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第五章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课件.ppt
《地图学第五章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第五章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五章第五章 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重点讲授地图概括的概念、方法与影响概括的因素,地图内容的选取,地图内容的概括,地图符号图形的化简,地图概括的自动化。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地图概括,概括的影响因素,内容取舍,选取资格与定额,根式定律,等比数列,内容概括,分类与分级概括,质量与数量概括,图形化简/形状概括,概念概括,降维转换,分区选取,最小图形尺寸,地图载负量,删除、夸大、合并、分割、移位,定位优先级,地图自动概括,基于GIS符号系统的概括,基于GIS地图空间处理的概括。第一节第一节 地图概括的概念与方法地图概括的概念与方法一、地图概括的概念一、地图概括的概念1.
2、地图概括的科学内涵与定义地图概括的科学内涵与定义(1)地图概括的科学内涵)地图概括的科学内涵 地图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缩小的形式表示地理环境。由于图幅面积的有限性,不可能将制图区域内的全部事物完整无遗地表示在地图上,必须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内容要求与地区特点,对所要表示的事物进行取舍与概括。地面物体和现象种类繁多、空间结构复杂,无论是应用先进仪器野外或室内测图,还是遥感制图,或是数字编图,都不可能消除复杂环境与缩小表象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解决地图几何精度与区域特征之间的矛盾,要将地理事象正确表示出来,只能是对其进行科学地“地图概括”即实施“制图综合”。(2)地图概括的定义)地图概括的
3、定义 “地图概括”就是根据地图比例尺、地图的用途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采用简单扼要的手段,把地球空间信息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把次要的、非本质的信息舍去形成新的空间概念或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制图对象在地图上得以抽象概括与相互协调地表达,能够反映出地学事象最主要与最本质的特征,以及人们想要表达事物的基本规律与实质,或者新的认识、思想和知识。2.地图概括的科学意义和作用地图概括的科学意义和作用(1)地图概括的科学意义)地图概括的科学意义 地图概括在地图成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外业测图或内业编图,同样也不论是编制普通地图或专题地图,都少不了地图概括。事实表明,未经概括或很少概括的地图内
4、容就显得呆板,而经过科学概括的地图图件,能使地理要素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生动而恰当地体现出它们的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地图概括反映了从制图资料到新编地图的转换,是新编地图新概念的创作与表达而并非简单的资料叠加,因而必须处理好地图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好的地图概括能提高成图质量,反之则可能歪曲地图内容的本质,从而降低地图的内在质量。(2)地图概括的作用)地图概括的作用 地图概括的作用是在不同比例尺和用途的地图变换过程中发挥的,它可以有效改变地图的信息载负量与地图精度,它是对那些能表达制图目的、反映制图区域最基本和典型特征的信息进行选取、概括与化简;而对那些次要的、非本质信息进行舍弃、删
5、除与合并,以求客观地反映地理实体空间特征,达到解决地图内容详细性与清晰易读性、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相互协调与对立统一过程中应起的作用所遇到的诸多矛盾。二、地图概括的内容与方法二、地图概括的内容与方法1地图概括的内容地图概括的内容 地图概括的基本内容:一是对内容的选取/取舍,二是对选取上的要素进行概括/综合,三是对地图图形特征的化简。(1)地图内容要素的取舍)地图内容要素的取舍 内容取舍包括对要素的选取与合并。选取就是指从大量的客观事物中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主要的地理要素,在地图上着重表现它们的特征,而对一些非重点和次要的要素舍去,不把它们表示在地图上,取与舍实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合并就是
6、指把较小/少的合并到较大/多的,次要/低级的合并到重要/高级的中去。(2)地图内容要素的概括)地图内容要素的概括 质量特征的概括/综合。质量特征是指对象的类别和性质特点。质量特征概括/综合指用概括/综合的分类取代详细的分类。使其质量特征得到概括/综合地反映,分类体系得到简化。数量特征的概括/综合。数量特征是指对象的数量大小和分级量化值的特点。合理减少分级可以使其数量特征得到简化和概括。(3)地图图形特征的简化)地图图形特征的简化 图形特征的简化是指对符号图形的化简,故也称形状概括/形状化简。地图由于比例尺因素,使缩小后的小面积图形难以分辨,较细的线条弯曲度变小显得图形破碎,形状特征难以反映,因
