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23).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2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23).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帧中继帧中继 帧中继FR(Frame Relay)从X.25分组通信技术演变而来的。帧中继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差错恢复、防止拥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将分组通信的三层协议简化为两层,并以链路层的帧为基础实现多条逻辑链路的统计复用和转换,所以称为“帧中继”。概述 帧中继原理:当帧中继交换机收到一个帧的头部时,只要一查出帧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u一个帧的处理时间比X.25网约减少一个数量级,吞吐量要比X.25网络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u向用户提供的发送速率可由低速到高速(64kbps-2.048Mbps);u帧长度可变,非常适合大容量突发型数据业务,是远程局域网间互连的一种理想
2、选择。优点:u 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u 所使用的连接是逻辑连接,可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u 处理效率很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小,帧中继用户的接入速率范围为64 Kbps2.048 Mbps,甚至可达到34 Mbps;u 适合于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适合传送突发业务(如压缩视频业务、WWW业务等)。特点:概述 帧中继原理:当帧中继交换机收到一个帧的头部时,只要一查出帧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帧中继协议分层 帧中继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完成,大大简化了结点机之间的协议;同时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帧中继的帧格式帧中继协
3、议分层 帧中继用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Data Link Connect Identifier)来标识单个物理通道中多路复用的物理连接,即指向所用的虚电路。用户采用永久虚电路(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接入帧中继网时,电信部门根据用户需要,事先为两端用户分配一对DLCI,设置一条固定双向信道,不需要进行呼叫建立,如同专用点对点电路一样。采用交换虚电路(SVC,Switch Virtual Circuit)时,主叫DTE首先发起呼叫,由帧中继交换设备按连接请求呼叫被叫DTE,一旦叫通后,便建立一条临时性的虚电路,即动态为双方分配一对DLCI,并一直保持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23 计算机网络 发展 历史 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