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张荣清主编电子拉深工艺与拉深模PPT学习教案.pptx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张荣清主编电子拉深工艺与拉深模PPT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张荣清主编电子拉深工艺与拉深模PPT学习教案.pptx(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 1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 张荣清 主编电子(dinz)拉深工艺与拉深模第一页,共115 页。2023/5/26 2(2)(2)曲线旋转体拉深件 曲线旋转体拉深件 如搪瓷 如搪瓷(tngc)(tngc)盆、汽车灯 盆、汽车灯壳和炒锅等;壳和炒锅等;(3)直壁非旋转体制件(盒形制件)如计算机接口(ji ku)固定架、饭盒和水斗等;第1 页/共115 页第二页,共115 页。2023/5/26 3(4)(4)曲面非旋转体拉深件 曲面非旋转体拉深件 如汽车 如汽车(qch)(qch)覆盖件。覆盖件。按毛坯(mop)形状可分为首次拉深(以平板作毛坯(mop))和以后的各次拉深(以空心件作毛坯(mop
2、));按壁厚变化可分为普通拉深(工件壁厚不变)和变薄拉深(工件壁厚变薄)。变薄拉深用于制造薄壁厚底、变壁厚、大高度的筒形件(如易拉罐)第2 页/共115 页第三页,共115 页。2023/5/26 4 拉深件的工艺性 1.拉深件的形状(xngzhun)和尺寸(1)拉深件的结构形状应简单、对称,尽量避免急剧(jj)的外形变化;(2)标注尺寸时,应根据使用要求只标注内形尺寸或只标注外形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筒壁和底面连接处的圆角半径只能(zh nn)标注内形,材料厚度不宜标注在筒壁或凸缘上;第3 页/共115 页第四页,共115 页。2023/5/26 5(3)拉深件的底部或凸缘上有孔时
3、,孔边到侧壁的距离(jl)应满足ard+0.5t;(4)多次拉深件的筒壁或凸缘(t yun)的内、外表面应允许有压痕;(5)非对称的空心件应进行组合,成对进行拉深,然后将其切成两个(lin)或多个零件.第4 页/共115 页第五页,共115 页。2023/5/26 6 2.拉深件的高度(god)拉深件的高度h 对拉深成形的次数和成形质量均有重要的影响,常见(chn jin)零件一次成形高度为:无凸缘(t yun)筒形件:h(0.50.7)d带凸缘(t yun)筒形件:当dt/d1.5 时,h(0.40.6)d d 拉深件壁厚中径 dt 拉深件凸缘(t yun)直径第5 页/共115 页第六页,
4、共115 页。2023/5/26 7 3.拉深件的圆角半径(bnjng)拉深件凸缘与筒壁间的圆角半径应取rd2t,为便于拉深顺利,一般rd=(48)t,当rd 2t,需增加(zngji)整形工序;拉深件底面与筒壁间的圆角半径应取rp2t,为便于(biny)拉深顺利,一般rp=(35)t,当rp 2t,需增加整形工序;凸模圆角半径大,减小了板料绕凸模弯曲的拉应力,增加了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增加了极限变形程度。第6 页/共115 页第七页,共115 页。2023/5/26 8 4.拉深件的尺寸(ch cun)精度一般不高于IT11 级,如高于,则需增加整形工序。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拉深件的口部和凸
5、缘(t yun)外缘一般是不整齐的,拉深结束后,要增加切边工序。5.拉深件的材料(cilio)选用 良好的塑性,较小的屈强比和较大的厚向异性系数 第7 页/共115 页第八页,共115 页。2023/5/26 9 4.2 拉深工艺(gngy)设计及计算 拉深变形过程(guchng)及特点圆形平板(pngbn)毛坯拉深成开口直壁圆筒形件,且h(D-d)/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第8 页/共115 页第九页,共115 页。2023/5/26 10 面积相等原则:将三角形阴影部分切除,把留下的狭条沿直径d 的圆周折弯
6、(sh wn)后竖起来并加以焊接,就得到一个直径为d,高度为h=(D-d)/2的圆筒件,说明被切除的三角形阴影部分在模具的作用下发生了塑性流动,从而使拉深后的工件高度增加了h,所以h(D-d)/2。第9 页/共115 页第十页,共115 页。2023/5/26 11 工件(gngjin)的壁厚和硬度也有所变化第10 页/共115 页第十一页,共115 页。2023/5/26 12 拉深后的网格(wn)变化(1)直径(zhjng)为d 的网格基本保持不变,拉深后成为筒底。(2)D-d 环形部分的网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inhu),由扇形网格(A1)变成了矩形网格(A2)。第11 页/共115 页
