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上学期学习教案.pptx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上学期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上学期学习教案.ppt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有机化学期末复习(fx)总结上学期总结上学期第一页,共75页。考试(kosh)题型选择题(15*1分)填空题(命名(mng mng)、完成反应式)(15*2分)合成题(4*5分)化合物结构推导(4*5分)推测反应机理(7分+8分)第1页/共75页第二页,共75页。复习注意(zh y)的问题l基本概念,基本理论l认真看教材和课件l复习(fx)和理解课后习题 成绩计算(j sun)平时 30 +卷面 70第2页/共75页第三页,共75页。内容内容(nirng)(nirng)1.1.命名命名 2.2.结构理论结构理论 3.3.基本反应及机理基本反应及机理(j l)(j l)4
2、.4.化合物转化及合成方法化合物转化及合成方法 5.5.鉴别鉴别 第3页/共75页第四页,共75页。1.1.命名命名(mng mng)(mng mng)l l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l l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名原则。其中:l l 烃类的命名是基础;烃类的命名是基础;l l 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ndin)(ndin);l l 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次序规则”。第4页/共75页
3、第五页,共75页。第5页/共75页第六页,共75页。第6页/共75页第七页,共75页。光学光学(gungxu)(gungxu)异构体的命名异构体的命名 l l光学光学(gungxu)(gungxu)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D、L L和和R R、S S,l l D D、L L 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局限性;有些化合物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应用 R R、S S 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
4、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l l光学光学(gungxu)(gungxu)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第7页/共75页第八页,共75页。l l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shuxin)(shuxin)要明确,在投影式中,横要明确,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线所连基团向前 ,竖线所连基团向后;,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再根据“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排列,手性碳原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右式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右式
5、中:中:l NH2COOHCH2CH3 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qy)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 。在上式中,从NH2 COOH CH2CH3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投影式所代表的化合物为R构型,命名为 R-2-氨基丁酸。第8页/共75页第九页,共75页。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mng mng)(mng mng)l l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情况:l l当卤素和硝基
6、当卤素和硝基(xio j)(xio j)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xio j)(xio j)作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l l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酮、羧酸为母体。l l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l l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l l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
7、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第9页/共75页第十页,共75页。习惯习惯(xgun)(xgun)命名法命名法l l要求掌握要求掌握(zhngw)“(zhngw)“正、异、新正、异、新”、“伯、仲、叔、伯、仲、叔、季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l l掌握掌握(zhngw)(zhngw)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正丙基
8、、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第10页/共75页第十一页,共75页。2.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jigu)(jigu)理论理论 l l 碳原子的杂化和共价键 l l要求掌握杂化的概念、碳原子的三种杂化形式(xngsh)sp、sp2、sp3 以及各种杂化形式(xngsh)的特点,能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碳原子的杂化形式(xngsh)。l l 掌握 键和 键的形成及它们的区别,共轭 键和芳香大 键的特性以及双键、三键是由什么键组成的。l l 掌握不同结构的碳正离子及自由基的稳定性。第11页/共75页第十二页,共75页。同分异构同分异构(tn fn y u)(tn fn y u)l
