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催化裂化助剂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催化裂化助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催化裂化助剂课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催化裂化助剂(P33)3.1 FCC金属钝化剂 3.1.1 概述 金属钝化剂应用:已用于燃料油、润滑油和循环水 石油产品中加入金属钝化剂目的:抑制Cu、Fe、Mn、Ni等活性金属离子对油氧化的催化作用。循环水中加入金属钝化剂目的:钝化金属表面,阻止水中酸性物质对金属设备腐蚀。FCC工艺用金属钝化剂目的:抑制进料中Ni、V、Fe等重金属对FCC Cat.的污染即对Cat.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1.石油中金属的来源和形态(1)原有的,大部分以有机金属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原油中 金属卟啉化合物,最常见的是Ni和V的卟啉化合物;羧酸盐,如胶质和沥青质中的含Mg、Zn的有机盐;Na和Mg的芳香系油溶性
2、化合物;与S、N一起形成复杂的高分子金属有机化合物。(2)开采、运输和炼制过程中混入或与其它矿物质接触作用形成 原油乳化水中含有的A、A金属的盐类,通过原油电脱盐除去;炼制过程中由于腐蚀产生的非溶性Fe,溶于油中的Fe盐或Fe离子;某些含金属的助剂中金属离子溶于油中,影响下游装置正常生产;在常减压蒸馏装置中加入NaOH以调节pH值,一些Na+溶入油中,污染FCC Cat.。2.石油中金属的含量与分布 对FCC Cat.污染最严重的金属:Ni、V,含量最高,来自原油本身。通常原油中V含量Ni含量,中国刚好相反。中国原油:V含量大多3g/g,Ni含量2120g/g。原油经过加工后,金属主要富集于渣
3、油,约占原油金属含量的90%以上。石油中的Ni、V含量与原油种类和性状密切相关。油品越重,污染越重。3.对金属污染FCC Cat.的认识原料的重质化、劣质化带来了诸多影响装置运行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金属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目前,已发现FCC Cat.的污染金属主要有:Ni、V、Fe、Cu、Na、Ca、Mg、K和Pb等,其中Ni和V影响最严重。这些金属在原料油中的存在形式:卟啉化合物、环烷酸盐、无机盐 3.对金属污染FCC Cat.的认识 解决FCC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方法:(1)选购低金属含量原油进行加工;(2)重质原料预处理;(3)使用抗金属污染的Cat.;(3)Cat.置换量;(4)F
4、CC平衡Cat.磁分离脱金属;(5)FCC平衡Cat.化学法脱金属和采用金属钝化剂技术。金属钝化剂技术被证明是一种解决金属污染的简便、经济、有效方法。金属钝化剂技术-是利用某些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多以液态注入FCC反应-再生系统中并沉积在Cat.上,与Cat.上沉积的金属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对Cat.的污染。Ni V不损害分子筛 损害分子筛不活性 活性选择性,H2 H2基本不产氢量与转化率有关 产氢量与转化率无关催化焦 催化焦污染机理:Ni、V等重金属对FCC Cat.的污染及钝化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Ni主要促进脱氢反应,使Cat.选择性;V主要破坏Cat.分子筛结构,使其活性。随着分
5、子筛Cat.普及,发现Ni和V对Cat.的毒害没有协和效应。Ni、V对FCC Cat.的影响见表3-3(P34)。表3-3 Ni、V对FCC Cat.的影响 早期Cat.受金属污染的程度是用污染指数表示:污染指数=0.1(Fe+Cu+14Ni+4V)后来改用Ni当量或V当量表示:Ni当量=Ni+V/4 V当量=4Ni+V(Ni、V单位均为g/g)渣油FCC中,由于再生温度较高,当V含量也较高时,便会明显破坏分子筛结构,其危害超过Ni。因此Ni、V当量表示方法已不适用。近年来在掺炼渣油和全炼渣油的FCC过程中,直接采用Ni+V来表示对Cat.的污染更普遍。图3-1 Ni和V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3.