7、第十二页,共115 页。2023/5/26 13 拉深后的网格(wn)变化(3)原来间隔相同的同心圆变成筒壁上的不等距的水平圆筒线,且越往上间距(jin j)增加越大。(4)原来分度相等的辐射线在筒壁上成了相互平行且等距的垂直线,其宽度(kund)完全相等.第12 页/共115 页第十三页,共115 页。2023/5/26 14 扇形网格成为矩形网格的原因,在于拉深时每个网格均受切向压应力3 和径向拉应力1 的作用(zuyng),这就相当于在一个楔形槽中拉着扇形网格通过一样。1 由于拉深力作用(zuyng),3 由于直径缩小,切向互相挤压产生的。第13 页/共115 页第十四页,共115 页。
8、2023/5/26 15拉深变形(bin xng)的特点(1)位于(wiy)凸模下面的材料基本不变形,拉深后成为筒底,变形主要集中在位于(wiy)凹模表面的平面凸缘区,该区是拉深变形的主要变形区。(2)变形区的变形不均匀,沿切向受压而缩短,沿径向受拉而伸长,越往口部压缩和伸长得越多。在口部板料的厚度增加。第14 页/共115 页第十五页,共115 页。2023/5/26 16 拉深过程中材料的应力应变(yngbin)状态凸模将拉深力作用在筒形件底部,通过壁部传递(chund)到凸缘,使凸缘部分的毛坯拉入凸、凹模间隙中,变形过程中毛坯各部位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第15 页/共115 页第十六页,
9、共115 页。2023/5/26 17(1)平面凸缘部分(b fen)(区I,主要变形区):由扇形网格变成矩形区域,是拉深的主要变形区。承受径向拉应力1 和切向压应力3 以及厚度方向压应力2.产生应变1、3、2.当切向压应力较大,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而板料较薄时,材料容易失稳弯曲,造成皱褶。第16 页/共115 页第十七页,共115 页。2023/5/26 18(2)凹模圆角部分(区II,过渡区):由凸缘向筒壁变形(bin xng)的过渡区,材料变形(bin xng)比较复杂,除了有I 区的变形(bin xng)特点外,由于材料还在凹模圆角处产生弯曲,在厚度方向受到压应力2
10、.第17 页/共115 页第十八页,共115 页。2023/5/26 19(3)筒壁部分(区III,传力区):材料流动到这里(zhl),筒形已形成承受拉应力1,也产生小量的纵向应变1 和厚向压应变 2.第18 页/共115 页第十九页,共115 页。2023/5/26 20(4)凸模圆角部分(区IV,过渡(gud)区):承受径向拉应力1 和切向压应力3以及厚度方向压应力2.产生应变1、3、2,在厚度方向受到压应力2.产生径向伸长、厚度减薄的变形,形成危险断面,在此处断裂,造成废品。第19 页/共115 页第二十页,共115 页。2023/5/26 21(5)筒底部分(区V,小变形区):受到拉深
11、引起的拉应力1 和3 作用,但由于(yuy)凸模的摩擦作用,这个拉应力不大,材料变薄很小,一般只有1%3%,可以忽略不计。拉深主要的质量问题是平面(pngmin)凸缘区起皱和“危险断面”的拉裂。第20 页/共115 页第二十一页,共115 页。2023/5/26 22n n 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 不均匀 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kojn)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第21 页/共115 页第二十二页,共115 页。2023/5/26 23 拉深过程(guchng)的起皱和破裂1.起皱:拉深时,凸缘部分存在切向压应力3,达到一定(ydng)程度,板料切向失稳
12、而拱起,在凸缘四周沿切向产生波浪形的连续弯曲第22 页/共115 页第二十三页,共115 页。2023/5/26 24 拉深起皱后,轻者凸缘变形区材料仍能被拉进凹模,会使工件口部产生(chnshng)波纹,影响工件的质量。第23 页/共115 页第二十四页,共115 页。2023/5/26 25 起皱严重时,起皱的凸缘材料不能通过(tnggu)凸、凹模间隙而引起拉深件拉裂。拉深是否起皱与3 大小(dxio)有关,也与毛坯的相对厚度t/D 有关,而3 与拉深的变形程度有关。而每次拉深的变形程度较大而t/D 较小时就会起皱。防止起皱的方法是压边圈,或者减小拉深变形程度、加大毛坯(mop)厚度。第2
