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害学习教案.pptx





《果树病害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树病害学习教案.pptx(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 1果树(gush)病害第一页,共125页。仁果(rngu)类果树病害仁果类果树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不少在生产上为害严重,如今(rjn)防治病害早已成为果树生产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为害严重的仁果类病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梨黑星病、苹果白粉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树腐烂病、根腐病类(包括根朽病、白绢病、紫纹羽病、根癌病、圆斑根腐病等)。另外,局部地区发生较多的还有苹果及梨锈病、苹果花腐病、苹果和梨轮纹病、苹果银叶病以及缩果病(缺硼)等。第1页/共124页第二页,共125页。第一节 仁果类果树(gush)枝干病害仁果(rngu)类果树枝干传染性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
2、纹病等3种病害,除了削弱树势造成枝干或整株死亡外,还常常成为果实发病的病菌来源。第2页/共124页第三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苹果树腐烂病为一种(y zhn)枝干病害,引起树皮腐烂与溃疡,甚至枝枯与死树,是我国北方果区为害最严重的苹果病害,而且越靠北部寒冷地区发病越重。第3页/共124页第四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腐烂病于1887年首先在日本北海道一带发生,当时被害果树达57万余株。我国最早于1916年在辽南即有记载,是从日本引种苹果苗木时传入的。50年代果树资源普查时,曾在河北省长城内外从未引种过西洋苹果地区的中国苹果(包括(boku)绵苹果、沙果)上发现了腐烂病
3、的为害。因此,本病是否完全是外来传入,是否国内原来也有发生,尚不能作出结论。第4页/共124页第五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一 症状(zhngzhung)腐烂病可以为害结果树、幼树甚至幼苗,但以树龄在十年以上的结果树为主,其中对主干、大枝的侵害又显著重于小枝。病害般仅使皮层组织腐烂死亡(swng),较少涉及木质组织。根据腐烂病病疤的症状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溃疡型 主要发生在树体的主干和大枝上,主干与树枝分叉处最多。在病斑表面产生许多下黑点(子座);润湿时,小黑点上可溢出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第5页/共124页第六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二、枝枯型 春季(ch
4、nj)在25年生小枝(以23年生为多)或树势极度衰弱的树上发生,后期病部亦可产生小黑点,并溢出黄色丝状物。小黑点即为众多的子座及分生孢子器。第6页/共124页第七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第7页/共124页第八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第8页/共124页第九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二 病原(bngyun)致病菌为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菌丝在病部发育到一定(ydng)时期(一般为1015天)后,在表皮下紧密结合形成一些黑色小块,渐渐长大成为圆锥形,穿破表皮,表现成为小型疣状物外子座。每个子座内只生一个分生孢子器
5、。第9页/共124页第十页,共125页。壳囊孢属 苹果树腐烂(fln)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第10页/共124页第十一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子囊壳一般呈球形或拟球形,具长颈,颈端有孔口,前述大型疣状物顶端(dngdun)周围的小突起,就是子囊壳的孔口。二 病原(bngyun)第11页/共124页第十二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病原菌的子囊(znng)壳和子囊(znng)、子囊(znng)孢子第12页/共124页第十三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 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2(其中又以2829最佳),而最高、最低温度范围分别为3738及5l0。分生孢子萌
6、发的最适温度为23左右,但在10下经32小时的萌发率也达30%以上。子囊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9左右。在室内(sh ni)条件下,分散的分生孢子仅能存活24天,而子囊孢子的存活期可长至1320天。在日光下暴露一天后,两种孢子均失去生活力。二 病原(bngyun)第13页/共124页第十四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三 病害循环1 初侵染来源: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田间病株及已砍伐堆放的病残体的皮层中越冬(yudng),成为来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2 传播: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角,主要通过雨水冲溅或经雨水冲散后随风传播。另外,昆虫(如小透羽、梨潜皮蛾等)也可传播。子囊孢子虽然也
