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课件.ppt
《第3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3 测量不确定度由 于 测 量 误 差 的 存 在,被 测 量 的 真 值 是 难 以 确 定 的,测 量的 结 果 也 是 带 有 不 确 定 性 的。不 确 定 度 是 误 差 理 论 发 展 和 完 善的 产 物,是 建 立 在 概 率 论 和 统 计 学 基 础 上 的 新 概 念,目 的 是 为了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和使用。什么是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写成如下形式:yN N其中y代表待测物理量,N 为该物理量的测量值,N是一个恒正的量,称为不确定度,代表测量值N 不确定的程度,也是对测量误差的可能取值的测度,是对待测真值可能存在的范围的估计不确定度和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指测量值与
2、真值之差,一般情况下,由于真值未知,所以它是未知的不确定度的大小可以按一定的方法计算(或估计)出来。1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影响而对测量结果的不可信程度或有效性的怀疑程度。它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以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通常用标准差不确定度(u)表示 2 不确定度评定中常用名词(1)标准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3.3.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u N N 3.3.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2)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定不确定度的方法。3.3.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3)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非统计分析评定标准
3、不确定度的方法。即根据经验、资料或假设的概率分布来评定标准差,得到标准不确定度。一般是根据经验或者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分析被测量的可能值的区间(-,),并假设被测量的值的概率分布,由要求的置信水平估计包含因子k,则可求出B 类标准不确定度B。例3-2(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结果由若干其它量得来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5)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由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它用包含因子k乘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到的一个区间半宽度来表示测量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期望测量结果以合理地赋予
4、的较高置信水平包含在此区间内。(6)包含因子:为获得扩展不确定度,作为合成不确定度乘数的数字因子(亦有称覆盖因子、扩展因子)(7)包含区间:基于可获得的信息,能赋予某量的值所处的区间,该区间与一定高的概率相联系。(8)置信水平(包含概率):与包含区间相联系的概率。3 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1).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2).复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3).抽样的代表性不够4).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5).引用的数据或其它参量不准6).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7).测量仪器的分辩力或鉴别力不够8).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离9).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
5、量与控制不完善10).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1).确定被测量和测量方法 测量原理、环境条件、所用仪器设备、测量程序和数据处理等。2).建立数学模型 所谓建立数学模型,就是根据被测量的定义和物理模型(测量方案),用一个函数关系将测量过程模型化,以确定被测量与有关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个被测量可能依赖若干个有关量,为此,先要识别出所有被测的输入量,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函数关系),用所有的已知输入量计算输出量(最终的待测量)。只有评定了所有各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才能给出被测量值(输出量)的不确定度。建立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就给出了被测量值的
6、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如果对被测量不确定度有贡献的分量未包括在数学模型中,应特别加以说明,如环境因素的影响。3).求被测量的最佳估值 不确定度评定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而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4).确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包括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和B类评定。5).确定各个输入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对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 由数学模型对各输入量求偏导数确定灵敏系数,然后由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求输出量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6).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利用不确定度传播率,对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7).求扩展不确定度 根据被测量的概率分布和所需的置信水准,确定包含因子
7、,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8).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报告测量不确定度时,必须给出测量结果。最终不确定度的修约是直接进位,而不是舍去。如下图所示建立数学模型求最佳值B类评定评定扩展不确定度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表达式求出合成不确定度A类评定不确定度报告3.3.4 测量不确度的评定步骤 1.数学表达式 被测量(输出量)y 与各输入量 的函数关系为:2.求最佳值(1).求各输入量 的最佳值 1).等精度测量测试条件不变、精度相等的测量。若对某量 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的测得值有:则其测量结果最佳值为算术平均值应予修正2).不等精度测量 在不同的条件下或不同的测量次数下所进行的精度不等的测
8、量。测量结果最佳值为加权算术平均值 式中:_ 各测量值的权,与各自方差成反比,c 为系数,一般取1(2).求被测量(输出量)y的最佳值1).函数关系只有一个输入量的直接测量,即 Y=cx x 的最佳值就是y 的最佳值2).函数关系有几个输入量的间接测量,即被测量y 是通过测量各输入量 而求得 则可:(1)先求出被测量y 的各分量的估计值,然后求平均值(2)或先求出各输入量 的最佳值,再求出y的最佳值 3).对于组合测量,被测量y 需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最佳值。3.不确定度A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1).求各输入量 的单次测量标准差 随机变量x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独
9、立测量,其(测量列)标准偏差采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式中:该输入量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该输入量每个测量值的残差(2).求各输入量 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值可作为实验室该测量能力的A类评定值(测量列)的实验标准差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则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例 原子吸收法测量某样品的铁含量测量次数测量值(%)残差(%)测量次数测量值(%)残差(%)1 0.42 0.016 9 0.40 0.0042 0.43 0.026 10 0.43 0.0263 0.40 0.004 11 0.42 0.0164 0.43 0.026 12 0.41 0.0065 0.
