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课件.ppt
《第5章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章机器人控制系统v5.1控制系统概述v5.2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分类v5.3工业机器人的位置控制v5.4工业机器人运动轨迹控制v5.5智能控制技术5.1 5.1 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概述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机器人控制系统有三种结构:集中控制、主从控制和分布式控制。5.1.1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1)记忆功能(2)示教功能(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4
2、)坐标设置功能(5)人机接口(6)传感器接口(7)位置伺服功能(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5.1.2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1)控制计算机(2)示教盒(3)操作面板(4)硬盘和软盘存储(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6)打印机接口(7)传感器接口(8)轴控制器(9)辅助设备控制(10)通信接口(11)网络接口5.1.3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1.关键技术关键技术(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2.机器人示教机器人示教(1)直接示教手把手示教,由人直接搬动机器人的手臂对机器人进行示教,如示教盒示教或操作杆示
3、教等。(2)离线示教不对实际作业的机器人直接进行示教,而是脱离实际作业环境生成示教数据,间接地对机器人进行示教。微机控制系统的输出通道微机控制系统的输入通道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进行轨迹规划等需要完成大量的计算工作,因此,一般采用监督控制系统(SCCSupervisoryComputerControl)。其组成如图所示SCC+模拟调节节器SCC+DDC5.1.4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 1)传统的自动机械是以自身的动作为重点,而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则更着重本体与操作对象的相互关系。2)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密切相关。3)每个自由度一般包含一个伺服机构,多个独立的伺服系统必须有机地协调起
4、来,组成一个多变量的控制系统。4)描述工业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随着状态的变化,其参数也在变化,各变量之间还存在耦合。因此,仅仅是位置闭环是不够的,还要利用速度、甚至加速度闭环。系统中还经常采用一些控制策略,比如使用重力补偿、前馈、解耦、基于传感信息的控制和最优PID控制等。5)工业机器人还有一种特有的控制方式示教再现控制方式。总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与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密切相关的、有耦合的、非线性的多变量控制系统。5.2.1位置控制方式工业机器人位置控制分为点位控制(如图a)和连续轨迹控制(如图b)两类。(1)点位控制这类控制的特点是仅控制离散点上工业机器人末端执
5、行器的位姿,要求尽快而无超调地实现相邻点之间的运动,但对相邻点之间的运动轨迹一般不作具体规定。(2)连续轨迹控制这类运动控制的特点是连续控制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使某点按规定的轨迹运动。5.2.2速度控制方式工业机器人,在位置控制的同时,有时还要进行速度控制。例如,在连续轨迹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按预定的指令,控制运动部件的速度和实行加、减速,以满足运动平稳、定位准确的要求,如图5.7所示。由于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工作情况(行程负载)多变、惯性负载大的运动机械,要处理好快速与平稳的矛盾,必须控制起动加速和停止前的减速这两个过渡运动区段。机器人行程的速度/时间曲线5.2.3力(力矩)控制
