但包含对比的意义在里面,而且看其是否具备了比较句式不但包含对比的意义在里面,而且看其是否具备了比较句式的形式特征,如刘众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的形式特征,如刘众现代汉
5、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即持此观点。所以,究竟是依据意义还是形式来判断比较范即持此观点。所以,究竟是依据意义还是形式来判断比较范畴,进而确定比较的对象和范围,仍然是学界讨论的问题。畴,进而确定比较的对象和范围,仍然是学界讨论的问题。三、三、比较句的定义和类型比较句的定义和类型研究研究 定义定义 最旱对比较句定义的是马氏文通最旱对比较句定义的是马氏文通书中书中“静字静字”一章一章:“凡色相之丽于体也,凡色相之丽于体也,至不齐也。同一静字,以所肖者浅深不能至不齐也。同一静字,以所肖者浅深不能一律,而律不一,所谓比也一律,而律不一,所谓比也”;对比较句;对比较句分类,分类,“象静为比有三象静为比有三
6、:曰曰平比平比,曰曰差比差比,曰曰极比极比”。由此确定了比较。由此确定了比较句的基本类别,后为广泛采用。句的基本类别,后为广泛采用。目前学界对于比较句的定义还没有统目前学界对于比较句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相比之下,我们基本认同许国一的认识。相比之下,我们基本认同许国萍的观点。许国萍对比较句作了如下定义萍的观点。许国萍对比较句作了如下定义:“如果一个结构可以在某个谓词量级上如果一个结构可以在某个谓词量级上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分级的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分级的(相同或相同或不相同不相同)的位置,具有这种语义功能的结的位置,具有这种语义功能的结构就是比较结构构就是比较结构”可见,在语义上能够体可
7、见,在语义上能够体现量级差别是比较句的立足点。现量级差别是比较句的立足点。此外,比较句在结构上还必须有特定此外,比较句在结构上还必须有特定的标记。一个完整的比较句应该由比较项、的标记。一个完整的比较句应该由比较项、比较词、比较点和比较结果共同构成。比较词、比较点和比较结果共同构成。类型类型 对于比较句的分类,迄今为止,对于比较句的分类,迄今为止,现举出下列现举出下列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1)1)马建忠马建忠(1898)(1898)将比较句分为平比句将比较句分为平比句(如如“如如”字句字句)、差比句、差比句(如如“于于”字句字句)和极比句和极比句(如如“最最”字句字句)。2)2)黎
8、锦熙黎锦熙(1924)(1924)将比较句分为约莫句将比较句分为约莫句(如如“好好像像”字句字句)、平比句、平比句(如如“一样一样”字句字句)、差比句、差比句(如如“更更”字句字句)、极比句、极比句(如如“最最”字句字句)、高度、高度句句(如如“很很”字句字句)和过甚句和过甚句(如如“太太”字句字句)。3)3)吕叔湘吕叔湘(1942)(1942)在中国文法要略中介绍比在中国文法要略中介绍比较句是表示事物之间异同或高下比较关系的句子,较句是表示事物之间异同或高下比较关系的句子,事物之间必须有相同部分和相异部分才能构成比事物之间必须有相同部分和相异部分才能构成比较关系,并将其分为九种,分别是较关系
9、,并将其分为九种,分别是“类同类同”、“比拟比拟”、“近似近似”、“高下高下”、“不及不及”、“胜胜过过”、“尤最尤最”、“得失得失”及及“倚变倚变”。略加分析,不难得出如下认识略加分析,不难得出如下认识:黎锦熙提出的约莫句、高度句和过甚句显然不能黎锦熙提出的约莫句、高度句和过甚句显然不能归为比较范畴。归为比较范畴。吕叔湘的得失句、倚变句、比拟和近似句也不宜吕叔湘的得失句、倚变句、比拟和近似句也不宜划入比较范畴,而均齐句、不及句和胜过句、尤划入比较范畴,而均齐句、不及句和胜过句、尤最句实际上分别等同于马建忠的平比句、差比句最句实际上分别等同于马建忠的平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和极比句。赵元任的等
10、同句、较胜句、较差句、最高句和反赵元任的等同句、较胜句、较差句、最高句和反最高也分别是马建忠的等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最高也分别是马建忠的等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只是称呼上的不同,划分也并无新意。就比较,只是称呼上的不同,划分也并无新意。就比较标记而言,除马建忠外,黎锦熙等学者都着眼于标记而言,除马建忠外,黎锦熙等学者都着眼于现代汉语,他们所提出的比较标记与马氏的有一现代汉语,他们所提出的比较标记与马氏的有一定区别,这自然在情理之中。定区别,这自然在情理之中。据此,在比较句的分类上,我们依然采用马建忠据此,在比较句的分类上,我们依然采用马建忠的划分方式。的划分方式。他他在现代语法著作中最早提到比
11、较句在现代语法著作中最早提到比较句,在马氏文通中比照印欧语中形容词的原级,比较在马氏文通中比照印欧语中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形式,认为汉语的比较范畴可分为三类:级,最高级形式,认为汉语的比较范畴可分为三类:平比、差比、极比。平比、差比、极比。(一一)关于平比句的研究关于平比句的研究 马建忠马建忠(1898)(1898)认为上古汉语的比较句由认为上古汉语的比较句由“如如”、“若若”、“犹犹”、“由由”来表示,但以上标记在近代来表示,但以上标记在近代己经不再用于表示平比。己经不再用于表示平比。(二二)关于差比句的研究关于差比句的研究 马建忠马建忠(1898)(1898)认为上古汉语用认为上古
