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8-第8章-酶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品化学8-第8章-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化学8-第8章-酶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主要内容 8.1 概 述 8.2 食品中的重要酶类 8.3 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与应用 8.4 固定化酶 8.5 酶的化学修饰 8.6 非水相酶催化作用 8.7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知识点 了解食品中酶的定义、种类及其性质 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及食品中重要酶类的性质和应用 掌握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酶在制糖、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了解酶的固定化、化学修饰和非水相催化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酶固定化、化学修饰和非水相催化方法的使用情况 了解酶学在食品研究及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了解食品中酶的定义和种类及食品中重要酶类的性质 掌握酶的固定化、化学修饰的方法和意义 掌握酶在食品加工
2、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了解酶的催化特性并根据其特性有效的指导工业生产 掌握酶的固定化和化学修饰方法8.1.1 酶的基本性质1 酶的化学本质 在1979年Dixon 和Webb 将酶定义为“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而此种催化作用的性质来源于其特有的激活能力”。1982年,Cech 和Altrnan 等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糖酶(ribozyme),近年来又发现了很多RNA 具有催化活性。酶(enzyme)是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核酸;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是由生命机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2 酶的催化特性 高效性酶的催化活性比其他的化学催化剂活性高
3、很多。高度的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者某一种特定的反应,分成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立体化学专一性三种类型。(1)绝对专一性酶对底物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底物分子与之完全吻合。(2)相对专一性 酶与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或化学键发生某种催化反应,其对底物的专一化程度要求较低。相对专一性可分成化学键专一性和基团专一性。(3)立体异构专一性酶只能对某种特殊的旋光或立体异构体起催化作用,而对其对映体完全不起作用。易失活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凡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化学因素都可能使酶结构破坏。活性可调控调控方式有调节底物浓度、产物浓度以及反应条件等。反应条件温和如中性pH、温和的温度和常压等。酶-底物
4、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底物转变成过渡态。E+S E+P ES 图8-1“锁钥学说”模型“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fit hypothesis)酶的活性部位具有一定的柔性。图 8-2“诱导契合学说”模型8.1.2 酶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分析1 酶的分子结构 酶是蛋白质,其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一级结构:构成酶蛋白的20种基本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 序,一级结构的改变会使酶的催化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二级结构:主要有-螺旋和-折叠片两种形式;三级结构:-螺旋围绕-折叠骨架结构的周围或两侧形成紧密折叠 的球状结构;四级结构:亚基间的空间排布。3 酶的活性及其测定 酶单位 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
5、采用25 或其他选用的温度,其他条件如pH 值及底物浓度等均采用最适条件),每1min 催化1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性单位(U),称国际单位(IU)。测定方法 动态连续测定法;快速反应追踪法。测定手段 光谱分析法;化学法;放射性化学法。回本节8.1.3 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1 温度双重性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会加快。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是原来的12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蛋白会失活,使反应速度下降。绝大多数酶在60以上即失去活性。图8-5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3 底物浓度 所有酶催化反应,如果其他的条件保持恒定,酶的浓度也保
6、持不变,则反应速率取决于底物浓度。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表现为一级反应。但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的反应速率并不是直线增加,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不断下降,如继续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再增加,这时表现为零级反应,此时达到极限速率。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可用Michaelis和Menten提出的中间产物学说来解释。根据对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的研究推导出表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著名公式,称为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v=VmaxSKm+S图8-7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中Vmax为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Km为米