7、能侵染,但发病率低,潜育期长,病部扩展速度也缓慢。第14页/共124页第十五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3 潜伏侵染:腐烂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现象,外表无病但带有死组织的苹果树皮可有病菌定殖而呈潜伏带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可以在树体内长期生存而不致病。4 发病高峰(gofng):春、冬两季当果树从休眠转为生长或从生长变为休眠的交替阶段,是发病最多、为害最盛的时期。第15页/共124页第十六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四 发病(f bng)条件苹果树的树势强弱及其抗病菌扩展能力的大小是病害能否流行的主导因素。1 树势:各地多年试验观察与生产实践的结果(ji gu)表明,各种导致树势
8、衰弱的因素(例如立地条件不好或土壤管理差而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施肥不足、干旱,结果(ji gu)过多或大小年现象严重,病虫害严重,修剪不良或过重以及大伤口太多等),都可诱发腐烂病的发生。另外,当前果树施肥(尤其是磷钾肥)不足也是造成树势衰弱,引起腐烂病为害的重要因素。初步分析结果(ji gu)表明,当树体缺钾和过氧化氢(H2O2)酶活性高时,病情即较严重。第16页/共124页第十七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四 发病(f bng)条件2 病菌数量:果园中病菌基数高,传播蔓延快,加重病害发生。3 伤口:果园中的伤口数及伤口状态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修剪(xijin)不合理,枝干上伤口较多
9、、较大的果园病较重;修剪(xijin)伤口不加处理和保护的果园发病较重。4 气候条件:腐烂病的发生轻重与温度、湿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冻害与该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第17页/共124页第十八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五 控制措施1 加强栽培 管理,壮树抗病 2 搞好果园卫生,减少病菌3 及时刮治及涂药预防 刮治病疤的工作(gngzu)一定要做到“刮早、刮小、刮了”,以减少病疤继续扩展的为害。第18页/共124页第十九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刮除病斑后涂抹的药剂有:1 40%福美砷可湿粉50100倍液(加2%平平加等表面活性剂)2 煤焦油沥青(lqng)3 波美510度石硫合剂
10、4 15%氟硅酸1050倍液5 20%“11371”抗生素液(辽宁省微生物所研制)6 5%田胺2.5倍液(加0.2%“650l”展着剂)等。五 控制措施第19页/共124页第二十页,共125页。苹果树腐烂(fln)病4 重刮皮 近年来经山西、黑龙江等地试验采用重刮皮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腐烂病。早春及晚秋季节(jji)和高寒地区不宜进行重刮皮,以免愈合不良或遭受冻害。第20页/共124页第二十一页,共125页。第二节 仁果(rngu)类病害叶部传染性病害仁果类果树叶部传染性病害主要有苹果(pnggu)早期落叶病、白粉病。梨黑星病及仁果类果树锈病等。叶部病害发生后导致叶片枯黄、早期脱落,不仅严重削
11、弱树势,而且直接降低产量和果实品质,给果树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21页/共124页第二十二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 引起(ynq)苹果早期落叶的叶斑病种类很多,例如褐斑病、斑点病、灰斑病、轮斑病以及圆斑病等,其中以褐斑病和斑点病在我国危害较重。第22页/共124页第二十三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一 症状(zhngzhung)1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褐色小点,其后发展为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斑:第一种病斑呈同心(tngxn)轮纹状,这种圆形病斑较大,有时直径可达2.5厘米。褐色同心(tngxn)轮纹的斑点中有黑色小颗粒体,并使叶片变成黄色
12、。第二种是针芒状,病斑似放射形的针芒,后期病叶也变为黄色。第三种是混合型病斑,兼有上述两种症状。第23页/共124页第二十四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第24页/共124页第二十五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第25页/共124页第二十六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2 斑点病 主要为害叶片,尤以展叶不久(bji)的嫩叶最易受害;成熟叶片几乎不被侵染。此外,也能为害一年生枝条及果实。第26页/共124页第二十七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3 灰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此外也可为害枝条和果实。此病的发生早于褐斑病,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椭圆形,初期为褐