13、4 页/共115 页第二十五页,共115 页。2023/5/26 26 2.破裂:起皱并不表示板料变形达到了极限,因为采用加压边圈等措施后变形程度仍然可以提高(t go)。随着变形程度的提高(t go),变形力也相应增大,当变形力大于危险断面的承载能力时拉深件则被拉破,因此危险断面的承载能力是决定拉深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第25 页/共115 页第二十六页,共115 页。2023/5/26 27 拉深时危险断面是否被拉裂,取决于材料的性能、变形程度的大小(dxio)、模具的圆角半径、润滑条件等。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硬化指数大、屈强比小的材料进行拉深,采用适当增加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增加拉深次数、
14、改善润滑等措施来避免拉裂的产生第26 页/共115 页第二十七页,共115 页。2023/5/26 28 直壁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gngy)计算1.毛坯(mop)尺寸计算(1)修边余量(y lin)的确定板料存在着 各向异性,实际生产中毛坯和凸、凹模的中心也不可能完全重合,因此拉深口不可能很整齐,通常都要有修边工序,以切去不整齐部分。表4.1、表4.2第27 页/共115 页第二十八页,共115 页。2023/5/26 29n n 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jnggu)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
15、方法,拉深后再经过(jnggu)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第28 页/共115 页第二十九页,共115 页。2023/5/26 30(2)拉深件毛坯尺寸(ch cun)的确定 根据拉深后工件表面积与拉深前毛坯(mop)表面积相等这一原则来计算(1)确定(qudng)修边余量:查表4.1、4.2(P119)查处h(2)计算工件表面积,分解成若干简单几何体(3)求出毛坯尺寸第29 页/共115 页第三十页,共115 页。2023/5/26 31表表4.14.1筒形件的修边余量筒形件的修边余量(y lin(y lin)(mm)(mm)第30 页/共115 页第三十一页,共115 页。2023/5/26
16、 32表 表4.2 4.2 带凸缘 带凸缘(t yun)(t yun)的修边余量 的修边余量第31 页/共115 页第三十二页,共115 页。2023/5/26 33(3)求出毛坯(mop)尺寸第32 页/共115 页第三十三页,共115 页。2023/5/26 34n n 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fnf)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再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第33 页/共115 页第三十四页,共115 页。2023/5/26 35 2.拉深次数(csh)(1
17、)拉深系数(xsh)m拉深后的工件直径(zhjng)与拉深前工件(或毛坯)直径(zhjng)之比。m 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多次拉深是因为每次允许的拉深程度是有限制的第34 页/共115 页第三十五页,共115 页。2023/5/26 36 总拉深系数(xsh)拉深系数是否合理是拉深工艺成败的关键。m 小,拉深变形(bin xng)越大;过小,拉深无法进行。拉深比k 是拉伸系数(xsh)m 的倒数。m 大,塑性潜力未被充分利用,拉深次数增加。极限拉深系数:拉深件不被拉裂的最小拉深系数第35 页/共115 页第三十六页,共115 页。2023/5/26 37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材料(cil
18、io)的力学性能、毛坯的相对厚度t/D、模具的几何参数及润滑条件。材料的屈强比s/b 小,塑性好材料的厚向异性系数 大,拉深系数可选小;毛坯的相对厚度t/D 大、凸、凹模圆角半径大,拉深系数可取小;凹模与板料之间、压边圈与板料之间良好(lingho)的润滑也可以减小极限拉深系数。查表4.3、表4.4(P123)(2)拉深次数(csh)确定首先判定是否能够一次拉深完成(拉深件直径/毛坯直径 表中值)。1)推算 法:d1=m1D,d2=m1m2D2)查表 法:表4.5,根据相对高度(P124)第36 页/共115 页第三十七页,共115 页。2023/5/26 38表表4.3 4.3 筒形件带压边