6、1.2 金属污染与钝化机理(P35)1.Ni污染与钝化机理 FCC反应条件下,Ni起脱氢作用,使H2和焦炭产率,对活性影响较小。主要以Ni0、Ni+2和Ni+3价态存在。分散均匀的Ni比聚集状态的Ni对FCC Cat.污染作用要大得多。Ni的钝化机理-通过钝化剂组分与Cat.表面沉积的Ni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使Ni转化为无脱氢活性或低脱氢活性的组分,同时阻止Ni分散。2.V污染与钝化机理 V污染机理分两种:物理中毒机理,化学中毒机理 物理中毒机理-由于V的氧化物和V与Cat.作用形成的物种覆盖分子筛表面或堵塞孔道引起。V对Cat.化学中毒机理:是引起Cat.失活的主要原因(1)观点一认为:高温
7、水蒸气是V对Cat.分子筛形成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V2O5(s)+3H2O(g)2H3VO4(g)(2)观点二认为:V2O5可和分子筛骨架中的稀土离子作用形成低熔点化合物ReVO4,该化合物形成比Re2O3需要更多的O,这些O取自沸石,破坏沸石结构,反应为:2Re(O)1.5+V2O52ReVO4+无定形相 另外,分子筛中存在Na时,与V2O5形成低熔点混合氧化物相V2O5-Na2O,该混熔体在610时可溶解铝化合物,并促使骨架Al转变为非骨架Al,加速脱Al过程。V污染的最大特点-沉积在Cat.上的V既可在Cat.表面向微孔内流动,也可在Cat.间流动。由此开发了固钒剂,可以看出,对Cat.
8、V中毒是不可逆永久失活。表3-4 Cat.再生期间可能生成的低熔点钒化合物(P36)化 合 物 分 子 式 熔点,三氧化二钒 V2O31970四氧化二钒 V2O41970五氧化二钒 V2O5675偏钒酸钠 Na2OV2O5630焦钒酸钠 2Na2OV2O5640原钒酸钠 3Na2OV2O5850-钒酸钠氧钒 Na2OV2O45V2O5625-钒酸钠氧钒 5Na2OV2O4V2O5535钒酸钠Na2O3V2O3663Na2O6V2O5702焦钒酸镍 2NiOV2O5899 2.V污染与钝化机理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对V的钝化作用主要是钝化金属与V形成高熔点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FCC再生条件下稳定,
9、不会在Cat.分子筛上流动;或者钝化金属与V、Cat.分子筛、基质组分相互作用,在Cat.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在V上,阻止V向分子筛孔内迁移,以V对Cat.分子筛破坏。3.Fe污染与钝化机理Cat.中Al2O3和SiO2熔点很高,但含Na、Ca和Fe时,其混合相的熔点。Fe2O3和Fe3O4影响 FeO影响Na影响。SiO2、FeO与Na结合时其混合相初熔点提升管和再生器操作温度。低熔点相的形成使粘结剂中SiO2易流动,堵塞和封闭Cat.孔道,使Cat.表面呈玻璃状。由于熔点烧结,即使不熔化,大分子的扩散也受限。Fe含量危害。3.Fe污染与钝化机理 熔化和烧结会引起Cat.表面坍塌。污染Fe的
10、量足够多时,会在Cat.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壳,阻塞到达内部活性中心的孔道,较大的进料分子不能被转化渣油裂化能力。严重时Fe污染造成的转化率损失可达10%。Fe污染一般表现:油浆产率,油浆密度,Cat.表面形成的Fe瘤使Cat.表观堆密度。4.Na污染与预防 Na对FCC Cat.的毒害,主要表现,能中和Cat.酸性活性中心,使Cat.永久失活。根据经验,当平衡Cat.上Na含量达到1.5%时,Cat.活性。此外,Na和V存在协和效应,即Na可使分子筛中的稀土(Re)离子和V2O5亲合,形成低熔点共熔物,破坏分子筛。因此,必须注意调节Cat.补充量。对于渣油,应在常压蒸馏装置停止注碱,以尽量进料中