6、方式在进行装配或抓取物体等作业时,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与环境或作业对象的表面接触,除了要求准确定位之外,还要求使用适度的力或力矩进行工作,这时就要采取力(力矩)控制方式。力(力矩)控制是对位置控制的补充,这种方式的控制原理与位置伺服控制原理也基本相同,只不过输入量和反馈量不是位置信号,而是力(力矩)信号,因此,系统中有力(力矩)传感器。5.4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控制由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可知,只要知道机器人的关节变量,就能根据其运动方程确定机器人的位置,或者已知机器人的期望位姿,就能确定相应的关节变量和速度。路径和轨迹规划与受到控制的机器人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7、的方法有关。目标轨迹的给定方法和如何控制机器人手臂使之高精度地跟踪目标轨迹的方法是轨迹控制的两个主要内容。机器人的规划是分层次的,从高层的任务规划,动作规划到手部轨迹规划和关节轨迹规划,最后才是底层的控制。5.4.2轨迹规划1.轨迹规划目的轨迹规划目的轨迹规划的目的是将操作人员输入的简单的任务描述变为详细的运动轨迹描述。对一般的工业机器人来说,操作员可能只输入机械手末端的目标位置和方位,而规划的任务便是要确定出达到目标的关节轨迹的形状、运动的时间和速度等。任务规划器2轨迹规划的过程轨迹规划的过程1)对机器人的任务,运动路径和轨迹进行描述。2)根据已经确定的轨迹参数,在计算机上模拟所要求的轨迹。
8、3)对轨迹进行实际计算,即在运行时间内按一定的速率计算出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从而生成运动轨迹。轨迹规划框图假设机器人的初始位姿是已知的,通过求解逆运动学方程可以求得机器人期望的手部位姿对应的形位角。若考虑其中某一关节的运动开始时刻ti的角度为i,希望该关节在时刻tf运动到新的角度f。轨迹规划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多项式函数以使得初始和末端的边界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匹配,这些已知条件为i和f及机器人在运动开始和结束时的速度,这些速度通常为0或其他已知值。这四个已知信息可用来求解下列三次多项式方程中的四个未知量:(5.1)(5.2)(5.3)(5.4)初始和末端条件对式(5.1)求一阶导数得到:将初始和末端
9、条件代入式(5.1)和(5.3)得到:通过联立求解这四个方程,得到方程中的四个未知的数值,便可算出任意时刻的关节位置,控制器则据此驱动关节到达所需的位置。尽管每一关节是用同样步骤分别进行轨迹规划的,但是所有关节从始至终都是同步驱动。3.笛卡尔空间规划法笛卡尔空间规划法(1)物体对象的描述相对于固接坐标系,物体上任一点用相应的位置矢量表示,任一方向用方向余弦表示,给出物体的几何图形及固接坐标系后,只要规定固接坐标系的位姿,便可重构该物体。(2)作业的描述在这种轨迹规划系统中,作业是用操作臂终端抓手位姿的笛卡尔坐标结点序列规定的,因此,结点是指表示抓手位姿的齐次变换矩阵。相应的关节变量可用运动学反
10、解程序计算。(3)两个结点之间的“直线”运动操作臂在完成作业时,抓手的位姿可以用一系列结点P来表示。因此,在直角坐标空间中进行轨迹规划的首要问题是由两结点pi和pi+1所定义的路径起点和终点之间,如何生成一系列中间点。两结点间最简单的路径是在空间的一个直线移动和绕某轴的转动。若运动时间给定之后,则可产生一个使线速度和角速度受控的运动。(4)两段路径之间的过渡为了避免两段路径衔接点处速度不连续,当由一段轨迹过渡到下一段轨迹时,需要加速或减速。(5)运动学反解的有关问题主要是笛卡尔路径上解的存在性(路径点都在工作空间之内与否)、唯一性和奇异性。1)第一类问题:中间点在工作空间之外。在关节空间中进行
11、规划不会出现这类问题。2)第二类问题:在奇异点附近关节速度激增。想PUMA这类机器人具有两种奇异点,工作空间边界奇异点和工作空间内部的奇异点。在处于奇异位姿时,与操作速度(笛卡尔空间速度)相对应的关节速度可能不存在(无限大)。可以想象,当沿笛卡尔空间的直线路径运动到奇异点附近时,某些关节速度将会趋于无限大。实际上,所容许的关机速度是有限的,因而会导致操作臂偏离预期轨迹。3)第三类问题:起始点和目标点有多重解。问题在于起始点与目标点若不用同一个反解,这时关节变量的约束和障碍约束便会产生问题。5.5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5.5.1概述控制的本意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进行支配、管束、管制、管理
12、、监督、镇压。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所组成,它们以某种相互依赖的的方式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被控对象进行自动控制。(1)传统的控制理论(2)传统控制理论都是建立在以微分和积分为工具的精确模型之上的。从工程技术用于到数学描述的映射过程中丢失了很多信息。而新型的复杂系统要求会“思考”,会“推理”,能部分的实现人的“智能”,用传统的数学语言去分析和设计已无能为力。(2)自适应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是以补偿的方法来克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器人 控制系统 技术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