13、色至红褐色,后期变为有光泽的铁灰色,边缘清晰,具有略为隆起的暗褐色界线,其上散生数粒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斑直径约为3毫米(26毫米)左右。病叶一般不会(b hu)变黄脱落,但病斑密集或互相愈合时则可引起焦枯现象。第27页/共124页第二十八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第28页/共124页第二十九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二 病原(bngyun)1 褐斑病 致病菌为苹果双壳菌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属子囊菌亚门双壳菌属;无性(w xn)阶段为苹果盘二孢Marssonina coronaria(E11Et Davis
14、)Davis属半知菌亚门。第29页/共124页第三十页,共125页。油球苹果(pnggu)叶斑病类病原(褐斑)第30页/共124页第三十一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2 斑点病 苹果斑点病是由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 Roberts真菌(zhnjn)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5-30。二 病原(bngyun)第31页/共124页第三十二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成束状,暗褐色,弯曲多胞。分生孢子顶生,5-13个(通常5-8个)短棒槌(bng chui)形,暗褐色,2-5个横隔,1-3个纵隔,有短柄。第
15、32页/共124页第三十三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3 灰斑病 致病菌为梨叶点霉 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属半知菌亚门(y mn),叶点霉属。二 病原(bngyun)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深褐色至暗色,埋生于叶片表面下,有乳头状孔口突出于表皮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不分隔,着生于孢子器内壁的底部和四周。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形或椭圆形。第33页/共124页第三十四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早期落叶病菌主要在落叶上越冬,有的也可以在其他被害部位(枝、芽、果等越冬)。褐斑病菌以菌丝体、菌索和子囊盘越冬。在落叶上形成的分生孢子萌发(mngf)
16、率为71.7%。斑点病菌以菌丝体越冬;灰斑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越冬。三 发病(f bng)规律雨水是各种叶斑病菌传播、入侵以及产生无性与有性孢子的必需条件。凡是春季多雨、夏秋雨季提前的年份,发病就会严重。栽培管理措施与发病轻重有关品种与发病轻重有关苹果不同品种抗褐斑病的特性与叶表角质层厚度、叶片的总含氮量以及苯丙氨酸脱氨酶(PAL)和木质素形成的速度与程度有密切关系。第34页/共124页第三十五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四 防治(fngzh)1搞好(o ho)清园工作 秋冬季注意认真清扫园内落叶,并结合修剪清除树上残留的病枝和病叶,集中烧毁或沤肥。耕翻果园土壤亦可大量减少越
17、冬菌源。2 加强各项栽培管理措施 注意增强树势,提高果树的抵抗力。做好低洼积水果园的排水工作和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使不利发病。增施肥料,合理修剪。覆盖地膜,防止病菌侵染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第35页/共124页第三十六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3 喷药保护(boh)对一般的叶斑病可于5月上中旬开始,以15天左右(zuyu)的间隔,喷3-4次药。药剂有: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80%抗菌剂404乳油800-1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5%百菌清
1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与1:2:20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第36页/共124页第三十七页,共125页。苹果(pnggu)叶斑病类3 喷药保护(boh)防治斑点病应在春梢生长(shngzhng)初期(5月)开始喷2次药,秋梢生长(shngzhng)初期(8月)再喷一次。药剂有: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注意:春旱,斑点落叶病很轻,可减少喷药次数.3 喷药保护第37页/共124页第三十八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梨黑星病又名疮痂病、黑霉病及斑点病,是我国南、北各梨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在江淮流域气候温暖多雨的地区以及辽宁、河北、山西
19、、陕西种植鸭梨、白梨等高度感病品种的梨区,此病经常流行,不仅造成很大损失,而且品质下降,丧失或降低了果品的商品价值。同时由于病害流行,病叶大量早落,使树势衰弱,甚至(shnzh)导致梨树生产濒于毁灭。第38页/共124页第三十九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症状(zhngzhung)此病危害花序、叶片、叶柄、芽、新梢及果实,而且发病为害时期(shq)则可从落花期直到果实接近成熟期。梨树组织受侵后,在病部形成(xngchng)明显的黑色霉斑。第39页/共124页第四十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第40页/共124页第四十一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叶片受侵后先在正面发生多角形或近圆形的褪色黄斑(