7、而必须对细小的图形细部加以化简,以达到概括/综合地反映其本质特征。3地图概括的方法体系地图概括的方法体系(1)内容要素取舍法)内容要素取舍法 取舍法就是指通过“取”与“舍”的办法,达到地图内容的有效简化。方法有二:一是选取指标/资格法,即确定出一定的指标/资格,符合指标/资格的就选,不符合的就舍;另外是定额法,即确定出单位面积内选取的数量/密度,同样要满足定额限制,控制科学合理地取舍。(2)质量与数量特征概括法)质量与数量特征概括法 数质量特征概括法是指通过对要素分类、分级与符号化处理,达到对内容的科学概括与综合反映。质量特征概括一是分类法:一是由低级合并到高级,即提高等级概念;另是减少过渡性
8、类型,由较多类型变为较少类型,如把5类变成3类。二是抽象/概念法,以抽象符号代替真形/具体的符号。此外还可降维转换与减少载负量,分区选取与变化定额等进行处理。数量特征的概括主要是分级法,即一是用分级把绝对连续数量变成相对分级数量;二是扩大级差或减少级数,即采用合理的分级增大级间差距与提高最低级的起始数值,以减少级数。(3)符号图形化简法)符号图形化简法 图形化简法是指符号形状的简化。主要有删除、夸大、合并、分割、移位等常规综合概括的方法与手段,即删除较小的弯曲和细部、夸大特征的弯曲和重要细部、两物体太近时适当移动次要/精度低的、合并同类较小的图形、分割小的合并后图形以保持原图形相似性;还可按“
9、定位优先级”及符号矩阵算法加以解决。把资料内容科学表示到新编图上实施地图概括不是一个简单纯技术性方法,而是一个科学创造性劳动过程。应用这些方法时须充分考虑影响概括的相关因素。三、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三、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 地图概括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能对制图内容进行正确科学的取舍与概括,必须首先弄清这些因素都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地图概括的。经地图工作者长期经验总结和认真研究,认为这些因素有区域尺度和地图比例尺、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区域的地理特征、制图数据(资料)的质量、符号图形的图解限度以及实施地图概括人员的制图综合素质等。下面我们就分别加以讨论。1尺度与比例尺因素尺度与比例尺因素 制
10、图区域的尺度和地图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对地面的缩小程度,直接影响着地图内容表达的详细程度,从而决定着地图概括的程度。区域尺度与地图比例尺是引起制图概括的最根本因素之一,我们把这种概括又可称为尺度/比例概括(图5-1)。它决定地图载负量,限定对象数量,影响事物重要性,形状概括程度与方向及表示方法等。图5-1 同一尺度不同比例尺图上的居民地尺度概括(1)限定要素总数量(2)影响事物重要性(3)影响地物形状化简(4)影响对象表示方法(5)影响综合的程度(6)影响综合的方向2.地图用途和地图用途和 主题因素主题因素(1)地图用途决定 地图概括的目的(2)地图主题决定要 素重要性,亦影 响地图概括程度(3)
11、地图主题影响同 一种要素的选取 图5-2 不同用途图上同一图形形状概括 马达加斯加岛在3种不同比例尺(1:5000万,1:10000万,1:20000万)条件下,在3种不同用途(普通地图集、教学地图集和报刊)地图上的同一图形形状概括(化简)的差异性(图5-2)。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因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因素 不同区域具有景观各异的地理特征。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指的是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图区域不同,其相应的地理特征就不同。众所周知,居民地类型、河网密度、地形特征等在不同区域是有所差异的,它们都是指导相应要素地图概括的重要因素。(1)区位影响地物重要程度:)区位影响地物重要程度:如 同是水
12、系干旱区比水网区更重要。(2)区域结构成因决定特征概括)区域结构成因决定特征概括:如构造影响湖泊概括(图5-4)。图5-4 根据地质构造分析选取概括湖泊的分布特征4制图数据制图数据/资料的质量因素资料的质量因素 地图概括的各项措施都以制图数据/资料为基础,数据/资料的种类、特点、质量、精度、完备程度、可靠程度及现势性等都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高质量的资料数据本身具有较大的详细程度和较多的碎部特征,给制图综合提供了可靠基础和综合余地。在利用地图数据库进行计算机编图时,必须辨清比例尺信息和资料真实程度,以便正确掌握综合程度和运用制图技巧。制图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图数据或纸图资料、卫星图象数据或航空象
13、片资料、观测统计数据及文字说明等。如有天文大地测量/GPS控制测量成果、实测与编绘原图、各种现势资料等等不同的数据和参考性资料。(1)资料完备性是地图概括的前提条件)资料完备性是地图概括的前提条件 制图时若制图数据/资料完备、详细,就能为选择合理而恰当的地图概括方法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利用数据/资料绘制等温线图,若气象台站点密布,资料详细,数据多,就有可能内插出精确的等温线,反之,则只能勾绘出概略的等温线。(2)数据)数据/资料形式与特点影响概括方法的选择资料形式与特点影响概括方法的选择 提供的资料是文字资料,需要对资料整理、分类与分级;若是地图图件资料,则可根据图形进行类别或级别的概括、合并