9、 l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现象(xinxing)(xinxing)是有机化合物的特性之一。是有机化合物的特性之一。l l分子式相同而分子中各原子的排列次序和方式不同的化分子式相同而分子中各原子的排列次序和方式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的类型可归纳如下: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的类型可归纳如下:l l 第12页/共75页第十三页,共75页。l l碳架异构:由于碳骨架(碳链)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碳架异构:由于碳骨架(碳链)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丁烷和异丁烷。丁烷和异丁烷。l l位置异构: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或环上的位置不同位置异构: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或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10、,例如,正丁醇与而产生的,例如,正丁醇与2-2-丁醇。丁醇。l l官能团异构:由于官能团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正丁醇官能团异构:由于官能团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正丁醇和乙醚。和乙醚。l l互变异构:由于不同官能团之间迅速互变而形成互变异构:由于不同官能团之间迅速互变而形成(xngchng)(xngchng)的可逆异构化现象,例如,的可逆异构化现象,例如,第13页/共75页第十四页,共75页。l l顺反异构:由于双键或环的存在使分子中某些原子顺反异构:由于双键或环的存在使分子中某些原子(yunz)(yunz)或基团在空间位置的不同或基团在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例如,顺而产生的,例如,顺-2-2
11、-丁烯和反丁烯和反-2-2-丁烯。丁烯。l l对映异构:由于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由于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yunz)(yunz)(连有四个不同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原子(yunz)(yunz)或基团)或基团),原子,原子(yunz)(yunz)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使两个分子之间具有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称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使两个分子之间具有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称为对映异构。例如:为对映异构。例如:第14页/共75页第十五页,共75页。l 构象异构:由于围绕 键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不同(b tn)的排列方式叫构象异构。例如:1-溴丙烷的全重叠构象和对位交叉构象第15页/共75
12、页第十六页,共75页。取代(qdi)基效应电子效应场效应空间(kngjin)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位阻效应(xioyng))(,)(-,p-)(-,-p)空间传递物理的相互作用电子效应(Electronic effect):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转移的结果。第16页/共75页第十七页,共75页。电子效应电子效应 l l电子效应电子效应(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Substituent Effects)Substituent Effects)包括诱导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大类。效应和共轭效应两大类。l l诱导效应:由于分子中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的一种极诱导效应:由
13、于分子中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的一种极化效应,沿化效应,沿 键由近而远传递,距离键由近而远传递,距离(jl)(jl)越远影响越小。越远影响越小。它包括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电子诱导效应。它包括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电子诱导效应。l l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中由于电子的离域而产生的效应,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中由于电子的离域而产生的效应,沿共轭体系以极性交替的方式传递,不随碳链的增长而减沿共轭体系以极性交替的方式传递,不随碳链的增长而减弱。它包括吸电子共轭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弱。它包括吸电子共轭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共轭效应的形式有的形式有-共轭(如共轭烯烃、苯环)和共轭(如共轭烯烃、苯环)和p-
14、p-共轭(如烯共轭(如烯丙基碳正离子)。丙基碳正离子)。第17页/共75页第十八页,共75页。l l要求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能用电子效要求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能用电子效应解释碳正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应解释碳正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l l解释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时所遵循的马氏规则解释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时所遵循的马氏规则(guz)(guz)、卤代烃和醇进行消除时所遵循的查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和醇进行消除时所遵循的查依采夫规则(guz)(guz)、不同、不同结构的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等。结构的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等。第18页/共75页第十九
15、页,共75页。一.诱导效应 结构特征 传递方式(fngsh)传递强度 相对强度 二.共轭体系1.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2.结构特征3.传递(chund)方式4.相对强度 三.超共轭效应(xioyng)-超共轭体系-p 超共轭体系第19页/共75页第二十页,共75页。一.诱导(yudo)效应(Inductive effect)传递方式(fngsh):、键传递强度:与距离相关。距离越大,强度越弱。诱导效应的相对(xingdu)强度:取决中心原子电负性(Electronegativeties)取代基第20页/共75页第二十一页,共75页。规则(guz):1.同周期(zhuq)的原子:2.同族(tn z)