20、hungbn),不久其背面就可长出黑色霉状物(以叶脉上最易着生),病情严重时病叶大批早落。第41页/共124页第四十二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幼果受害后往往不能长大而早落;较大果实受侵时,因病部木质(m zh)化停止生长而形成畸形果;第42页/共124页第四十三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Pear Scab)二 病原(bngyun)致病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子囊(znng)菌亚门黑星菌属;无性阶段为梨黑星孢Fusicladium virescens(Lib)Fuck.,属于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第43页/共124页第四十四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分生
21、孢子顶生或侧生于孢子梗上,纺锤形、瓜子形至椭圆形,淡橄榄色,单胞,但有少数(shosh)孢子在萌发前可产生一个隔膜。第44页/共124页第四十五页,共125页。病原(bngyun)生物学菌丝生长温度为528,适温为2123。分生孢子形成的适温为20,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30,适温是2123。在自然条件下,残叶上的分生孢子存活可长达47个月。影响分生孢子存活的主导因素是湿度(shd),在相对湿度(shd)为100%时,分生孢子在10天内即失去生活力,而在60%以下时,则可存活三个月以上。第45页/共124页第四十六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侵染(qn rn)循环1 越冬及初侵染来源:有以下(yx
22、i)三种情况(1)以菌丝在病芽鳞片间及鳞片内越冬,第二年,病芽萌发长出病梢,病梢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改病的主要初侵染源;(2)病菌的分生孢子在带病落叶上过冬;(3)以未成熟的原生假囊壳在落叶上过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孢子。第46页/共124页第四十七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2 传播: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传播主要(zhyo)靠风雨传播,传播距离为1030m。侵染(qn rn)循环3 侵入与发病(f bng):孢子萌发后可直接侵入,潜育期一般为1020d,初侵染期气温较低,潜育期大约为2035d;夏秋季为715d.第47页/共124页第四十八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1 品种 梨树的不同品
23、种对病害的抵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说来,西洋梨、日本梨比中国梨抗病,这是梨黑星病在东亚特别(tbi)是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梨中,又以白梨系统最为感病,其次为秋子梨系统,而沙梨、褐梨和夏梨系统则较抗病。有关梨树不同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机制(jzh)的初步研究指出,品种抗病与体内原有及受侵染后的总酚,特别是邻一、二羟酚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发病(f bng)条件第48页/共124页第四十九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2 栽培管理措施 树龄大或管理条件差、树势衰弱(shuiru)的梨园也较易发病。3 气候条件 影响梨黑星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仍然是气象条件,尤其是湿度。春雨来得早而多,接着又
24、是多雨的夏季,则最利于病害的流行。每年(minin)由于降雨时间的早晚不同,因而病菌入侵的时间以及初侵染的部位亦具有差异。发病(f bng)条件第49页/共124页第五十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防治(fngzh)措施1 清除菌源 清除病枝病果,消灭或减少越冬和早期病源。晚秋或冬季清扫果园落叶,清除病枝、病果,并及时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同时于翌年(y nin)春季发病初期,即早摘除病花序和病叶簇加以销毁,以便消灭传播中心,防止病害的扩散蔓延。2 加强果园管理 梨树生长衰弱,易被病菌(bngjn)侵染,因此,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疏花、疏果控制结果数量,可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合理修剪,
25、注意树冠通风透光。采收后及时入冷库储藏。第50页/共124页第五十一页,共125页。三 梨黑星病3 种植抗病品种 在病害频发性流行的地区,建立新果园特别是大型梨园时,应注意(zh y)适当压缩感病品种,并增大抗病品种的种植。4 药剂防治 南方梨区发病较早,应在临近开花前和70%落花期各喷药一次,以保护花序、嫩梢和新叶。两次喷药时间以尽量靠近为宜。其后根据(gnj)降雨情况,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共喷4次。在北方梨区,第一次可于5月中旬(病梢初现期)喷1次药,其后在6月中旬、6月末至7月上旬以及8月上旬各喷1次。如春雨少,第二次药可以省去。对发病较晚的品种(如花盖梨、安梨),第一、二次药也可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果树 病害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