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材料的影响-电极过程动力学教学课件.ppt
《电极材料的影响-电极过程动力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极材料的影响-电极过程动力学教学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极材料的影响3.1 研究液相中传质动力学的意义在 构 成 电 极 过 程 的 各 个 分 步 骤 中,液 相 中 的 传 质 步 骤 往 往 进 行 得 比较 缓 慢,常 成 为 控 制 整 个 电 极 过 程 的 限 制 性 步 骤。液 相 传 质 步 骤 的 迟缓 引 起 电 极 表 面 附 近 反 应 粒 子 浓 度 的 变 化,致 使 平 衡 电 极 电 势 改 变。这一现象叫做浓差极化(又称浓度极化)。浓差极化的产生,造成电化学生产中电极表面反应潜力的极大限制;在 研 究 电 极 过 程 时,也 常 常 受 浓 差 极 化 的 限 制,致 使 人 们 难 以 直 接 观测一些快速分
2、部步骤的动力学特征。若 不 搅 拌 溶 液,仅 靠 自 然 对 流 引 起 的 传 质 过 程,能 达 到 的 最 大 电 流 密度 约 为0.010.1 安/厘 米2(按 反 应 粒 子 为1 摩 尔/升 估 计)。外 加 强 烈 的搅 拌 措 施,可 将 上 限 提 高 到 约 为10100 安/厘 米2,但 与 理 论 上 限 值105安/厘米相比,仍相差很远。因此,研究电极附近传质过程的动力学,寻求提高这一步骤进行速度的方法,以便消除或校正由于这一步骤缓慢而带来的各种限制作用,无论在工业电化学生产中,还是在理论电化学研究中,都有意义。3.2 有关液相传质过程的若干基本概念n 一、液相传
3、质的三种方式n 1 对流溶液中物质的粒子随着流动的液体一起运动,此时液体与粒子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这种传质方式叫做对流.造成对流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由于浓度差或温度差所引起的密度不均一,以致溶液各部分因受重力不平衡而发生相对的流动。这样引起的液体流动称为自然对流;也可能是在外部机械的作用下引起的,如此产生的对流称为强制对流。传质速度一般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积(与流动方向相成正交)上通过的流量表示,称为该物质的流量。(3.3)Jx为物质在x方向的流量(mol/cm2s),vx为液体在x方向的流速(cm/s),ci为被研究物质的浓度(mol/cm3)一、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n 2 扩
4、散n 在 溶 液 中,若 某 一 组 分 存 在 浓 度 差,那 么,即 使 溶 液 完 全 静 止,也 会 发 生这 一 组 分 从 高 浓 度 向 低 浓 度 处 的 输 运,这 种 传 质 方 式 叫 做 扩 散.扩 散 流 量由Fick 第一定律决定:(3.4)13.电迁移当 所 研 究 的 粒 子 带 有 电 荷(即 为 离 子)时,则 除 了 上 述 两 种 传 质 过 程 外,还 可 能 发 生 由 于 液 相 中 存 在 电 场 而 引 起 的 电 迁 移.这 一 过 程 所 引 起 的 流量为(3.5)Ex为x方向的电场强度(V/cm),u0为带电粒子的淌度,即单位电场强度作
5、用下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cm2/sV),三、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n 电 极 反 应 开 始 进 行 后,必 然 引 起 电 极 表 面 附 近 液 层 中 反 应 粒 子的 浓 度 变 化,破 坏 了 反 应 前 浓 度 均 匀 分 布 的 平 衡 状 态,随 着 电 极 表面 液 层 中 出 现 的 浓 度 差,同 时 发 生 了 扩 散 传 质 过 程.在 电 极 反 应 的初 始 阶 段,指 向 电 极 表 面 的 扩 散 传 质 不 中 以 完 全 补 偿 电 极 反 应 所 引起 的 反 应 粒 子 的 消 耗,因 而 随 着 电 极 反 应 的 进 行,将 使 浓 度 变 化 继续