11、Na含量。另外,Na使助燃剂中毒,当Na含量高时,助燃剂加入量需增加一倍。因此,除开好电脱盐外,必须控制中间环节Na的混入。3.1.3 金属钝化剂分类(P37)金属钝化剂,按溶液性质主要有油剂和水剂两种。油剂-是某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如Sb、Sn或Bi等,加入柴油中使用。水剂-是用金属粉末加入水中,并辅以分散剂保证均匀性,在一定时间内不沉淀。按钝化剂作用金属钝化剂有以下三类:(1)钝镍剂:以Sb剂为主,还有Bi、Ce钝镍剂;(2)钝钒剂:如Sn基钝钒剂及非Sn基钝钒剂;(3)复合钝化剂:即将钝镍和钝钒组分复合在一起,可同时钝化Ni和V.近年来又发展了钝铁剂等,但尚未普遍使用。3.1.4 金属钝化
12、剂的工业应用(P39)金属钝化剂的工业应用:随原料一起进入装置,加注流程简单,投资很小,仅需一个储罐、两台泵和部分管线。钝化剂随原料进入提升管反应器,与Cat.接触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其大部分沉积在Cat.表面,少部分以固体小晶粒形式分散在Cat.中。1.钝镍剂的工业应用 Ni在FCC过程中主要起脱氢作用,其钝化效果直接与干气或富气中H2产率相关,因此钝镍剂对Ni的钝化作用可以很快观察到。Bi钝化剂由于其低毒性及有利于环保的因素而在国外得到推广应用,国内基于资源限制则没使用。工业试验表明:Bi的钝Ni功能与Sb剂相当。3.2 FCC固钒剂(P40)3.2.1 概述(P40)1.FCC Cat.V
13、中毒的预防方法 FCC原料油中通常含V、Ni、Fe、Na和Cu等金属,进料越重,含量越高。其中V是对Cat.裂化活性破坏最大。还原态V:一种脱氢Cat.,与原料油反应过量C和H2 液烃选择性;氧化态V:与水蒸气反应钒酸与沸石中的某些阳离子结合分子筛晶体崩塌,FCC Cat.活性。防止Cat.V中毒方法:(1)加工低V原油。(2)实施重油再脱盐,减轻污染V的生成。(3)对进料进行预加氢处理。(4)提高新鲜Cat.补充速率。最常用方法维持高反应活性,平衡Cat.的V含量,但操作成本。(5)添加低金属含量的平衡Cat.,稀释重金属浓度。(6)添加低活性Cat.作用同(5),目前很少采用。(7)使用抗
14、V Cat.。(8)使用金属钝化剂。Sn钝化剂可V对Cat.毒害。其中四丁基锡效果最好,SnO无效果,其它有机Sn的效果不一。注意:平衡Cat.中Sn/V比0.3时,Cat.有中毒现象。(9)对平衡Cat.进行磁分离。在高梯度磁分离机中,将Fe、Ni、V等金属含量高、磁性强的平衡Cat.颗粒分离开来,平衡Cat.金属含量。(10)Cat.化学法脱金属。通过化学处理,可脱除平衡Cat.中90%的Ni和68%的V,但投资大、有二次污染,尚未广泛使用。(11)使用固钒剂。固钒剂中含可固定V的碱性物质,若与主Cat.同在一个颗粒内,会中和分子筛酸性。若固钒剂以助剂形式另外添加,则可克服这一弊病。它对主
15、Cat.活性影响较小,加入量可随原料油金属含量灵活调节。2.FCC固钒剂(P41)固钒剂(金属捕捉剂、金属捕集剂或捕钒剂),用于FCC装置的助(催化)剂。固钒剂:载有能与原料油中的V化合物强烈反应的物质,利用V易在Cat.间迁移的性质将其固定在助剂上,V毒害Cat.,维持Cat.高活性。1970s后期-由Chevron公司开发了最早的固钒剂,早期固钒剂的吸V能力约为Cat.的23倍;1980年以后-开发的固钒剂上V含量可达到6倍以上。近年来-Grace Davison开发新型DVT固钒剂,对V的亲和力是Cat.的10倍。现在-固钒剂活性组分:A、A金属,稀土金属及Ti、Zr、Sn、Cr等元素的
