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多危险因素防治-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血管疾病多危险因素防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疾病多危险因素防治-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 XXX 医院 心内科 XXX2016.081 很多熟知的人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古月、马季、侯跃文、高秀敏、梁左悲剧时刻有可能在你我身边上演2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广义的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CVD:primary reason of death in China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2009-2013.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2014.I.CVD 流行病学心血管病是居民疾病死亡
2、的 心血管病是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每 首要原因,每 5 5 例 例死亡者中就有 死亡者中就有 2 2 例 例死于心血管病 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年1%递增。中国心血管病少于脑血管疾病北京17年(1992-2009)40岁以上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占比从30%3%。人群分布:年龄:女性晚于男性10年 性别:男女不同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标化死亡率(1/10万)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持续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0306090120150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年)脑卒中冠心病心血管疾病与哪些因素有
3、关心血管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可变的因素年龄: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性别:男性高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中国 中国11 11省市队列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省市队列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人群比例(%)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急性出血性卒中事件相对风险PARP相对风险PARP相对风险PARP高血压27.0 1.914 19.8 3.662 41.8 4.665 49.7吸烟 吸烟33.2 1.750 19.9 1.371 11.0 1.205 6.4高 高TC TC 9.7 1.732 6.6 1.267 1.7 0.825-低 低HDL-C HDL-C 12.9 1.387 4.
4、8 1.485 5.9 1.062 0.8糖尿病 糖尿病6.8 1.191 1.3 1.523 3.4 0.598-肥胖 肥胖10.0 1.290 2.8 1.307 3.0 1.178 1.7合计 合计 55.2 66.8 58.6 PARP:PARP: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王薇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7.中国中国 CVD CVD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1992 1992 至至 2013 2013 年全国知晓、治疗、控制率年全国知晓、治疗、控制率高血压的本质逐渐被认识第一次测量血压ASH重新定义高血压: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复杂的、进行性的
5、心血管综合征”第一部高血压指南JNC1发布以DBP为高血压主要诊断依据心脏学手册高血压是代偿无需治疗1733年1931年 2005年ASH进一步深化:血压本质上是高血压病的生物标志2009年JNC5SBP与DBP同样重要1993年JNC7SBP是比DBP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2003年高血压 心血管综合征1977年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从四个方面明确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 LVHIMTPWV微量蛋白尿轻度肾病近期糖尿病MIStrokeCHFESRD心绞痛TIA跛行蛋白尿中度肾病糖尿病亚临床器官损害危险因素临床疾病心血管事件死亡Z
6、anchetti et al.,J Hypertens 2005;23:1113血压升高贯穿高血压心血管综合征全程早期控制血压达标,阻断心血管事件链,临床获益最大化18高血压综合征的主要内容1、动脉顺应性下降 2、内皮功能紊乱3、糖代谢异常 4、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5、肾功能变化6、凝血机制障碍(纤溶、凝血因子)7、左室肥厚、功能失调19心率增快伴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 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综合征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20心率增快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率增快可以提示 更高的高血压危险性 冠状动脉缺血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血管死亡率21理想的心率目标理想的心率 5565次/分 如能耐
7、受更低则更好2006年鹿特丹人群随访研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n=4385,基线无脑卒中和冠心病,平均随访8.4年Bos MJ,et al.Stroke.2006;37:1503-1507.Alderman M,et al.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opinion.2004;20(3):369-79.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尿酸代谢异常: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约占1/4,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中4050%,恶性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者中约75风险比(%)冠心病(n=515)心肌梗死(n=149)所有卒中(n=381)缺血性脑卒中(n=205)出血性脑卒中(n=46
8、)血尿酸浓度五分位(组1最低,组5最高)组5vs组11.87(1.12-3.13)1.68(1.24-2.27)1.57(1.121.22)1.77(1.10-2.83)1.68(0.68-4.15)脉 压(mmHg)Framingham心脏研究30年随访脉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35-64 岁年龄校正后的事件发生率/1000 患者05040302010女性男性20-39 40-49 50-59 60-69 7065-94 岁20-39 40-49 50-59 60-697060Am J Cardiol 2000;85:251255 Phihppe 等对99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有创性大动脉血压
9、的测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得出PP是冠状动脉疾病有意义的危险预示因素脉压对心血管死亡预测价值在多种人群中得到证实 近年来研究证实,PP 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对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价值甚至大于SBP与DBP邵丽莉,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10):743-744 有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控制良好的人群,PP 仍然与心血管死亡相关,这一结果在糖尿病人群中尤为显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9;340:14-22内膜中层厚度的五分位数0510152025303540451 2 3 4 513.618.422.240.97.8每100
10、0名病人 年出现心梗或中风的比率颈动脉IMT:心脑血管危险性的重要指标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密切相关28临床表现及并发症(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器官受累症状:胸闷、气促、心绞痛、多尿常见症状: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视力模糊、鼻出血起病缓慢、渐进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症状Symptoms29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法眼底的改变可以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 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级:眼底出血、棉絮状渗出 级:视乳头水肿31预后(Prognosis)高血压预后与