14、等。此外,若数据/资料的种类比较多,能相互补充、参考,就为选择满意而适当的概括方法提供了可能。分类、分级完备的数据资料还能为模型概括提供保证。数据的形式影响着地图概括的过程和方法等。6 6制图者的素质因素制图者的素质因素(1 1)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正确概括的条件保证)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正确概括的条件保证 由于地图概括的各项具体措施都是通过制图者来完成的,所以制图工作者对客观现象的理解程度及所采取的措施,最终会影响到地图概括的质量,如果制图工作者对地理现象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一定的编图素养,要在地图上正确地进行概括是非常困难的。制图概括的过程就是制图者将科学的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制图者的创造能力、科
15、学知识及编图技巧与艺术素养等都是实现正确地图概括和制图综合的重要条件保证,就是在计算机制图的环境下也不可低估经验与素质的作用。(2)地学与数学模型能力强的人能为自动定量概括提供条件)地学与数学模型能力强的人能为自动定量概括提供条件 随着地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促进制图工作者研究如何更多地以数量指标作为地图概括措施的依据,从而使地图概括由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与主观性而逐渐向数量化、公式化方向发展,这不仅能提高地图概括的效果与质量,而且能为计算机制图自动综合概括提供条件。而具有较高地学与数学模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开展这方面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有力保证。以上影响概括的因素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间密
16、切联系的。例如,地图的用途决定着地图内容的精确性和详细程度,因而也就决定了比例尺和对制图资料的要求,并影响地图符号的使用。2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1)地图内容选取顺序的内容与含义)地图内容选取顺序的内容与含义 从主要到次要:如河流选取,应先选主要河流再选次要河流;从高级到低级:如道路选取,先选高等级公路再选低级道路;从大到小:如居民点选取,先选大小城市,再到县/乡镇和村庄;从整体到局部:先从整体着眼,分析整体结构和分布特点,从某局部开始按顺序进行,完后再返回全局高度整体审视选取是否合适。(2)地图内容选取顺序的相对性与灵活性)地图内容选取顺序的相对性与灵活性 所谓的主要和次要、
17、高级和低级、大与小、整体与局部都是相对而言的,它随着地图用途、主题、比例尺和制图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专题地图编制中,在相同比例尺的水资源图与交通图上,前者要详细表示水系,尽量选取一切可能的小支流与湖泊,及人工水体建筑,而居民地选取的较少,道路也只需表示少数的主干道路。相反,在交通图上,铁路和公路要根据运营情况尽量表示,与道路有关的居民点应适当多些,图上的水系只表示能进行内河航运交通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即可。在相同要素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中,要素的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级是不同的,因而选取的地图内容也有不同侧重。例如,同是地势图上的水系,1:10万和1:25万有很大区别,在1:10万中所表示
18、出的短小支流或消失河段在1:25万图上就可能舍弃。这种相对性应当在概括综合过程中逐步体现和灵活掌握。3地图内容选取的原则与基本规律地图内容选取的原则与基本规律(1)地图内容选取的原则)地图内容选取的原则 保持事物分布特点。如乡村居民点在山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反映事物密度对比。如居民点和道路在平原区比丘陵区较密。既尊重指标又灵活掌握。如干旱区低于指标的河流与湖泊也选,南方水网密集区较长的河渠与湖泊也可能舍弃。(2)地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规律)地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规律 制图者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专业技能和采用的数学模型不同,选取的结果就会有差异。地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判断选取结果是否正确的标准。
19、主要有以下4点:选取标准与密度一致。制图对象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越高,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反之亦然;舍小留大保持区域特征。遵循从主到次、从大到小的顺序原则进行选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舍弃较小的、次要的目标,保留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以使地图保持原来区域的基本面貌;从高密度向低密度逐渐过渡。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保持密度对比关系。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辨认系数的前提下,要保持各区域间的密度对比关系。图5-6 按最小长度选取1:500万比例尺的某河流水系(2)质量指标资格法)质量指标资格法 以质量指标为选取资格,称为质量指标资格法。质量标志包括