16、化合物。1990年以来:我国开展固钒剂研究。其活性组元:A、A金属;基质:活性Al2O3、Al2O3-SiO2、粘土等物质。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工越来越多的高含V的中东原油、高含V的塔里木原油,FCC Cat.的V污染也不断,为固钒剂的使用提供了机遇和条件。1.FCC Cat.V中毒失活机理(1)存在于FCC进料中的V,承担两个角色:“竞争性Cat.”,“Cat.毒化剂”。(2)V使FCC Cat.失活的作用机理如图。图3-2 V对Cat.失活作用机理(P42)表3-4 Cat.再生期间可能生成的低熔点钒化合物(P36)化 合 物 分 子 式 熔点,三氧化二钒 V2O31970四氧化二钒 V2O
17、41970五氧化二钒 V2O5675偏钒酸钠 Na2OV2O5630焦钒酸钠 2Na2OV2O5640原钒酸钠 3Na2OV2O5850-钒酸钠氧钒 Na2OV2O45V2O5625-钒酸钠氧钒 5Na2OV2O4V2O5535钒酸钠Na2O3V2O3663Na2O6V2O5702焦钒酸镍 2NiOV2O5899 3.2.2 FCC Cat.V中毒失活与固钒剂作用机理(P42)2.固钒剂作用机理 固钒剂能捕获V,使V以无破坏作用的形式固定,图3-4(P43)为二元颗粒固钒剂的作用示意图。(1)好的固钒剂,V迁移到固钒剂的速率应大大快于V迁移到沸石的速度。(2)另外其捕V能力必须大到足以大量除去
18、Cat.上的V,这个性质与捕V组分的孔结构有关。固钒剂与V的结合必须不可逆。(3)最后,其它酸性物质与固钒剂竞争反应可忽略。图3-4 固钒剂的作用(P43)2MgO(s)+2H3VO4(g)Mg2V2O7(s)+3H2O(g)钒酸与固钒剂上活性物质反应(以MgO为例):V2O5(s)+3H2O(g)2VO(OH)3(g)2.固钒剂作用机理(捕的钒酸还是钒的氧化物?)钒酸可以在Cat.的颗粒内和颗粒间迁移,与分子筛上Al,Re等阳离子反应,破坏分子筛.固钒剂上存在能强烈吸附钒酸的活性物质,大量钒酸从Cat.颗粒转移到固钒剂颗粒上,与活性物质反应,生成不能移动的固态物质,避免钒酸破坏分子筛.V2O
19、5变成可移动的钒酸:2.固钒剂作用机理 若原料中S含量较高,对固钒剂影响不利.设固钒剂活性组元MgO或CaO,所有SOx示为SO3,有以下反应:结论:在很高再生器温度下,反应(1)易进行,用以CaO为固V活性组分的固钒剂较合适;在常见再生器温度下,反应(2)易进行,选以MgO为固V活性组分的固钒剂较好.第一步:CaO+SO3 CaSO4MgO+SO3 MgSO4 第二步:2MgSO4+2H3VO4(g)Mg2V2O7(s)+2SO3(g)+3H2O(g)(2)2CaSO4+2H3VO4(g)Ca2V2O7(s)+2SO3(g)+3H2O(g)(1)3.2.3 固钒剂种类(P43)固钒剂要和主C
20、at.一起流化。它的颗粒大小与分布、密度和强度均与主Cat.一致。Grac Davison公司固钒剂组成:固V活性组分-氧化稀土,粘结剂-铝溶胶,基质-酸改性偏高岭土(AMTK)。近年来,新开发的固钒剂见表3-5(P44)。表3-5 新固钒剂的性质(P44)公 司 与 牌 号 性 能Engelhard Co.Mgo 抗Ni抗V的Cat.含V 600g/g,MAT转化率6%,干气产率22%日本汽油精制公司,MgO 1993年已工业化投用,抗Ni抗V,焦炭选择性好Grece Co.Davison,RV4+抗Ni抗V,固V因子为67,脱V率为28%;用5%的 RV4+同Cat.混合,可新鲜Cat.补
21、充率20%,新RV技 术固V因子为12.2,脱V率为49%Chevron Co.CVP-3 抗Ni抗V,20%的CVP和80%的Octacat混合,CVP-3/Octacat中试固V因子为17Majorrefining Co,新固钒剂 Cat.中Ni和V含量均为3000g/g的时,加入量,可转化率4%,汽油产率3.87%,H2和焦炭产率RIPP开发的固钒剂已经完成中型试验,评价结果见表3-7。表3-7 固钒剂重油微反评价结果(P45)项 目 基础剂 固钒剂1 固钒剂2V含量,mg/gNi含量,mg/g313131产率,%气体汽油11.347.312.551.311.455.5柴油焦碳33019
