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计量经济学(第三部分)-第七章——第九章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级计量经济学(第三部分)-第七章——第九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计量经济学(第三部分)-第七章——第九章课件.ppt(1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级计量经济学1第七章虚拟变量模型 2 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在前面讨论的回归模型中,所遇的变量均为定量变量(可直接测度、数值性),例如GDP,工资,收入、受教育年数,销售额等。在实际建模中,一些定性变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例如,研究某个企业的销售水平,产业属性(制造业、零售业)、所有制(私营、非私营)、地理位置(东、中、西部)、管理者的素质、不同的收入水平等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这些因素共同的特征是定性描述的。在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因素的条件下,依据现有的回归分析知识,如何对非定量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采用“虚拟变量”对定性变量进行量化一种思路。3第一节 虚拟变量的定义和设置一、基本概念定量
2、因素:可直接测度、数值性的因素。定性因素:属性因素,表征某种属性存在与否 的非数值性的因素。基本思想:直接在回归模型中加入定性因素存在诸多的困难(那些困难?),是否可将这些定性因素进行量化,以达到定性因素能与定量因素有着相同作用之目的。4 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涉及三个方面:1、“0”和“1”选取原则;2、属性(状态、水平)因素与设置虚拟变量数量的关系;3、虚拟变量在回归分析中的角色以及作用等方面的问题。二、虚拟变量设置规则61、虚拟变量的“0”和“1”选取原则 虚拟变量取“1”或“0”的原则,应从分析问题的目的出发予以界定。从理论上讲,虚拟变量取“0”值通常代表比较的基础类型;而虚拟变量取“1”
3、值通常代表被比较的类型。“0”代表基期(比较的基础,参照物);“1”代表报告期(被比较的效应)。7例如,比较收入时考察性别定性变量的作用。当研究男性收入是否高于女性时,是将女性作为比较的基础(参照物),故有男性为“1”,女性为“0”。例1问题:为何只选0、1,选2、3、4行吗?为什么?81、若定性因素具有m 个(m=2,3,4等)相互排斥属性(或几个水平),当回归模型有截距项时,只能引入 m-1 个虚拟变量;2、当回归模型无截距项时,则可引入 m 个虚拟变量;否则,就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为什么?虚拟变量数量的设置规则10研究居民住房消费支出Yi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Xi 之间的数量关系。回归模
4、型的设定为:现在要考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差异,如何办?一个例子(虚拟变量陷阱)为了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进行区分,分析各自在住房消费支出 Yi 上的差异,设(模型有截距,“居民属性”定性变量只有两个相互排斥的属性状态(m=2),故只设定一个虚拟变量。)则模型为11 虚拟变量既可作为被解释变量,也可作为解释变量,分别称其为虚拟被解释变量和虚拟解释变量。虚拟被解释变量的研究是当前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如MacFadden、Heckmen等人的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大量涉及到虚拟被解释变量的分析。本课程只是讨论虚拟解释变量的问题3、虚拟变量在回归模型中的角色13 以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
5、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定性因素的属性和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分为四种情形讨论:(1)解释变量只有一个定性变量而无定量变量,而且定性变量为两种相互排斥的属性;(2)解释变量分别为一个定性变量(两种属性)和一个定量解释变量;(3)解释变量分别为一个定性变量(两种以上属性)和一个定量解释变量;(4)解释变量分别为两个定性变量(各自分别是两种属性)和一个定量解释变量;思考:四种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会产生什么效应?一、加法类型15(1)一个两种属性定性解释变量而无定量变量的情形16XY共同的特征:截距发生改变(?)18(3)一个定性解释变量(两种以上属性)和一个定量解释变量的情形1920(4)两个定性解释变
6、量(均为两种属性)和一个定量解释变量的情形2122 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的一般表达式:基本分析方法:条件期望。运用 OLS 得到回归结果,再用 t-检验讨论因素是否对模型有影响。24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作用为:1、在有定量解释变量的情形下,主要改变方程截距;2、在没有定量解释变量的情形下,主要用于方差分析。25基本思想以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时,是在所设立的模型中,将虚拟解释变量与其它解释变量(或为 Xi 或为Di)的乘积,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出现在模型中,以达到其调整设定模型斜率系数的目的。或者将模型斜率系数表示为虚拟变量的函数,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二、乘法类型乘法引入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形讨论(