7、氏常数,指酶催化反应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mol/L)。Km的求法(1)双倒数作图(2)V-V/S法v=VmaxSKm+S图8-8Km的两种求法4 酶浓度 在一般的酶促反应中,常常SE,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对大多数酶促反应来说,当底物足够过量而且其他适宜条件不变,并且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若反应继续进行,速率将会降低,这主要归结为底物浓度下降及终产物对酶的抑制作用。5 激活剂 能够促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使酶由无活性到有活性或者使酶活性增强的物质。无机离子 主要是金属离子,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酶的辅助因子,有的是
8、酶的辅助因子的必要成分。如:激酶需要Mg2+激活;唾液淀粉酶需要Cl-激活。有机小分子 一些还原剂,如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使含-SH的酶处于还原态。金属螯合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可络合一些重金属杂质,解除它们对酶的抑制,从而使酶活升高。从抑制剂对酶活性抑制的动力学角度来看,可将酶的抑制作用分成两类,即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酶与抑制剂非共价地可逆结合,当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除去抑制剂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这种抑制作用叫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不可逆抑制是指抑制剂一旦与酶结合就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将其除去,酶的催化作用受
9、到抑制后再也不能恢复。7 物理因素 高压、超声波、电场、磁场等物理作用形式会影响酶的活性。其中静高压技术用于酶的活性影响一直还处于热点报道中。近年来关于动态高压技术对酶的活性影响也开始陆续的报道,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对梨汁多酚氧化酶、香菇多酚氧化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引起活性或反应稳定性不同程度升高,同时发现其酶学性质的变化与动态高压诱导的去折叠态(unfolding)构象有关。回本节8.1.4 酶学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1.食品加工和保藏l 动物屠宰后,水解酶类开始发生作用使肉嫩化,改善了肉的风味和质构;l 水果成熟后适度控制内源酶的作用,维持水果特有的颜色、香气和味道;l 牛乳中加入乳糖酶使乳糖转化
10、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有利于吸收。优点:酶在食品中不会残留任何有害物质,而且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其反应条件温和,对食品的营养损失少,用量少且操作简单。2.食品营养 一般来说,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大多是由非酶作用所引起的,但也不能忽视食品原料中的一些酶的破坏作用。8.2 食品中的重要酶类8.2.1 水解酶8.2.2 氧化酶回目录酶的分类 氧化还原酶类催化底物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如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氧化酶、羟化酶等;转移酶类催化底物之间基团转移或转换的酶类,氨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激酶、磷酸化酶等;水解酶类催化底物进行水解的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磷酸酶等;裂
11、解酶类(裂合酶类)催化底物移去一个基团并形成双键的反应或逆反应的酶类,醛缩酶、水化酶、脱水酶等;8.2.1 水解酶水解酶是食品工业应用最广泛的酶类,主要是用于水解基本营养素。食品工业中一般使用的是两类酶,一类是内源酶;另一类是外源酶。食品行业中常用的水解酶主要有糖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糖酶 糖酶是用于水解各种碳水化合物的酶,按其作用点可分为两类:聚糖水解酶类(如-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异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糖苷水解酶类(如转化酶、乳糖酶、橙皮苷酶、鼠李糖苷酶等)。-淀粉酶(EC 3.2.1.1)水解淀粉及其它多糖类(糖原、环糊精)内的-1,4-糖苷键;作用于直链淀粉能显著降低
12、溶液的黏度,并使碘的呈色能力极速下降或消失,产物以麦芽糖为主,带有少量的葡萄糖和糊精;水解支链淀粉产生麦芽糖、葡萄糖和具有-1,6-糖苷键的-极限糊精混合物。(1)淀粉酶能够水解淀粉中葡萄糖单元之间糖苷键。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淀粉酶分为-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等。-淀粉酶(EC 3.2.1.2)为外切酶,水解非还原性末端-1,4-糖苷键,依次将淀粉链上的一个个麦芽糖单位裂解下来,其糖单位构型由型转变为型。不能水解-1,6-糖苷键,也不能越过此键继续水解-1,4-糖苷键及不能水解淀粉内部的-1,4-糖苷键,因而反应时不能使淀粉黏度极速下降。葡萄糖淀粉酶(EC 3.2.1.3)为外切酶
13、,水解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1,4-糖苷键,将淀粉链上的一个个葡萄糖单元水解下来,并使裂解后的糖单元构型由型转变为型。特异性相对较低,除主要水解-1,4-糖苷键外,还能水解-1,3-糖苷键和-1,6-糖苷键,但对这三种糖苷键的催化速度并不相同,其相对速度分别为100、6.6、3.6。葡萄糖淀粉酶水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图8-9几种水解酶类作用位点示意图(2)果胶酶 果胶酶一般分为三类:催化果胶解聚的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酸裂解酶、以及催化果胶分子中酯水解的果胶酯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根据对底物催化方式不同分为两类:内切聚半乳糖醛酸酶(EC 3.2.1.15),作用于果胶酸分子内
14、部的-1,4-糖苷键,使底物的黏度显著下降,多数酶的最适pH在4.0-5.0之间。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EC 3.2.1.67),水解非还原性末端的-1,4-糖苷键,将果胶酸链上的半乳糖醛酸单元逐个水解下来,最适pH约为5.0,一些离子如Ca2+对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具有激活作用。果胶酯酶(EC 3.1.1.11)也称为果胶甲酯酶、果胶酶、果胶甲氧基酶和果胶脱甲氧基酶。能够水解果胶分子中的甲酯基,生成果胶酸和甲醇。常与聚半乳糖醛酸酶组成催化体系。果胶酸裂解酶(EC 4.2.2.2)果胶酸裂解酶能催化果胶酸上半乳糖醛酸残基的C4和C5位,通过氢的转消除作用(-消除反应)使糖苷键断裂,催化反应需要有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化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