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能源学2学习教案.pptx





《水电能源学2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能源学2学习教案.pptx(2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 1水电(shu din)能源学2第一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要使发布的径流预报具有实际意义,就必须给出正确(zhngqu)的预报值和预见期。下图为某次洪水预报(ybo)过程线。图中,为当前时刻;为预见期;为峰值;为峰值时间。第2页/共260页第二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理论预见期指按照水文要素变化或演变规律获得的预见期;有效预见期指在进行预报时,必须从理论预见期中扣除信息传递和分析计算(j sun)花费的时间后剩余的预见期。显然,有效预见期小于或等于(dngy)理论预见期。有效预见期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预见(yjin)期有理论预见(yjin
2、)期和有效预见(yjin)期之分:第3页/共260页第三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凡预报的预见期小于或等于流域汇流时间(shjin)的称为短期径流预报,否则称为中长期径流预报。径流预报按照预见期可以分为短期径流预报和中长期径流预报。一般(ybn)以流域汇流时间为界:第4页/共260页第四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如何提高径流预报精度和增长有效预见(yjin)期,是径流预报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因此,开展对水文要素变化(binhu)及演变规律的研究,建立精确的预报方法,以及应用包括遥测遥感、信息实时处理等现代化测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第5页/共260页第五页,共
3、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径流(jngli)的形成过程: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地下径流蒸散发流域蓄水流域降雨坡地汇流径流产流过程降雨量蓄水量蒸散发损失产流量河网汇流第6页/共260页第六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水文现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它不仅受降雨的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还受流域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多年来水文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tn su)和研究,以便揭示水文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二、流域水文(shuwn)模型及其发展第7页/共260页第七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完全弄清楚水文规律之
4、前,水文学家总是试图(sht)通过建立模型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对复杂的水文过程进行研究时,水文模型可以认为是描述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的有效工具。即:流域水文模型是对自然界中复杂水文现象的近似模拟,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8页/共260页第八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1、概念、理论的确立以及系统(xtng)黑箱模型阶段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重要的水文原理和计算方法陆续出现,如:以达西定律为代表的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以霍顿公式为代表的下渗曲线公式;以彭曼方程为代表的流域蒸散发计算方法;Sherman的单位线法;尤其是霍顿超渗产
5、流和蓄满产流概念的提出,使人们(rn men)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产流机制。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水文模型的雏形经验性的“黑箱”模型亦应运而生。第9页/共260页第九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2、概念性水文模型(mxng)阶段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下渗理论、土壤水运动(yndng)理论和河道水力学理论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水文学研究领域,水文学家开始把水文循环的整体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并于50年代后期提出了“流域模型”的概念。第10页/共260页第十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到了上世纪
6、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概念性水文模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其中代表性模型有美国的Stanford模型和HEC-1模型、日本Tank模型、瑞典的HBV模型、我国的新安江模型等。概念性模型比经验黑箱模型先进,但其最大缺陷是忽略(hl)了气象强迫输入和地形、土壤、植被等流域下垫面特性的空间不均匀性,且无法给出水文变量在流域内的分布,满足不了规划管理和预报实践中对流域内各个位置的水位水量情报的需要。第11页/共260页第十一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3、分布式水文(shuwn)模型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GIS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一定(ydng)物理基础并能
7、反映流域内各种要素空间异质特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始兴起,国际上较成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有TOPMODEL、SHE、SWAT等。针对我国实况建立具有我国流域特色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近10年来取得了不少创新性研究成果。第12页/共260页第十二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随着环境变化(binhu)下水文水资源影响问题的日益关注,现代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始更多地考虑地球生物圈、全球气候变化(binhu)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对土壤湿度的侧向分布、产流机制、汇流机制、蒸发估计等方面的描述更加完善。为改进陆面过程模拟,实现大气水文模式的耦合提供了可能。第13页/共260页第十三页,共260页。
