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试验演示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急性毒性试验演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毒性试验演示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5/25 1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第1讲 急性毒性试验 1.Acute toxicity test 2023/5/25 2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一、基本概念n 急性毒性:指24h内单次或多次大剂量给予某药物所出现的有害作用,亦即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n 急性毒性试验:以观察急性毒性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以阐明药物的剂量-毒效关系为出发点,为全面毒性试验打下基础。2023/5/25 3n 内容p 定性毒性反应出现和消失时间、可能的靶器官和死亡原因等;p 定量致死量、最大给药量、半数致死量等。n 目的和意义p 测定LD50及相关参数,初步估计毒性大小;p 观察急性中毒症状,推
2、测毒性靶器官;p 为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p 为早期判断研发价值提供资料。二、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目的和意义2023/5/25 4三、LD50的测定及统计学原理o LD50的概念 1)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2)是某药物预期引起50%死亡的统计学剂量。是一个有置信限估计的中介值,是反映药物毒效应的上限指标,是药物急性毒性分级依据。2023/5/25 5o LD50 值的作用及意义n LD50 是药物的特征性参数之一,用来判断毒性程度。n 有助于计算毒性参数。急性毒作用带(Zac);治疗指数 TI(LD50/ED50);安全指数 SI(LD5/ED5);可
3、靠安全系数 CSF(LD1/ED99)。Zac=LD50Limac以LD50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阈剂量,Limac)的比值来表示(是药物毒性上限指标与下限指标的比值)。(1)急性毒作用带(Zac)Zac大小反应了急性毒性阈剂量与 LD50的距离,越大,说明药物引起死亡的危险性越小;越小,则引起死亡的危险性越大。TI=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TI是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值。(2)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TI 值越大,越安全,一般认为 TI 大于3 的药物才可能具有实用意义。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其 TI 值大多大于10。SI=LD5ED9
4、5SI 是指基本无害量与基本有效量之比值。(3)安全指数(Safety index,SI)SI 值可以说明药物的临床安全性,但该值往往难以精确计算出来,测定误差很大。2023/5/25 9CSF=LD1ED99CSF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4)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 safety factor,CSF)CSF 值可以说明药物的临床安全性,CSF越大,越安全。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体重-1)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体重-1)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gkg体重-1 g60kg体重-1剧毒 1 10 5 0.05 0.1高
5、毒 1 10 5 0.05 3中等毒 50 100 44 0.5 30低毒 500 1000 350 5 250微毒 5000 10000 2180 15 1000表 表1-1 1-1 化学异物急性毒性分级(化学异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WHO)小鼠LD50(mg/kg体重)口服 皮下注射 静脉或腹腔注射毒药 30 20 10剧药 300 200 100普通药 300 200 100表 表1-2 1-2 毒药、剧药按 毒药、剧药按LD LD50 50值的划分 值的划分药物急性毒性分级2023/5/25 11o LD50 绝非判断药物急性毒性的惟一指标o 仅是一个统计学术语o 是许多反映药物急性
6、毒性的参数之一。急性毒性作用具有比 LD50更为深刻的内涵,剂量-效应(死亡)曲线的斜率比 LD50 更有价值甚至更为关键。LD50 及相关参数的缺陷2023/5/25 12n 动物消耗量大,获得的信息有限;n 影响LD50值的因素较多,比如动物的种类、品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n 从安全性评价角度来讲,需要的不是精确的LD50值,而是更多的毒性信息。LD50 测定的明显不足2023/5/25 13四、非致死性毒性反应及其转归 非致死性(毒性)反应:试验中有些动物幸免于致死,但存在不可逆的损伤。非致死性有害反应与致死性反应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都是用药过程中不希望出现的。非致死性毒性反应的转
7、归是否可逆反应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毒性作用涉及的器官与系统 药物的内在毒性 用药时间的长短 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药物在体内的量 动物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如在动物中观察到不可逆反应,则应注意外推至人时是否存在。2023/5/25 15第二节 试验设计及方法一、基本要求n 两种动物p 小动物 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p 大动物 单次给药的近似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n 两种给药途径 其中一种必须与临床用药途径相同n 试验周期 7-14天n LD50计算方法 Bliss法n 必要时可增加一个溶媒对照组n 实验条件及方法必须规范化表 表1-3 1-3 各国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各国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F