7、1)截距不变;(2)截距和斜率均发生变化;分析手段:仍然是条件期望。26(2)截距和斜率均发生变化模型形式:例,同样研究消费支出 Y、收入 X、年份状况 D 间的影响关系。比较:发生了那些变化?28不同截距、斜率的组合图形重合回归:截距斜率均相同 平行回归:截距不同斜率相同共点回归:截距相同斜率不同交叉(不同)回归:截距斜率均不同29(1)结构变化分析结构变化的实质是检验所设定的模型在样本期内是否为同一模型。显然,平行回归、共点回归、不同的回归三个模型均不是同一模型。平行回归模型的假定是斜率保持不变(加法类型,包括方差分析);共点回归模型的假定是截距保持不变(乘法类型,又被称为协方差分析);不
8、同的回归的模型的假定是截距、斜率均为变动的(加法、乘法类型的组合)。31例: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居民(平均)“储蓄收入”总量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模型的设定形式为:32回归方程:问题:1、本例中,平行、共点回归、不同的回归三模型的经济学背景解释是什么?2、如何进行结构变化判断?3、是否可对(2)、(3)分别进行 OLS 估计?为什么?4、若分别对(2)、(3)进行 OLS 估计应注意什么?显然,只要2、2不同时为零,上述模型就能刻画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居民储蓄收入模型结构是否发生变化。33(2)交互效应分析交互作用:一个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有时可能要依赖于另一个解释变量。为此,Klein和Morge
9、n(1951)提出了有关收入和财产在决定消费模式上相互作用的假设。他们认为消费的边际倾向不仅依赖于收入,而且也依赖于财产的多少 较富有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消费倾向。34为了捕获该影响,设 C=+Y+u。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依赖于财产Z。一个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1+2Z。代入消费函数,有:C=+1Y+2YZ+u由于YZ捕获了收入和财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称为交互作用项。显然,刻画交互作用的方法,在变量为数量(定量)变量时,是以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的。35一个例子:是否发展油菜籽生产与是否发展养蜂生产的差异对农副产品总收益的影响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1)式中,是以加法形式引入虚拟变量的,那么这种引入暗含
10、什么假设?模型设定为:36油菜籽生产和养蜂生产是分别独立地影响农副品生产总收益。但是,在发展油菜籽生产时,同时也发展养蜂生产,所取得的农副产品生产总收益,可能会高于不发展养蜂生产的情况。即在是否发展油菜籽生产与养蜂生产的虚拟变量D2i 和 D3i间,很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且这种交互影响对被解释变量农副产品生产收益会有影响。(1)式以加法形式引入,暗含的假设为:37问题:如何刻画同时发展油菜籽生产和养蜂生产的交互作用?基本思想:在模型中引入相关的两个变量的乘积。区别之处在于,上页定义中的交互效应是针对数量变量,而现在是定性变量,又应当如何处理?38同时发展油菜籽和养蜂生产:发展油菜籽生产:
11、发展养蜂生产:基础类型:为了反映交互效应,将(1)变为:39如何检验交互效应是否存在?若拒绝原假设,即交互效应对Y产生了影响(应该引入模型)。40作用:提高模型的描述精度。虚拟变量也可以用来代表数量因素的不同阶段。分段线性回归就是类似情形中常见的一种。一个例子 研究不同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实际数据表明,1979年以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Yt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979年开始,居民消费支出为快速上升趋势。如何刻画我国居民在不同时段的消费行为?(3)分段回归分析41基本思路:采用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的手段。显然,1979年是一个转折点,可考虑在这个转折点作为虚拟变量设定的依据。若设 X*197
12、9,当 t X*时可引入虚拟变量。(为什么选择1979作为转折点?)42(t1955,1956,2004)居民消费趋势方程:依据上述思路,有如下描述我国居民在不同时段消费行为模型:43分析:1979年之前,回归模型的斜率为1;1979年之前,回归模型的斜率为1+2;若统计检验表明,2 显著不为零,则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改变。X*XY44第八章 滞后变量模型 45引子: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货币供给的变化对经济影响很大,货币政策总是备受关注。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货币扩张首先促使利率降低,或者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这需要一段时间。这些因素