10、42 0.016 13 0.39-0.0146 0.43 0.026 14 0.39-0.0147 0.39-0.014 15 0.40 0.0048 0.30-0.104平均值0.404测量结果平均值为:测量列标准差为:平均值标准差为:不确定度A类评定几点说明 如果为客户所做的某项测量不是实验室的常规测量,则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应随该项测量实时进行。但实验室常常是在类似的条件下,用相同的设备相同的方法,在常规基础上做基本类似性质的测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每次测量都进行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可以直接引用预先评定的结果。对随机变量x根据n个测量结果的有限样本所估计的标准偏差sest,就是对
11、整体样本的标准差(x)的估计值。如果随后的测量只作几次测量(典型情况是n3),而且将n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结果提供给客户,则应由原先的实验获得的标准差除以次数n的平方根,以求得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u(x)。如果为用户测量只作m次,则该测量结果A类评定值为:如果为用户测量只作单次,则该测量结果A类评定值应是原先估计的标准差乘上修正因子,若k取1,则为:T-分布修正因子如果评定实验室测量能力时,n=10次,取k=1时,T=1.06;如果评定实验室测量能力时,n=5次,取k=1时,T=1.14;实际测量结果A类评定值必须是测量列标准差除予为用户测量实际的次数m标准差对应测量次数的修正因子T n k=
12、1 k=2 k=3 n k=1 k=2 k=33 1.32 2.27 12 1.05 1.13 1.284 1.20 1.66 3.07 13 1.04 1.12 1.255 1.14 1.44 2.21 14 1.04 1.11 1.236 1.11 1.33 1.84 15 1.03 1.10 1.217 1.09 1.26 1.63 16 1.03 1.09 1.208 1.08 1.22 1.51 17 1.03 1.09 1.189 1.07 1.19 1.43 18 1.03 1.08 1.1710 1.06 1.16 1.36 19 1.03 1.08 1.1611 1.05 1
13、.14 1.32 20 1.03 1.07 1.15 测量列中离群值的剔除测量过程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或人为疏忽,测量列中可能出现异常值,它的存在将歪曲测量结果,应予以剔除。判别异常值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1.莱因达准则如果测量列中某最大残差,则剔除该值重新计算。2.格拉布斯准则如果测量列中某最大残差,则剔除该值重新计算。取值见下表,n 为测量次数,为显著性水平,为单次测量标准差。测量次数n g(,n)值=0.01=0.05测量次数n g(,n)值=0.01=0.05测量次数n g(,n)值=0.01=0.053 1.151.15 12 2.552.29 21 2.912.584 1.491.
14、46 13 2.612.33 22 2.942.605 1.751.67 14 2.662.37 23 2.962.626 1.911.82 15 2.702.41 24 2.992.647 2.101.94 16 2.742.44 25 3.012.668 2.222.03 17 2.782.47 30 3.102.749 2.322.11 18 2.822.50 35 3.182.8110 2.412.18 19 2.852.53 40 3.242.8711 2.482.24 20 2.882.56 50 3.342.96原子吸收法测量某样品的铁含量测量次数测量值(%)残差(%)测量次数测
15、量值(%)残差(%)1 0.42 0.016 9 0.40 0.0042 0.43 0.026 10 0.43 0.0263 0.40 0.004 11 0.42 0.0164 0.43 0.026 12 0.41 0.0065 0.42 0.016 13 0.39-0.0146 0.43 0.026 14 0.39-0.0147 0.39-0.014 15 0.40 0.0048 0.30-0.104平均值0.404该例中,由15个测量值计算得到单次测量标准差 为0.033%。残差最大。用莱因达准则判别:,应将第8测量值剔除,然后对剩下的14个测量值重新计算,直至没有异常值。或用格拉布斯准则
16、判别:取0.05显著性水平,取值为2.41,则:显然同样要剔除第8测量值。注意:剔除异常值每次只能剔除一个;测量次数太少时不宜用莱因达准则判别。各被测量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步 骤 运 算 说 明 数学公式1对所有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已识别的系统效应)2计算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之和被测量次数n除(如果忽略了步骤1,则应补加修正)3对每一个测量结果求残差,即将每一个结果减去其平均值4对每一个残差求平方和,再求残差平方和除以测量次数n减1。其结果称为方差V。5取正平方根给出一组测量列的标准偏差 6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参加标准不确定度合成如果有几个输入量,也可以先计算输出量
17、合成标准偏差,然后参加标准不确定度合成 4.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用信息以前的测量数据有关资料与仪器特性的知识和经验制造厂的技术说明书校准或其它证书与技术文件提供的数据引自手册的标准数据及其不确定度规定实验方法的技术文件所给出的重复性限或复现性限.根据经验和有关信息或资料,先分析该B类不确定度分量的置信区间半宽a,以及包含因子k,则该分量 为:B类不确定度少不了测量仪器引进的因素,可参考下表计算。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若测量不确定度具有若干个分量时,则总不确定度应由所有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A类评定和B类评定结果)来合成,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
18、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即合成标准(偏)差,由合成方差的平方根给出。根据数学模型可列出各输入量的不确定度分量表达式(1).直接测量的评定对于 的直接测量,则:如果,c为常数,则:C称灵敏系数,说明x 对y 的不确定度贡献率是 倍。(2).间接测量的评定 1).输入量不相关(彼此独立)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被测量y 是由测量各输入量 求得,设各输入量 相互独立,则:式中 为不确定度传播系数或灵敏系数,用 c表示。含义是输入量xi 的单位变化引起的输出量y的变化量。不同,各输入量 对输出量y 的不确定度贡献也不同。先求出各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分量,然后,计算传播系数(灵敏系数),最后计算由此引起的被测输出量
19、y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规则1:当 加减函数关系,用绝对不确定度 表示比较方便,有:例如:y=(p-q+r),其中p=6.02,q=6.45,r=9.04;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u(p)=0.13,u(q)=0.05,u(r)=0.22.则有 y=6.02-6.45+9.04=7.61)规则2:当 乘幂函数关系,则可对函数取对数后求偏导,显然用相对不确定度 表示十分方便,有:例 园形截面积试棒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为,式中F 是拉力,由万能试验机读数,d 是用园形截面积试棒的直径,不考虑温度效应和应变率效应,求抗拉强度测量结果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析可知,输入量F 和d 互不相关,相关函数r(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误差 数据处理 课件
限制150内