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文学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的文学理论.ppt(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孟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孟子的审美接受理论是在他和弟子咸丘蒙的孟子的审美接受理论是在他和弟子咸丘蒙的论诗中提出来的。孟子论诗中提出来的。孟子万章上记载了万章上记载了这次讨论的情况。这次讨论的情况。v“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言也,是周无遗民也。”“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2、v必须要明确两个概念:文、辞。文是指文采,即文必须要明确两个概念:文、辞。文是指文采,即文学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如比兴、象征、夸学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如比兴、象征、夸张、隐喻等。辞是指语言表达,它是融合了文的,张、隐喻等。辞是指语言表达,它是融合了文的,是沟通思想情感的工具。是沟通思想情感的工具。v“不以文害辞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不以辞害志”都是针对读诗者都是针对读诗者即文学接受者说的。他要求读诗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即文学接受者说的。他要求读诗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诗的本原意图,不应过分注重诗的语言、应着重把握诗的本原意图,不应过分注重诗的语言、文采。文采。“不以文害辞不以文
3、害辞”是要求读诗者不要过分注重是要求读诗者不要过分注重诗的文采,从而妨害了对诗的思想情感语言表达的诗的文采,从而妨害了对诗的思想情感语言表达的认识。认识。“不以辞害志不以辞害志”是要求读诗者不要被诗的表是要求读诗者不要被诗的表层的语言所蒙蔽,从而,妨碍了对诗的深层的思想层的语言所蒙蔽,从而,妨碍了对诗的深层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的认识。情感、理想抱负的认识。“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孟子所陈述的这一思想,是针对诗三百的阅读孟子所陈述的这一思想,是针对诗三百的阅读与接受的。这其中有一个假定,诗三百都是与接受的。这其中有一个假定,诗三百都是“言志言志”之作,都是无邪之思,其本身的
4、之作,都是无邪之思,其本身的“志志”纯正纯正而符合儒家规范。这种而符合儒家规范。这种“志志”,在孟子看来,是每,在孟子看来,是每一个读诗者都应该领会的。可是,在对诗三百一个读诗者都应该领会的。可是,在对诗三百的阅读和接受中,经常存在着种种误读现象,不能的阅读和接受中,经常存在着种种误读现象,不能准确意会、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深层意蕴(准确意会、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深层意蕴(“志志”),),如咸丘蒙之流。这是值得忧虑的。孟子对如咸丘蒙之流。这是值得忧虑的。孟子对“不以文不以文害辞害辞”、“不以辞害志不以辞害志”的强调,就是为了纠正读的强调,就是为了纠正读诗中所存在的不良习惯。诗中所存在的不良习惯。“以意
5、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诗人应处理好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诗人应处理好文采、语言与思想情感、理想抱负的表达关文采、语言与思想情感、理想抱负的表达关系。无论文采还是语言都会对文章写作意图系。无论文采还是语言都会对文章写作意图产生影响,文采和语言应该成为准确传达思产生影响,文采和语言应该成为准确传达思想情感、理想抱负的工具,不应成为人们理想情感、理想抱负的工具,不应成为人们理解诗的阻碍。可见,孟子读诗,着重考虑的解诗的阻碍。可见,孟子读诗,着重考虑的是诗人之志,而不是诗的文采和语言。是诗人之志,而不是诗的文采和语言。“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
6、人论世”v“以意逆志以意逆志”的主张,将阅读的真正目的和盘托出。的主张,将阅读的真正目的和盘托出。“意意”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采展现出来的意图。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采展现出来的意图。“逆逆”是追求、探索。是追求、探索。“志志”是是“诗人之志诗人之志”。“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就是说,从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就是说,从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去理解、探求诗人的志向。这种理解,应理想抱负去理解、探求诗人的志向。这种理解,应该符合孟子读诗的意图。然而,这种对该符合孟子读诗的意图。然而,这种对“意意”和和“志志”的理解,以今天的观念和方法去考察,可能会的理解,以今天的观念和方法去考察,可能会
7、出现一些麻烦。从孟子本原的思想出发考察,他对出现一些麻烦。从孟子本原的思想出发考察,他对“意意”的理解应该是的理解应该是“诗人之意诗人之意”。诗人写诗表达。诗人写诗表达的是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这样,的是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这样,“诗诗人之意人之意”应该是诗的本原。应该是诗的本原。“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从阅读、接受的历史与实践来看,文学作品创作出从阅读、接受的历史与实践来看,文学作品创作出来、发表以后,就不是作家个人的了,而成为公众来、发表以后,就不是作家个人的了,而成为公众的东西。公众有权力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阅读、理解。的东西。公众有权力按照自己的需求
8、去阅读、理解。大家都知道,对一部(篇)作品的理解,每一个阅大家都知道,对一部(篇)作品的理解,每一个阅读者所读出的味道可能会不一样。这一点,古人已读者所读出的味道可能会不一样。这一点,古人已经注意到了,古代有所谓经注意到了,古代有所谓“诗无达诂诗无达诂”之说,就是之说,就是强调,对同一诗的阅读,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理强调,对同一诗的阅读,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读者的理解是按照自己的需要,不一定按照作解。读者的理解是按照自己的需要,不一定按照作者的本原意图。这也是合理的。因此,这个者的本原意图。这也是合理的。因此,这个“意意”就不一定是就不一定是“诗人之意诗人之意”,同时也包括,同时也包括“
9、读诗者之读诗者之意意”。应该说,孟子对。应该说,孟子对“读诗者之意读诗者之意”的认识是不的认识是不够的。够的。“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孟子的孟子的“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观念的观念v万章下云:万章下云:“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世也。是尚友
10、也。”“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所谓所谓“知其人知其人”就是了解他们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了解他们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情感、思想、气质、审美兴趣,等等。经历、个性、情感、思想、气质、审美兴趣,等等。所谓所谓“论其世论其世”就是了解、考察那些著书、作诗的就是了解、考察那些著书、作诗的人所生活的时代,其中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人所生活的时代,其中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等。这就是等。这就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这是孟子所提出的关于文学阅读与接受的重要方法。这是孟子所提出的关于文学阅读与接受的重要方法。孟子所提出的这一方法,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文学孟子所提出的这一方法
11、,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文学阅读、接受的方法,它的科学性非常明显,长期以阅读、接受的方法,它的科学性非常明显,长期以来,指导着文学的阅读与批评,使我国的文学审美来,指导着文学的阅读与批评,使我国的文学审美接受和批评自始至终保持着社会和历史的观点。接受和批评自始至终保持着社会和历史的观点。“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和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联系联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就会深切地感到,就会深切地感到,“以意逆志以意逆志”重视的是诗人的本原。重视的是诗人的本原。“意意”和和“志志”都都是诗人的。然而,时代是发展的,文学的阅是诗人的。然而,时代是发展的,文学的阅读接受也会发生变化,逐渐向科学化、理想读接受也会发生变化,逐渐向科学化、理想化接近。像文学创作一样,文学阅读与接受化接近。像文学创作一样,文学阅读与接受本身也是一个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过程,只本身也是一个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过程,只要一个人的文学阅读和接受是合理化的,他要一个人的文学阅读和接受是合理化的,他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就是合理的。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就是合理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