12、汉语用“于于”、“乎乎”表表示差比,表示示差比,表示“两端相较有差两端相较有差”的功能,近代时期该的功能,近代时期该标记己基本退出差比范畴标记己基本退出差比范畴 (三三)关于极比句的研究关于极比句的研究 马建忠马建忠(1898)(1898)认为上古汉语的极比句用认为上古汉语的极比句用“最最”、“至至”、“极极”和和“甚甚”等表示,认为等表示,认为“最最”字是最字是最常用的极比方式,一般置于形容词或动词性成分前。常用的极比方式,一般置于形容词或动词性成分前。“平比者,凡象静字以比两端无轩平比者,凡象静字以比两端无轩轾而适相等者也轾而适相等者也”,“差比者,两端差比者,两端相较有差也相较有差也”,
13、“极比者,言将所以极比者,言将所以比之象推至于其极也比之象推至于其极也”。马氏还大量。马氏还大量举例说明形容词的文言文比较句的一举例说明形容词的文言文比较句的一些典型句以及句式中体现比较意义的些典型句以及句式中体现比较意义的比较词语。马氏这一分类具有开创意比较词语。马氏这一分类具有开创意义,对后来比较句的研究者影响很大,义,对后来比较句的研究者影响很大,伺候的研究者基本都是沿着这一思路伺候的研究者基本都是沿着这一思路对汉语比较范畴进行分类病加以细化对汉语比较范畴进行分类病加以细化或修正,现将马建忠的分类系统简要或修正,现将马建忠的分类系统简要表示如下:表示如下:类别类别比较词语比较词语例句例句
14、平比平比如,若,如,若,犹,尤等犹,尤等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若水,淡若水,笑人之交笑人之交甘若醴。甘若醴。差比差比于,於,于,於,乎,有乎,有季氏富于季氏富于周公。周公。极比极比最,至,最,至,极,甚,极,甚,尤,益等尤,益等吴起与士吴起与士卒最下者卒最下者同衣食。同衣食。古汉语比较句研究 关于比较句的定义,各家的具体描关于比较句的定义,各家的具体描述不一,但都是从语义角度对其加以界述不一,但都是从语义角度对其加以界定。语法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定。语法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对古汉语比较句的定义也应该从原则,对古汉语比较句的定义也应该从这两方而着眼这两方而着眼:从意义上,表示比较至
15、从意义上,表示比较至少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少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从从形式上,一般包括两个或三个方面形式上,一般包括两个或三个方面,表表比较关系的词比较关系的词(动词、介词等动词、介词等),),比较的比较的内容内容(多为形容词多为形容词)。存在的问题 纵观自马氏文通以来百余年的古汉语语法研究,古纵观自马氏文通以来百余年的古汉语语法研究,古汉语比较句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汉语比较句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一,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多以句法平而为主,和其一,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多
16、以句法平而为主,和语用平而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行立体研究的论文并不多见语用平而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行立体研究的论文并不多见;其二,研究对象的范围非常狭窄,句法平而的研究多侧其二,研究对象的范围非常狭窄,句法平而的研究多侧重类型,在类型上又以有特殊语法标志的比较句为代表,如重类型,在类型上又以有特殊语法标志的比较句为代表,如“比比”字句、字句、“于必于必)”字句等,对比较句的溯源问题也集字句等,对比较句的溯源问题也集中在中在“比比”字句,其他类型的比较句较少涉及字句,其他类型的比较句较少涉及;其三,研究力度不够,占汉语比较句的研究多以描写为其三,研究力度不够,占汉语比较句的研究多以描写为主,对某一特
17、殊类型或某一特定方而进行举例分析概括,如主,对某一特殊类型或某一特定方而进行举例分析概括,如李靖之上占汉语比较句的三种类型李靖之上占汉语比较句的三种类型),说明性解释性的文,说明性解释性的文章不多,特别是探求占汉语比较句发展演变的研究略显薄弱,章不多,特别是探求占汉语比较句发展演变的研究略显薄弱,只见只见几几篇论文。总之,篇论文。总之,古古汉语比较句自成系统,其结构和功汉语比较句自成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等与现代汉语有较人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能等与现代汉语有较人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近代比较句的历时考察 比较句是重要的句类之一,通常由比较项、比较词、比较句是重要的句类之一,通