13、对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支出对利率的反应增强,投资、进出口和消费才会不断上升,货币政策才最终促使GDP增加。通常,货币扩张对GDP影响的最高点可能是在政策实施以后的一到两年间达到。46思考: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滞后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经济分析时应该考虑时滞的影响。怎样才能把这类时间上滞后的经济关系纳入计量经济模型呢?47第一节 分布滞后模型的概念一、经济活动中的滞后现象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因果联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都存在时间滞后,也就是说解释变量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作用于被解释变量。此外,由于
14、经济活动的惯性,一个经济指标以前的变化态势往往会延续到本期,从而形成被解释变量的当期变化同自身过去取值水平相关的情形。这种被解释变量受自身或其它经济变量过去值影响的现象称为滞后效应。48心理预期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二、滞后效应产生的原因49滞后变量:是指过去时期的、对当前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滞后变量分为滞后解释变量与滞后被解释变量把滞后变量引入回归模型,这种回归模型称为滞后变量模型。三、滞后变量模型50滞后变量模型的一般形式为其中s、q分别为滞后解释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长度。51被解释变量受解释变量的影响分布在解释变量不同时期的滞后值上,即模型形如 具有这种滞后分布结构的模型称为
15、分布滞后模型,其中s为滞后长度。根据滞后长度s取为有限和无限,模型分别称为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无限分布滞后模型。1、分布滞后模型52在分布滞后模型中,各系数体现了解释变量的各个滞后值对被解释变量的不同影响程度,即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称为短期乘数或即期乘数,表示本期X变动一个单位对Y值的影响大小;:称为延迟乘数或动态乘数(),表示过去各时期X变动一个单位对Y值的影响大小;:称为长期乘数或总分布乘数,表示X变动一个单位时,由于滞后效应而形成的对Y总的影响大小。53 如果滞后变量模型的解释变量仅包括自变量X的当期值和被解释变量的若干期滞后值,即模型形如 则称这类模型为自回归模型,其中q称为自回归模型的
16、阶数。2、自回归模型54第二节 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一、分布滞后模型估计的困难 自由度问题;多重共线性问题;滞后长度难于确定的问题。处理方法: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设法有目的地减少需要直接估计的模型参数个数,以缓解多重共线性,保证自由度。对于无限分布滞后模型,主要是通过适当的模型变换,使其转化为只需估计有限个参数的自回归模型。55二、经验加权估计法 所谓经验加权估计法,是根据实际经济问题的特点及经验判断,对滞后变量赋予一定的权数,利用这些权数构成各滞后变量的线性组合,以形成新的变量,再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常见的滞后结构类型:1、递减滞后结构。2、不变滞后结构。3、型滞后结构。56图
17、8.1常见的滞后结构类型wt 0(a)wt 0(b)wt 0(c)57优点:简单易行、不损失自由度、避免多重共线性干扰及参数估计具有一致性。缺点:设置权数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要求分析者对实际问题的特征有比较透彻的了解。通常的做法是,依据先验信息,多选几组权数分别估计多个模型,然后根据可决系数、F-检验值、t-检验值、估计标准误以及D-W值,从中选出最佳估计方程。58三、阿尔蒙法目的: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基本原理: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滞后长度s已知的情况下,滞后项系数有一取值结构,把它看成是相应滞后期i的函数。在以滞后期i为横轴、滞后系数取值为纵轴的坐标系中,如果这些滞后系数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或
18、近似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则可以由一个关于i的次数较低的m次多项式很好地逼近,即 59此式称为阿尔蒙多项式变换(图8.2)。60将阿尔蒙多项式变换代入分布滞后模型并整理,模型变为如下形式(8.5)其中为滞后变量的线性组合变量。61对于模型(8.5),在满足古典假定的条件下,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将估计的参数代入阿尔蒙多项式,就可求出原分布滞后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在实际应用中,阿尔蒙多项式的次数m通常取得较低,一般取2或3,很少超过4。62 一、库伊克模型无限分布滞后模型中滞后项无限多,而样本观测总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对其直接进行估计。要使模型估计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施加一些约束或假定条件,将模型的
19、结构作某种转化。库伊克(Koyck)变换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方法。第三节 自回归模型的构建63库伊克假定:对于如下无限分布滞后模型:(8.6)可以假定滞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随着滞后期i的增加而按几何级数衰减。即滞后系数的衰减服从某种公比小于1的几何级数:(8.7)其中为常数,公比为待估参数。64 通常称为分布滞后衰减率,值越接近零,衰减速度越快(如图8.3)。0 i 图8.3 按几何级数衰减的滞后结构(库伊克)65将库伊克假定(8.7)式代入(8.6)式,得(8.8)将(8.8)滞后一期,有(8.9)对(8.9)式两边同乘并与(8.8)式相减,得66即这是一个几何分布滞后模型,即库伊