8、DA日本 美国 英国 前西德 欧盟 俄罗斯WHO瑞士动物种类3-4 2 3 2 2 2 2 3 2给药途径 1 3 3 2 2 2 2 3 22023/5/25 17二、实验动物 n 动物选择的原则: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价格较低,易于获得的动物。2023/5/25 18二、实验动物 n 在基础性研究工作中按科研课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在法规性毒理学评价工作中,必须按照其规范要求进行。n 无论使用何种动物都必须注明动物的来源、品系、年龄、体重、性别、饲养条件以及动物生产合格证书。如系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也应在报告中注
9、明。2023/5/25 19二、实验动物 n 种类n 小鼠、大鼠、犬、猴、家兔(经口给药不用)n 下列情况考虑选用非啮齿类动物p 大鼠、小鼠LD50差别明显;p 药物药动学在啮齿类与非啮齿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为了得到明确的毒效表现,初步了解药物的特性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选用其他敏感动物。2023/5/25 20二、实验动物 n 健康状况:健康动物n 体重与年龄同一批实验中,动物的年龄、体重应尽可能一致;原则上选用年轻成年动物,啮齿类动物的年龄一般为7 9 周龄,非啮齿类动物起始为 6 8 月龄;同一批试验中,动物的初始体重变异要求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同一组最大组与最小组差异不
10、得超过20%、组间变异不应超过10%)表 表1-4 1-4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活年限及体重选择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活年限及体重选择动物 生活年 成年体重选择范围(g)种类限(年)时间(月)体重(g)急性实验 长期性实验小鼠1.52 2 15 1825 1518大鼠22.5 3 150 150240 50100豚鼠68 2 250 200250 150200家兔49 34 150015002000 12001500狗1020 34-800015000 400060002023/5/25 22二、实验动物 n 性别急性毒性试验中应考虑雌雄动物数目相等;但在试验中如发现某性别动物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另一性别
11、时,则最好对该性别的 LD50 另外计算,或考虑选用敏感性别的动物重新进行急性毒性试验。2023/5/25 23二、实验动物 n 动物分组方法动物应随机分配至各剂量组;随机分组可使动物形成一个均匀的整体,并可减少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误差;体重或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的动物应在随机分组前剔除。随机分组 按体重分区组:18g、1820g、20 22g、2224g、2426g、26g.再将这7组分入各组中。2023/5/25 24二、实验动物 n 动物给药前禁食处理p 经口途径染毒,在试验前应作禁食处理。大鼠主要在夜间进食,要求染毒前应隔夜禁食。小鼠由于其消化吸收和代谢速度较快,可隔夜禁食也可禁食4小时以
12、上。大动物常前一天正常给食,染毒前不喂食即可。p 禁食期间均正常给水。p 染毒2小时后提供饲料。p 经口多次染毒,可不禁食。2023/5/25 25三、剂量水平的选择n 剂量水平的选择以测定LD50及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为目的(10%-50%-90%);n 4上以上剂量,至少有3个落在10%-90%之间;n 做预试验来摸索剂量n 通过文献检索,为已知化学类别的药物确定预期毒性中值;n 对全新结构的药物或中草药复方,可先通过小批量动物摸索,找出Dmin和Dmax。2023/5/25 26 已知结构的药物确定预期毒性中值 对于己了解化学结构的药物,在确定其所属化学类别及其所含的特殊基团的基础上,查
13、阅有关文献,找出与药物结构近似或有共性基团的药物的毒性资料;其次最好能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最后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资料,选择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最为接近的己知药物的 LD50 作为药物的预期毒性中值。理论依据:构效关系2023/5/25 27 确定预期毒性中值(LD50)后,以此值为中间剂量,再以该中间剂量值为基准,按一定的组间距上下各推二个剂量,作为预试验的剂量分组。预试时,组间距可稍大些,i 值可取 0.6,相邻剂量比为 1:4。如果估计药物的致死剂量范围较窄,组间距可适当缩小,i 值取 0.2,相邻剂量比为 1:1.6。组间距i 值,剂量的对数值等差分布,剂量等比分布 已知结构的药物
14、确定预期毒性中值通过预试找出药物使 10%-90%实验动物死亡剂量的大致范围,再据此确定正式试验的具体分组方案,此时可按下式求算组间距(i 值)。或 i=log LD90-log LD10n-1 i=log LD100-log LD0n-1 已知结构的药物确定预期毒性中值2023/5/25 29 全新结构药物或中草药复方确定极值 先通过小批量动物的摸索,找出 0%及100%估计致死量(即Dmin 和 Dmax),再求出 i 值。(1)用 10 倍稀释的药物浓度系列,用少量动物(每组 2-3 只),找出大致死亡范围。剂量 死亡数/动物数 5mg/kg 0/2 50mg/kg 1/2 500mg/
15、kg 2/2 5000mg/kg 2/2上述结果提示,大致死亡范围为 50mg/kg-500mg/kg。(2)再用 1、2、4、8等 2 倍稀释的药物浓度每组 4 只动物实验,找出Dmin和Dmax。全新结构药物或中草药复方确定极值 当出现4/4死亡时,如其前一组为3/4死亡,则取4/4组的剂量为Dmax,如前一组为2/4或1/4死亡(如本例为2/4),考虑到4/4组的剂量在正式实验中可能的死亡率低于70%,为慎重起见,可将4/4组的剂量乘以2作为Dmax;当出现0/4 死亡时,如其后一组的死亡率为1/4,则取0/4组的剂量为 Dmin,如后一组死亡率大于1/4,考虑到0/4组的剂量在正式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毒性 试验 演示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