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docx
《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三、教学用具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四、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
2、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
3、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斜斜踩着想象推想)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4、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以上是指导复述。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5、 :1、 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
6、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3、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4、 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
7、成诵。5、 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6、 交流收集到的对子。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二、 完成“阅读” 1、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2、 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3、 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4、 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5、 全班反馈:(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
8、示课件:四季的美)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
9、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三、作业 :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揭
10、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
1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2、
1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把同类商品合到一块儿,分成几个小商店)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
13、,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还价。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五、总结评价,归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哪一位同学演得更好?(生不评
14、师评,若有分歧可让学生举手表决。)2、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3、小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购物讲价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5、熟记12条成语。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
15、,当众自我介绍。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2、指导书写。(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2、指导。(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4、反
16、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三、教学第三题1、学生读练习要求。2、指导。(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3、独立作业 :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4、反馈交流。5、课堂作业 :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2、指导。(1)默读题目。(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在书上填写。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 的完成情
17、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二、教学第五题1、指名读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2)指名读、齐读。(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4、反馈交流。三、教学第六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指导。(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教师范读。(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4、反馈交流。第三课时一
18、、教学第七题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4、反馈交流。(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2)教师小结。教学设计方案 篇4、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对人生作的比喻,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发挥联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说的理。、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19、的信念和志向。、重点:理解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达深刻道理的写法。、难点:结合文中一些关键句子理解课文。一课时。一、导入我国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树。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生。二、课前热身、,读准下列加粗字。瞭望(lio) 瞻望(zhn) 攫取(ju)鲑鱼(gu) 停滞(zh) 馈赠(ku)、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臆测:主观的推测。攫取:掠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0、、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大多数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过去的?为什么“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句
21、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的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明确:人一出生就开始攀登人生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体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越往上登,困难越大,要靠体力、智力,到一定时期还会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不再值得留恋。所以攀登高塔时,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过。大多数人每增长一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实用 教学 设计方案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