19、圈的极限筒形件带压边圈的极限(jxin)(jxin)拉深系数拉深系数第37 页/共115 页第三十八页,共115 页。2023/5/26 39表 表4.4 4.4 筒形件不带压边圈的极限 筒形件不带压边圈的极限(jxin)(jxin)拉深系数 拉深系数第38 页/共115 页第三十九页,共115 页。2023/5/26 40表 表4.5 4.5 筒形件相对高度 筒形件相对高度h/d h/d 与拉深次数 与拉深次数(csh)(csh)的关系 的关系第39 页/共115 页第四十页,共115 页。2023/5/26 41 3.各次拉深后半成品尺寸(ch cun)的计算(1)半成品直径(zhjng)
20、的计算1)m1m1mnmn;且m1-m1 mnmn2)m1m2mn=d/D(2)半成品圆角半径(bnjng)除了最后一次拉深底部的圆角半径(bnjng)等于工件的圆角半径(bnjng)外,中间各半成品的底部圆角半径(bnjng)等于相应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bnjng)第40 页/共115 页第四十一页,共115 页。2023/5/26 42(3)半成品高度(god)尺寸的计算4 拉深工艺(gngy)力的计算(1)压边力是否(sh fu)采用压边圈?查表4.6(P125)压边力过大,会增加坯料拉入凹模的拉力,容易 拉裂 工件;过小,则不能防止 凸缘起皱。第41 页/共115 页第四十二页,共11
21、5 页。2023/5/26 43 压边力经验(jngyn)公式任意(rny)形状的拉深件圆筒形件首次(shu c)拉深q 单位压边力N,表4.7(P126)圆筒形件以后 各次拉深第42 页/共115 页第四十三页,共115 页。2023/5/26 44(2)拉深力圆筒形件首次(shu c)k1、k2 修正(xizhng)系数,表4.8(P127)以后(yhu)各次拉深(3)压力机吨位单动压力机双动压力机:内滑块的公称压力大于拉深力,外滑块的公称压力大于压边力第43 页/共115 页第四十四页,共115 页。2023/5/26 45 当拉深行程较大。特别是落料、拉深复合(fh)冲压时,不能简单地
22、将落料力和拉深力叠加去选择压力机,因为公称压力是指压力机在接近下死点时的压力。因此,应该注意压力机的压力-行程曲线,否则很可能由于过早地出现最大冲压力而使压力机超载损坏在深拉深时,最大拉深力 F(0.5 0.6)F设;在浅拉深时,最大拉深力 F(0.7 0.8)F设。1-压力(yl)机压力(yl)曲线 2-落料力曲线 3-拉深力曲线第44 页/共115 页第四十五页,共115 页。2023/5/26 46(4)压力机功率(gngl)校核:第一次拉深以后(yhu)每次拉深W1、Wn 首次(shu c)和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功N.mF1max、Wnmax 首次和以后各次拉深的最大拉深力N1、n 平均
23、变形力与最大变形力的比值,表4.8第45 页/共115 页第四十六页,共115 页。2023/5/26 47 拉深压力机所需电动机功率(gngl):不均衡(jnhng)系数,1.2-1.41、2 压力机效率(xio l)0.6-0.8.电机效率(xio l)0.9-0.95n 压力机每分钟行程次数1.36 马力转换为千瓦的系数第46 页/共115 页第四十七页,共115 页。2023/5/26 48 dt/d1.11.4 小凸缘(t yun)件dt/d1.11.4 宽凸缘(t yun)件 带凸缘(t yun)筒形件的拉深第47 页/共115 页第四十八页,共115 页。2023/5/26 49
24、 1.小凸缘(t yun)件的拉深可按筒形件拉深处理,只是(zhsh)在最后一、二次拉深加工出凸缘或带锥形的凸缘,然后校平。第48 页/共115 页第四十九页,共115 页。2023/5/26 50 2.宽凸缘(t yun)件的拉深第一次拉深就把凸缘拉深到尺寸,为了避免(bmin)在以后拉深过程中,凸缘受拉变形,把拉入凹模的材料比所需筒部的材料面积大3%-5%,而在以后的各次拉深中,凸缘直径保持不变,仅仅减小筒部直径.实际生产中减小筒部直径方法有:(1)凸、凹模圆角半径不变,靠直径缩小来增加高度和减少(jinsho)凸缘的宽度。第49 页/共115 页第五十页,共115 页。2023/5/26
25、 51 2.宽凸缘(t yun)件的拉深第一次拉深就把凸缘拉深到尺寸,为了避免在以后拉深过程中,凸缘受拉变形,把拉入凹模的材料比所需筒部的材料面积大3%-5%,而在以后的各次拉深中,凸缘直径保持不变,仅仅(jnjn)减小筒部直径.实际生产中减小筒部直径方法有:(1)凸、凹模圆角半径(bnjng)不变,靠直径缩小来增加高度和凸缘的宽度。第50 页/共115 页第五十一页,共115 页。2023/5/26 52(2)高度不变,第一次拉深用大凸、凹模圆角半径,以后拉深时,靠减小凸、凹模圆角半径和工件直径,以加大凸缘(t yun)宽度。第一种方法易留下各次拉深时的痕迹,需要增加整形(zhng xn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设计 制造 第二 张荣清 主编 电子 工艺 拉深模 PPT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