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下面我们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理解。概述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j)、牛、斗、女、虚、危、室
2、、壁、奎、娄、胃、昴(mo)、毕、觜(z)、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古诗与星宿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写景之句,以星衬月。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咏物之句,以星衬物。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
3、夕笑牵牛。”“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九州:冀州、青州、兖(y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禹贡九州图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河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
4、(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明确: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明确: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
5、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古人纪年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十天干:甲、乙、
6、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辰年1911年 辛亥年2010年 庚寅年2011年2012年辛卯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关于中国古代纪年古人纪月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
7、仲”“季”以示区分。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古人纪时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纪时、地
8、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现代时间 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9、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关于古诗文与节日传统节日元日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二月十五日,百花生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花朝上元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0、“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寒食清明前一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寒食韩翃(ho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五月初五,又称“端阳”、“端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
11、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端午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七夕中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
12、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腊日 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
13、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氏 氏是家族的标记。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如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同样的,出于王室的,便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职官为氏,如司马氏、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赵氏。不过,最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
14、,如秦将百里术,字西乞,其孙以西乞为氏。齐文公子字子高,其孙以高为氏。氏和宗法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古人要分立家支,往往就要命氏。必须说明,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姓只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的,如果一个人本来有姓,后来沦落成为卑贱的奴隶之流,姓也就失掉了。至于氏,得自世功官邑,身份低的人自然也无从具有。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关系:如王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化 常识 公开 讲课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