6、 向 深 处 发 展.习 惯 上 将 这 种 扩 散 过 程 的 初 始 发 展 阶 段 称 为“非 稳态阶段”或“暂态阶段”。n 然 而,当 出 现 浓 度 差 的 范 围 延 伸 到 电 极 表 面 附 近 的 薄 液 层 以 外,以 致 出 现 了 较 强 的 对 流 传 质 过 程 时,则 指 抽 电 极 表 面 的 反 应 粒 子 的流 量 已 中 以 完 全 补 偿 由 于 电 极 反 应 而 引 起 的 消 耗.这 时 电 极 表 面 附近 液 层 中 的 浓 度 差 仍 然 存 在,但 却 不 再 发 展,称 为“稳 态 扩 散 阶 段”。由于反应粒子不断在电极上消耗,其整体浓
7、度一般来说总是减小的.因而,严格说来,大多数电解池中的液相传质过程都具有一些非稳态性质。3.3 理想情况下的稳态过程n 在远离电极表面的液体中,传质过程主要依靠对流作用来实现;而在电极表面附近液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扩散传质过程.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截然划分这两种过程的作用范围。为了便于单独研究扩散传质的规律,设计一种理想的情况(图3.3),并假设溶液中存在大量惰性电解质,因而可以忽视电迁传质作用。3.3 理想情况下的稳态过程n 达到稳态后毛细管内的深度梯度可表示为(3.14)稳态下的流量为(3.15)与此扩散速度相应的稳态扩散电流密度为(3.16)相应于(称为“完全浓差极化”),I 将趋近最大极
8、限值,通常称其为稳态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d),即(3.16a)3.4 实际情况下的稳态对流扩散过程和旋转圆盘电极3.4.1 平面电极在 大 多 数 情 况 下,电 极 附 近 液 相 中 的 传 质 过 程 一 般 同 时 存 在 扩 散 和 对 流 的 影响,因而常称实际情况下的稳态 扩散为“对流扩散”。.与理想情况下的稳态扩散过程相类比,处理实际扩散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扩散层厚度”的概念,或者说如何确定“扩散层有效厚度”。考虑到自然对流现象的定量处理极为复杂,而且它的传质能力远不如人工搅拌作用,因此,下面主要讨论在不出现湍流的前提下按特定方式对流的液体中出现的稳态扩散过程.假
9、设 由 于 搅 拌 作 用 面 引 起 的 液 流 方 向 与 电 极 表 面 平 行,不 出 现 湍 流,则电极附近的液层具有下列基本性质:1.电 极 表 面 附 近 切 向 液 流 速 度 有 分 布 见 图3.6,图 中 箭 头 的 长 短 表 示 切 向 流速 有 大 小。由 图 可 见,除 处 外,液 体 均 不 是 完 全 静 止 的,随 着 离 电 极 表面 距 离 有 增 大,切 向 流 速 逐 渐 加 大,直 到 超 过 一 定 距 离()之 后,液 体 才 以恒 定 的 初 速 均 匀 地 流 动。这 种 位 于 电 极 表 面 附 近 期 间 发 生 了 切 向 流 速
10、变化的液层,称为液体动力学的“边界层”,为边界层厚度。3.4.1 平面电极2.电 极 表 面 上 各 点 的 边 界 层 厚 度()是 不 相 同 的。如 图3.5 所 示,设 切向 液 流(流 速 为)在 坐 标 原 点 开 始 接 触 电 极 表 面,则 前 进 距 离(y)愈远,值愈大。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为(3.21)式中溶液的“动力学粘度系数”=粘度系数()/密度()。3.电极表面上存在一薄层,其中反应粒子浓度发生变化的“扩散层”(厚度为),与边界层厚度()相比,要薄得多(图3.5)。3.4.1 平面电极在处不存在对流传质过程,可以利用此处的浓度梯度来计算扩散层的有效厚度(图3.8)。
11、(3.25)据液体动力学有理论,可以推知和之间存在如下近似关系:(3.23)则将(3.21)式代入(3.23)式,得到(3.24)3.4.1 平面电极电极附近液相中的扩散层与界面双电层n“电 极/溶 液”界 面 双 电 层 是 由“紧 密 层”与“分 散 层”两 部 分 组 成,由 于 界面 电 场 的 静 电 作 用,分 散 层 中 的 离 子 浓 度 服 从Boltzmann 分 布。而 在 可 以 忽 略界 面 电 场 静 电 作 用 的 双 电 层 以 外,正.负 离 子 浓 度 相 等,若 没 有 电 极 反 应 发 生,它 们 的 浓 度 恒 等 于 初 始 体 浓 度;在 有 电