20、等级、品种、性质、功能等,例如把河流的“二级支流”作为选取的标准。又如在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上,将居民地的等级作为选取资格,将道路的宽度或等级作为选取资格等。优点优点 标准明确,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便于计算机制图;缺点: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由于只用一个标准作为取舍条件,但一个标准常不能全面衡量对象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程度;再者按同一标准进行选取,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难以控制各地区间的对比关系。改进改进 可在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选取标准或对选取标准规定一个活动范围(临界标准),以照顾各地区内部的局部特点,例如甲、乙两地具有不同的河网密度和河系类型,其长短河流的分布也不同,可规
21、定甲地指标为610cm、乙地指标为812cm;也可用定额法作为补充或配合使用。取舍后按以上方法予以适当协调,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2.定额法定额法(1)定额法的概念)定额法的概念 定额法的概念是指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制图对象的数量或密度的额度,以保证地图内容的丰富性与易读性相协调,从而进行选取的方法。例如,不同人口密度区单位面积内应分别选取多少个居民地,像东北平原1:10万地形图上大型集团式居民地的选取定额为50个/100cm2;不同河网密度区单位面积内分别选取河流的定量额度指标为12 cm/cm2。选取定额由地图载负量(符号大小注记规格)来决定。(2)定额法优缺点分析与改进措施)定额法优
22、缺点分析与改进措施 优点优点:标准明确,易于操作;可在保证地图清晰易读前提下,使地图内容变得丰富。缺点缺点:难以与质量指标相协调;也不易反映区域的特点。例如编制省(区)行政区划图时,要求将乡级以上的居民地均表示在图上,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乡级的范围大小不一,数量多少不等,若按定额选取,将会出现有的地区乡级居民地选完后,还要选入很多自然村才能达到定额,而另外的地区乡级居民地却超过定额数,甚至无法保证能全部选取,这就形成了各地区质量标准的不统一。改进措施改进措施:给出一个临界指标(即规定一个高指标和一个低指标),例如可规定3040个/100 cm2作为选取居民地的指标范围,在此范围内调整,选取时酌情掌
23、握,使不同区域可采用相同的质量标准,也可保持相邻区域分布密度的逐渐过渡。此外,还可与资格法相结合,可先确定出定额,再根据资格选取;最后再做适当的综合与协调处理。3.根式定律法根式定律法(1)根式定律法基本概念与公式)根式定律法基本概念与公式 根式定律法即用开方根公式计算选取定额的方法。它是德国地图学家F.托普费尔提出的一种地图内容选取方法。他认为,资料图上的载负量与新编图上的载负量与其比例尺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用如下开方根基本公式加以表示:式中:NB为新编地图上地物的数量;NA为原始地图上地物的数量;MB为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MA为原始地图的比例尺分母。例如,由4张1:5万地形图编绘成一
24、张1:10万地形图,在相应范围内原始地图有居民点78个,则新编地图上的居民点数应为55个:(2)根式定律法改进型公式)根式定律法改进型公式 但是选取事物的多少,除了与比例尺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物的重要程度不同,制图区域中选取的事物数量也不同。为了反映不同要素的不同重要等级及因比例尺缩小引起符号尺寸变化选取数量不同的情况,可在上式右端乘上一个选取等级重要性系数K和符号夸张/面积系数C,则基本公式就可改进为下式:4.4.等比数列法等比数列法(1 1)等比数列法基本概念与模式)等比数列法基本概念与模式 等比数列法:用等比数列确定地图内容选取数量指标的方法。常用模式:常用选取间距的模式参
25、见表5-1。表中:Ai=A1r i-1,Bi=B1 p i-1,r,p是等比数列比值为辨认系数,也是经验参数。对角线Cii=(Bi+Bi+1)/2为全取的界限,大于这些数值的全取;小于A1A2行和B1B2列数值的全舍;其他项则依据下列公式获得选取的最小间距:(2 2)等比数列法评价与应用分析)等比数列法评价与应用分析:间距分级 取间距长度分级B1B2B2B3B n-2B n-1Bn-1BNAnC11An-1AnC21C22A2A3CN-1,1CN-1,2CN-1,N-1A1A2CN1CN2CN,N-1CNN表5-1 等比数列法常用选取间距模式(i=2,3n;j=1,2n-1)第三节第三节 地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图学 第五 地图 概括 自动 综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