11、血压升高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有关 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32 年龄 吸烟 胆固醇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肥胖 缺乏体力活动危险因素 左心室肥厚 动脉粥样斑块 血肌酐升高 白蛋白尿靶器官损害 心脏疾病 脑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 血管疾病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症预后(Prognosis)33高血压(mm/Hg)其它风险因素,OD或疾病正常SBP 120-129或DBP 80-84正常高值SBP 130-139或DBP 85-891度高血压SBP 140-149或DBP 90-992度高血压SBP 160-
12、170或DBP100-1093度高血压SBP180或DBP 110无其它风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1-2个风险因素 低危 低危 中危 中危 极高危3个或更多的风险因素、MS、OD或疾病中危 高危 高危 高危 极高危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MS:代谢综合征;OD:亚临床器官损害依据血压水平和伴随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分层预后(Prognosis)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降低血压至“正常”范围或“理想”水平;持久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的益处SBP每降低1
13、012mmHg或DBP每降低5-6mmHg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CHINA PRESCRIPTION DRUG.2004 No.1 P.32-34-60-50-40-30-20-100-52-38-21-16致死/非致死性卒中心衰CVD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数据来自19651985年期间,17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7 000多例高血压患者,经过35年治疗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降低卒中死亡率10%SBP平均降低2 mmHgSBPLewington S,et al.Lancet 2002;360:1903-1913.荟
14、萃分析:61个前瞻性观察研究,1 000 000名成人,12 700 000患者-年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37治疗(Treatment)血压控制目标值降压药治疗对象改善生活行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38戒 戒 烟 烟适度饮酒 适度饮酒限制钠盐摄入 限制钠盐摄入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减 减 重 重运 运 动 动治疗(Treatment)39推荐 收缩压降低减重 维持正常体重(BMI 18.5-24.9)5-20 mm Hg/减重10 kg 饮食控制 水果、蔬菜、低脂肪 8-14 mm Hg限盐 6 g/日 2-8 mm Hg锻炼 规律的有氧运动(30分/天,5天/周)4-9 mm H
15、g中等量饮酒 男 2,女 1 次/日 2-4 mm Hg生活方式改变对血压的影响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治疗(Treatment)40药物治疗的原则 从低剂量开始 合理的联合用药 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差或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使用一天一次具有24小时降压疗效的长效药物药物治疗41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 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非洛地平 非洛地平 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地尔硫卓常用降压药物种类利尿剂 利尿剂噻嗪类 噻嗪类袢利尿剂 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保钾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雷米普利 雷
16、米普利 贝那普利 贝那普利 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比索洛尔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氯沙坦 氯沙坦缬沙坦 缬沙坦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42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单药治疗只干预一种升压机理,联合治疗干预多种机理 联合用药一般只需起始剂量,不良反应发生减少 单药治疗只能使40-50%病人血压达标 联合用药可使患者有效率提高到75-90%43联合治疗的原则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上可以互补 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ACEI和B、ARB和B)较单药治疗提高疗效、加强靶器官保护作用 减少及抵消不良副作用 联合应用长效药物,合理选用长效和短效药
17、物 简化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费用44随访与监测 多数患者应每月随诊,调整用药直至达标。2期高血压或有合并症者应增加随访次数。每年至少监测1至2次血钾和肌酐。注意:未控制好的高血压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会增加脑出血危险,只有血压有效控制的前体下,才提倡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45 血 脂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46高脂血症定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正常人的血脂水平:血总胆固醇(TC)5.2 mmol/L 甘油三酯(TG)1.7 mmol/L LDL-C“致动脉粥样硬
18、化性脂蛋白”1.04 mmol/L47高脂血症分类:1、高胆固醇血症 2、高甘油三脂血症 3、混合性高脂血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48%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病情况年龄调整高胆固醇血症(TC200mg/dl)患病率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 中国9组人群(35-59岁)合并分析资料引自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1982-4 1993-4 1998 1982-4 1993-4 1998 49 高脂血症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发生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发生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可降低2研究发现,总胆固醇高于300mg/dL者,90可
19、发生冠心病亚太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总胆固醇每增高1mmol/L,缺血性卒中增加25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99751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胆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是负性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干预手段有限。2012AACE指南52 为什么LDL-C是冠心病的首要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证据升高导致冠心病危险增加降低使冠心病危险降低 动物研究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5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总胆固醇水平升高,CHD死亡危险增加TC=total cholesterol;CHD=coronary heart disease.Martin MJ et
20、 al.Lancet.1986;2:933-936;Castelli WP.Am J Med.1984;76:4-12.TC(mg/dL)6-year CHD incidence per 1000 men2950255075100125150Age-adjusted 6-year CHD mortality per 1000 menTC(mg/dL)024681012141618160 200 260 300 140 180 220 240 280 320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MRFIT)N=361,662 Framingham He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血管疾病 危险 因素 防治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