12、 极 反 应 发 生 进 行 时,则 在 电 极 附 近 存 在浓 度 变 化 及 扩 散 层。在 电 极 与 溶 液 本 体 之 间 紧 密 层 厚 度(d)约 为25,分 散层 厚(l)度 则 可 弥 散 达10100,而 扩 散 层 厚 度(),视 具 体 液 流 状 态 通 常 有105106。n 在 讨 论 扩 散 传 质 过 程 时 所 说 的 电 极 表 面 附 近 液 层,主 要 指 的 薄 层 液 体,即 有 浓度 梯 度 的“扩 散 层”。因 此,必 须 清 楚,在 讨 论 扩 散 传 质 过 程 与“电 极/溶 液”界 面 构 造 时 所 说 的“电 极 表 面”,不 仅
13、 在 厚 度 上 的 数 量 级 的 差 别,在 概 念 上也截然不同。n 既 然 扩 散 层 远 比 界 面 双 电 层 厚,在 讨 论 扩 散 传 质 对 电 极 过 程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时可 以 完 全 不 用 考 虑 界 面 双 电 层 的 存 在,应 用 热 力 学 方 法 来 处 理 浓 差 极 化 对 平衡电极电势的影响时,将x=d+l 处的粒子浓度Cs作为表面浓度即可。n 由 于 界 面 双 电 层 远 比 扩 散 层 薄 得 多,故 在 宏 观 处 理 扩 散 层 厚 度 时 我 们 还 是 从电极表面起开始计算。3.4.2 旋转圆盘电极通常平面上的电流是不均匀的而且
14、水溶液中的传质速度也比较小。这给电化学生产和电化学理论研究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在工业用电化学装置中若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就意味着不能充分利用电极表面上每一部分的生产潜力,并可能引起反应产物的不均匀分布;在实验室中研究电极反应时,这意味着电极表面各处的极化情况不同,使数据处理变得复杂。为此曾经设计过各种电极装置和搅拌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旋转圆盘电极。旋转圆盘电极表面的液相传质动力学的数学处理较简单,圆盘表面具有均匀的电流分布,是电化学研究中基本的实验方法。图3.9 表示旋转圆盘电极的结构。3.4.2 旋转圆盘电极一、旋转圆盘电极上流体的速度分布在“层流”条件下,经过流体动力学的计算可以推得上述三个
15、方向的流速分别为:是由圆盘起算的轴向无因次距离:三个函数,的基本性质可用图3.11 表示。(3b)(3a)一、旋转圆盘电极上流体的速度分布n 三个函数的最重要的性质是:n(1)在 圆 盘 表 面(y=0)处,=0,G(0)=1.0,F(0)=H(0)=0。由(3a)可 知,在 圆 盘 表 面 只 有 切 向 流 速=r,而r和y均 为 零,即 直接接触圆盘的液体随圆盘一起旋转。n(2)随 着 离 开 圆 盘 表 面 距 离(y)的 增 加,G()下 降,随 之 减 小;;H()值 逐 渐 增 大,相 应 的y随 之 加 快;F()先 有 所 增 大,后 又逐渐下降,导致r出现相应的变化。n(3
16、)在 3.6时,F()和G()均 已 较 小,同 时H()的 变 化 趋 于 平缓。在0 3.6范 围 内,流 体 的 速 度 有 明 显 变 化,这 一 区 域 就 称 为 流体动力学边界层。n 由(3b)给出边界层厚度为:n(3b*)可 见,旋 转 圆 盘 电 极 上 边的 与 离 圆 盘 中 心 的 径 向 距 离r 无 关,也 就 是 在整个圆盘表面上的边相同,并随着旋转速度的降低而增大。二、旋转圆盘电极上的对流扩散方程n 若溶液中存在大量“惰性电解质”,液相传质基本方程可简化为如下的“对流扩散方程”:在稳态时,有 鉴于圆盘恒速度旋转时引起的液体流动与坐标 无关,可以把三维(r,y)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极 材料 影响 过程 动力学 教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