20、克模型,。上述变换过程也叫库伊克变换。67令则库伊克模型(8.10)式变为(8.12)这是一个一阶自回归模型。68库伊克变换的优点:(1)以一个滞后被解释变量代替了大量的滞后解释变量,使模型结构得到极大简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自由度,解决了滞后长度难以确定的问题;(2)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与 的线性相关程度将低于X的各滞后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多重共线性。69(1)它假定无限滞后分布呈几何递减滞后结构。这种假定对某些经济变量可能不适用,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对总产出影响的滞后结构就不是这种类型。(2)库伊克模型的随机扰动项形如(8.13)说明新模型的随机扰动项存在一阶自相关,且与解释
21、变量相关。(3)将随机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引入了模型,不一定符合基本假定。(4)库伊克变换是纯粹的数学运算结果,缺乏经济理论依据。这些缺陷,特别是第二个缺陷,将给模型的参数估计带来定困难。库伊克变换的缺陷:70 某些经济变量的变化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另一些经济变量预期值的影响。为了处理这种经济现象,可以将解释变量预期值引入模型建立“期望模型”。例如,包含一个预期解释变量的“期望模型”可以表现为如下形式:(8.14)其中,Yt 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预期值,为随机扰动项。二、自适应预期模型71难点:预期是对未来的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预期值是不可观测的。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对预期的形成机理作出某种假定
22、。自适应预期假定就是其中之一,具有一定代表性。自适应预期假定:经济活动主体对某经济变量的预期,是通过一种简单的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其机理是,经济活动主体会根据自己过去在作预期时所犯错误的程度,来修正他们以后每一时期的预期,即按照过去预测偏差的某一比例对当前期望进行修正,使其适应新的经济环境。72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8.15)其中参数为调节系数,也称为适应系数。这一调整过程叫做自适应过程。通常,将解释变量预期值满足自适应调整过程的的期望模型,称为自适应预期模型(Adaptive expectation model)。73 根据自适应预期假定,自适应预期模型可转化为一阶自回归形式:(8.16)其中
23、 如果能得到参数的估计值,可得到自适应预期模型的参数估计值。74在经济活动中,会遇到为了适应解释变量的变化,被解释变量有一个预期的最佳值与之对应的现象。例如,企业为了确保生产或供应,必须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储备,对应于一定的产量或销售量,存在着预期最佳库存量;为了确保一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央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货币供应,对应于一定的经济总量水平,应该有一个预期的最佳货币供应量。也就是说,解释变量的现值影响着被解释变量的预期值,即存在如下关系(8.17)其中,为被解释变量的预期最佳值,为解释变量的现值。三、部分调整模型75由于技术、制度、市场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限制,被解释变量的预期水平在单一周期内一般不
24、会完全实现,而只能得到部分的调整。部分调整假设认为,被解释变量的实际变化仅仅是预期变化的一部分,即(8.18)其中 为调整系数,它代表调整速度。越接近1,表明调整到预期最佳水平的速度越快。满足部分调整假设的模型(8.17),称为部分调整模型(Partial adjustment model)。再部分调整假设下,经过变形,部分调整模型可转化为一阶自回归模型:其中,76 库伊克模型、自适应预期模型与部分调整模型的最终形式都是一阶自回归模型,这样,对这三类模型的估计就转化为对相应一阶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导出模型的经济背景与思想不同,库伊克模型是在无限分布滞后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库伊克
25、几何分布滞后假定而导出的;自适应预期模型是由解释变量的自适应过程而得到的;部分调整模型则是对被解释变量的部分调整而得到的。另一区别是,在这三个模型对应的自回归形式中,由于模型的形成机理不同而导致随机误差项的结构有所不同,这一区别将对模型的估计带来一定影响。评价:77第四节 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一、自回归模型估计的困难 库伊克模型、自适应预期模型与部分调整模型,在模型结构上最终都可表示为一阶自回归形式:(8.20)因此,对这三个模型的估计就转化为对一阶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但是,上述一阶自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含有滞后被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它可能与随机扰动项相关;而且随机扰动项还可能自相关。模型可能违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计量 经济学 第三 部分 第七 第九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