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





《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学习教案.ppt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 1水稻(shudo)病害农大植保专业的授课第一页,共50页。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zhngzh)面积在全国居于第一位,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第2页/共50页第二页,共50页。水稻病害有100多种,我国正式记载的就有7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20多种。目前(mqin),从全国来看,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仍然是水稻的三大病害,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第3页/共50页第三页,共50页。近年来,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某些地区已成为第一大病害。该病害不仅影响产量,对品质影响也很大,威胁着人类健康。胡麻(hm)斑病是一种常发性,在各稻区普遍
2、发生。第4页/共50页第四页,共50页。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我国各稻区暴发 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我国各稻区暴发(bof)(bof),损失较,损失较大。大。第5页/共50页第五页,共50页。第一节 稻瘟病 RICE BLAST RICE BLAST稻瘟病是世界性分布、危害最重的病害(bnghi)之一,尤其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发生特别严重。流行年份,一般发病田块损失在 10%30%左右,如不及时防治,局部田块会颗粒无收。第6页/共50页第六页,共50页。一.症状(zhngzhung)Symptom:第7页/共50页第七页,共50页。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shuhi)时期和部位不
3、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第8页/共50页第八页,共50页。叶瘟:发生在3 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褐点型等4 种症状类型。白点型: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近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lingmin)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典型的慢性型病斑呈纺锤型,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
4、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自外向内可分为中毒部、坏死部和崩溃部。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无分生孢子,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叶瘟白点型急性(jxng)型慢性型褐点型第9页/共50页第九页,共50页。稻瘟病(右图)与胡麻斑病(左图)比较普通型叶瘟与胡麻斑的区别:病斑大小、颜色(yns)、坏死线、霉层第10页/共50页第十页,共50页。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hs)或黑褐色(hs)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潮湿时,节上生出灰绿色霉,易折断。常因水分和养料的输
5、送受阻,影响谷粒饱满;发生早而重时,亦可造成白穗。第11页/共50页第十一页,共50页。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及向上下扩展,病部因品种不同呈黄白色、褐色或黑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可延及整个谷粒,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瘪谷。发病迟的则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ynzhng)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第12页/共50页第十二页,共50页。稻瘟病无论(wln)在何部位发生,遇潮湿条件后,病部一般可产生灰绿色霉状物,而胡麻斑病产生黑色霉层第13页/
6、共50页第十三页,共50页。二.病原(bngyun)物(Pathogen):1 1 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Magnaporthe Magnaporthe grisea grisea,属子囊,属子囊(znng)(znng)菌亚门大角间座 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壳属。无性态为稻梨孢 无性态为稻梨孢 Pyricularia oryzae Pyricularia oryzae,属 属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第14页/共50页第十四页,共50页。病原形态分 生 孢 子 梗35 根 成 束 或 单 生,从 病 部 气 孔 或
7、表 皮 伸 出,不 分枝,有28 个 隔 膜,基 部 淡 褐 色,上 端 色 淡;分 生 孢 子 梗 顶 端 屈曲处,有分生孢子脱落的疤痕。分 生 孢 子 梨 形,初 无 隔 膜,成 熟 时 通 常(tngchng)有2 个 隔 膜,顶 细 胞 立 锥 状,基 部 细 胞 钝 圆,有 脚 胞;分 生 孢 子 密 集 时 呈 灰 绿色。有性态少见。水稻(shudo)稻瘟病菌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3.子囊4.子囊孢子第15页/共50页第十五页,共50页。病原生物学:菌丝体发育适温2628 C。分生孢子形成温度适温2528 C。孢子萌发温度与孢子形成相同,附着胞形成适温24 C,28 C以上不能
8、形成。病菌(bngjn)侵入适温2430 C。适温下,孢子附在植株表面1620h便可完成侵入。分生孢子在适宜温、湿度下,经68h就可以形成,其中饱和空气湿度最适;相对湿度降至90%以下,形成大大降低(10%)且不能萌芽;在80%以下时,几乎不能形成。相对湿度96%以上且有水滴存在时,孢子才能良好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有效波长范围为290410nm的近紫外光能诱发孢子大量形成。但直射阳光或光线则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及菌丝生长。第16页/共50页第十六页,共50页。病原菌致病性分化:稻瘟病菌菌株有不同的生理(shngl)小种或类型。我国目前鉴定出43个小种。来源于水稻上的稻瘟菌除侵染水稻
9、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狗尾草、稗、早熟禾、珍珠粟、李氏禾和雀稗等23属38种植物;来源于21种禾本科植物上的病菌亦可侵染水稻。第17页/共50页第十七页,共50页。三 侵染(qn rn)循环 Diseases cycle越冬(yudng)传播(chunb)侵入再侵染第18页/共50页第十八页,共50页。1越冬与初侵染来源:over-winter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未腐熟的粪肥及散落在地上(dshn)的病稻草、病谷也可成为初侵染源。2传播spreading:在草堆、草房等处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 C左右时,遇
10、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三侵染(qnrn)循环DISEASECYCLE第19页/共50页第十九页,共50页。3侵入infection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shy)温、湿度,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病菌以表皮上的机动细胞为主要侵染点,也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侵入。4再侵染re-infection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第20页/共50页第二十页,共50页。四 流行(lixng)因素(Epidemiology)1.1.品种抗病性2.2.气象(qxing)因子 3.3.栽培条件4.4.地理条件 发生和流行(lixng)与哪些因素有关?第21页/共50
11、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1品种抗性及生育期:一般籼稻较粳稻抗病,耐肥力强的品种其抗病性也强。水稻品种之间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差异极大。品种的抗病性因生育期而异,一般成株期抗性高于苗期。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chusu)初期为感病时期。同一生育期叶片抗病性亦随出叶后日数的增加而增强。出叶当天最感病,5d后抗病性迅速增强,13d后就很少感病。第22页/共50页第二十二页,共50页。品种 品种(p(p nzh nzh ng)ng)抗性抗病机制 抗性抗病机制 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 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
12、寄主表皮细胞的硅质化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寄主表皮细胞的硅质化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抗扩展的能力呈正相关 抗扩展的能力呈正相关(xinggun)(xinggun)。另外,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另外,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第23页/共50页第二十三页,共50页。2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2030 C,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428 C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稻瘟病的流行就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天气时晴时雨(shy),或早晚常有雾、露时,最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此时不但孢子
13、数量大,发芽快,侵入率高,潜育期短,而且组织柔软,抗病力弱,病害容易流行。抽穗期忽遇低温,水稻的生活力削弱,抽穗期延长,感病机会增加,穗颈瘟较重。光照不足时,稻株光合作用缓慢,淀粉与氨态氮的比例低,硅化细胞数量少,植株柔软,抗病性下降,加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第24页/共50页第二十四页,共50页。3 栽培管理措施:4 施肥(shfi):5 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游离态氮和酰氨态氮含量增加,硅化程度减弱,增加外渗物中铵含量,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多,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6 增施钾肥、硅肥可提高抗病性。第25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病害 农大 植保 专业 授课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