8、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概念性水文模型用概化的方法表达流域的水文过程,虽然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都是经验性概述。分布式物理模型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求解,因而能更准确地描述(mio sh)水文过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模拟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变化的水文响应及非点源污染、陆面过程、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第14页/共260页第十四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在径流预报和水文计算中都需要对大面积以至(yzh)全流域的降水量进行计算。5.2 流域(liy)的降水量计算 从降水成因及分类可知,降水在空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某一局部范围内
9、的降雨(jin y)量相对其周围要大,而其它位置的降雨(jin y)量则随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少。我们将降雨(jin y)集中处称为暴雨中心。第15页/共260页第十五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由于暴雨中心在流域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因此需要(xyo)有足够多的雨量观测站捕捉多变的降雨量,才能较好地反映降雨的空间分布。由于水文工作多以流域(liy)为对象,因此所谓降雨量,多指流域(liy)的平均降雨量。根据雨量(yling)观测站测量的降雨量(yling)来估算流域平均降雨量(yling)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等。第16页/共260页第十六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10、 水电能源学一、算术平均法 设:在流域(liy)上均匀分布了 个雨量观测站;在某时段第 个雨量观测站测量的降雨量为;流域(liy)的平均降雨量为,则算术平均法的计算式为 算术平均法适用于流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网分布均匀且较稠密(chum)的地区。第17页/共260页第十七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二、泰森多边形法 泰森多边形法又称为垂直平分法。该法是将相邻(xin ln)雨量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三角形,然后对每个三角形各边作垂直平分线,连接这些垂直线的交点,得若干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各有一个雨量站。第18页/共260页第十八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泰森多
11、边形法即以此多边形面积 作为该雨量站所控制(kngzh)的面积,并按下式计算流域的平均降雨量 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雨量站网分布不均匀的流域。该法假定雨量站点所代表的区域在不同降雨过程中视为固定(gdng)不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第19页/共260页第十九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5.3 流域(liy)的蓄水容量曲线 考察流域上沿垂向的土柱结构。可以看出,以地下水面为界,土柱被分为(fn wi)两个不同的土壤含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是土壤颗粒和水分(shufn)组成的两相系统,称为饱和带;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处于非饱和状态,是土壤颗粒、水分
12、和空气组成的三相系统,称为包气带。地下水面地表包气带饱和带第20页/共260页第二十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在降雨过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区域(qy)称为产流区,其占有的面积称为产流面积。在降雨过程中,流域的产流面积变化的。第21页/共260页第二十一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降雨特性主要指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的时间和空间(kngjin)分布;流域下垫面特性(txng)主要指包气带的厚薄、土质、土壤结构和土壤湿度等的空间分布。流域的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jin y)特性和流域下垫面特性有关:第22页/共260页第二十二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13、 水电能源学 蓄水容量曲线是将流域内各个点,按照包气带蓄水容量的大小排列(pili),所得到的一条蓄水容量和面积关系的统计曲线,如图。第23页/共260页第二十三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由于蓄水容量曲线实质上反映了包气带缺水容量(张力水容量),因而曲线上 可当作流域上各点缺水容量值,为其中最大值;曲线与坐标轴包围(bowi)的面积 为全流域缺水容量值。图中:为流域内各点包气带蓄水容量值,为最大值;为流域各点包气带蓄水容量 的面积(min j);为流域面积(min j)。第24页/共260页第二十四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流域(liy)的总径流量(降雨
14、产流量)为地面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 之和,即。5.4 流域(liy)总径流量的计算 当降雨空间分布均匀时,超蓄产流的总径流量可根据蓄水(x shu)容量曲线确定:若流域某时段的初始蓄水为,且该时段的降雨量为,则该时段蓄水容量的增量为:第25页/共260页第二十五页,共260页。其中(qzhng),为该时段的蒸散发损失;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该时段的总径流量为:第26页/共260页第二十六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设流域的初始(ch sh)蓄水,由蓄水容量曲线得由于(yuy)已知,故 可根据上式求出。第27页/共260页第二十七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
15、学 于是产流的总径流量及蓄水(x shu)容量增量的分别为:若 则出现(chxin)全流域超蓄产流。若 则流域(liy)上为局部面积超蓄产流;第28页/共260页第二十八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常采用如下(rxi)抛物线函数:对于闭合流域,可导出下列(xili)一组公式:式中,为经验(jngyn)常数。;,当 时,当 时第29页/共260页第二十九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流域(liy)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为:式中: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流域蓄水容量(rngling);为时段降雨量;为时段蒸散发量;为时段总径流量;为时段长;为时间。第30页/共
16、260页第三十页,共260页。为流域的蒸散发(snf)能力,其取值与平均温度和日照等因素有关;为最大流域蓄水容量。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流域的蒸散发主要由流域的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决定。设流域的蒸散发量 与流域的蓄水容量(rngling)成正比,则蒸散发量可采用下列实用计算式计算式中,上式也称为一层蒸散发计算(j sun)模型。5.5 流域蒸散发量的估算第31页/共260页第三十一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由于一层蒸散发模型(mxng)在久旱之后的情况下误差较大,此时可采用如下蒸散发计算方法:根据流域蓄水情况,可将流域蒸散发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如图)。其中第一个临界流域