22、.22.919.321.53.011.720.83.09.3转化率,m%轻质油收率,m%61.566.566.872.869.976.3图3-5 CVP-3固钡剂的捕V效果图3-6 V含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图3-7 V含量对汽油产率的影响 图3-8 V含量对H2产率的影响图3-9 V含量对焦炭产率的影响(P45)3.3 FCC塔底油裂化助剂(P46)3.3.1 概述 FCC塔底油裂化助剂-是为控制和加速FCC分馏塔底油浆裂化使之轻质化用助Cat.,随主Cat.流动,加入量一般10%,以尽量对主Cat.的稀释作用。这种助剂能适度裂化油浆大分子轻质油品收率,又尽量小分子烃和焦炭产率的目的。80年代以来
23、,FCC由传统的蜡油裂化向渣油裂化发展,且掺渣量逐年。改进塔底油大分子裂化能力的研究,开始是对Cat.基质组分进行改性或分子筛二级孔,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常导致深度裂化,产品结构由重燃料油向低沸点产品转化,并使气体和焦炭产率。3.3.1 概述(P46)塔底油裂解助剂既可裂解油浆又可通过使进料中483的组分预裂化油浆产率。同时,由于助剂本身的弱酸性和大孔分布特征,使得中等大小的分子不易再发生裂化,而快速扩散出来作为目的产物,可液体产品产率。可根据原料油的变化,灵活使用量装置操作最优化。还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品结构获得最大利润。3.3.2 作用机理(P46)FCC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反应过程可归结为:
24、扩散(向内)吸附反应脱附扩散(向外),如图3-10(P46)。裂化反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裂化原料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不同族烃类,甚至同族不同烃类吸附性能和反应性能有很大差别。反应性能好的,吸附性能差,不利于正碳离子反应进行;而吸附性能好的,反应性能又差,易生成干气和焦炭。(2)裂化反应是一个平行-顺序反应,如图3-11(P47)。图3-10 油气分子在助剂上作用过程示意图(P46)图3-11 裂化反应主要反应示意图(47)3.3.2 作用机理(P46)基于裂化反应特点,塔底油裂解助剂设计可从两方面考虑:(1)控制助剂的酸中心类型和强度 研究Cat.基质发现,B酸中心和L酸中心可诱发正
25、碳离子反应。L酸中心还易导致Cat.生焦。酸中心强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大分子烷烃和环烷烃化合物非常易裂化,弱B酸中心就足够诱发反应。助剂应具有:高B酸和L酸中心数之比,最好弱B酸中心居多,以便控制好反应和吸附的关系,焦炭和干气的生成。(2)控制助剂的孔分布,增加中孔比例 改善油气分子的扩散性能的好处:可使油气大分子进入孔道在酸中心上反应;可使产物分子尽快离开孔道,避免二次反应发生;也可油气分压,加快脱附,焦炭前身聚合生焦。3.3.3 塔底油裂解助剂类别(P47)近年,塔底油裂化助剂的开发应用已得到广泛重视,但工业应用较少,大多还在研究开发。Intercat公司开发的塔底油裂化助剂BCA-1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催化裂化 助剂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