16、的原子:F Cl Br I电负性:4.0 3.0 2.8 2.5 3.相同的原子:不饱和度越大,-I 效应越强4.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 I 强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I 强第21页/共75页第二十二页,共75页。二.共轭效应(xioyng)(Conjugation)1.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xioyng)-共轭C1C2C3C4第22页/共75页第二十三页,共75页。p-共轭C3C2C1CH3HH+H第23页/共75页第二十四页,共75页。共轭效应(xioyng):取代(qdi)基效应共轭体系传递(chund)特点: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变化,马上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电子云密度的改变共轭效应不受传
17、递距离的影响结构特征:单、重键交替共轭体系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第24页/共75页第二十五页,共75页。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bn hun)上的电子形成 p-共轭。结果(ji gu):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原子 带有部分的负电荷。传递(chund)方式:键相对强度:电子转移用弧形箭头表示Y为吸电子基团时吸电子共轭效应(-C),X为供电子基团时供电子共轭效应(+C).第25页/共75页第二十六页,共75页。共轭效应(xioyng)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与主量子数的大小。电负性越大,C越强。-共轭体系:同周期元素(yun s),随原子序数增大,C 增强: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
18、原子(yunz),C效应较强:第26页/共75页第二十七页,共75页。p-共轭体系:+C:电负性越大的电子(dinz),+C 效应越小同族(tn z)元素:+C:主量子数越大,原子(yunz)半径越大,p 轨道与双键中的轨道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C 越小。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第27页/共75页第二十八页,共75页。静态(jngti)时:(分子没有参加反应)I +C动态时:(分子(fnz)处于反应中+C I第28页/共75页第二十九页,共75页。三.超共轭效应(xioyng)(Hyperconjugation)当CH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C
19、H键的强度减弱,H原子(yunz)的活性增加。第29页/共75页第三十页,共75页。CH键上的电子发生离域,形成共轭。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C、H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在C3C2之间,使H原子容易作为(zuwi)质子离去这种共轭强度远远弱于-p-共轭。超共轭效应(xioyng)的作用:CCCHHHHHH第30页/共75页第三十一页,共75页。在叔碳正离子(lz)中CH键与空的p轨道具有9个超共轭效应的可能,其结果:正电荷分散在3个碳原子上。使正碳离子(lz)稳定性增加:第31页/共75页第三十二页,共75页。3.3.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jbn)(jbn)反应反应 l l加成反应:
20、根据反应历程不同分为亲电加成和自由基加成。加成反应:根据反应历程不同分为亲电加成和自由基加成。l l亲电加成亲电加成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所遵循时所遵循(zn xn)(zn xn)的马氏规则,即试剂中带正电核的部分加到含氢的马氏规则,即试剂中带正电核的部分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负性部分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负性部分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烯烃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次卤酸、水,炔烃加卤素、卤化氢、水烯烃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次卤酸、水,炔烃加卤素、卤化氢、水
21、以及共轭双烯的以及共轭双烯的1 1,2 2和和1 1,4 4加成都是亲电加成反应。加成都是亲电加成反应。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第32页/共75页第三十三页,共75页。l l自由基加成自由基加成由自由基引发由自由基引发(yn f)(yn f)而进行的加成反应。烯烃在过氧化而进行的加成反应。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进行的加成是自由基加成。不对称烯物存在下与溴化氢进行的加成是自由基加成。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烃与溴化氢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即氢加
22、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即氢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l l加成反应除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有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加成反应除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有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共轭二烯的双烯合成(化,共轭二烯的双烯合成(DDA A反应)等。反应)等。第33页/共75页第三十四页,共75页。亲电取代反应(fnyng)(一)加成消除(xioch)机理络合物芳正离子芳正离子生成的一步是决定反应(fnyng)速率的一步第34页/共75页第三十五页,共75页。卤代反应(fnyng):溴分子(fnz)在FeBr3的作用下发生极化生成(shn chn)芳正离子脱去质子第35页/共75页第三十六页,共75页。实验已经证实
23、(zhngsh)芳正离子的存在:m.p:-15(二)亲电取代反应(fnyng)的特性与相对活性反应(fnyng)活性:致活效应:取代基的影响使芳环的反应活性提高;致钝效应:取代基的影响使芳环的反应活性降低。第36页/共75页第三十七页,共75页。第一类定位(dngwi)基:卤素(l s)对芳环有致钝作用第一类取代基(除卤素外)具有+I,或是(hu sh)C效应,其作用是增大芳环的电子云密度。第二类定位基:具有I或C效应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第37页/共75页第三十八页,共75页。定位(dngwi)效应(Orientation):芳环上取代基对于E+进入芳环位置(wi zhi)的影响。第一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期末 复习 总结 上学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