18、常由比较项、比较词、比较点和比较结果等要素构成。比较点和比较结果等要素构成。以比较句的形式标记为基准,从历时角度对近代的以比较句的形式标记为基准,从历时角度对近代的比较句进行考察,比较句进行考察,总结总结出近代比较句的如下特点出近代比较句的如下特点:(1)(1)句式的多样性。平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都存在句式的多样性。平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都存在不止一种具体句式,这些句式并存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止一种具体句式,这些句式并存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多样性;(2);(2)句式应用的不平衡性。句式的多样性给具体句式应用的不平衡性。句式的多样性给具体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造成了应用上的不平的应用
19、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造成了应用上的不平衡性衡性;(3);(3)比较功能的互补性。有的句式主要表现肯定比比较功能的互补性。有的句式主要表现肯定比较功能,有的句式则主要表现否定比较功能较功能,有的句式则主要表现否定比较功能;(4);(4)句法功句法功能的多元性。平比句和差比句中的不少句式在功能上并能的多元性。平比句和差比句中的不少句式在功能上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具备比较和比拟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具备比较和比拟的功能。总之,近代比较句不仅经历了句式上的演变,同时总之,近代比较句不仅经历了句式上的演变,同时也伴有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的变化。上述变化是一个渐也伴有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的变化。上
20、述变化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进性的过程。近代汉语历史语法中比较的分类(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横向分类横向分类绝对的比较:比较的对象在句子中不断出现绝对的比较:比较的对象在句子中不断出现相对的比较:比较的对象在句中出现的相对的比较:比较的对象在句中出现的纵向分类纵向分类平比平比印欧语中的所用的原级,表示印欧语中的所用的原级,表示A A和和B B在某方面相同在某方面相同或者相近的比较句。或者相近的比较句。以比较标记为基准,平比句可分为以比较标记为基准,平比句可分为“相似相似”句、句、“一同一同”句、句、“相同相同”句、句、“一般一般”句、句、“一样一样”句、句、“不同不同”句、句、“不比不比”句
21、和句和“不似不似”句。句。这些句子来源不同,产生时间不同,演化路径不这些句子来源不同,产生时间不同,演化路径不同,句式特点也有不同。同,句式特点也有不同。差比差比 印欧语中所印欧语中所用的比较级,用的比较级,A A和和B B在某方面相比存在某方面相比存在着差别的比较在着差别的比较句。句。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比比”字句、字句、“胜如胜如(强似强似)”句、句、“不如不如”句、句、“争争(怎怎)如如”句、句、“不不(未未)若若”句句以及以及“不及不及”句。句。极比极比 印欧语中所用的最高级(唯一绝印欧语中所用的最高级(唯一绝对而且明确的比较)对于是否把极比对而且明确的比较)对于是否把极比归入比较范畴,
22、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归入比较范畴,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马建忠、吕叔湘等认为极比是看法。马建忠、吕叔湘等认为极比是比较的一种,刘月华、赵金铭等则持比较的一种,刘月华、赵金铭等则持有异议。因此,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有异议。因此,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极比句关注不够。虽然极比句在句法极比句关注不够。虽然极比句在句法形式上与平比句和差比句区别明显,形式上与平比句和差比句区别明显,但其语用功能无疑是表示比较的,因但其语用功能无疑是表示比较的,因此主张把极比归入比较范畴。相对于此主张把极比归入比较范畴。相对于平比句和差比句而言,极比句在表达平比句和差比句而言,极比句在表达上具有更为明显的主观倾向性。它往上具有
23、更为明显的主观倾向性。它往往反映叙述者的主观认识和态度,个往反映叙述者的主观认识和态度,个人感情色彩比较突出,所谓的比较结人感情色彩比较突出,所谓的比较结果自然不见得有多大的客观依据。果自然不见得有多大的客观依据。包括包括“最最”字句、字句、“无比无比(如如)”句和句和“比比都都”句。句。平比A像B一样.多用同动词来表示类似。在古代汉语中例如:多用同动词来表示类似。在古代汉语中例如:君子之交淡若水,笑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笑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山木)山木)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项羽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项羽 本纪)本纪)在表达类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发展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