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六章第七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课件.ppt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第七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第六章第七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的护理1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患者女性,患者女性,4848岁。因大面积烧伤岁。因大面积烧伤2 2周,伴发感染性休克,周,伴发感染性休克,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发现其皮肤上有瘀点、瘀斑。该患者神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发现其皮肤上有瘀点、瘀斑。该患者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志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70/50mmHg70/50mmHg、无尿。、无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40 x1040 x109 9/L/L,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0g/L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3P实验
2、阳性。实验阳性。问题问题:(1 1)该患者皮肤上出现有瘀点、瘀斑的原因是什么?)该患者皮肤上出现有瘀点、瘀斑的原因是什么?(2 2)为了控制病情,应采取哪些主要的护理措施?)为了控制病情,应采取哪些主要的护理措施?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多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是临床急重症之一。DICDIC概念概念一、
3、概一、概 述述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激活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造成DIC一、概一、概 述述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二)血管内皮受损原因:内毒素、病毒、缺氧、炎性反应等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1.红细胞损伤原因:血型不符输血、免疫性溶血机制:RBC破坏释放ADP和磷脂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白细胞损伤原因:内毒素、白血病机制:释放因子和凝血活酶样物质,启动外凝系统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四)其它促凝物质入血胰蛋白酶、蛇毒
4、、羊水、细菌、病毒进入血液,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酶,促进DIC发生、发展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DIC发生、发展!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发病机制小结发病机制小结病因病因组织破坏组织因子入血激活凝血系统内皮受损激活四个系统RBC,WBC,Plt受损血液凝固性其他促凝物质入血,激活凝血系统DIC始动环节:因子III的进入DIC中心(主导)环节:IIIIa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DICDIC的分期的分期1.高凝期凝血系统激活,a,血液高凝2.消耗性低凝期凝血物质减少,纤溶系统激活,血液凝固性,出血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纤溶酶 ,FDP;血液凝固性 ,出血加重一、概一、概
5、述述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各型各型DIC的特征的特征急性型:常在数小时到一、二天内发生,临床表现以休克和出血为主,病情迅速恶化,分期不明显。多见于严重感染、急性溶血、严重创伤、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等。慢性型: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或更长,临床表现不明显,出血轻微、休克少见,常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多见于恶性肿瘤、胶原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亚急性型:常在数日至几周内逐渐发病。多见于癌症扩散、死胎滞留等,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各型各型DIC的特征的特征失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占优势,数量减少;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多见于急性型DIC。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护理 第六 第七 弥散 血管 凝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