17、蓄水量 应该略小于田间持水量,第二个临界流域蓄水量 应该比毛管断裂含水量小。第32页/共260页第三十二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5.6 流域(liy)总径流量的划分 由于超蓄产流时地面径流形成条件之一是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后的超渗,即降雨强度(qingd)超过稳定下渗率,因此可得到如下总径流量的划分方法:考虑到地下径流(jngli)和地面径流(jngli)在汇流特性上的差异,将流域的总径流(jngli)划分为地下径流(jngli)和地面径流(jngli)两部分:第33页/共260页第三十三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在超蓄产流的情况下,若稳定(wndng)
18、下渗率空间分布均匀式中,为产流面积(min j)相对于流域面积(min j)的比重。则流域上分布均匀的降雨所产生的地下径流量,取决于产流面积(min j)上降雨强度 与稳定下渗率 的对比关系。第34页/共260页第三十四页,共260页。如果(rgu),则该时段降雨所产生的地下径流量 应为: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如果(rgu),则有:令流域稳定下渗率为,计算时段为,时段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别为 和;由该时段降雨所产生的总径流量和相应(xingyng)的产流面积比重为 和。第35页/共260页第三十五页,共260页。例:根据实测的洪水过程线来求取流域(liy)的下渗率。已知某流域(liy)的一
19、次洪水过程所产生的地下径流量为,相应的降雨、蒸散发过程及产流计算所得的时段总径流量、时段末的产流面积列于下表(计算时段),试确定该流域(liy)的下渗率。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由以上计算式可知,只要(zhyo)已知流域的,就可把超蓄产流的总径流量划分为地面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两部分。第36页/共260页第三十六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时间 17日 8:00 14:00 4.2 2.0 0.48 20:00 14.6 10.5 0.7218日 2:00 31.6 29.1 0.92 8:00 25.9 25.9 1.00 14:00 3.2 3.2 1.00 20:00
20、 0.5 0.5 1.0019日 2:00 0.6 0.6 1.00第37页/共260页第三十七页,共260页。以上(yshng)两项之和为,不等于,故说明假定 不合理。设,则根据(gnj)上表数据有 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第38页/共260页第三十八页,共260页。再设,则有 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该两项之和为,与 很接近,故得本次(bn c)洪水过程的下渗率。第39页/共260页第三十九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5.7 流域(liy)汇流计算 河网汇流由各级(j)河流交汇而成;流域降雨所产生的径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称为汇流(huli)。流域的汇流(hu
21、li)可划分为坡地汇流(huli)和河网汇流(huli)两个阶段。坡地则指流域上能使雨水直接汇入到各级河流的那部分面积。第40页/共260页第四十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由此可见,流域汇流是一种很复杂的水流(shuli)运动。但水文学研究流域汇流的目的,只是为寻找将流域上降雨过程转变为流域出口断面洪水过程的方法。坡地汇流(huli)一般又可分为地面径流汇流(huli)、壤中径流汇流(huli)、地下径流汇流(huli)等汇流(huli)形式。第41页/共260页第四十一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一、地面(dmin)汇流计算 单位(dnwi)线的是指:在单
22、位(dnwi)时间内,流域上分布均匀的一个单位(dnwi)地面净雨量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地面径流过程线,记为。在工程实践(shjin)中常应用单位线法对地面径流进行汇流计算。第42页/共260页第四十二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单位净雨量是指单位时段内流域(liy)的单位净雨深,一般取。单位时段长可选取为 等,具体取值视流域(liy)的大小而定;时间流量过程单位净雨量第43页/共260页第四十三页,共260页。如果单位时段内净雨深不是一个单位,而是 个单位,它所形成的出流过程线,总历时(l sh)与 相同,流量则为 的 倍;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如果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
23、段,而是 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出流过程之间互不干扰(gnro),出流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 个流量过程之和。第44页/共260页第四十四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单位(dnwi)线法计算图示:第45页/共260页第四十五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单位(dnwi)线法计算的步骤可写成公式的形式:式中:为时段末地面径流(jngli)出流量;为单位线的纵标值;为时段地面净雨量。第46页/共260页第四十六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均为已知,故成为一个(y)以 为未知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单位线纵坐标值。当流域具有实测(sh c)
24、降雨和径流资料时,以上各式的和第47页/共260页第四十七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地下水汇流的分析计算(j sun),理论上属于渗流力学问题。但实践证明,地下水的贮水构造可视作为一个线性水库,地下净雨量为其入流,地下水流量过程为其出流。二、地下水汇流(huli)计算线性水库地下水出流地下净雨量地面第48页/共260页第四十八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因此,在水文学中通常基于联立求解以下(yxi)两式来处理地下水汇流问题:式中:为地下(dxi)净雨率,即为降雨对地下(dxi)水的补给强度;为地下水出流量(liling);为地下水蒸发量;为地下水蓄量;为地
25、下水蓄量常数。水量平衡方程线性水库方程第49页/共260页第四十九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若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以上两式,则可导出地下水汇流计算(j sun)的基本公式式中:为时段初,末地下水出流量(liling);为地下(dxi)净雨率的时段平均值;为时段长。为地下水蒸发时段平均值;第50页/共260页第五十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源学 新安江模型是我国水文(shuwn)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的流域短期径流预报模型,在水库运行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5.8 新安江模型(mxng)第51页/共260页第五十一页,共260页。第五章 径流预报 水电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电 能源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